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林业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林业科技
林业科技

申世斌

双月刊

1001-9499

lykj@chinajournal.net.cn

0451-86602476

15008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平路134号

林业科技/Journal Forestry Science & Technology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林业科学院黑龙江分院、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主办的技术类林业科技期刊,已连续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林业检索核心期刊,荣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首批加入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为国内较有影响的专业技术刊物之一。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太行山地区栓皮栎不同种源种子萌发及苗期生长特性

    邢学丁任俊杰殷小娟霍巍...
    1-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太行山地区栓皮栎种源间的遗传变异,为栓皮栎新品种选育提供种质资源,对 6 个种源栓皮栎种子形态指标(千粒重、种长、种宽、种形指数)、萌发特性(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当年生苗期生长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种子形态指标和萌发特性在不同种源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栓皮栎良种选育具有很大地潜力.千粒重、种长、种宽、种形指数分别为:2897.53~5402.60 g、19.38~22.69 mm、15.97~19.51 mm、1.14~1.34;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苗高分别为:44.45~91.11%、16.67~45.55%、1.07~2.86、47.49~63.99 cm.利用模糊隶属函数对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苗高综合分析,种源种实品质依次为:河南林州>山西夏县>河南修武>天津蓟州>北京海淀>河北易县.

    栓皮栎种源萌发特性形态指标模糊隶属函数

    伏牛山区栓皮栎天然次生林径级结构模型研究

    陈晨刘光武陈德成
    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以伏牛山区栓皮栎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探索其径级结构变化规律,建立了神经网络径级分布模型,为伏牛山区栓皮栎天然次生林合理经营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建模技术和数学函数法建立伏牛山区栓皮栎天然次生林径级分布模型,[结果](1)随着坡位变换伏牛山区栓皮栎天然次生林径级分布类型不同,上坡为反J形分布,中坡为正态分布,下坡为单峰左偏分布.(2)建立了不同坡位的神经网络径级分布模型,拟合精度分别为 0.997 9、0.994 3、0.995 9.(3)负指数函数能较好地拟合栓皮栎天然次生林径级分布,不同坡位拟合精度分别为0.952 7、0.959 4、0.964 1.[结论]林分生长具有非线性和复杂性,而人工神经网络具有拟合任意非线性的能力,并且不受树种、立地条件、气候等因素影响.

    伏牛山区栓皮栎天然次生林神经网络径级

    土水肥耦合下五叶地锦光合日变化特征

    霍娜赵迎雪杨新兵刘小宽...
    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矿山岩质边坡植被恢复困难,为探究土水肥耦合对五叶地锦光合特征的影响,试验地点选在石家庄市鹿泉区一废弃石灰岩采石场,以五叶地锦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L16(4)5 正交表进行 3 因素 4 水平设计,测定其光合指标及光合有效辐射(PAR)、温度(Ta)、空气相对湿度(RH)、大气CO2 浓度(Ca)等环境因子日变化参数,分析土水肥耦合下五叶地锦光合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Pn、E、WUE值在W1N1 耦合下与同一土层厚度下的其他处理存在差异,随着土层厚度增加,水分减少,Pn、E、WUE、gs值减小;(2)Pn、WUE、CO2 值在S1N1 耦合下与同一水分条件下的其他处理存在差异,随着水分减少,Pn、E减小,与土层厚度和施肥量无关,WUE、gs值在低土层厚度和高施氮耦合下增加,CO2 值在中度土层厚度和无氮肥耦合下增加.(3)Pn、WUE、gs、CO2 值在S1W1 耦合与同一施氮条件下的其他处理存在差异,随着施肥量的增加,Pn、E、gs值在高土层厚度和高水分耦合下增加;WUE、Ci值在低土层厚度和低水分耦合下增加.(4)Pn、E、gs与PAR呈显著正相关;PAR与Ta、Ta与RH、Ca与RH呈显著相关.综合表明,合理的土水肥耦合能促进五叶地锦的生长及光合作用,且在S4W1N4 处理下耦合效果最佳.

