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煤炭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煤炭技术
煤炭技术

郭滨

月刊

1008-8725

mtjs0457@sina.com

0451-55646369

150036

哈尔滨市香坊区古香街30号

煤炭技术/Journal Coal Technology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科技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国家级期刊,是集技术性、实用性、导向性和服务性于一体的颇具影响力的综合性煤炭技术类月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伊犁四矿弱胶结软岩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研究及应用

    张官禹黄其文张斌
    5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新疆伊犁四矿21113 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以及现场实测等手段,围绕浅埋弱胶结软岩巷道破坏特征及控制技术展开了一系列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伊犁四矿弱胶结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特点为自稳时间短、应力释放明显,泥岩遇水易软化、出现无征兆冒顶,岩体自重大、顶板出现下沉,支护结构受力不耦合、支护单元破坏等.根据围岩变形特点提出了对巷道围岩及时支护、喷浆封闭、拱形断面、加长支护的联合支护技术,经过现场工业性试验以及观测数据证明,该联合支护方案,能够很好地控制巷道变形,21113上顺槽巷道从开始回采到结束未出现瞬发变形、顶板切落、锚杆(索)断裂及钢带撕裂等情况,巷道变形及维护满足工作面顺槽的使用要求.可为伊犁矿区弱胶结软岩巷道支护设计和施工提供指导作用.

    弱胶结软岩巷道支护联合支护控制技术

    层理影响下油页岩力学性质与破坏断裂特征

    甘泽李富平杨曦甘德清...
    5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层理角度对油页岩力学性质与破坏断裂特征的影响,选取0°、60°和90°层理角度油页岩试样,对其开展单轴压缩实验、场应变与声发射监测.研究发现:水平层理会使油页岩的压密阶段更为显著.垂直层理、60°层理和水平层理油页岩的破坏模式分别为劈裂型的剪切-张拉破坏、剪切破坏和穿层劈裂破坏.垂直层理油页岩容易形成多条平行应变集中条带;60°层理角度油页岩更容易在截切面形成主要应变集中条带;水平层理油页岩应变集中条带主要沿着水平层理分布,并在水平应变集中条带之间形成纵向的穿层应变集中条带.垂直层理试样的振铃计数表现为阶梯上升,水平层理与60°层理试样表现为振铃计数在破坏阶段的陡然增加.

    油页岩层理应力应变曲线破坏模式主应变场声发射

    特厚煤层覆岩关键层判定及运移规律相似模拟研究

    冉丛江王恩茂王树鑫宋炳霖...
    6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摸清宽沟煤矿W1123工作面在实体煤及采空区下开采的覆岩运移规律,搭建综放面走向方向物理相似模拟实验模型,利用全站仪和百分表对模型回采过程中工作面覆岩运移以及下沉值进行定期全方位监测,探讨关键层及特厚煤层对覆岩垮落的影响,分析覆岩运移规律.结果表明:层厚为 15.9 m的粗粒砂岩为主关键层;W1145 工作面回采至 104 m时,工作面覆岩老顶垮落,形成由主关键层组成的拱形稳定结构,回采至 192 m时,回采特厚煤层产生较强矿压汇集至主关键层,其控制的覆岩结构发生失稳,产生较大面积垮落,矿压显现强烈,回采结束时,最大下沉值达1.4 m;W1123 工作面回采至 396 m时,距工作面前方 10m处岩层出现裂隙并突然垮落,两工作面发生贯通,最大下沉值达2.6 m,回采结束时,最大下沉值达1.38 m.为采空区岩层的稳定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覆岩运移规律关键层物理相似模拟实体煤下沉值

    大粒径矸石料浆配比优化及全尺寸环管输送阻力测试研究

    苏鹤鸣刘思旭陈为高杨波...
    7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确定不同粒径范围矸石料浆的最优配比,给出了大粒径矸石料浆骨料粒径的划分依据,提出了矸石料浆输送性能的优化原理,设计了输送性能测试指标及筛选标准,揭示了0~2 mm和0~5 mm这2种粒径范围矸石料浆输送性能随浓度和粒径级配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大粒径矸石料浆输送性能指标的变化机理,最终结合输送性能筛选标准确定了大粒径矸石料浆最优配比,并通过全尺寸环管输送测试验证了料浆优选配比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矸石料浆中0~0.15 mm小粒径矸石具有较强的保水悬浮能力,对矸石料浆的输送性能具有明显改善作用;料浆的沉析率随浓度升高而减小,随粗粒径矸石占比增加而增大;料浆的黏度随浓度升高而增大,随粗粒径矸石占比增加而逐渐降低.矸石料浆在直管段的压力损失受浓度、粒径级配的影响,在弯管段又受到管路曲率半径的影响.

    大粒径矸石料浆保水悬浮输送性能配比优化全尺寸环管输送

    三角煤柱孤岛工作面冲击地压防治技术研究

    王文杰陈理强董文卓孙铄寒...
    7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近邻三角形煤柱孤岛工作面冲击地压防治问题,分析了国内该条件下导致冲击地压的研究现状;以唐山矿Y392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得出了以大埋深、上覆不规则煤柱、本层三角形煤柱、孤岛工作面冲击地压的主控因素;采用FLAC3D建立了数值模型,分析了本层三角形煤柱孤岛工作面的应力分布规律;提出了通过顶板预裂调控冲击地压主控因素的防冲方法;最后通过现场工程实践,建立并实施了以顶板预裂为主的冲击地压防治技术,通过应力法和钻屑法验证了顶板预裂对该条件下的冲击地压防控具有良好的效果.

