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刘炎海

双月刊

1001-4373

xbbjb@mail.lzjtu.cn

0931-4938643

730070

兰州市安宁西路88号兰州交通大学学报705信箱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兰州交通大学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创刊于1959年,是中国科学核心期刊,曾获全国高校学报编辑质量奖、CUJA综合数据库质量奖、教育部"全国优秀高校学报"奖、中国学术期刊数据规范(CAJ-CD)执行优秀奖。本刊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是《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全文收录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车道荷载作用下箱梁应力放大系数的解析法研究

    陈玮珂张元海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便于用解析法分析偏心车道荷载作用下考虑箱梁扭转和畸变翘曲应力影响的应力放大系数,基于薄壁箱梁约束扭转和畸变控制微分方程的初参数解,得到偏心车道荷载作用下简支箱梁同时考虑约束扭转和畸变翘曲内力的解析解,进一步得到相应翘曲应力.结合简支薄壁箱梁数值算例,分析偏心车道荷载作用下计入扭转和畸变翘曲应力后的总应力相对于弯曲应力的应力放大系数.研究结果表明:算例薄壁箱梁跨中截面腹板与底板交点处的正应力放大系数达到 1.27,水平形心轴处腹板的剪应力放大系数达到 2.21;针对畸变翘曲应力的计算结果表明:跨中截面腹板与底板交点处畸变翘曲正应力约为扭转翘曲正应力的 5 倍;畸变翘曲剪应力在薄壁箱梁底板、腹板及悬臂板内均较大.

    薄壁箱梁约束扭转畸变应力放大系数翘曲应力

    基于GIOWA算子的夏热冬冷地区装配式钢结构墙体保温优化方案比选

    刘静温海燕
    7-1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建筑节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复合墙体保温系统也不断创新,复合墙体保温系统从大的方面来看,可以划分为外墙外保温系统,外墙内保温系统等,为响应国家大力发展建筑业的呼吁,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适用性需要进一步研究,将优化后的装配式钢结构节能方案与未做保温方案进行适用性综合评价,结果表示对装配式钢结构复合墙体进行节能优化设计很有必要.选择 GIOWA算子作为适用性评价建模方法,选定环境影响性、安全防火性、节能性、经济性、市场接受程度和墙体厚度作为外墙适用性综合评价因素,以我国夏热冬冷地区 4 个典型城市(重庆,徐州,南昌,遵义)为研究对象,进行方案比选,研究其在不同城市的方案适用性.结果表明:重庆地区想要选择降低能耗并且兼具经济性的方案为挤塑聚苯板作为保温材料的方案三,徐州、南昌、遵义地区想要选择降低能耗并且兼具经济性的方案为玻化微珠无机保温板作为保温材料的方案四.

    夏热冬冷地区装配式钢结构复合墙体方案比选GIOWA算子

    多裂隙优势渗流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研究

    毛铖鑫贾剑青刘中帅
    1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裂隙会导致雨水快速渗透至边坡体内部形成优势渗流,进而对边坡渗流场及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考虑多裂隙条件下裂隙区方向、深度、位置、渗透系数各向异性以及降雨时间,基于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建立了流固耦合模型,采用强度折减法,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多裂隙与降雨共同作用下边坡稳定性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当降雨强度大于顺裂隙方向渗透系数时,裂隙区优势渗流的影响明显;裂隙区优势渗流对降雨初期的边坡渗流场的影响较大,随着降雨历时的增加,优势渗流影响逐渐减小,120 h后影响可忽略.裂隙区位于坡顶时安全系数最大,位于坡脚时安全系数最小;裂隙区倾角从 0°增加到 90°时,边坡稳定性系数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且与坡角平行时其值最小.裂隙深度越深,优势渗流越明显,边坡稳定性系数越低.

    优势渗流数值模拟裂隙各向异性强度折减法

    独塔双索面半漂浮体系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施工过程控制分析

    李永成
    2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斜拉桥施工监控主要目的是通过施工各阶段对梁体标高调整及斜拉索索力的调整来达到成桥后设计的几何线形及应力状态,以保证桥梁线形、内力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同时确保桥梁施工中的结构安全.西一大桥全长 578 m,主梁为 120 m+120 m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桥塔为独塔双索面形式,对施工过程中主桥截面应力及索力进行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为施工提供实测数据资料,出现异常及时纠偏、调整做到心中有数,使桥梁成桥后符合设计要求.结果显示:主梁底板最大应力为-14.73 MPa,主梁顶板最大应力为-9.76 MPa,主梁正截面抗压符合规范要求.主梁底板和顶板都出现局部拉应力,拉应力最大为 0.40 MPa,满足截面抗裂要求;拉索中间施工误差为 5%以内,终索力误差为 2%以内,满足施工技术规范及设计要求.对西一大桥的监控分析方法,为类似桥梁监控提供借鉴.

    斜拉桥施工监控索力应力主梁

    基于轨道站点的接驳公交服务质量评价——以重庆市南岸区接驳公交为例

    古可言马昌喜
    30-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轨道交通的大力建设使居民出行更加便捷,接驳公交可有效实现城市居民公交与轨道的换乘目的,其公交服务质量关乎乘客出行品质,体现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整体水平.以重庆市南岸区轨道铜元局站 324、3103 接驳公交为研究对象,从乘客感知服务出发,构建便捷性、可靠性、舒适性、文明性等 4 个准则层组成的线路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调查问卷结果为基础,探寻乘客基本属性,利用熵权法确定主要指标权重,客观赋值减少主观影响,引入模糊决策法求得乘客满意度,加权 SERVQUAL模型计算乘客服务质量分值,两种方法综合评价分析使之更全面、精准,进而对比分析两条线路差异.结果表明:乘客尤为看中接驳公交舒适性,且 3103 线路总体服务质量评价优于 324 线路,最终针对各角度提出建议对策,为城市公交管理者、规划者提供科学依据.

