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湿地科学与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湿地科学与管理
湿地科学与管理

彭镇华

季刊

1673-3290

sd@caf.ac.cn;sdkxgl@sina.com

010-62889021

100091

北京市颐和园后中国林科院28号信箱

湿地科学与管理/Journal Wetland Science & Management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定位于湿地学科领域的综合性期刊,旨在宣传国家湿地保护理管理的方针政策,交流湿地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探讨湿地保护理与利用的途径和措施,普及湿地的功能与作用。读者对象为各级湿地行政管理部门,湿地领域及相关领域的科研和教学人员,湿地自然保护区,协会等管理和工作人员,以及关心湿地保护的各界人士。欢迎国内外同行踊跃赐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青海巴塘河国家湿地公园鸟类多样性

    季海川朵海瑞求松保扎西江永...
    6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掌握青海巴塘河国家湿地公园鸟类资源现状,2019-2020年在该湿地公园采用样线调查和定点观察法进行鸟类多样性调查,共记录鸟类 16 目 39 科 121 种,其中,留鸟 55 种,旅鸟 23 种,夏候鸟 41 种,冬候鸟 2 种.国家Ⅰ级保护动物 4 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 10 种,水鸟 24 种,猛禽 12 种.巴塘河国家湿地公园各区域中,结古朵公园鸟种最少,仅记录 28 种.巴塘河草原区鸟种最多,记录 80种.巴塘河下游区-扎曲河流域-巴塘河草原区鸟类丰富度指数较高,动物区系相关性密切,是巴塘河湿地公园鸟类多样性区域较高的区域,应进行重点保护.

    湿地鸟类组成巴塘河

    目标导向型人工湿地基质选择、配置及其实现

    李晨阳赵德华
    66-7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依据具体污水处理需求定制化选择和配置人工湿地基质,本研究通过收集基质为组间单一变量的人工湿地对照实验文献,整理了砾石、沸石、砖块等18种常用基质对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4+)、生化需氧量(BOD)、总悬浮固体(TSS)6 类污染物的去除率数据.结果表明:18 种常用基质中,仅生物炭和煤矸石不存在明显的污染物去除偏好,陶粒等 11 种基质对一种污染物存在去除正向偏好或负向偏好,钢渣等 5 类基质对多种污染物存在偏好性,说明多数常用基质存在污染物去除偏好,根据具体的污染物去除需要选择具有相应正向偏好的基质更有利于净化目标的达成;在此基础上开发了目标导向型人工湿地基质配置模型,该模型可通过输入进水污染物特征和出水标准,输出可达净化目标的基质类型与组合,计算常规情况下的理论去除率,并推荐最佳基质配置.该研究可为人工湿地基质的定制化选择与配置提供理论基础、数据支撑和实现方法.

    人工湿地基质偏好性

    基于NbS理念的多目标生态湿地蓄洪区设计——以十八联圩湿地为例

    董增林潘莹露戈萍燕陈浩然...
    7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巢湖流域防洪蓄洪能力不足、水体富营养化和生物多样性偏低等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个创新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以十八联圩生态湿地蓄洪区为例,实现了调蓄洪水、水质净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农业种植等多项目标.该项目采用多田湿地恢复、沼泽湿地恢复和林草湿地恢复等多种措施,并结合生态渗滤岛技术和小微湿地技术,以构建多目标的生态湿地蓄洪区.通过将南淝河水引入湿地系统,实现分洪蓄洪功能,改善入湖水质,提升了十八联圩区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本研究为类似生态湿地的设计和管理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展示了在生态修复和水资源管理领域的创新方法.

    十八联圩生态修复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人工湿地

    十八联圩中心湖浅水湿地生态韧性修复设计

    耿显双朱怡嘉苏怀玉戈萍燕...
    78-8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十八联圩中心湖浅水湖泊湿地修复项目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索解决浅水湖泊湿地水生植被恢复的难题.采用生态韧性设计理念,设计了内源污染治理、多样的生境构建、丰富的植物群落恢复和水位的动态管理,结合长效管理,强化了湖泊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恢复能力.韧性的湿地设计主要通过构建不同面积大小及水深的生境,确保湿地受到洪水冲击后,也能从浅水区域向深水区域逐步恢复水生植被.基于生态韧性的设计理念提高了水生植被恢复的存活率,相较于传统方法,展现了更强的生态韧性,该模式可为国内其它湖泊的沉水植被恢复提供示范和参考.

    生态韧性浅水湖泊水生植被恢复湿地水文调控策略

    深圳市桂湾公园红树林造林工程

    戚甫友关开朗谭炜斌赵秀芳...
    8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红树林宜林地资源远不能满足红树林造林需求,利用困难立地营造红树林已成为重要方向.通过降低河岸高程、营造人工潮沟、使用防冲刷毯护坡和土壤改良等技术措施营造适合红树植物和半红树植物生长的种植区;精选乡土红树植物和半红树植物种类,并根据苗木的生境需求、种植区的潮汐特征,采用"小群落,大混交"的方式种植.在深圳前海合作区核心区域桂湾公园营造红树林约3 hm2,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国困难立地红树林造林提供新思路.

    桂湾公园红树林困难立地

    我国滨海湿地蓝碳能力提升的法治路径探索

    额仁呼晋海
    86-89,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滨海湿地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碳库,对其进行保护与修复是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举措.通过系统检视我国滨海湿地的发展现状,梳理分析我国滨海湿地在"保护—修复—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现实挑战,包括滨海湿地及蓝碳保护范围过窄阻碍司法救济、滨海湿地修复缺乏激励机制与系统性把握、滨海湿地建设项目管控力度过于松弛等问题.应坚持系统观的逻辑内核,拓展滨海湿地及蓝碳司法救济路径、创新滨海湿地退渔还湿退出补偿机制、构建滨海湿地建设项目系统化监管体系,以期构建提升滨海湿地蓝碳能力的法治路径,为后续滨海湿地蓝碳监测评估、蓝碳交易提供有力支撑.

    滨海湿地蓝碳固碳增汇法治路径

    国家公园社区共管的实践现状与法治路径探析

    朱强胡雨均
    90-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我国国家公园社区共管制度仍处于探索阶段,通过梳理各园区实践现状总结出法律制度供给不足、央地事权划分不清、社会参与程度不够和园内区域发展不均等诸多问题,为实现缓解保护与生存使用的矛盾、推进国家公园共管制度科学建设,提出建设完善的法律体系、界定明晰的央地职权、促进多元的社会参与和增进协调的区域发展等解决思路,为完善国家公园社区共管制度、实现国家公园的顶层设计提供一得之见.

    国家公园社区共管调整机制法治路径

    贵州省两种鸟类分布新记录——三趾鸥与红胸秋沙鸭

    杨雄威张海波孟宪伟吴忠荣...
    94-96,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年12月至2023年3月在贵州省开展鸟类多样性监测期间,分别在遵义市凤冈龙潭河国家湿地公园和贵阳市贵安新区月亮湖公园记录到鸻形目鸟类三趾鸥(Rissa tridactyla)和雁形目鸟类红胸秋沙鸭(Mergus serrator),经查阅相关文献,明确该两种鸟类均属于贵州省鸟类分布新记录.

    三趾鸥:红胸秋沙鸭:鸟类新记录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