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林业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林业科技
林业科技

申世斌

双月刊

1001-9499

lykj@chinajournal.net.cn

0451-86602476

15008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平路134号

林业科技/Journal Forestry Science & Technology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林业科学院黑龙江分院、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主办的技术类林业科技期刊,已连续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林业检索核心期刊,荣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首批加入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为国内较有影响的专业技术刊物之一。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地理种源观光木苗期表型性状与生物量比较研究

    周凡王义平熊炀吴照祥...
    1-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种源与家系早期选择是林木育种的重要措施,通过分析不同地理种源观光木的表型性状,以期揭示观光木表型变异程度及变异规律,为观光木优良种质资源的优良选种、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本研究以前期收集的11个地理种源1年生实生苗为对象,对不同地理种源观光木苗期生长节律进行初步分析;比较表型性状在种源间的差异和变异系数在种源间的变化以及与种源地理、气候因子的关系,并分析观光木幼苗各器官生物量在种源间的差异,采用聚类分析和模糊隶属函数进行种源综合评价.[结果]观光木在苗期生长过程均呈现明显的"慢—快—慢"的"S"型生长节律,生长速生期在7~10月;不同地理种源观光木表型性状指标、生物量均有显著差异(P<0.01),南宁树木园种源的表型性状指标在11个种源中均处于优势;不同地理种源表型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14.11%,苗高、地径的差异明显大于其他指标的差异;从生物量的变异系数上来看,观光木各种源间茎鲜重的变异系数要大于根鲜重,但整体上看,茎鲜重也高于根鲜重,说明观光木各种源间的生物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绝大部分苗期表型性状与地理因子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观光木在低纬度、温度高、降水充沛的地方生长良好;聚类分析结果和模糊隶属函数评价结果具有一致性,将11个观光木种源划分为3类,初步筛选南宁树木园种源为优良种源.[结论]观光木11个种源苗期表型性状和生物量变异丰富,说明观光木优良种源在苗期就有较大的选择潜力,能够进行基于表型性状的种质资源筛选.

    观光木种源苗期表型性状生物量

    三倍体白榆对NaCl胁迫的生长及生理响应

    郭欢欢崔胜佳范畅刘兴菊...
    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三倍体白榆盐胁迫响应特性,以三倍体白榆无性系为试材,测定0.9%土壤含盐量下5个不同胁迫时间(0、7、14、21、28 d)的生长、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NaCl胁迫0d与胁迫28 d三倍体白榆的株高、相对高生长均显著高于二倍体白榆;不同倍性白榆随着盐胁迫时间的延长,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AD)含量逐渐上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及叶绿素(Chl)含量逐渐下降,三倍体白榆叶片REC、MDA含量、Pn、Tr、Gs、Ci、Chl变化较二倍体缓慢;不同倍性白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均随盐胁迫时间的延长表现出先升再降的趋势,各处理时间下三倍体白榆SOD、POD、CAT活性均高于二倍体白榆;不同倍性白榆可溶性糖(SS)含量随处理时间的延长逐渐上升,二倍体白榆可溶性蛋白(SP)含量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三倍体白榆SP含量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呈逐渐上升趋势,各处理时间下三倍体白榆SS含量、可溶性蛋白SP含量均高于二倍体白榆.三倍体白榆在NaCl胁迫下光合系统受损伤程度更小,抗氧化能力及细胞稳定性较二倍体更强,具有更强耐盐性.

    NaCl胁迫白榆二倍体三倍体耐盐性

    极小种群植物博罗红豆的种内和种间竞争

    刘德浩陈智涛舒夏竺周小峰...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讨惠州特有极小种群博罗红豆群落内物种间的竞争关系,该研究通过对广东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博罗红豆群落内的59株对象木及522株竞争木开展调查,运用Hegyi单木竞争模型分析了博罗红豆种内与种间竞争强度.结果表明,(1)博罗红豆的种内竞争强度(335.828)大于种间竞争强度(217.745),其竞争压力主要来自于种内竞争.(2)博罗红豆伴生树种有28种,其竞争指数大于10的树种有密花山矾>网脉山龙眼>甜槠>鼠刺>密花树>赤楠>华润楠>红淡比>柯.(3)博罗红豆对象木胸径与种内、种间和林分的竞争指数之间均服从幂函数关系,随着博罗红豆胸径增大,其种内、种间、林分的竞争指数逐渐降低,当对象木胸径小于3 cm时,竞争指数最高;随着对象木胸径的增长,竞争指数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种间竞争与林分竞争符合相同的规律.

    种内竞争种间竞争竞争指数博罗红豆极小种群

    大兴安岭地区兴安落叶松优良家系选择

    程万才王福德熊欢欢张海啸...
    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对早期营建的兴安落叶松多点子代测定林进行生长性状调查和统计分析,选择出生长快、适生区广的优良家系,为本地区造林生产提供优良的造林材料,同时也为兴安落叶松二代种子园的营建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通过调查树高、胸径,计算材积,对各个家系进行差异性分析和方差分析,计算遗传力和遗传增益.[结果]三个地点子代测定林的树高、胸径、材积在家系间差异均显著,树高在三个地点的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835、0.095、0.267;,胸径在三个地点的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706、0.307、0.548;材积在三个地点的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671、0.627、0.535.[结论]以10%的入选率,选择出5个生长快、生长量大,在三个地点适应性好、变异较小的家系,分别为:22280、12001、22674、25037、9244 家系;遗传增益分别超过 15.75%、10.97%和 19.89%.

