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毛纺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毛纺科技
毛纺科技

高惠芳

月刊

1003-1456

mfkj333@sina.com

010-65913844;65008693;65078673

100025

北京朝阳区延静里中街3号主楼603室

毛纺科技/Journal Wool Textile Journal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73年,是毛纺织行业唯一的全国性专业中文核心技术刊物,全国科技核心期刊。主要报导毛纺织、毛针织、染整及相关专业的学术论文、科研报告和成果、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的开发,引进设备的消化吸收,企业的技术经济分和质量管理等内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抗菌纺织品的概念辨析和研究开发方向

    肖红施楣梧陈学军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内外抗菌纺织材料标准及相关文献中,所述"抗菌"概念在对菌的处置力度上采用从"杀灭"到"抑制"的宽泛描述、抑菌率测试所选菌种缺乏对纺织品使用场景和人体易发皮肤病的针对性;多数标准仅考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针对这些问题,文章通过分析自然环境、作业环境和人体的微生物状态,提出抗菌纺织品应成为阻隔致病微生物对人体(特别是皮肤)传播的围护结构,在"环境-纺织品-人体"这一系统中,纺织品对外应该减少环境中各种病原体二次传染的可能性,对内应该有针对性地适度杀灭影响皮肤健康的致病菌.在测试方面,应选择易引发疾病、特别是引发浅表皮肤病的致病菌作为纺织品抗菌性能检测的试验菌种,并兼顾对致臭菌的测试评价,且实现抗菌性能测试的快速化和可视化.

    抗菌纺织品抗菌概念检测菌种围护结构无害化抗菌致臭菌快速测试

    短纤维成纱结构演化与创新

    陈定伟凌文漪付驰宇缪莹...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进一步理解捻合机制与纱线结构的关系,开发出理想结构纱线,综述了不同纺纱技术的纺纱原理、捻合机制、纱线结构、纱线性能,分析了不同纱线结构的优缺点,进一步阐明了捻合机制对纱线结构的影响以及纱线结构与纱线性能之间的关系,总结了理想纱线结构具有的特点,展望了未来纱线结构的发展趋势.捻合机制的差异导致纱线结构不同,纱线结构影响着纱线品质,为了进一步提升纱线品质,应从创新捻合机制的角度出发,以开发出理想结构纱线.

    短纤纱纺纱技术捻合机制纱线结构纱线性能

    SiO2气凝胶/六钛酸钾晶须涂层织物的制备及其隔热性能

    宋一菡周稚荃张艳茹肖阳阳...
    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提升SiO2 气凝胶涂层织物的隔热性能并探究涂层整理工艺对SiO2 气凝胶/六钛酸钾晶须复合涂层织物性能的影响,制备了单一SiO2 气凝胶涂层织物和SiO2 气凝胶/六钛酸钾晶须复合涂层织物,并对其隔热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单一SiO2 气凝胶涂层织物的隔热性能与其隔热粒子含量成正比,掺杂六钛酸钾晶须后涂层织物的隔热性能进一步提升,且随着SiO2 气凝胶含量增加,其隔热性能呈现先增后降趋势.当SiO2 气凝胶与六钛酸钾晶须的质量比为 3∶7时,涂层织物的隔热性能达到最佳;涂层织物的隔热性能同时也受聚丙烯酸酯含量的影响,随聚丙烯酸酯含量增加,涂层织物隔热性能有下降趋势.当聚丙烯酸酯与去离子水质量比为 1∶9时,SiO2 气凝胶/六钛酸钾晶须复合涂层织物的导热系数可达 0.231 5 W/(m·K),相比原织物降低了 19.4%;当聚丙烯酸酯与去离子水质量比为 2∶8时,涂层织物在热源照射下内侧升温最低,相比原织物降低 19.70℃.

    SiO2气凝胶六钛酸钾涂层织物隔热性能

    仿半立体几何折纸形态的针织物组织设计

    陈梦王适
    2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推动针织物组织结构与表面效果的创新,以半立体几何折纸形态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半立体形态构成原理,运用平面化设计思维将其内部结构演绎为平面形态.借助德国STOLL公司的M1 Plus花型设计软件及CMS 502 型电脑横机,实现了单面和双面仿半立体几何折纸形态织物.详细探讨了设备参数、纱线选择、组织结构设计和制版等编织工艺,同时评估了不同组织结构和纱线材质对织物表面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双面组织结构设计和具有高弹性、高硬度的纱线能更出色地塑造半立体几何折纸形态.此外,在设计中灵活运用织针排列、纱线材质和参数的变化,可形成不同几何折纸形态的针织物,为织物组织结构的创新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半立体形态折纸效果组织设计编织工艺

    南湖菱壳色素在大麻织物上的染色工艺

    曹颖沈之懿曹宗满崔利...
    30-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菱壳色素对大麻织物的染色工艺,采用阳离子改性剂KR、壳聚糖、明胶、改性剂BS对大麻织物进行改性,并对未改性、改性后大麻织物用菱壳色素进行染色.探讨改性剂对菱壳色素直接染色效果的影响;媒染剂单宁酸、明矾、草木灰、柠檬酸对未改性、改性大麻织物菱壳色素染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菱壳色素染色的大麻织物具有一定紫外线吸收功能,在可见光中最大波长为 380 nm,对应的吸光度是 0.067.改性剂BS改性大麻织物直接染色法、未改性大麻织物明矾后媒染、水溶性壳聚糖改性大麻织物明矾后媒染、明胶改性大麻织物明矾后媒染、改性剂BS改性大麻织物草木灰同浴媒染、改性剂BS改性大麻织物明矾后媒染的K/S值均在在 3.990 以上,染色牢度均在 3 级及以上.除BS改性剂改性大麻织物直接染色法工艺湿摩擦色牢度为 3 级外,其他各种工艺的色牢度都在 3~4 级及以上,耐光色牢度最高达到 5 级.