    五叶地锦土水肥耦合光合日变化环境因子

    种植密度与摘心次数对无毛小白菊生长的影响

    潘木勤黄明文华俊锋李浩...
    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探索野生无毛小白菊的种植密度与摘心次数,提高菊花蕾产量,解决山地栽培产量不高的技术难题.[方法]以种植密度 130 cm(含施工通道 45)×25 cm、130 cm×35 cm、130 cm×45 cm和摘心次数 6、7、8 次各 3 种处理,比较分析无毛小白菊地径、高度、侧枝数的生长指标和鲜花蕾产量的变化.[结果]密度为 130 cm×25 cm、130 cm×35 cm、130 cm×45 cm 时,地径分别为 1.03、1.59、1.81 cm,与密度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高度分别为94.75、93.43、95.50 cm,密度对纵向生长影响很小;侧枝数分别为 275、465.25、487.5 条,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单株鲜花蕾产量分别为 128.78、197.15、230.7 g,呈明显负相关关系.摘心 6、7、8 次时,地径分别为 1.8、1.5、1.3 cm,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高度分别为 98.3、96.5、95.5 cm,摘心次数对纵向生长影响很小;侧枝数分别为 333.75、404.75、490 条,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单株鲜花蕾产量分别为 172.3、184.8、200.5 g,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结论]合理密度+良好的管理模式能够达到增产,所以,山地种植无毛小白菊株行距 130 cm×35 cm,摘心 8 次的管理技术,值得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无毛小白菊种植密度摘心次数生长产量影响

    猪毛菜属两种植物地理分布格局及其预测分析

    管庆伟宋文
    2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气候改变引起极端天气是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之一,分布区变化是气候改变对植物影响最直接的体现.本研究通过电子手段获取两种猪毛菜属植物的当前分布数据和 20 个环境变量(包括海拔及 19 个气候变量),通过最大熵(Maxent)模型和地理位置信息系统(ArcGIS)技术,预测基准时期和未来两个时期(2050 年、2070 年)木本猪毛菜和珍珠猪毛菜的潜在适宜区分布.结果表明:木本猪毛菜和珍珠猪毛菜的潜在适宜区都在增加;在基准时期和未来两个时期,木本猪毛菜和珍珠猪毛菜的交叉区主要在内蒙古、新疆以及宁夏地区,总交叉区随时期变化呈扩增趋势;未来时期(2070 年)木本猪毛菜和珍珠猪毛菜的潜在适宜区交叉区面积是 521 240.13 km2,潜在高适宜区交叉区面积是 5 988.66 km2;两种猪毛菜属植物的潜在适宜区同温度密切相关.

    猪毛菜属最大熵模型潜在适宜区交叉分布区域

    不同移栽操作方法对乌桕全冠移栽生长的影响

    刘焱鑫候亮张周烜
    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苗圃中不同断根方式、不同基质填充、不同施肥方式三个对比试验,研究更好的乌桕容器苗全冠移栽方法,为大规格全冠苗移栽提供技术支持.断根实验为从休眠前到萌芽后做不同时间不同断根次数的对比,结果表明,不同断根方式对生长势影响最为显著,多次、休眠期断根组远好于单次、萌芽期断根组;基质实验为园土、泥炭、中粗砂、发酵木屑作不同配比的对比.结果表明,不同容器基质对生长势影响比较显著,兼顾养分与透气性的基质表现更好;施肥实验为同等总养分含量的有机肥、缓释肥、复合肥作对比,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方式对生长势影响不显著,用复合肥在生长期薄肥勤施的组别表现略好.