    接驳公交服务质量熵权法模糊决策法SERVQUAL模型

    海洋垃圾回收船舶路径多目标优化

    张丽君段刚张凯斌
    4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洋垃圾污染不仅会破坏海洋生态系统,而且对人类健康也会造成一定的威胁.派遣船舶对近海漂浮的海洋垃圾回收是减少海洋垃圾污染的一种有效方法.由于风和洋流的影响,海洋垃圾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对基于可移动时间窗的海洋垃圾回收船舶路径优化进行了研究,即对同一个垃圾点,设置多个时间跨度适当的时间窗,船舶可以选择在其中一个时间窗内执行收集任务.为了降低船舶回收成本和碳排放量,建立了船舶走行时间和碳排放量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并将改进的自适应大规模领域搜索算法作为领域搜索机制,嵌入速度优化,提出了一种基于分解策略的多目标优化算法对其进行求解,即 MOEA/D-ALNS算法.并通过一组数值实验验证了所提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与基于遗传算法的 MOEA/D 算法和 NSGA Ⅱ 算法相比,MOEA/D-ALNS算法在运行时间和结果上均有明显的优势.此外,对时间窗数量分析可得,随着可移动时间窗数量增多,船舶回收平均成本和碳排放量降低.

    海洋垃圾回收多目标优化船舶路径优化碳排放量可移动时间窗

    一种基于对比策略强化知识推理的元学习框架

    张希权党建武王阳萍
    51-57,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知识图谱中新实体不断涌现,现有嵌入式模型难以获取新实体嵌入,导致模型预测精度降低.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对比策略强化知识推理的元学习框架.首先,该框架通过对路径重要度排序,提升隐式信息的提取效率;然后,使用一种对比策略表示强关联路径,并依据负路径与目标关系之间余弦相似性剔除过多的冗余信息;最后,使用元学习来转移独立于实体的嵌入.实验结果表明:在链接预测知识图谱任务中,Hits@10 指标最高可达96.24%,说明该框架可以有效提升预测精度.

    归纳推理知识补全对比策略元学习

    基于时序序列分解和IBAS-LSTM的滑坡数据预测模型

    荆严飞党建武王阳萍岳彪...
    58-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静态机器学习模型在周期项位移预测中的缺陷和动态神经网络超参数人工选择困难的问题,在时序序列分解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滑坡预测耦合模型.首先,用最大相关最小冗余算法对周期项位移筛选合适的环境特征,作为长短期记忆人工神经网络的输入.然后,在天牛须搜索算法搜索过程中引入反馈机制,以避免原算法中出现远离最优解的问题;在算法迭代过程中将固定的递减因子改为动态递减因子,以提升前期全局和后期局部的寻优能力;利用改进的天牛须搜索算法对长短期记忆人工神经网络超参数进行寻优,以获得最佳的网络参数组合.最后,重构趋势项和周期项预测结果,得到最终预测位移.以发耳滑坡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方法,所提模型在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以及拟合度等方面更具优势.

    动态神经网络模型时序序列分解灰色模型长短期记忆人工神经网络天牛须搜索算法

    基于改进YOLOv7算法的接触网吊弦线夹螺母状态识别方法

    曹文翔顾桂梅
    68-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的深度学习算法在处理铁路接触网吊弦线夹螺母时效果不佳,而人工巡检吊弦线夹螺母速度慢、难度大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 YOLOv7 算法对接触网吊弦线夹螺母状态进行识别.首先,该算法在 YOLOv7 原有模型特征提取网络的末端融合卷积和自我注意力机制,使算法既拥有注意力和卷积的优势,又与单一的卷积或注意力相比具有较小的计算量,以提升缺陷检测的速度;然后,在特征提取网络的输出端引入空间到深度卷积模块,以空间层到深度层取代池化层,以非跨行卷积层取代跨行卷积层,强化算法对螺母缺陷状态的识别能力;最后,在输出层加入新的移动网络轻量级坐标注意力机制,以得到方向感知和位置敏感的注意图,互补地应用于输出特征图,以更有利于接触网吊弦线夹螺母的识别.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未经裁剪的接触网吊弦数据集上,该算法对吊弦线夹螺母状态识别的正确率达到 90%以上,平均检测准确率为 98.5%,证明改进后 YOLOv7 算法在兼具检测速度的同时能更加准确地识别接触网吊弦线夹螺母状态.

    接触网吊弦吊弦线夹螺母状态识别YOLOv7自注意力与卷积融合空间到深度卷积模块

    基于证据理论和贝叶斯网络的TIS系统风险评估

    赵映彩武晓春
    76-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我国列控联锁一体化系统处于试验阶段,研究列控联锁一体化系统的风险评估对其可靠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列控联锁一体化系统风险评估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及风险随时间发生变化的问题,提出基于证据理论和动态贝叶斯网络的列控联锁一体化系统风险评估方法.首先,构建列控联锁一体化系统故障树,并将其转化为动态贝叶斯网络模型;然后,引入模糊集理论和证据理论来确定动态贝叶斯网络的参数,利用动态贝叶斯网络的双向推理、重要度分析等方法,分析影响该系统可靠运行的关键风险因素;最后,利用专家打分法量化风险损失,通过绘制风险矩阵确定系统的风险等级.仿真结果表明:列控联锁一体化系统的风险等级属于铁路安全标准 EN 50126中"Ⅳ级(可接受的风险)",通信单元中与转辙机和轨道电路的通信接口及目标控制器单元为系统的薄弱环节.

    铁路信号系统安全列控联锁一体化风险评估动态贝叶斯网络证据理论模糊集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