    植物染料南湖菱壳色素染色工艺改性媒染

    基于响应面法优化棉织物的非水介质少水染色工艺

    向鑫雨程文青王际平龚龑...
    3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活性染料在棉织物上的固色率,使用响应面法优化活性染料在非水介质少水十甲基环五硅氧烷(D5)体系下上染棉织物的染色工艺.研究了碳酸钠质量浓度、固色时间和固色温度 3 个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优化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具体工艺为碳酸钠质量浓度 48 g/L、固色时间10 min和固色温度89℃.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预测固色率为 75.67%.通过试验验证测试出的固色率为 76.73%,与预测值吻合.

    棉织物染色响应面非水介质活性染料

    基于"形意色"思维的汉代织锦图案创新设计

    梅月姣吕钊张越一
    44-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传承和发扬中国汉代织锦传统图案,结合考古学、设计学、色彩学、设计思维等学科,基于"形意色"再生思维,将传统图案以多元化创新设计形式融入到现代服饰设计中.以汉代织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图案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文献研究和图像学方法对"五星"织锦的纹样、色彩、文化内涵进行分析;其次运用"形意色"再生思维进行层层剖析,将"形"的转移、"意"的传达和"色"的融入具象化实现到传统图案的创新设计中;最后以服饰产品为载体,将创新再生图案进行应用,调整其图案大小、位置和比例,运用排列手法,使产品达到了视觉上的均衡美.文章可为中国传统图案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创新应用及传播提供多学科融合的研究路径与探索经验.

    "形意色"思维"五星"织锦图案服饰设计图案设计创新应用

    杨柳青木版年画元素在国潮产品中的创新应用

    秦雨晴穆芸
    56-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弘扬中华文化提振非遗、加大对传统技艺的继承和活化、促进国潮产品的融合设计创新发展,以杨柳青木版年画为研究对象,依据文献研究法、田野考察法,对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历史脉络、制作工艺与艺术特征、木版年画工艺流程进行分析与归纳;针对当前Z世代消费者群体进行产品调研分析,最终将提取的消费者喜爱的杨柳青木版年画题材元素和制作技艺元素与文创、国潮服装融合进行创新实践设计.结果表明:文章设计的鞋子、帆布包、马克杯以及T恤文化衫图案纹样时尚精美,符合青年消费者的喜好,设计的 4 款服装工艺精细考究、创新性强,具有区别于其他地区木版年画技艺的独特艺术魅力.文章为国潮产品设计实践提供了新路径,为国潮文创、服装服饰提供了新的民间文化元素与设计视角.

    木版年画工艺流程传统元素文创产品国潮服装设计

    调湿控温纤维对西服穿着系统干燥速率的影响

    俞金林王荣
    6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商务西服是羊毛精纺面料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但由于其使用场合的要求,往往无法兼顾穿着的舒适性,针对目前对汽态汗在西服面料以及西服衬衫配套系统中传输速度研究较少的现状,以AATCC 201-2014《织物干燥速率 加热板法》中的测试方法为基础,通过实验设计模拟人体在少量运动和静坐状态下汽态汗在不同服装系统中的蒸发情况,并分别进行了单层面料、西服+里料系统、西服+衬衫系统的对比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调湿控温纤维的加入可以提高汽态汗的蒸发速率,越贴近皮肤层采用调湿控温纤维效果越显著,从里层到外层都采用调湿控温纤维,可以让整个汽态汗传输保持连续,效果也更加显著;在单层面料测试对比中,加入调湿控温纤维的面料比普通毛/涤面料的干燥速率提升 13%;与普通毛/涤西服面料+常规里布相比,里布和面料都采用调湿控温纤维的西服系统的干燥速率提升 46.9%,与普通毛/涤西服面料+普通衬衫面料相比,衬衫面料和毛/涤面料都采用调湿控温纤维西服系统的干燥速率提升 51.2%左右.

    调湿控温纤维羊毛干燥速率西服

    传统文化广告内容对国潮品牌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

    邵昱梁燕吴圆赵梦蝶...
    69-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国潮品牌如何通过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传统文化广告来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这一问题,研究依据"刺激-机体-反应"理论构建了传统文化广告内容、感知价值和国潮品牌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之间的研究模型.通过回收 241 份有效问卷数据,利用逐步回归分析、Bootstrap中介效应分析等方法进行了路径验证.研究发现,"感知情感价值"和"感知认知价值"在"优质信息""粉丝互动"和"产品互动"类传统文化广告与购买意愿之间均起部分中介效应;"感知体验价值"在"优质信息"和"粉丝互动"类传统文化广告与购买意愿之间起完全中介效应,在"产品推广"与购买意愿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将为国潮品牌在未来传播与推广中,如何有效进行传统文化内容的设计与组织起到借鉴作用.

    传统文化广告国潮品牌SOR理论感知价值购买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