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牡丹江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牡丹江大学学报
牡丹江大学学报编辑部
牡丹江大学学报

牡丹江大学学报编辑部

月刊

1008-8717

牡丹江市西地明街60号

牡丹江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Mudanjiang Universit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百年党史下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历程与经验启示

    彭臣晨周炎丽谢彤雪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纵观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在实践中引领青年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照亮奋进之路。在党的领导下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历经四个不同时期不断趋于完善、规范,同时积累了丰富的教育建设经验,把握时代特征,深化理论教育,善用"大思政"课等。梳理和总结中国共产党推进各个阶段青年的思想教育工作历程,对于推进新时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百年党史理想信念教育教育历程经验启示

    以"两个结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张馨月王秋
    9-1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作了详细的阐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这份文化底蕴是我们党科学运用"两个结合"这个"法宝"所获得的。从发展脉络来看,"两个结合"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中不断发展和完善。从时代价值来看,"两个结合"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土壤和肥料,提升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性与先进性。从实践路径来看,"两个结合"作为一种科学方法,可以在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发挥出不同的价值,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

    两个结合中国式现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数字乡村建设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张成禹丁成际
    15-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逐步融入乡村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乡村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力量。数字要素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为乡村产业革新、生活改善、治理现代化以及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当前乡村数字建设面临着体系不健全、政策不完善、基础设施薄弱、数字化人才短缺等困境,必须从战略高度出发,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推进数字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同时注重数字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乡村现代化建设中的赋能作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速乡村现代化的步伐,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数字乡村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

    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的儿童身体规训书写

    邴雪胡戈
    2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福柯的后结构主义身体理论为视角,从身体暴力规训与凝视下的驯化两个方面分析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作品中儿童身体所受到的规训,探究曼斯菲尔德如何通过对儿童身体的书写来描绘现实生活中立体真实的儿童形象,呈现儿童在现实生活中承受的压迫与苦难,揭露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中权力的身体暴力规训与凝视对儿童的压抑与控制。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米歇尔·福柯儿童身体身体理论短篇小说

    亨利·詹姆斯《螺丝在拧紧》中的悬念艺术探究

    贺梦甜焦小婷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亨利·詹姆斯是现代英美文坛巨匠,是 19 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家,开创了心理分析小说之先河。他的代表作之一《螺丝在拧紧》是一部悬念迭起的哥特式中篇小说。整部小说以女教师主观性的视角讲述故事,悬念更迭,展现出独特的哥特式小说叙事艺术。通过对《螺丝在拧紧》进行文本细读,以热奈特叙事学为理论依据,从时间倒错、聚焦、频率三方面来研究小说中的悬念艺术,探究悬念铺设背后的理论依据,揭示哥特式小说的美学艺术。

    《螺丝在拧紧》热奈特叙事学悬念艺术

    关联翻译理论视角下中国古典诗词英译研究——以《许渊冲译白居易诗选》为例

    于强福张鑫玥
    36-4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联翻译理论将翻译定义为语内或语际间的明示—推理的阐释活动,是一种言语交际活动,揭示了单元文化内语言交际的本质属性。本文运用关联翻译理论,以白居易经典诗词译文为例,详细分析了最佳关联性、认知语境、交际意图在中国古典诗词英译中的应用,发现关联翻译理论对于中国古典诗词翻译具有较强指导意义和文学鉴赏价值。在翻译中国古典诗词时,译者可多加运用关联翻译理论,以达到阐释中国诗词文化内涵、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跨文化交际的翻译效果。

    关联翻译理论诗词翻译白居易许渊冲

    通识教育抑或专业教育:中西方高等教育理念的嬗变及其启示

    张翼飞张勇刚郑莉
    4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代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在理念上一直存在着职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差异。中国古代的儒学教育是一种"教养"培育,西方的通识教育目的是培育"自由人",在非功利性上两者有类似之处。在历史发展中,当代西方社会形成了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并行的高教体系。当前,我国对通识教育的理解仍有较大差异,高校各自的功能定位也不够明确,借鉴西方高等教育经验,探讨定位明确、层次清晰、功能全面、适应我国高等教育的理论体系。

    通识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大学理念

    新时代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意涵、问题与优化路径

    张雷巩镇
    5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廉洁文化建设是新时代文化建设、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工程,也是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有效路径。高校廉洁文化建设更是实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重要保障,在建设主体、文化本体与影响客体三个维度都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立足新的历史阶段,面向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宏伟目标,新时代高校廉洁文化建设应当直面问题考验,从加强党的领导、丰富文化内容、加强平台建设、持续走深走实四方面协同发力。

    廉洁文化自我革命高等教育

    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价值及实践路径

    付霄晴王海福
    59-67,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六个方面全面阐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揭示了教师群体所共有的精神特质。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队伍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教育国际化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就其实践路径而言,要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同时将教育家精神培养融入职前职后一体化教师教育体系,推进教师管理体制改革。

    教育家精神教师教育立德树人

    基于教师数字胜任力框架的外语教师数字胜任力探析

    沈国琴汤梦颖
    68-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外语教师的数字胜任力培养需要以科学模式为基础。国际上现有的几个教师数字胜任力框架为探讨外语教师的数字胜任力提供了参照。外语教师的数字胜任力在数字化的课程规划、课程设计、课程评估与修正等方面得以体现。探讨外语教师的数字胜任力应顾及数字技术的持续迭代更新以及教师对数字技术所具有的能动性。借助数字技术实施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是外语教师数字胜任力的主要表征。外语教师数字胜任力的培养必须立足于具体的教学环境。

    数字化数字胜任力外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