    优良家系子代测定林家系遗传力遗传增益

    大青杨PuICE1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王艳敏李静殷志辉李正华...
    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ICE1是bHLH类转录因子,能够特异性结合CBF3基因启动子序列中的元件,从而激活下游冷诱导基因的表达,在响应低温胁迫时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低温条件下大青杨(Populus ussuriensis)cDNA中克隆得到一个受低温诱导的PuICE1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分析PuICE1的序列和编码蛋白特征、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PuICE1基因在低温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大青杨PuICE1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长1 635 bp,含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可编码545个氨基酸.PuICE1编码的蛋白序列含有1个典型的HLH结构域,属于bHLH类转录因子,进化树构建结果表明,大青杨PuICE1与毛果杨(P.trichocarpa)和甜杨(P.suaveolens)ICE1存在着较高的同源性.通过qRT-PCR分析表明,在4 ℃低温胁迫条件下,随着胁迫处理时间(0、1.5、3、6、12、24、48、72 h)的延长,大青杨根、茎、叶片中的PuICE1基因表达量都是在72 h时达到峰值,而在芽中PuICE1基因表达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48h表达量达到峰值.

    大青杨PuICE1生物信息学分析

    母树年龄对水曲柳嫩枝扦插的影响

    刘忠玲葛文志廖春光
    29-3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不同母树年龄的水曲柳当年生半木质化插穗为试验材料,探讨不同质量浓度生长激素和基质类型对水曲柳嫩枝扦插生根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母树年龄显著影响水曲柳嫩枝扦插生根率,5~8年生母树的嫩枝扦插生根率54%,显著高于15年生、25年生母树的插穗生根率.适合水曲柳大龄母树插穗的扦插技术为6月末采半木质化枝条,制作插穗时保留2片完整小叶,经IBA 100 mg/L浸泡30 min,在蛭石基质中培育,平均扦插成活率8%.

    水曲柳嫩枝扦插母树年龄

    中山杉在鲁南地区引种移栽试验研究

    袁涛邢亚萍孟凡松李路文...
    3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山杉(Taxodium hybrid'zhongshanshan')是落羽杉属种间杂交良种,有突出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通过引进邻近地区江苏等地中山杉良株在鲁南地区连续多年观察物候期,开展异地栽植试验研究的结果表明:春季解冻后,移栽时间越早成活率越高,2月20日前后是鲁南地区最适宜时间.在生根粉浓度相同的条件下,沙壤地成活率(95.67%)高于粘壤地和棕壤地成活率(92.67%和87.00%);沙壤地最佳生根粉浓度为45 µg/kg,粘壤地最佳生根粉浓度为 75 μg/kg.

    中山杉引种移栽成活率

    响应面法优化桦树液沙棘复合酒发酵工艺

    曲薇郝迪萩李文佳李佩珊...
    3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桦树液和沙棘为原料,筛选出适合桦树液沙棘复合酒酒精发酵的菌种;在此基础上,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桦树液沙棘复合酒的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适用于桦树液沙棘复合酒酒精发酵的商业菌种为酿酒酵母DV10;最佳发酵工艺为:酵母菌接种量为0.07%,初始pH值为3.6,发酵温度为25 ℃,SO2添加量为83 mg/L.在此条件下酿制的桦树液沙棘复合酒呈金黄色,具有明显的酒香以及桦树液、沙棘的清香,香味协调,酒体丰满,醇香浓厚,典型性佳,以期为桦树液沙棘复合酒工业化开发以及桦树液和沙棘的综合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桦树液沙棘菌种筛选发酵工艺响应面法

    东营海上风电建设对鸟类多样性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侯继灵黄帅龚大洁王建勇...
    4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风力发电已经逐步替代化石能源成为新型的供能手段,然而随着风电产业开发的快速崛起,风电场对周边的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的保护和多样性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东营作为众多候鸟迁徙路线上必经的中转停歇地,因此风电场的建设对鸟类的影响更为突出.本研究在施工期鸟类迁徙的高峰段开展鸟类调查,共发现鸟类26种,隶属于9目11科,其中以雁形目鸟类居多,生态类群以游禽和涉禽为主,有9种属于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动物.居留型以夏候鸟和旅鸟为主;区系主要为广布种.在海上4个样点中,N3样点的鸟类多样性指数最高(1.64);在陆上4个样点中,N5样点鸟类多样性指数最高(2.74),且距离风电场最远.通过分析海上风电场对鸟类迁徙和多样性的影响,提出制定科学的鸟类监测计划,并进行风电项目建设后的生态状况评估工作,运用新科技手段降低鸟类碰撞风险等保护建议,以期为早日实现风电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提供参考.

    海上风电鸟类群落多样性保护措施

    无人机施药对龙牙楤木叶斑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李亚洲宋小双于国栋张瑶...
    4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开展了 T40植保无人机喷洒绿木霉可湿性粉剂+多粘类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混合药剂防治龙牙楤木叶斑病试验.结果表明:在两块试验地上,植保无人机飞行高度为6~8 m,飞行速度7 m/s,喷雾宽度8~10 m,喷雾量10~13 L/min,雾滴喷洒颗粒均匀.喷洒过后处理组病株率相较于空白组分别低了 17.78%、18.89%,相对防治效果分别为76.79%、81.39%.无人机施药具有成本低、方便易操作、效率高等优点,推荐在实践中使用无人机喷施混合药剂防治龙牙楤木叶斑病.

    无人机龙牙楤木叶斑病防治效果雾滴测试施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