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煤炭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煤炭科技
江苏省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省煤炭学会 中国矿业大学
煤炭科技

江苏省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省煤炭学会 中国矿业大学

朱亚平

季刊

1008-3731

0516-85320590

221006

江苏省徐州市淮海西路235号

煤炭科技/Journal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 Magazine
查看更多>>《煤炭科技》杂志创刊于1980年,为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科技期刊,季刊,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008-3731,国内统一刊号 CN 32-1491/TD,邮发代号 28-175,现由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和江苏省煤炭学会、中国矿业大学共同主办。期刊内容以煤炭行业先进实用技术为主,包括理论探索和科学研究。《煤炭科技》杂志自创刊以来,先后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期刊,江苏省一级期刊,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现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中文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张双楼矿24901工作面复合水害评价与综合防治水对策

    宋正宇孙延琛肖青陈天赐...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矿井突水是煤矿生产过程中最具威胁的灾害之一,工作面回采前需对面临的水害威胁进行综合评价与治理.以张双楼煤矿24901工作面为例,针对研究区面临的西翼采区底板四灰高承压、断层及陷落柱构造发育、底板四灰富水差异大等水文地质问题,通过开展四灰含水层分阶段井下放水试验、老空水现场钻孔探放、陷落柱物探钻探综合探查、室内分析测试和理论分析,揭示研究区底板四灰岩溶发育与富水规律,查明老空水积水位置、积水量以及陷落柱发育范围、导(含)水性等,并提出了老空水、西翼底板四灰、陷落柱及断层构造等复合水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相关研究成果揭示了东部矿区普遍面临的煤层底板灰岩水及构造水等水害特征,可为研究区及相似开采条件下矿井防治水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及工程依据.

    张双楼矿防治水水文地质问题防治技术

    闭坑煤矿矸石山周边农用地土壤—小麦重金属污染特征

    鞠倩马荣刘威王彦君...
    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皖北煤电某闭坑煤矿矸石山周边农田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矸石山4个方位300 m范围内的土壤和对应的小麦样品,分析土壤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小麦不同器官中重金属含量变化及迁移特征,根据小麦中金属含量建立了根系—茎—籽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Cd、Hg、As、Cr、Ni、Cu、Zn等元素重金属含量均值均低于国家土壤二级标准;矸石山周边农地土壤重金属含量随迁移距离的增加整体呈下降趋势;小麦各器官中,籽实中Zn含量最高,杆径中Hg含量最高,As、Pb、Cr和Ni主要赋存于根系中,小麦中Cu和Zn迁移能力较强.根据小麦的根—茎—籽体系线性回归模型发现,Cu和Zn有着较强的迁移能力,Cr、Hg、Pb和Ni迁移能力较弱,As迁移能力极弱.

    矸石山土壤农作物重金属迁移

    东胜煤田巴音陶勒盖勘查区煤层及聚煤环境分析

    俎新许陈倩倩李锋刘明明...
    15-18,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巴音陶勒盖勘查区位于东胜煤田北部,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为本区含煤地层,按沉积旋回和岩性组合特征,自上而下可划分为3个岩段4个煤组.以东胜煤田巴音陶勒盖勘查区资料为基础,对勘查区煤层和聚煤环境进行综合研究表明,区内沉积环境以河流—三角洲相为主,伴有滨湖、浅湖和滨湖—泥炭沼泽相,局部发育半深湖相—深湖相.煤层发育严格受沉积环境的控制,区内形成了可对比煤层11层、可采煤层7层.

    延安组聚煤环境东胜煤田巴音陶勒盖

    冻融作用下锚固裂隙岩体力学响应研究综述

    张新宙李聪吴亮亮谢天...
    19-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冻融循环作用下锚固岩体力学响应与裂隙岩体存在显著区别,研究锚固岩体冻融力学响应对寒区锚固边坡长期安全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在裂隙岩体冻融响应研究的基础上,综述了冻融循环作用下裂隙边坡锚固岩体力学响应行为研究进展;从裂隙冻胀力、锚固结构预应力等方面综述了锚固岩体对冻融作用的力学响应研究成果;对锚固岩体冻融力学响应问题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并指出冻融条件下锚固岩体中冻胀力与锚固力的演变规律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冻融循环裂隙冻胀力锚固结构预应力力学响应

    综采工作面末采期间让压间隔煤柱宽度研究

    张军朱友恒
    2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综采工作面末采期间基本顶超前破断造成顶板台阶下沉、压架等技术难题,以邵寨煤矿一盘区首采1502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分析了停采让压回撤通道围岩控制机理,并对停采让压合理位置进行了确定.鉴于煤柱失稳具有突然性、瞬时冲击破坏性等特征,基于尖点突变理论,理论得出停采让压时间隔煤柱宽度为5.6 m;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知,煤岩层分界面黏聚力C0和弹塑性分界面侧压系数4对其影响最为显著,最终确定间隔煤柱6.0 m时,工作面停采让压.现场矿压监测表明,贯通期间未产生压架、冒顶事故,综采设备安全回撤.

