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术观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术观察
美术观察

李一

月刊

1006-8899

meishuguancha@sian.com

010-64813419 64891166-2429

100029

北京朝阳区惠新北里甲一号

美术观察/Journal Art Observation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继承《美术史论》(1981)。专业学术性刊物。发表美术创作和美术史研究方面的成果,介绍当代艺术家及作品。读者对象为美术家、美术院校师生、美术研究工作者及业余爱好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卷首语

    牛克诚
    1页

    投稿说明

    2页

    走进新课标的美术课堂

    缑梦媛
    4页

    为了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印发两周年反思——专访尹少淳

    房斐
    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已两年,引发了基础教育领域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热潮.广大教师应该如何应对课程标准带来的变化?为了进一步落实和践行艺术(美术)课程核心素养,应该采用哪些相应的教学方法?有哪些可以尝试的方向?本刊特邀美术教育家、义务教育艺术(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尹少淳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课程标准核心素养主题单元式教学项目式学习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与教学改革

    钱初熹
    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指引下,美术学科课程与教学呈现出新面貌.本文首先阐述了美术学科课程内容结构化与"综合·探索"艺术实践;其次,解读美术学科课程教学建议;再次,进行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综合·探索"艺术实践两则单元课程教学的案例研究;最后,以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为指引,展望人工智能飞速发展背景下学校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向.

    核心素养义务教育美术课程与教学改革案例研究

    艺术新课标带来美术教育的新气象

    胡知凡
    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年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至今已两年.本文主要论述该课标的主要特点,以及该课标颁布之后对我国中小学美术教科书编写、美术教学方式所产生的影响.同时,该课标也对我们的教学手段、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其变化之大是前所未有的,也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美术教育新气象

    从新课标背景下美术课堂教学的变化看中国基础美术教育改革实践的动向

    甄巍黄梦娜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实施两年来,美术课堂在艺术观念、育人理念、教学方法等领域有了明显变化.本文基于笔者对中小学一线美术教学的观察与调研,对核心素养培养、情境化教学、学科融合、单元化教学、"教学评"一致性等美术课堂教学的变化进行了讨论.本文认为,应围绕美术教育的核心价值、美术课堂与真实生活的联系、适合中华文化特质的美术学业评价体系等问题深入探索,发展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质量基础美术教育.

    新课标美术课堂的变化中小学美术教育

    在创造中兴发:基础美术教育的价值与路径

    朱敬东
    2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以美育人目标与新时代美育的理念,从人的意义去理解和实施美术教育,在跨学科的域境中,融合思维,兴发生命理解与价值,在创造中生发对自然、社会、未来的感知、共鸣,丰富生命需求与感悟.以生命美学观照儿童艺术实践与发展,经历艺术过程,从儿童的生命经验出发,关怀心灵.向儿童学习,遵循儿童生命"事实",促发生命成长,与时代共振,与美育同行.

    创造兴发美术教育艺术新课标生命勃发

    梁制魏风:三晋故地出土东周金银错青铜器工艺管窥

    金烨欣
    3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春秋战国之际,魏国继承并发展了晋国的青铜铸造技术,在金银错工艺上取得显著成就.魏都安邑、大梁的工官造作形制完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梁制"金银错,影响了周边的三晋故地,包括中山与韩、赵两国.河南辉县固围村墓群所出的"魏风式"金银错青铜器独具特色,运用点、线、面装饰手法的动物风格图像与南方"楚风式"金银错并行,影响持续到秦汉时代.中山国受魏国影响明显,河北平山墓群出土的暗纹陶及金银错器物和装饰手法也与魏国相似,暗示出它与魏的渊源,很有可能中山墓葬中的这些器物都是魏所生产的.相比之下,韩、赵两国的金银错青铜器出土相对少,且时代或早或晚,精美程度略逊于魏国.山西长治分水岭墓群发掘显示,虽墓规模不大,随葬品却异常精美,反映出墓主政治地位与随葬品之间的反差.进而认为,墓群族属可能是晋人后裔,而非韩人或赵人,即地理位置属于赵、韩,但墓属晋.本文通过对三晋故地出土金银错青铜器的观察,改变了以往学界对"所出即所属"的机械认识,很好地反映和体现了当时工艺互鉴与氏族迁徙的艺术性、复杂性和多样性.

    梁制魏风金银错青铜器辉县固围村墓群平山中山王墓长治分水岭墓群

    浅析宋代宣和手卷的装潢

    舒光强
    4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宋代宣和手卷呈现出继魏晋以来的全新面貌,其独创性突出而卓越,成为宋代在中国书画装裱发展历史长河中最富特色且影响深远的一部分,具有典型的风格.宣和手卷装潢所传达出的信息和内涵层次丰富,是多视角、多领域、多种审美和多文化的综合.

    宣和装书画装裱传统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