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民俗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民俗研究
民俗研究

张士闪

双月刊

1002-4360

msyjbjb@126.com

0531-88362166

250100

济南市山东大学南路27号

民俗研究/Journal Folklore Studi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民俗刊物。旨在开展民俗学学术理论研究,重视民俗资料的搜集整理,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两汉"诸子"风俗思想探赜

    秦铁柱
    115-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先秦时期,"士"阶层出身的"诸子"纷纷提出了各自的风俗思想.两汉时期,阐述风俗思想的儒者"诸子"是实现儒家文化"主流化"这一过程的重要主体,其风俗思想成为两汉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大一统政治环境之下的两汉"诸子"风俗思想,具有对风俗的认知逐步具体化、深入探讨风俗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务实的移风易俗思想、以君主为风俗思想的核心等内涵特征.两汉"诸子"的风俗思想瑕瑜互见,在中国风俗思想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后世则逐渐内化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汉"诸子"风俗移风易俗大一统

    六朝道教冥界观念与民间信仰的关系——以"罗酆山鬼宫"与"泰山治鬼"为中心

    刘晨
    124-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古代民间信仰中很早就形成了以"冢墓即阴宅"为重心、对应阳世官府构建阴间官府的朴素想象,而由此产生的对隔绝死生之阴阳通路的迫切需求,结合源于古代"时空一体化"观念中东北为死生转换、万物更始之处的"东北曰鬼门"观念,成为魏晋以来各种冥界观念的基本前提.以《真诰》中罗酆山鬼神六天宫等叙述为代表的六朝道教冥界观,在彰显道教教义和鬼神构造的同时,也充分吸收并利用了"泰山治鬼"等在文人群体和一般民众中流传的冥界观.这种直接的关联、外在表现上的共通性以及作为阴阳通路、裁断冥府的内在一致性,反映出六朝道教与民间信仰之间持续而深刻的互动关系.

    酆都泰山东北为鬼门时空一体化民间信仰

    环境与观念:中古前期临平湖的谶纬现象及政治寓意

    敬淼春胡火金
    135-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古时期,地处杭州湾北部沿江高地的临平湖,水文环境复杂多变,因时而发生湖开与湖塞现象,民间流传着"湖塞天下乱,湖开天下平"的谶纬言谣.谶谣式传说经过统治者及士人的解构与阐释,不断泛化与神化,进而上升为政治建构,将"湖开"与获授天命进行联系,尤其在孙吴政权构建的话语体系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和运用.统治者将"湖开"视为申明天命和获取政治合法性的祥瑞符号,强化了政治寓意.随着临平湖由咸水环境向清水环境的转变,谶纬现象走向消寂.这一方面反映了自然环境对思想观念的影响,另一方面折射出自然异象被统治者赋予特定意义的局限性.

    临平湖谶纬现象民间传说政治构建

    清代宫廷的龙神信仰与旱灾祈禳

    朱家英
    14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代宫廷通过新建、重修、敕封等方式,在宫苑内外建造龙神庙有二十余座,其密集程度远高于同时期的地方州县,部分祠庙因宫廷崇祀而列入国家祀典;同时宫廷又对各地龙神不断加封,努力构建全国龙神信仰的祠祭体系,以此奠定皇室对龙神信仰的主导权.清帝除了赴龙神庙拈香礼拜、定期致祭外,还会在旱灾期间进行祈雨活动.皇帝的个人喜好不尽相同,导致不同时期宫廷对龙神的崇祀活动存在差异,旱灾祈禳仪式中龙神的地位也多有起伏.清代宫廷的龙神供奉及相关祈禳仪式既是信仰活动,又因攸关水旱灾荒与民生福祉而成为一种国家治理的政治行为.

    清代宫廷祈雨习俗龙神崇祀旱灾祈禳

    Abstracts

    156-159页

    《民俗研究》来稿须知

    《民俗研究》编辑部
    前插1页

    山东大学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术研讨会

    王琪蒙晓晗
    封2,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