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湿地科学与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湿地科学与管理
湿地科学与管理

彭镇华

季刊

1673-3290

sd@caf.ac.cn;sdkxgl@sina.com

010-62889021

100091

北京市颐和园后中国林科院28号信箱

湿地科学与管理/Journal Wetland Science & Management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定位于湿地学科领域的综合性期刊,旨在宣传国家湿地保护理管理的方针政策,交流湿地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探讨湿地保护理与利用的途径和措施,普及湿地的功能与作用。读者对象为各级湿地行政管理部门,湿地领域及相关领域的科研和教学人员,湿地自然保护区,协会等管理和工作人员,以及关心湿地保护的各界人士。欢迎国内外同行踊跃赐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巢湖流域不同空间尺度土地利用对河流水体碳氮磷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李小雪赵德华李雅静安树青...
    2-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更好地理解土地利用对水质和化学计量比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定量探讨了 2022 年巢湖流域丰水期和平水期多个尺度土地利用与河流水体中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浓度及C、N、P元素摩尔比的关系.结果表明:巢湖流域河流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是TN,与巢湖及全球尺度地表水平均值相比,其氮磷比(N︰P)偏高.在大部分研究尺度,TN、TP与建设用地占比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与耕地占比无显著相关性,表明建设用地是TN、TP的重要来源.在子流域尺度,N︰P与建设用地占比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耕地占比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表明建设用地占比的提升会加剧氮磷不平衡,而耕地占比的提升会缓解这一现象.土地利用对所有指标变异的总解释率在子流域尺度最高,各研究尺度土地利用的总解释率在丰水期更高.本研究结果可为巢湖流域的水质管理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理论指导.

    土地利用化学计量比多尺度巢湖流域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

    巢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空间协调性评估

    刘萌硕姚亦鹏傅海峰冷欣...
    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空间协调性评价可为提高国土空间利用效率提供数据支撑.本研究通过筛选符合巢湖流域特征、涵盖山水林田湖草各要素的指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 2016-2021 年巢湖流域三类空间耦合协调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2016-2021 年巢湖流域耦合协调度为 0.35~0.38,流域内三类空间处于轻度失调状态,三类空间的评价指数总体呈现生态空间指数>农业空间指数>城镇空间指数的特征,生态空间指数在巢湖流域空间协调性评价中的贡献最大;巢湖流域的空间布局呈"总体均衡,局部失衡"的特征,其中,六安市的耦合协调度高于其他4个城市,合肥市的耦合协调度低于其他4个城市,建议合肥市在发展城镇经济的同时,坚持多措并举优化农业结构,继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研究结果可为巢湖流域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国土空间耦合协调巢湖流域

    基于GIS的巢湖流域碳储量及碳汇现状研究

    姚亦鹏刘萌硕傅海峰冷欣...
    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及碳汇研究可为国家实行"双碳"战略提供数据支撑.本文运用InVEST模型与CASA模型分别对巢湖流域的碳储量及固碳速率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2022 年巢湖流域碳储存总量为 3 350 万t,NPP均值为 469 g/(m2·a),NEP均值为 348.595 g/(m2·a).巢湖流域西南区大别山山区碳储量较高,合肥市城区内碳储量较低,该分布规律与巢湖流域固碳速率空间分布大致相似,且秋季固碳速率高于其它 3 个季度.土地利用类型是影响巢湖流域碳汇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林地是巢湖流域碳密度与碳汇最高的土地类型,退耕还林是增加区域碳汇的重要手段.

    巢湖流域碳储量碳汇现状

    巢湖流域水生态系统状况变化研究

    高俊峰闫人华蔡永久王晓龙...
    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已开展的巢湖流域水域生物资源调查,综合 2013、2023 年水质、浮游植物、着生藻类、底栖动物和大型水生植物等资料,分析巢湖水域生物环境状况变化.结果表明:经过 10 年治巢项目的实施,巢湖流域整体水质有了明显改善,以南淝河和十五里河的水质改善最为明显.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发生较大变化,蓝藻门密度比由 33.33%降为 2.76%,硅藻门、金藻门密度比由 11.43%、0.83%分别上升为 26.62%、1.76%.底栖动物多样性呈上升趋势,耐污类群密度呈下降趋势.着生硅藻多样性指数总体呈增长趋势,优势群类依然主要为双壳缝目、无壳缝目和单壳缝目,大型水生植物群落优势种组成变化相对较小.本研究可为山水工程生态修复效果科学评估和生态修复方案制定提供数据支撑.

    巢湖流域水生态系统变化多样性

    巢湖流域生物多样性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傅海峰刘萌硕姚亦鹏武舒阳...
    2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多样性评价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的基础.本研究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框架,构建了 14 个流域尺度指标以及 23 个生态系统尺度指标的巢湖流域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可全面反映生物多样性状态、变化、威胁和决策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为评估巢湖流域等长江中下游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修复成效、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提供指导.评价结果显示:2022年巢湖流域水环境一级保护区内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水平均处于较高级别,系统反映了近10年巢湖的综合治理成效.

