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兰州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兰州学刊
兰州学刊

贺永泉

月刊

1005-3492

LZXK@chinajournal.net.cn LZXK@vip.163.com

0931-8478377;8452707

730030

兰州市南滨河东路735号

兰州学刊/Journal Lanzhou Academic Journal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家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刊物紧紧围绕学术性、应用性、地方性的办刊宗旨,在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开展了研究工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智能时代意识形态治理现代化研究——现实审思、赋能忧患与恰切进路

    张晋铭徐艳玲
    5-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受智能技术所驱动,意识形态治理正发生从文本化叙事向生活化叙事、制度化形态向 日常化形态的转化,智能时代下意识形态因此获得更加立体化、精准化、个性化的现代化治理效应.面对意识形态治理深刻变革的时代特征,需基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关系的合理批判,以及智能技术赋能意识形态治理的契合逻辑,科学审思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转化的时代趋势.同时应正视新技术变革冲击导致的意识形态治理"利维坦"忧虑,精准研判彼此联系所造成的用户隐私侵犯下人的意识主体性"被消蚀化"、算法推荐固化制约下意识形态传播"去中心化"、资本逻辑驱使下意识形态治理"被操纵化"、数字霸权掌控下意识形态话语"被沉默化"现象.以此防治并进,限制数据共享野蛮生长,构筑隐私保护智能程序.引导算法"向善",实现意识形态信息传递动态平衡.研判智能技术发展风向标,牢牢掌握技术变革下的意识形态话语主导权.填平"数字鸿沟",以"数字红利"焕发民众意识形态话语表达,助力意识形态治理现代化的顺利完成.

    智能时代智能技术意识形态治理现代化

    新时代中青年干部增强斗争本领的理论意蕴、时代要求与实践路径

    田向勇
    15-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青年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希望,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与活力、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骨干力量.斗争本领不是自然孕育的,而是在实践中接续培育和积淀的.打造新时代富有斗争精神、掌握斗争本领的中青年干部队伍,应在伟大斗争中树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理,汲取和发扬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斗争元素,亦需从赓续百年党史、推进自我革命和解决本领恐慌的现实需要中明确斗争目标,以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和勇于斗争的历史思维,以坚定斗争信念、丰富斗争实践和强化斗争艺术等方面切实增强斗争本领.

    新时代敢于斗争中青年干部斗争本领

    近代中东路西线畜牧区中心城镇地位的演变

    牛淑贞
    2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代,在中东铁路西线的畜牧区以海拉尔、满洲里及札兰诺尔三站为中心形成了三个较大城镇.受历史基础、资源条件、地理位置等因素影响,它们的职能及在区域城镇体系中的地位不尽相同.海拉尔由清代仅具单一军政职能的城镇发展成为兼具军政、经济综合职能的区域中心城镇.但由于海拉尔与满洲里经济发展的同质化使两城之间形成较为明显的竞争关系,因此在区域社会政治环境变动等因素的影响下,海拉尔俄蒙贸易中心的地位一度转移到了满洲里.海拉尔凭借其清代前期已经形成的区域军政中心地位、距离昂吉庙集市较近,以及中东路通车后形成的畜产加工中心、汽车交通中心等优势,于1920年之后重获区域俄蒙贸易中心的地位,满洲里则仍为区域的次级经济中心.札兰诺尔属于因煤炭而兴的资源型城镇,其地位不可与海拉尔、满洲里同 日而语.

    近代中东铁路西线畜牧区中心城镇地位

    并购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基于实际吸收能力和潜在吸收能力的机制分析

    杜晴潘丹丹
    3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吸收能力理论和知识基础理论,文章以2008-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模型、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从总量和结构两个角度探讨并购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并检验实际吸收能力和潜在吸收能力的机制作用.研究发现:从总量上看,并购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创新产出水平,同时提高企业创新效率,但是对企业创新投入有负向影响作用.从结构上看,横向并购与纵向并购均能够提升企业创新产出水平和创新效率,其中纵向并购创新效应更加显著;但是纵向并购对创新投入有显著负向影响,而横向并购对创新投入影响不显著.从机制上看,并购通过提高企业实际吸收能力和潜在吸收能力,进而提高企业创新产出水平,其中,实际吸收能力机制作用更加显著.

    企业并购创新能力实际吸收能力潜在吸收能力

    离家的诱惑:县域数字普惠金融与流动人口留居意愿

    李衡杨上广
    48-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将县域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相结合,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流动人口留居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显著提高流动人口的留居意愿.从影响机制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通过促进流动人口创业、就业以及提高其在流入地的收入进而促使其留居.个体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强化了男性、非农业户口、已婚、身体健康以及高学历的流动人口的留居意愿;地区异质性结果指出,数字普惠金融促进流动人口留居的作用在东、中、西部县区无差异,人口规模越大的县区越能发挥数字普惠金融的"留人效应",但一线城市的区县或因生活压力较大而抑制了外来人口留居.在数字技术迅猛发展、人口结构转型以及优化劳动力配置的背景之下,文章为数字普惠金融如何促进流动人口留居提供了一定的微观证据,也为县域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提供了有益参考.