    冲击地压三角形煤柱孤岛工作面顶板预裂数值模拟

    基于GRA-TOPSIS的综采工作面异常来压预警研究

    武智东路雄刘凯璇于凤启...
    8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预防开采期间工作面矿压显现明显,局部地段甚至异常来压诱发的压架等问题.通过数理分析,建立的工作面异常来压评价模型对矿井中异常来压起到防范预警作用,其研究成果主要如下:(1)通过分析国内矿井的异常来压情况,选取埋深、采高煤厚比、煤层倾角、基本顶厚度、直接顶厚度、推进速度、倾向长度等作为工作面来压评价因素,构建异常来压评价体系.(2)利用熵权法处理矿区数据得出各个因素的权重值,由TOPSIS法通过加权矩阵进行得分排序,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TOPSIS法进行改进优化,得出灰色关联权重矩阵,进行构建工作面异常来压评价模型.(3)将所提出的模型应用在察哈素煤矿中,其评价效果较为理想.

    综采工作面异常来压熵权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TOPSIS

    不同倾角煤岩组合煤柱破坏规律及稳定性控制研究

    姚士茂
    88-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神东某矿为研究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模拟试验,模拟研究了不同倾角煤-岩组合体强度关系及损伤演化规律,研究了不同倾角组合煤岩体单轴压缩下力学特性及破坏特征,分析了组合体中煤-岩不同倾角交界面对其整体变形破坏的影响,提出了组合体煤柱锚喷锚杆强化支护技术.结果表明:随着煤岩组合体倾角增加,峰值强度降低,应力-应变曲线线性行为发生时间变短.煤岩组合体产生滑移破坏分界为30°~40°;倾角越小,煤岩组合体加载过程中越难产生损伤,且产生损伤过程应变越大;反之,倾角越大,越容易发生损伤.倾角较小时,煤岩组合体受力过程中不易变形,且需要很大的加载力才能使煤岩组合体产生损伤破坏.所提组合体煤柱锚喷锚杆强化支护效果显著大于普通支护效果.通过对煤岩组合体损伤演化进行分析,可为现场监测及煤岩体失稳破坏前兆提供判据.

    煤岩组合体失稳破坏力学特性损伤演化

    基于地质雷达的巷道松动圈探测图像优化分析及支护改进

    路燕泽马宁于庆磊张金鹏...
    9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河北中关铁矿井下巷道为工程背景,开展松动圈探测及图像处理优化分析及支护改进.首先依据雷达探测原理,提出了针对金属矿山井下巷道的松动圈探测方案,并优化了雷达探测图像处理方法;然后对探测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讨论了不同岩性及不同埋深水平对巷道松动圈范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探地雷达可以有效测得井下巷道松动圈范围,中关铁矿井下巷道松动圈分布复杂多变,巷道岩性越差,埋深越大,松动圈范围越大,反之亦然.依据松动圈范围和锚杆作用机理,在岩性较差的围岩段,松动圈厚度范围超过2.5 m,应优化支护方案采用长度更长的锚杆并加密锚杆间距.

    地质雷达巷道围岩松动圈探测图像优化分析支护优化

    浅埋厚煤层开采地表采动裂缝发育演化规律研究

    李春永
    99-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串草圪旦煤矿典型生产工作面覆岩赋存情况及地表采动裂缝发育特征,采用现场实测、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相结合,研究了覆岩关键层失稳运动形式及其对地表采动裂缝发育形态的影响,以及基采比对地表采动裂缝演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浅埋厚煤层开采过程中,关键层失稳运动对地表采动裂缝发育类型具有控制作用,关键层滑落失稳引起地表产生台阶型裂缝,关键层回转失稳引起地表产生张开型裂缝;覆岩关键层失稳运动过程导致地表采动裂缝尺度参数发生动态变化,随着基采比的增大,地表采动裂缝的垂直错动量呈减小趋势,水平张开量呈增大趋势,裂缝水平张开量与关键层回转角线性相关.

    浅埋厚煤层关键层地表采动裂缝发育演化规律

    煤岩吸附特征主控地质因素探讨

    贾宏伟
    103-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综述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取国内外代表性的煤岩样品实验研究数据,分别对兰氏体积和兰氏压力的影响因素进行讨论.研究表明,煤岩成熟度(煤阶)、煤岩类型、温度、灰分和水分等都对煤岩吸附能力产生影响,其中煤岩成熟度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研究认为:兰氏体积随煤岩成熟度呈现出了"U"形或"先升—后降—再升"变化趋势,反映了中煤阶吸附能力弱于低煤阶和高煤阶的现象,主要是煤岩成熟度影响孔隙结构,进而影响吸附能力的结果.煤岩类型对兰氏体积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镜质体含量高,吸附能力趋于更强.灰分和水分与煤岩兰氏体积表现出复杂非线性负向关系,在实验研究中有所反映,在利用低煤阶数据分析中也有一定程度的识别.兰氏压力受煤岩成熟度(煤阶)的影响也十分显著,显示出随煤阶升高而降低的趋势.在低煤阶区,灰分或水分和镜质组含量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识别,但难以形成规律性认识,中高阶区则未反映出明显特点.

    煤岩煤层气吸附兰氏体积兰氏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