    生物多样性巢湖流域PSR模型尺度

    入湖河口区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耿显双李嘉荣孙天一傅海峰...
    32-36,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入湖河口区建设人工湿地可显著削弱河湖污染负荷.本研究以安徽南淝河入湖河口十八联圩人工湿地为对象,分析一级和三级人工湿地对南淝河水质(TN、TP、COD、NH4+-N和NO3--N)的净化效率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2022年人工湿地进水NH4+-N、TP显著高于2023年(P<0.05),2023 年进水pH值相对较高.2)2022 年一级水稻田人工湿地对污染物无去除效果;2023 年除COD外,其余污染物的平均去除率为 40.8%.3)2022 年三级水稻田人工湿地对氮、磷和COD的去除率(-81.3%~50.0%)低于2023年(7.1%~93.2%).4)2022年和2023年三级多水塘人工湿地氮、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 71.45%和 74.18%,均高于一级和三级水稻田人工湿地.5)2022 年人工湿地水质净化与电导率(EC)、氧化还原电位(Eh)、溶解氧(DO)显著相关,与 2023 年水质指标的相关性较低.入湖河口区不同级别表流人工湿地对氮、磷的去除效果存在差异,三级人工湿地对氮、磷的净化率高于一级人工湿地,多水塘沉水植物人工湿地高于水稻人工湿地.

    十八联圩人工湿地水稻田沉水植物水质净化

    巢湖十八联圩湿地浮游动物群落动态及水质评价

    孙天一李典鹏李启明曹竞丹...
    3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巢湖重要入湖湿地十八联圩湿地生态修复后的水质和生物多样性恢复现状,于 2023年冬季枯水期和夏季丰水期,在修复后湿地中选取 11 个样点开展浮游动物调查.结果表明:枯水期和丰水期分别检测出浮游动物 82 种和 128 种,平均密度分别为(6 769.17±3 814.42)个/L、(5 417.35±5 401.94)个/L,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28±0.65)mg/L、(3.44±2.57)mg/L.枯水期和丰水期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值分别为 2.47 和 2.55,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值分别为 3.04和 4.20,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值分别为 0.52 和 0.72.十八联圩湿地修复后水质有了较大的提升,水质呈无污或寡污状态.湿地单元能有效地提升浮游动物多样性和稳定性,在丰水期具有良好地水质净化效果.枯水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主要受电导率(EC)、水温、溶解氧(DO)等因素的影响,丰水期营养污染物对群落结构的影响更大.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氮元素是浮游动物生物量的关键影响因子,未来应当重点关注.

    表流人工湿地浮游动物生态修复影响因子水质评价

    多水塘活水链人工湿地浮游植物群落变化及影响因子——以十八联圩湿地为例

    耿显双何云峰孙天一李典鹏...
    4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十八联圩是巢湖的重要河口湿地.采用多水塘活水链工艺进行规划建设,以其中 4 个表流湿地单元为对象,2023 年 3 月和 7 月调查其水质物化指标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多水塘活水链湿地能够有效去除营养污染物,但冬季、夏季水质差异较大.冬季和夏季分别鉴定出浮游植物 8 门 127种和 8 门 213 种,夏季主要以蓝藻门浮游植物为优势物种,而冬季硅藻门优势种数量更多,伪鱼腥藻(Pseudoanabaena)在两个季节均为优势物种,其在食物网中可能处于关键位置.冬夏季浮游植物的主要环境影响因子存在差异,冬季氮元素和DO对浮游植物种群的影响最大,夏季COD、NO3-N和TP对浮游植物种群的影响最大.浮游植物的长期监测能够为巢湖及周边流域生态健康恢复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基础.

    十八联圩多水塘活水链浮游植物人工湿地

    巢湖湖区水质状态对浮游植物多样性时空格局的影响

    严圣希姚亦鹏李典鹏孙天一...
    5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晰巢湖湖区水质状态对浮游植物多样性的影响,2020 年 1 月、4 月、7 月和 9 月分别测定浮游植物多样性以及水体理化指标.结果表明:巢湖浮游植物多样性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春季浮游植物的Shannon-weiner Index最高(1.45),秋季(0.27)显著低于其他季节(P<0.05);巢湖西湖心的Shannon-weiner Index(0.41)显著低于新河入湖区(2.25)(P=0.03).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富营养指数的变化与浮游植物的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不相关(P>0.05),水质等级的下降对浮游植物的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P=0.001).季节性的光温变化、湖泊周边土地利用类型所导致的水质差异,以及水体稀释效应是影响浮游植物多样性时空格局的主导因素.

    巢湖浮游植物Shannon-weiner指数富营养指数

    汾河流域底栖动物eDNA宏条形码研究及水生态健康评价

    张玉蕾刘占鑫刘凯鑫武宇鹏...
    5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淡水大型底栖动物是淡水水质监测与评价中应用最广泛的生物类群,底栖动物调查监测对水质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采用eDNA(Environmental DNA)技术对山西汾河中上游流域的底栖动物进行多样性调查和水生态健康评价,在 12 个采样点采集水样和底泥,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取汾河底栖动物eDNA宏条形码,并与同时空水质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eDNA宏条形码技术共检测出底栖动物4门6纲20目69科244属350种,以节肢动物门和软体动物门为主,其中,异痣蟌属(Ischnura cruzi)为核心种.与形态学结果相比,eDNA宏条形码技术效率更高,灵敏度更好,能覆盖更多底栖动物种类.泥样与水样相比,泥样中底栖动物群落之间的差异性较小,群落结构相对稳定,且泥样BMWP(Biological Monitoring Working Party)指数与水质污染因子相关性更高,建议在河流底栖动物研究中采集底泥进行eDNA研究.本研究可为汾河水生态健康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汾河eDNA底栖动物水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