    数字普惠金融流动人口留居意愿新型城镇化

    人口负增长的内涵演变、多维区分与经济影响路径

    金光照郭亚隆陶涛
    6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口负增长正在世界范围内蔓延,中国也已于2022年开始人口负增长,对人口负增长理论体系的构建显得尤为紧迫.回望历史,人们对人口负增长实现了从现象认识到规律预判的推进,并逐渐聚焦于由长期低生育率引发的内生性人口负增长.从理论机制来看,人口负增长伴随的人口规模缩减和年龄结构老化可能会对经济发展供给侧和需求侧各要素产生复杂影响,如劳动力减少、消费下降、储蓄下降、投资预期降低、社会创新活力下降、劳动参与率提高、消费结构升级、人力资本的倒逼性积累、资本深化等.人口负增长对经济各要素的影响方向和程度并不一致,最后呈现出来的是多种效应的合力,在不同国家、不同发展阶段存在着多种可能性.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和可塑性提供了政策应对的机遇.

    人口负增长内涵演变多维区分经济影响

    劳动生产率异质性如何影响劳动者退休时间决策?

    刘玮张正军
    77-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人口老化与财务平衡推定提高退休年龄是劳动生产率同质假设的静态逻辑.理论上,最优退休时间取决于劳动者退休后消费水平与休闲收益的权衡.劳动生产率是能够同时影响消费水平与休闲收益的本质性变量,对劳动者退休时间决策具有双重效应.劳动生产率异质性使不同劳动者、不同时期的退休时间决策具有明显的异质特征;国家与社会有必要对异质性劳动生产率导致的异质性的劳动者最优退休时间作出回应,从而适时优化现行退休时间政策.模拟分析表明,劳动生产率异质性决定了最优退休时间的异质特征,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反向关系;在基准情境下我国劳动者的最优退休时间约为63.16岁;若要维持60岁的法定退休年龄,则必须保持9%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因此,摒弃劳动生产率同质假设并重视通过劳动生产率路径缓解养老金压力、实施激励相容的弹性退休计划、不断提高劳动者与社会的劳动生产率等有助于改进我国退休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劳动生产率异质性退休时间退休决策

    共同富裕背景下医疗保障制度发展研究

    李娟王宗凡
    92-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医疗保障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和制度保障;而实现共同富裕是医疗保障制度发展的价值目标.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治理因病致贫返贫、促进全民健康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促进共同富裕作出了积极贡献.然而,当前医疗保障发展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与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的追求和 日益增长的健康福祉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在推进共同富裕的进程中,应该建设更公平、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一是促进医疗保障全面覆盖、参保质量提高;二是健全医保筹资机制;三是缩小群体、区域间的待遇差距;四是加强兜底保障,夯实底线公平;五是动员市场和社会资源,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有序衔接;六是均衡医疗资源的城乡、区域配置,提升医疗服务供给的均等化和可及性.

    共同富裕医疗保障成效问题政策建议

    数字检察的法律定位、运行逻辑及风险规制

    陈学敏
    106-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检察的法律定位是法律监督.该定位是在不违背检察机关宪法地位的基础上,对社会发展的回应,对履职的 自省,既与"四大检察""十大业务"的架构相契合,也与《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对检察机关的定性保持一致.数据与监督各自的规律与准则要求数字检察既要遵循数据的规律性,也不可违背法律监督的准则,且后者起着决定性作用,这是数字检察的运行逻辑.数字检察为数据预测下的监督功能延伸提供了空间,但也带来技术至上、数据不安全、监督越界等潜在风险.为规制风险,必须实施规则之治,统筹推进技术赋能与制度规制.一方面提倡数字正义以促进制度理性,另一方面以保护数据法益实现数据安全,同时,坚持法定主义下的比例原则以厘清权力边界.

    数字检察法律定位法律监督数据法益数据安全

    企业合规制度的建构逻辑:内力、外力与引力

    山茂峰
    122-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企业合规的制度建设,发轫于企业内部的合规自治理需求,与此同时,企业外部法律责任的威慑力和市场声誉机制的约束持续向内部传动,不断改善企业治理方式和结构,增进企业合规治理的能动性.为克制企业内部自治无力与外部规制失焦形成的双向盲打和制度真空,国家务应提供规范化的制度导引,将内部合规治理的 自治型制度融入国家对企业行为的规范制度体系,促成企业 自治和法律规制的持续性互动以融合共治,制度化引导企业行为合规.由是,合规制度的完善重点在于:一是实体法上持续优化企业法律责任体系,程序法上继续完善刑事诉讼法、行政处罚法等以提供强规范;二是正确认识公司法的企业合规引导功能,从而在公司法体系内对企业提供内生性、整体性的软指引.

    企业合规建构逻辑企业内部自治企业外部规制公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