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牡丹江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牡丹江大学学报
牡丹江大学学报编辑部
牡丹江大学学报

牡丹江大学学报编辑部

月刊

1008-8717

牡丹江市西地明街60号

牡丹江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Mudanjiang Universit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习近平文化思想开放性的具体表征、价值意蕴与实践指向

    胡玲玲朱宗友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随着实践深入不断丰富发展。开放性,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特征,也是中华文明发展的活力来源和文化自信的显著标志。习近平文化思想开放性的具体表征是生成理路、形成过程和文化成果的开放性。价值意蕴表现在立足中国,彰显中华文化主体性;面向世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指向未来,推动实现人的现代化。实践指向是坚持党的领导,掌握文化领导权,坚持守正创新,开启理论和实践创新空间,自信自强,做好对外宣传工作。

    习近平文化思想开放性新时代文化建设

    数字生态文明的出场逻辑及实践进路探析

    董慧敏
    10-1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绿色化、智能化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高度的内在契合性,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了新鲜活力。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符合历史发展趋势与潮流,构建数字生态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突破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瓶颈的有力手段。构建数字生态文明需要充分发挥社会合力,激发人民群众共建数字生态文明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科技赋能功效,全面提升政府服务保障水平。

    数字技术数字生态文明中国式现代化

    郭雪波生态小说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及其民族文化书写

    杜莎
    18-27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1975年首作《高高的乌兰哈达》问世以来,蒙古族作家郭雪波持续聚焦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生态变迁。其系列作品展现了独特的叙事美学特征,深刻揭示了草原生态危机,并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郭雪波基于蒙古族传统文化,探索草原生态危机解决方案,提升生态文学创作水平,引领人们反思人与 自然的关系,并为当代生态危机提供实际解决途径。

    郭雪波生态小说叙事美学特征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民族文化

    珀耳塞福涅的自我探寻之路——露易丝·格丽克《阿弗尔诺》中的珀耳塞福涅

    周文妍
    2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露易丝·格丽克的诗集《阿弗尔诺》的分析,探讨露易丝·格丽克对古希腊珀耳塞福涅神话的创造性改写,有助于透过对这一女神的重新塑造来反思当代人的存在处境。漂泊者珀耳塞福涅的"漂泊"不仅仅是身份的漂泊,在囚徒与主宰之间;还有言语的漂泊,在诉说与沉默之间;还有对于生的困惑与死的疑虑。诗人预感到珀耳塞福涅的漂泊代表着人类的某种困境,而这种困境需要从自我探寻入手去剖析。整个时代处于焦虑和不确定之中,《阿弗尔诺》中的珀耳塞福涅正是这样漂泊在大地与死亡之间的典型代表。

    珀耳塞福涅露易丝·格丽克《阿弗尔诺》

    《金云翘传》的空间叙事探析

    臧林森
    3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云翘传》的叙事具有明显的空间特性。文本直观呈现包括地理空间、社会空间与虚幻空间在内的多重空间维度。地理空间、社会空间以及虚幻空间共同架构起《金云翘传》的故事叙述。《金云翘传》是典型的动态空间叙事,在叙事进程中,时间依附于空间,成为空间化的时间,社会空间也在场景切换对应人物身份转变的叙事内在逻辑中逐渐展开。胡琴意象与梦境分别作为社会空间与虚幻空间的构成要素发挥着各自的叙事功能。

    《金云翘传》空间叙事王翠翘胡琴意象

    基于位移事件结构的动量词"趟"范畴特征及其跨类现象研究

    杨哲华
    43-50,57页
    查看更多>>摘要:"趟"的本义为"跳跃",为一种位移运动,故基于位移事件结构理论,选取"位移""路径""方式"三个要素作为参项,对"趟"的范畴特征进行分析,将其范畴特征总结为[+空间性][+移动性][+方式][+一来一去][+自然终止点],该范畴特征制约了与其相关的句法表现。"趟"身为跨类量词,又产生了集合量词和个体量词的名量用法,演化动因为空间位移事件所形成的意象图式的隐喻投射,其作为名量词所称量的个体或集合事物,均表现出[+直线状][+有界长度]等特征。

    位移事件范畴特征跨类

    现代汉语或然情态副词的范围与分类

    郑浩
    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针对已有研究所遗留的问题,立足于语言事实,对现代汉语或然情态副词的范围与分类问题展开探讨。在确立或然情态副词的界定标准后,文章首先对该类副词的整体范围进行甄别与遴选,共遴选出49个现代汉语或然情态副词。在此基础上,依据句法语义标准,将或然情态副词划分为高量级、中量级、低量级、相对低量级四个下位小类,从而为微观层面的个案与对比研究提供前期的研究基础。

    或然情态副词范围分类句法语义

    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政治演讲语篇翻译研究——以王毅在2023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研讨会上的演讲为例

    邹法强贾岩
    5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外交部长王毅的政治演讲语篇为依托,基于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从人际功能视角(包括语气、情态和评价)探讨政治语篇翻译策略。按照原文特定语气的言语功能分析,可以确定译文的语义要素;将原文的情态资源译为非情态资源,能够增强译文的积极人际功能;根据特定语境,对评价系统的态度资源和级差资源的省译或增译,既符合英语规范,也能实现对等的人际功能。对外交演讲语篇中语气、情态和评价资源的灵活意译处理,有助于实现译文与原文等效的人际功能和社会功能,促进国际友好交流并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

    系统功能语言学人际功能政治语篇翻译

    智能媒体赋能大学生红色教育:内在契合、功能向度与路径选择

    赵文莹潘同人
    66-73,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数字时代,基于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智能媒体,正在加速推进人工智能与传媒、教育等领域的融合创新。强化红色教育的时代感、吸引力和实效性急需智能媒体的赋能。本文从当前大学生红色教育的现实困境出发,在分析智能媒体赋能大学生红色教育的内在契合与功能向度的基础上,从政府、媒体、高校、大学生自身的角度分别探索智能媒体赋能大学生红色教育的创新路径。

    智能媒体大学生红色教育红色文化

    新时代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探赜

    李铁英吴蕊
    7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两者在育人目标、育人内容、育人方法上具有高度耦合性。在党中央高度重视下,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着教育主体协同发展意识不强、高校统筹工作能力不济、教育方法单一、思政课中劳动教育内容不足等问题。为此,可以从思想引领、体系构建、介体优化、精准对接四方面出发,积极推进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现。

    新时代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