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袁月萍

双月刊

1009-2323

mdj6955905@163.com

0453-6955905

157013

牡丹江市光华街476号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Mudan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查看更多>>本刊为高等师范教育和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服务,为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科研及管理水平服务,为广大教师和教育行政干部服务,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陶渊明诗文的"化境"及其生命哲理

    陈静吴大顺
    1-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陶渊明在诗歌中多次用"化"字来表明心迹,且赋予了"化"字不同的涵义和不同的生命哲理.结合陶渊明的生平和思想去分析"化"字的涵义,表现为:顺应自然、任物自迁的"大化";人生如梦的"幻化";变化飞仙的"腾化";形骸死亡的"形化".此四类"化境"是陶渊明对人生的四种认识,是其人生道路上悟出的生命哲理.

    陶渊明化境生命哲理

    《姜子牙》:神话解构与现代主体性的重构

    佟彤李秋菊
    5-8,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入探讨历史人物姜子牙在动画电影《姜子牙》中的艺术形象,及其与传统知识产权(IP)、弑父主题、信仰危机和个体自我建构之间的复杂关系.文章通过综合分析现有的文献资料,揭示了影片中姜子牙"弑父"行为背后的多重动因,包括社会伦理、家族制度以及权力架构,这些因素不仅深刻影响着个体的选择,也与信仰的挑战和个体身份的构建相互作用.在信仰受到考验的关键时刻,姜子牙的自我超越和主体性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以洞察个体与社会、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紧张关系.本研究不仅扩展了对姜子牙这一历史形象的学术理解,而且为深入探讨中国文化中的英雄叙事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姜子牙弑父信仰危机主体建构

    网络文学女性写作的性别、媒介研究

    郭小璐
    9-11,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技的进步会给文学带来影响,互联网技术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网络女性写作,逐渐成为文学创作中不可忽视的创作类别.网络女性写作的发展过程,融合了网络文学的性别分化、互联网创作平台的自由隐匿和女性的社会属性等诸多元素.她们的作品,是将现实世界的秩序和规则在互联网空间里进行重新架构和书写,并在虚幻中凸显女性意识.

    网络文学女性写作网络媒介女性意识

    在他者中寻找自我——以卡勒德·胡赛尼《追风筝的人》为例

    王思懿吕佳
    1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卡勒德·胡赛尼在其小说《追风筝的人》中"立志拂去蒙在阿富汗普通民众面孔的灰尘,将背后灵魂的悸动展示给世人".2006 年,作者因其作品巨大的国际影响力,获得联合国人道主义奖.该小说以阿富汗战争为时代背景,采用第一人称视角记录了主人公阿米尔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困惑、欺骗、背叛直至反思、醒悟、赎罪的故事.文章基于拉康的镜像理论,深入分析在"他者"影响下典型人物性格与形成原因.展现阿米尔少年时处于迷茫时期的逃避与懦弱、青年时期受到外界影响下的人格转变以及成年之后的人格觉醒与自我解脱的人性复苏过程.

    卡勒德.胡赛尼《追风筝的人》镜像理论他者自我建构

    基于科研素养融入的研究生英语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彭清
    1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科研素养在知识结构、问题意识、创新思维、研究方法与工具的运用以及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衡量指标,针对研究生英语课堂思政教育教学中"研究"特性凸显不足的情况,提出基于科研素养融入的研究生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路径.以研究生《学术综合英语》课程教学为例,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测评体系方式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探索,考察研究生的英语能力、思政素养以及科研素养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研究生英语教学课程思政"研究"特性科研素养融入

    村落里的故事,故事里的村落:文化图式理论视角下《村落的终结》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探析

    张建平钟鸣
    2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负载词在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中西方文化底蕴、思维方式的不同,使得西方读者对文化负载词的认知存在偏差,其在语言转换的过程中难度较大,因此研究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以及现实意义.在含有较多文化负载词的作品中,目标语读者对其存在理解上的难题,文化图式理论的运用可帮助译者对译语文化负载词进行解码,再进行重新编码,最后传递给目标受众.本文拟将文化图式理论作为分析视角,选取社科类文本《村落的终结》中的文化负载词英译的实例,旨在探讨翻译过程中存在的对应、冲突、缺省这三类文化图式情况的翻译策略,并总结相应的经验,以期推广至以后的文化负载词英译中.

    文化图式理论文化负载词英译社科类文本《村落的终结:羊城村的故事》

    能力发展导向的MTI笔译测试研究

    华裕涛
    25-27,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翻译测试是对被测试者所掌握的翻译知识、技巧及能力的测量,是翻译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检验翻译教学执行情况、评估翻译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更是促进翻译教学改革和提升学生翻译理论与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翻译测试研究有助于推动 MTI 教育的专业化、规范化发展,提升翻译人才的培养质量,从而满足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

    翻译能力翻译硕士测试翻译教学

    守正创新理念下外语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

    史小华
    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外语教育承载着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在国际舞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中国形象,不断推动中华文明与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的国际化人才的重要使命.外语教育工作者要坚守外语教育的初心,筑牢思想之基,夯实学科体系根基,为外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石.同时,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人才培养理念,深化教学内容和模式的改革,努力构建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格局,拓宽外语教育的国际视野,探索教育事业发展的新路径.守正是铸就教育之魂的根本,创新则是赢得发展之胜的关键.外语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推动守正与创新的相互融合,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在此基础之上把握好守正与创新之间的平衡与互动,推动外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共同谱写新时代外语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新篇章.

    守正创新高质量发展创新能力

    "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优化研究

    刘德会
    32-3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思政课"是新时代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发展的重要理念和要求,一支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是贯彻好、建好、用好"大思政课"的基础和关键.然而,当前思政课教师队伍综合素养还存在不少亟需提升之处,同时"大思政课"在融合理论与实践、"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国际与国内等方面给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在"大思政课"视域下,优化院校顶层设计、提升包括政治力、教研力、学习力和实践力等在内的思政课教师核心能力是推动当前思政课教师队伍优化的主要路径.

    大思政课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核心能力优化

    "双一流"背景下广西高校研究生国际化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黄勇荣张少华
    3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生国际化能力培养是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高校人才培养能力的集中体现.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广西高校研究生国际化能力培养进入高速发展期,国际化规模逐年扩大,课程国际化建设不断完善,国际交流与合作持续深化,但在研究生意识、培养目标、国际化方式、课程体系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基于此,文章提出增强研究生国际化意识、明确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多样化国际化方式、建立国际化课程体系、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深度等优化策略,以提高广西高校研究生国际化能力培养水平.

    "双一流"广西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