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煤化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煤化工
煤化工

闫少伟

双月刊

1005-9598

mhgqk@126.com

0351-4557677;4557096;4557076;4557078

030032

太原市高新区晋阳街赛鼎路1号

煤化工/Journal Coal Chemical Industr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经国家科委及新闻出版署批准出版发行的国家级技术类刊物。由化学工业第二设计院、山西焦化集团有限公司、全国煤化工信息站等联合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设有综述、专题评述、研究与开发、设计技术、生产技术、成果与应用、技改与节能、技术经济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煤直接液化油渣萃余物组成、性质分析及应用场景探讨

    尹甜吴永杰陈凡
    76-79,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煤直接液化油渣用洗油萃取后再经离心分离、常减压闪蒸等工艺处理,分离沥青质后可得到不同等级的沥青产品以及萃余物,将萃余物大规模利用,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分析了萃余物的族组成、性质,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萃余物应用于配煤气化、循环流化床锅炉掺烧、炭灰分离的可行性.分析认为:萃余物更适合通过配入原料煤应用于干粉煤气化.

    煤直接液化油渣萃余物组成性质应用

    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实施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冯超
    8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精细化管理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减少资源浪费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介绍了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和问题,在化学工程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管理成本日趋增长和管理要求日趋精细的背景下,分析了实施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的基本思路和必要性,并详细介绍了中国化学工程全面实施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的主要举措和取得的成效.

    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责任成本管理举措成效

    武钢7.63m焦炉上升管荒煤气温度变化规律研究

    陈细涛严铁军张军陈鹏...
    8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武钢 7.63 m焦炉上升管余热利用工程实施的可行性,对 2#炭化室上升管根部和桥管处荒煤气温度进行连续在线检测.分析发现:上升管根部荒煤气温度在整个结焦过程呈现类似Z字型周期变化规律,最高温度发生在推焦前烧石墨阶段,达 1 300℃~1 400℃,整个结焦周期的平均温度约为 771℃;桥管处荒煤气温度仍保持较完整的周期性规律;7.63 m焦炉单孔炭化室荒煤气产量为 1 156.42 m3/h,一个结焦周期内单孔炭化室荒煤气可利用理论热量约 13.76 GJ,工程理论吨焦产汽量(1.6 MPa低压饱和蒸汽)为 108 kg.

    7.63m焦炉上升管桥管荒煤气温度变化规律结焦时间

    多晶硅安全生产风险分析和事故预防

    李振宁张前喜
    8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光伏产业的迅猛发展,主要生产原料多晶硅的需求增长迅速.国内多晶硅生产以三氯氢硅西门子法为主,硅烷流化床法为辅.介绍了多晶硅行业的发展概况和安全形势,以三氯氢硅西门子法为例分析了多晶硅生产过程的危险性,对行业近年来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进行了分析,剖析事故形成的原因,提出预防事故发生的措施和建议.

    多晶硅生产安全风险事故预防

    我国煤矿矿井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及建议

    郑海平王淑民王吉坤杜松...
    9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我国煤矿矿井水综合利用率,解决煤炭开采区水资源短缺的难题,梳理了煤矿矿井水的类型(成因、水质特点等),分析了各类矿井水高效处理技术现状,详细介绍了高矿化度矿井水预处理-深度处理-浓缩处理-蒸发结晶的零排放技术.针对矿井水水质标准提高及矿井水利用率有待提高的现状,建议从技术创新、标准完善、税收减免、推动先进设备示范等方面开展研究,以提高矿井水综合利用率,推动我国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

    煤矿矿井水处理技术零排放技术技术创新综合利用率

    煤气化细渣脱灰提碳技术研究进展

    闫琪李健樊磊闫龙...
    97-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了煤气化渣的组成和形貌,针对气化细渣中碳资源的特点综述了其用作燃料、吸附材料、工业材料、催化剂材料的现状.讨论了气化细渣脱灰提碳技术的分类和原理,总结了近些年相关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目前物理法脱灰提碳主要采用浮选法和重力分选法,两种方法各有特点,但都存在脱灰效率不高的问题;化学法采用酸碱洗的方式处理气化细渣,炭灰分离效果较好,但此过程会消耗大量的酸碱试剂.未来,应进一步探究气化细渣炭灰分离的机理及特点,开发合理且经济的脱灰提碳分离技术;同时,应加强耦合物理法和化学法的组合工艺的开发.

