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时明德

月刊

1009-4970

lywkxb@126.com(社科);lyzkxb@126.com(自科)

0379-65515059

471022

河南省洛阳龙门路71号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综合性学术理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2、5期为自然科学内容,1、3、4、6期为社科内容,近三年来,发表的论文被全国主要文摘期刊摘转的篇目分别居全国师专学报的第10位、第4位、第3位,并于1999年获“首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奖”、“河南省一级期刊”、“河南省高校学报优秀一等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共鸣与回响:从心理机制看《河岳英灵集》与《诗品》之关系

    孙佩
    5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学共鸣理论是考察殷璠《河岳英灵集》与钟嵘《诗品》关系的一个重要途径.从文学共鸣产生的三个心理机制来看,殷璠与钟嵘在批评愿景、情感经验和审美趣味等方面存在高度契合.两位诗论家有着相同的变革诗评风气和创作现状的理想愿望.又因为相似的沉于下僚的仕宦经历,他们在具体品人论诗方面,常给予身世不平之人和以怨为美之作以特别关注.

    文学共鸣钟嵘殷璠心理机制

    赵长卿咏梅词书写探究及情感辨析

    陈曼宫臻祥
    5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宋人尤爱梅花,多有吟咏篇章,南宋宗室词人赵长卿有 36 首咏梅词传世.赵长卿的咏梅词内容丰富、书写生动,他赏梅、颂梅、忆梅,其咏梅词描绘了一幅幅工笔梅花图,不仅鲜活生动,而且情真意切.其表现手法多元化,在对比中突出梅花与其他花卉的不同之处,将自我情感投射在梅花之上,情景交融,情感抒发浓烈深沉,有年华逝去的追念,有羁旅飘零的伤感,还有功业未就的慨叹.

    赵长卿咏梅词创作特色

    基于跨期决策理论的自然灾害韧性治理预防投资实现机制研究

    高贵现郭玲霞
    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跨期决策理论,构建了自然灾害韧性治理实现机制的分析框架,重点分析了自然灾害韧性治理难以实现其预期效果的原因.研究发现:自然灾害韧性治理难以实现的根源在于灾前预防投资严重不足,这主要来源于决策者的短视以及侥幸心理、灾前预防投资与灾后收益间的关系没有厘清以及受灾地区人们的生活水平还不够高等原因.因此需要通过制度机制和理念文化的建立对治理主体形成切实的约束,需要提高灾前预防投资必要性和科学的认识并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研究顺应了我国自然灾害治理从以灾后救助为主向以灾前预防为主转变的需求,为我国更好地进行灾前预防并实现自然灾害韧性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跨期决策自然灾害韧性治理

    乡村旅居地恢复性环境特征研究——以皖南山区为例

    黄征兵孙世英王金莲
    6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推进,带来了中国乡村旅居产业的兴起.为了追求健康和舒适的体验,旅居者选择前往自然环境宜人的乡村进行旅居,成为一种新鲜的生活方式.以位于皖南的大山村和南屏村作为案例地,基于深入访谈、问卷调查获取数据,借助SPSS软件,通过因子分析法分析乡村旅居地恢复性环境的特征.研究发现,乡村旅居地恢复性环境特征包括自然性、宁静性、安全性、社交性、文化性五个特征.研究结果可为改善乡村旅居生活环境,开发乡村旅居产品项目提供参考.

    乡村旅居地旅居者恢复性环境

    环境规制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产业结构升级与绿色创新的中介效应

    杨冰
    7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我国30 个省级行政区域1995-2020 年的面板数据,研究环境规制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利用中介效应模型、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检验和Sobel检验验证产业结构升级和绿色创新的作用路径,得出以下结论:以"三废"为主要控制手段的环境规制能够促进区域碳排放效率的提升;绿色创新是环境规制作用于区域碳排放效率提升的重要路径,而产业结构高级化则对环境规制存在一定的"遮掩"作用,产业结构合理化,中介效应则不明显.

    环境规制绿色创新碳排放效率产业结构升级

    虚拟仿真技术助力教育硕士生教学反思能力培养的价值向度与实践逻辑

    赵虹元
    80-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学反思能力是教育硕士生的关键能力,富有成效的教学反思有助于其内化教育理论、关注教学实践、实现专业自主发展.虚拟仿真技术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相结合,构建丰富、逼真、可操控的教学实践情境,能够打破高校与中小学校之间的时空壁垒,使教育硕士生通过沉浸式体验、精深化反思和应用性检验,有效提升教学反思能力.这需要高校建设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建立虚实结合的教学实践体系,建构大中小学一体化虚拟教研室,实现教育硕士生"在场式""统整式""互动式"教学反思.

    虚拟仿真技术教育硕士生教学反思教学实践

    "大思政课"视域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路径探究

    蒋笃君康雨晴
    8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思政课"是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新时代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发展提出的新论题,为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教学内容、明确了改革方向,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新时代,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落实"大思政课"理念,要善用"大课堂",拓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搭建"大平台",创新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载体;构建"大师资",优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队伍.

    大思政课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核心素养视角下批注式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肖娜
    89-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核心素养作为学科知识和育人功能深度交融下的产物,是学生在语文知识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与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思想品质及学习能力.批注式阅读作为理解文本内容的有效方式,目前存在批注方式单一、缺乏整合能力、群文批注舍本逐末和整本书批注形式缺乏等问题.因此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应注重单篇解读,实施多维度批注,并聚焦群文议题,进行统整性批注.同时观照整本书全貌,采取多形式批注等多元阅读评价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养成批注的阅读习惯,以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

    批注式阅读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洛阳地铁空间展示设计研究——以周王城广场站为例

    王明月王娟
    9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铁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供日常通行服务的同时,也成为展示地方历史人文内涵的重要窗口.国内地铁空间展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同质化倾向明显、文化内涵不足及地上地下空间联系不紧密等方面.基于此类问题,洛阳地铁突出了"共性为主,个性为辅"的设计思路,以标准站和特色站进行差异标准化设计,凝聚站点周边的历史文化资源,将地域文化融入地铁发展规划中.洛阳地铁周王城广场站以"两周故事"为主题,在设计上采用了绘画、建筑、纹样等设计元素,与周边建筑"天子驾六博物馆"的文化内涵相呼应,是洛阳地铁设计新思路的具体表现.

    全域旅游洛阳地铁周王城广场站空间设计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征稿启事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