首页期刊导航|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钱进

季刊

1009-7740

lygszxb@163.com

0518-85817771

222006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浦区圣湖路28号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Lianyungang Teachers College
查看更多>>学报自创办以来,坚持以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精神为指导,坚持“双百”方针,开展学术研究,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切实为本地区的基础教育服务。本学报注意面向广大教育工作者、大、中专学生和一般教育科研人员,开展教育现论探讨、继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中学各科教材教法研究、文史哲研究、数理化生各科研究和德育工作研究等专业,形成自己的办刊特色,为广大读者和作者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忠""孝"为经:《镜花缘》的儒家伦理主旨论析

    尚继武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宣扬儒家忠孝礼义、才智信善等伦理观念,是《镜花缘》重要的思想主旨.除了"忠""孝"观念,《镜花缘》所宣扬的儒家伦理规范择其要而言,大致还有向善守正、重道轻利、贞洁戒淫、勤俭持家等.《镜花缘》推崇的儒家伦理是有主次、有差等的,其中"忠""孝"处于核心地位,其他儒家伦理则处于边缘地位.这种思想主旨具有鲜明的崇善惩恶、弘扬人性、关注民生、针砭时弊的倾向,体现了作者劝世讽世的一片苦心.

    章回小说清代小说《镜花缘》思想主旨儒家伦理

    以赋法为小说——论汉赋对《镜花缘》的渗透

    范有为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说《镜花缘》中出现了大量的赋学知识,表明了这部小说与汉赋的紧密联系.李汝珍运用了汉赋的写作手法结撰小说,不仅用以描述作品中人物的日常生活,使之成为小说情节的内置构件,而且赋予了辞赋手法"炫才逞博"的功能,这与他炫学的创作动机相吻合.《镜花缘》中的汉赋手法具体表现为"伪立客主""假相酬答"的叙事模式,以及铺张扬厉的篇幅特点."以赋法为小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镜花缘》的叙事功能,但是实现了小说叙事过程中才学容量的最大化.

    《镜花缘》汉赋主客问答叙事功能

    中国共产党人民观之"真理"与"价值"统一的四重维度

    徐士林
    1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人民观科学地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以及怎么办的基本问题,是"真理"与"价值"的对立统一,是具有哲学、理论、实践和价值四重逻辑的统一.中国共产党人民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又吸收了中华优秀文化民本思想的精华.中国共产党人民观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内容,对不同时期时代主题的回答不断拓展和深化着党的人民观.

    中国共产党人民观逻辑

    新业态从业者工伤保险权益法律保护探析

    徐源李磊
    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业态从业者工伤保险权益法律保护,旨在实现新业态从业者的生存权.然而,新业态从业者工伤保险权益法律保护制度还存在工伤保险参保率低、工伤认定难、工伤保险金支付滞后等问题.相关部门需要从提高新业态从业者的工伤保险参保率、推进工伤认定的公正性和透明度、加强工伤保险金支付监管等方面,完善工伤保险法律制度,以有效保护新业态从业者的工伤保险权益.

    新业态从业者工伤保险权益法律保护

    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价值意蕴、现实迷思与着力点

    钟晓虹危祝平
    26-2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建设是职业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课程思政建设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纵深发展、实现职业教育价值、凝聚青年力量实现民族复兴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面对如火如荼的课程思政建设,教师、学生、学校仍有不少困惑.挖掘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审视课程思政的困惑,探索课程思政的本质,找准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的着力点,有助于将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推上更高的台阶.

    课程思政价值意蕴现实迷思着力点

    高校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引领优势及其实践路径

    汪广华
    3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过程中,高校具有突出的学术研究优势、独特的研究资源优势和鲜明的专业人才培养优势.高校可以遵循以下基本路径发挥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强化领导机制顶层设计;确立整体、协同、系统的教育理念;建设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课程体系;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交流机制.

    高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引领作用实践路径

    中华传统诗词中思政元素的应用价值与实现路径

    周希全杨浩
    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传统诗词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包括家国情怀、道德伦理观念、人文精神等.发掘中华传统诗词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揭示中华传统诗词在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操、提升道德素养、塑造人文精神等方面的独特作用,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爱党爱国的热情,并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参考.

    中华传统诗词思政教育思政元素

    修辞、叙事与生活世界:思政教育情景式教学的递进解释

    李斯明
    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青年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应更具现实性,情景式教学更需现实还原.遵循修辞、叙事和生活世界的递进解释应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情景式教学的理路之一.情景教学对现实性的还原建立在三个层面:教师对叙事性修辞和方法性修辞的整体设计、对思想政治课堂叙事要素与策略的把控、生活世界话语意义的生成.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在此种场域架构中完成了话语情景与话语意义的解释递进与递进解释.

    思想政治教育修辞叙事生活世界递进解释

    学校国防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旨向、发展困境与路径优化

    杨海郑伟民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两个大局",加强学校国防教育,既是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民国防教育重要指示精神的应有之义,也与深入践行"四史教育"高度契合.当前,大中小学国防教育工作在思想认识、资源利用、风险防控、教学方式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亟待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和国防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面对复杂多变的安全与发展环境,为提升青少年学生国防素质和推动学校国防教育提质增效,学校要以习近平强军思想为指导,提升思想认识,紧扣课程大纲,协同各方资源,创新教育手段,进而提升国防育人实效,以适应新时代学校国防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立德树人国防教育军事理论课程高质量发展学生军训

    基于协同育人理念的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构建

    张琪
    4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完善基于协同育人理念的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有利于构建立体化育人评价体系,也有利于提升劳动教育课程教学质量.按照斯塔弗尔比姆的CIPP评价模型,基于协同育人理念的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构建应注重科学性、合理性和实践性,保证学生参与劳动教育课程的深度和广度,以确保实现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协同育人的效果.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评价的实施,要发挥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的评价主体作用,兼顾显性成果与隐性成果的评价,并建立三方协同评价机制.

    协同育人劳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