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牡丹江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牡丹江大学学报
牡丹江大学学报编辑部
牡丹江大学学报

牡丹江大学学报编辑部

月刊

1008-8717

牡丹江市西地明街60号

牡丹江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Mudanjiang Universit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价值、理论依据和比较优势

    曹华何颖
    1-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网络空间的应有之义,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重要思想的组成部分。中国倡议携手世界各国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有其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时代价值,是对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理论和真正的共同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合"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国倡导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有其独特的比较优势,即新型举国体制的资源保障、以 5G为代表的核心技术突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物质基础、新时代以来网民素质普遍提高和中国方案的科学合理性。

    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时代价值理论依据比较优势

    论欧阳修诏令变革复古的四重维度

    潘浩庆振轩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北宋仁宗朝引领文坛风尚的名臣硕儒,欧阳修以缙绅雅望的文学成就和尊崇清贵的政治地位,独步文坛,激扬士气,矫正文风,倡导并引领一代文学之变革;与之相应,其任"两制"词官期间的诏令文章也从古雅简重的典事、层进转合的章法、省净散化的语言和情理相参的议论四个维度有力回应其所倡导的复古及"以文体为四六"的变革主张。

    欧阳修诏令变革复古维度

    乡土叙事中民间伦理书写的经典路径——基于《红高粱家族》与《边城》之比较

    刘志峰
    15-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同的乡土叙事路径折射出莫言、沈从文小说独特而异质的民间叙事伦理,两者"同途而殊归"。莫言对民间根部的生存伦理的追慕,始终建立在现实批判的基础之上,在《红高粱家族》中,时间意义上的"过去"构成了一种新型伦理秩序的精神来源。沈从文对边地人情与爱情的想象,则是在压抑现实中悲剧性因素的前提下,在对"过去"的永恒之美的体认中,隐隐地透露出一种知识者的悲悯。然而,《边城》中的"过去"所营造的伦理境遇却潜在地将读者引向伦理判断的虚空。在 20 世纪中国文学民间伦理书写层面,这两种路径颇具代表性且影响深远。

    《红高粱家族》《边城》乡土叙事路径叙事伦理民间伦理

    克制与突破:苏轼涉泪词"以诗为词"的艺术实践

    杨宇歌倪金艳
    2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诗为词"是苏轼重要的词学观念。通过对其涉泪词的研究,可以发现苏轼"以诗为词"的词学观在具体实践中呈现出克制与突破并存的矛盾形态。一方面遵循词体特性,在扩充题材内容的同时选用了典雅字词和含蓄表达;另一方面又有意突破传统,具体表现为使用"泪典"、采用流线型意象组合、净化艳情词。由此可见,苏轼对词体特质有着清晰的认知,其"以诗为词"是有限度地将诗的题材、风格导入词体,而非刻意泯灭诗、词两种文体的界限。

    苏轼涉泪词"以诗为词"

    原生家庭与自我重塑——创伤理论视阈下解读《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李艳飞左宇希
    3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是美国作家塔拉·韦斯特弗的处女作,小说以回忆录的形式讲述了主人公塔拉在极端的原生家庭影响下,遭受心理创伤,陷入自我迷失,通过自我努力摆脱了旧日的心理桎梏,解放了心灵,在痛苦的涅槃中实现自我重塑。本文运用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和朱迪斯·赫尔曼的创伤理论,对主人公塔拉原生家庭遭受的创伤,再凭借努力摆脱原生家庭的束缚,最终实现创伤复原进行详细的解读,旨在揭示原生家庭对个体成长发展的重要性,并探讨遭受创伤的个体通过自我构建积极地寻求创伤复原、实现自我重塑的方式。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原生家庭创伤与复原自我重塑

    秦腔唱词中中国传统文化之隐喻性

    李庆明申海黄勇
    39-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戏曲文化是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魅力的窗口。秦腔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戏曲之一,其文学性决定了秦腔唱词蕴含丰富的隐喻和中国传统文化。本文以认知语言学概念隐喻为理论基础,从方位隐喻、本体隐喻、结构隐喻三个层面探讨秦腔唱词隐喻现象以及中国传统文化表述之隐喻性,以更好地理解秦腔以及其他地方戏曲唱词深层的文化蕴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概念隐喻秦腔唱词中国传统文化

    刑民交叉视阈下"复制发行型"著作权犯罪的实证研究——以128份裁判文书为样本

    赵杨简雯琪
    4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刑法》第 217 条侵犯著作权罪中"复制发行"的解释长期与《著作权法》和《刑法》其他条文存在冲突与争议。选取 128 份"复制发行型"侵犯著作权犯罪的判决书,发现在司法实践中"发行"行为存在必然选择性、现有司法解释事实上导致了罪名的混同、侵犯著作权罪中罪刑失衡问题严重。在刑民交叉视阈下对侵犯著作权罪进行检视,应肯定《刑法修正案(十一)》修订与《著作权法》在信息网络传播行为上的协调,并应加强《刑法》中"复制发行"内涵与《著作权法》衔接,细化侵犯著作权罪的量刑标准,以规范侵犯著作权罪的适用,形成更完善的著作权刑法保护体系。

    刑民交叉复制发行侵犯著作权罪实证研究

    基于S7-1200控制的液压焊接夹具控制系统设计

    金东琦路汉刚
    5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液压焊接夹紧装置在焊接加工中应用广泛。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西门子 S7-1200PLC为控制核心的液压夹紧装置控制系统。以液压缸、换向阀、储能器为硬件基础设计了夹紧装置,使用位置传感器、光栅尺位置测量反馈搭建了控制系统,在对焊接件稳定夹持的同时,与焊接机械手配合,实现异形件稳定焊接,减小焊接变形,提高生产效率。

    PLC液压焊接夹具

    "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短视频账号建设初探

    付冰洋刘伟刘玉晨
    6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5G时代的到来催生了短视频平台的迅速发展,使其成为互联网原住民的青年一代获取信息和自我表达的重要平台。习近平总书记嘱咐广大思政工作者要与现实结合起来,善用"大思政课"开展教育教学。高校短视频账号应运而生的同时,面临着以流量为主的价值倾向、泛娱乐化的内容输出、意见领袖角色的缺乏、账号建设驱动力不足等现实挑战。如何运用高校短视频账号开展"大思政课"教育教学,是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为此,可以从四个维度探索高校短视频账号的建设:一是用价值导向驾驭技术实现教育目标;二是善用社会大教材丰富教育内容;三是塑造正面意见领袖角色提高教育实效;四是构建协同机制形成思政教育谱系。

    高校短视频账号"大思政课"建设网络育人

    讲深、讲透、讲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的实践探索

    王婵杨辉王虹
    67-7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讲深、讲透、讲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是新时代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讲深、讲透、讲活新思想概论"道理"要讲清楚"为什么讲理,讲什么理,如何讲理"这三重逻辑。讲深要坚持理论深入、立足教材;讲透要坚持问题导向、立场坚定;讲活要坚持精构教学设计、巧用教学方法。

    "新思想概论课"讲深讲透讲活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