    煤气化渣碳资源脱灰提碳资源化利用

    不同结构气化炉激冷室气液两相流的数值模拟

    景寿堂范为鹏杜常宗张亚恒...
    102-105,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目前工业用激冷室存在的粗合成气洗涤效果不佳、破泡器堵渣等问题,提出了改变液池直径与下降管直径之比、在床层内减少破泡条、调整单层破泡条节距等调整方案,基于双流体模型和群平衡模型对含破泡条的激冷室进行了三维CFD模拟,比较了 70%、100%、110%负荷下的液相含率、速度分布、湍动能分布、涡分布、气泡直径分布等,结果表明:调整后激冷室中的气泡直径更小,洗涤效果更好,气液两相传质传热更加充分,且能适应不同负荷工况.

    气化炉激冷室结构调整两相流三维CFD模拟破泡条负荷

    原料煤灰分含量对气流床煤气化的影响分析

    杨磊申国鑫杜钢
    106-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原料煤灰分变化对气流床煤气化的影响对气化炉的设计选型、生产运行有重要意义.通过建立干煤粉气化炉和水煤浆气化炉的气化过程模型,研究了原料煤灰分发生变化时对有效气含量、产气量、氧耗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负荷及操作温度下,随着原料煤灰分含量的增大,两种气化炉的有效气产量降低,有效气含量未发生明显变化;干煤粉气化炉较水煤浆气化炉氧耗低,相较而言,干煤粉气化炉更能够适应高灰分煤种.

    原料煤灰分干煤粉气化炉水煤浆气化炉有效气氧耗产气量

    神华煤直接液化残渣理化特性与分子结构特征研究

    刘敏赵鹏陈贵锋张佳...
    109-113,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煤液化残渣制备高端炭材料是目前煤直接液化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该过程实现的关键在于煤液化残渣的深度脱灰,而深度脱灰工艺技术开发需要对液化残渣理化特性与分子结构有深入的认识.以神华煤液化残渣为研究对象,借助TG-DTG探究了液化残渣的失重特性;借助激光粒度仪和透射电镜(TEM)分别研究了液化残渣在洗油和四氢呋喃两种溶剂中的粒度分布特性和颗粒形貌特征;在正负离子(±ESI)和正离子大气压光电离(+AP-PI)模式下,利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FT-ICR MS)对液化残渣的分子结构组成进行了鉴别.研究结果表明:液化残渣的主要失重温区为 300℃~600℃,466℃时失重速率最大,此时的活性最高;液化残渣在洗油或四氢呋喃中的粒度呈现百纳米级正态分布,残渣在洗油中粒度分布更为集中且粒径更小;液化残渣中含丰富的N1、N2类含氮杂环以及O1、O2、O3、CH类含氧多环的芳香分子构型.

    煤直接液化液化残渣失重特性粒度分布分子结构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

    3D多级孔炭负载铜催化剂及其合成碳酸二甲酯性能研究

    裴永丽李挺王海堂武江红...
    114-117,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α-纤维素和NaHCO3 为原料,采用生物质发泡法制得大孔、介孔和微孔共存的三维(3D)多级孔炭(HPC);以硝酸铜为铜源,通过调变铜负载量制得 3D多级孔炭负载铜催化剂(y Cu/HPC),并考察其催化甲醇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当铜负载量(质量分数)为 10%时,10Cu/HPC催化剂在DMC合成反应中时空收率(STYDMC)和转换频率(TOF)分别达 1 778 mg/(g·h)和 13.8 s-1.N2 吸附、XRD、TEM等表征表明:3D多级孔结构不但有利于铜物种的高度分散,同时可加快底物分子的传质速率,从而提升催化活性.

    碳酸二甲酯(DMC)3D多级孔炭铜催化剂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