    乌桕容器苗全冠移栽实验

    从枝菌根真菌对青山杨生长及其物质代谢的影响

    王琪马宇佳赵佳齐严善春...
    3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更为细致地解析两种丛枝菌根真菌,即根内根孢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简称GI)与摩西管柄囊霉(G.mosseae,简称GM)对青山杨植株生长及其物质代谢的具体影响,选用了孢子含量为 15 个/g的GI和GM基质,将 20 g的孢子基质与 1.3 kg的灭菌土壤进行均匀混合,制备成特定的混合基质.然后将青山杨的扦插苗种植于该混合基质中,以确保其生长环境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在植株生长的第 80 天时,系统地进行了青山杨生长状况的评估与叶片内N、P元素、营养物质的定量分析,测定了叶片中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结果表明,GI组青山杨的株高和地上生物量相较于对照组呈现出显著的降低(p<0.05),在根长和地下生物量方面,GI组则显著高于对照(p<0.05);GM组的株高、根长以及生物量方面显著高于对照(p<0.05).在GI和GM处理的青山杨叶片中,N元素以及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都明显低于对照(p<0.05);而在GM组中,叶片的可溶性糖和P元素则有着显著的增长(p<0.05).在GI组中,次生代谢物质中的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而总酚含量则明显低于对照,单宁和木质素的含量,与对照相比并无显著性差异;GM组,总酚和单宁的含量都明显低于对照(p<0.05),木质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总黄酮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GI、GM均降低了青山杨叶片中N元素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GI抑制了青山杨地上部分的生长,提高了叶片总黄酮的含量;GM对青山杨有促生作用,提高了叶片中可溶性糖和P元素含量,抑制了次生代谢物单宁、总酚的产生.

    丛枝菌根真菌青山杨生长发育次生代谢物质

    坡度点烧实验中床层宽度对林火蔓延的影响

    李存宇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在实验室内构件目标林分下的可燃物结构床层并进行点烧试验,通过改变点烧平台的坡度与宽度值,分析有坡点烧实验中不同床层宽度对火线燃烧轨迹、林火蔓延速率的影响.实验包括四种床层坡度(0°、10°、20°、30°)和三种床层宽度(1、2、3 m),每场点烧进行两次共 24 场点烧实验.将本研究结果与现有相关经典模型预测值对比后,给出合理的床层宽度范围,在保证点烧实验精度的前提下,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坡度床层宽度林火蔓延速率

    龙骨结构对体育木地板的冲击吸收率性能研究

    李晨琦毛磊王齐赵思淼...
    4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深入研究龙骨结构参数对体育木地板冲击性能的影响,对不同龙骨结构、材料的体育木地板进行冲击吸收率比对分析.结果表明:体育木地板的结构对冲击吸收率有显著影响,龙骨结构的差异会导致冲击吸收率的变化,冲击点位因龙骨位置影响体育木地板的冲击吸收率.实木龙骨结构的体育木地板冲击吸收率普遍优于 LVL龙骨结构.单层实木龙骨和单层LVL龙骨的平均冲击吸收率分别为 56.1%和 54.9%,双层实木龙骨和双层LVL龙骨的平均冲击吸收率分别为 55.3%和 54.4%.体育木地板龙骨上的冲击点位低于无龙骨位置的冲击点位,双层龙骨体育木地板的龙骨交叉冲击点位的冲击吸收率最低,对双层龙骨结构的冲击吸收率整体结果影响较大,龙骨结构是影响体育木地板冲击吸收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体育木地板冲击吸收率龙骨

    玄武岩纤维的处理方法对速生杨木-玄武岩复合材纤维结合特性的影响

    张雪松王齐黄海兵李晨琦...
    52-5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玄武岩纤维的表面改性处理是速生杨木-玄武岩纤维复合重组成材研究的关键步骤.研究采取碱液蚀刻玄武岩纤维并附着偶联剂的方法进行表面处理,旨在生成玄武岩纤维表面的微观不规则凹凸蚀刻纹理、增强胶合界面互联因子,从而优化速生杨木-玄武岩纤维的复合性能.通过对不同处理方式后玄武岩纤维进行扫描电镜分析,以及对玄武岩单丝与丝束拉断拉伸力实验结果的解析,结果表明:不同条件下的碱液蒸煮和偶联剂的浸附对提高玄武岩纤维表面的粗糙度、改善胶合界面性能有巨大影响,为无机非生物质纤维与有机生物质纤维的有效结合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玄武岩纤维表面处理拉断拉伸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