    综采工作面突变理论停采让压间隔煤柱

    砚北煤矿2502采区特厚煤层下分层开采优化设计

    巩中楼
    32-3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优化矿井生产布局,落实"一优三减"、煤炭绿色开采工作措施,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解决2502采区原设计方案工作面布置不合理、三角煤等孤岛煤柱留设多等问题,对2502采区下分层综采工作面布置进行优化设计,提出了安全可行、绿色节约的设计优化方案,可为其他同等赋存条件下的采区工作面布置提供了技术参考.

    特厚煤层优化设计一井一面破底

    大采高智能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房平陈建崇刘志刚孙彦宁...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采煤工作面智能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准确掌握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对围岩控制十分重要.针对红庆梁煤矿大采高智能工作面矿压显现问题,采用现场实测和理论分析方法,研究了工作面来压参数和显现特征,并对支架工作性能进行评价.研究表明:①初次来压步距为46.0~64.1 m,来压强度为13 085.6~14 509.9 kN;②周期来压步距为14.1~18.0 m,来压强度为13 045.7~14 809.5 kN.通过对支架工作阻力实测分析,得出现采用支架额定工作阻力满足顶板支护需求,且支护性能发挥较好.

    大采高智能工作面矿压显现初次来压周期来压支架阻力评价

    井下灰岩泥岩互层段定向钻孔高效钻进工艺

    董海潮孙阳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定向长钻孔在灰岩、泥岩互层段,极易出现塌孔、卡钻等孔内复杂情况,导致钻孔钻进效率低的问题,根据大量现场实践得出,通过控制开孔倾角,加强标志层把控,预防钻孔塌孔.综合采用螺纹钻杆透孔、带压注浆封隔和1.75°螺杆开分支相结合的工艺,处理钻孔塌孔.实际应用表明,该工艺可有效解决灰岩、泥岩互层段钻孔塌孔的问题,较大幅度提升了钻进效率,为淮南矿区等类似条件矿井的定向长钻孔施工提供了宝贵经验.

    灰岩泥岩互层塌孔处理层位控制钻进效率

    电渗技术中水头压力与电压相互关系试验研究

    司湘王档良刘锞锐杨道坤...
    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渗透防水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防水技术,具有维修成本低、应用范围广等特点.利用电渗法,通过室内试验测定了不同电压、电势梯度下4种不同土样的排水速率、电极电势降、有效电势及其利用率,分析了水头压力与电压对电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电压越大,电极电势降越大,有效电势、有效电势利用率减小,有效电势利用率衰减越快;在同一水力梯度下,随着水力渗透系数增大,电渗排水速率也在逐渐增大;且当电势梯度与水力梯度的比值接近k值(水力渗透系数与电渗透系数的比值)时,电渗防水成功.研究可为电渗法的工程应用提供指导.

    电渗技术水头压力电压电势梯度排水速率

    动荷载作用下深部巷道围岩动态应力分布规律及能量演化特征

    孙海玉黄伟洪范东芳
    50-5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巷道开挖后,围岩地应力集中分布和外界动荷载扰动是影响巷道安全稳定的2个重要因素.基于有限模型和LS-DYNA的隐—显式计算功能,分析了初始应力分别为10、30、50 MPa的岩体巷道在动荷载作用下的力学响应,获得了巷道围岩动态应力分布、能量变化及演化规律和动态变形损伤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动荷载作用下,动态压应力集中主要分布在巷道顶部和底角附近,动态拉应力集中主要分布巷道两帮;压应力集中程度随初始应力的增大而减小,拉应力集中区域无明显变化;动载入射侧围岩质点位移和振动速度始终大于透射侧;随着初始应力的增大,围岩质点位移增大,振动速度减小;动荷载会引起围岩起初始应变能释放,岩石的应变能密度降低;巷道围岩的动态损伤总是从巷道顶部附近开始,且围岩损伤程度和范围都会随初始应力的增加而增大.

    初始应力动态应力分布能量演化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