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模型世界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模型世界
模型世界

查宝传

月刊

1008-8016

modelworld@163.com

010-65950330

100027

北京市东城区工人体育馆南楼

模型世界/Journal Model World
查看更多>>本刊是目前惟一一本综合性模型专业杂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建筑工程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应用

    张亚红李昆桦
    186-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某建筑工程为例,从施工准备工作入手,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具体应用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具体的施工方法和防止裂缝产生的方法,以期保证建筑工程建设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防止温度裂缝等问题的发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混凝土浇筑

    配电线路中的故障及配电运检管理措施分析

    谢晓栋
    189-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配电线路中的故障是供电系统运行中的常见问题,直接影响着供电的安全和稳定性。针对不同类型的故障,需采取相应的配电运检管理措施,以有效地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保障供电系统的持续稳定运行。本文将对配电线路中的故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配电运检管理措施。

    配电线路故障配电运检管理措施

    基于STEAM理念的"测量与地图学"教学改革研究

    刘海军
    192-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测量与地图学"课程是地理科学本科专业必修课程,具有跨学科的特征,融合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方面知识。本文通过将STEAM理念融入"测量与地图学"课程,优化课程教学设计,整合和融合多学科知识,引导学生参与实践项目,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为该课程教学实践的创新提供参考。

    STEAM理念测量与地图学教学改革

    思政课教学中辅以虚拟仿真技术的作用与改进

    帅刚马春燕
    195-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虚拟仿真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方法,它将虚拟现实技术与教育教学相结合。通过应用虚拟仿真技术,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升级改造,并提供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和服务。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思政课教学,特别是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有助于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尽管虚拟仿真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面临着师资不足、经费短缺和技术薄弱等突出问题。本文就此展开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

    思政课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创新

    有机化学课程思政的探索挖掘及建设研究

    王梦吴玲芳郭慧牛丽颖...
    198-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根据专业特点与有机化学相关知识相结合,目的是在不改变专业课程原本属性的基础下,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充分挖掘有机化学课程思政中蕴含的德育基因和文化元素。通过以人文生活相关案例为切入点,以社会热点事件为吸睛点,以化学家人文故事为激励点,以药品、食品安全为痛点,以有机化学领域取得的成就为升华,构建有机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化素养等,以期达到"知识探究、能力培养、人格养成"三位一体的育人目标。

    有机化学课程思政元素教学改革课程建设

    浅谈EPC工程总承包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吴波
    201-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工程建设行业的快速发展,高效性和综合性的考虑使得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广泛应用。然而,实施EPC工程总承包项目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比如配套政策制度不完善、建设单位选用模式不严谨、管理经验缺乏、投资控制风险大、前期设计和概算精度不足,以及联合体牵头人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要优化EPC项目管理,建议完善相关政策制度,提高设计和概算质量,完善建设管理制度,提升投资控制水平,并充分发挥设计单位的作用。本文深入分析了EPC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对于提升项目管理水平、保障投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政策制度

    交通运输领域数据分析技术及其应用前景探讨

    张特靖
    204-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揭示有关交通模式、拥堵热点和基础设施性能等方面有价值的信息,大数据分析技术正在彻底改变交通运输行业。本文论述了大数据分析在交通运输中的重要性,并探讨了其具体应用,包括交通管理、公共交通优化和智能基础设施开发。此外,本文还研究了未来发展的前景,包括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应用、互联网和自动驾驶汽车的推广,以及智慧城市计划的推进,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城市交通运输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交通运输大数据分析技术应用发展前景

    试析大吨位桩基静载试验的影响因素与处理措施

    郝维杰
    207-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土地资源日趋紧缺,为进一步减少土地占用,城市建设需要合理利用地下空间来满足各种功能需求。目前,大部分房屋和建筑物的基础主要采用桩基来承担竖向抗压荷载,因为这样既可以达到减少使用地的目的,又可以减少对地下资源的损害。然而,桩基需要同时承受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抗拔力,通常应用于大型地下室抗浮、高层建筑物抗拔以及静荷载试桩中的锚桩基础。如果桩基的荷载力较高,或者需要重点承受上拔荷载,就需要进行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然而大规模高吨位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仍然存在一些技术和操作上的困难。本文将分析大吨位桩基静载试验的影响因素和处理措施,以供参考。

    大吨位桩基静载试验影响因素处理措施

    某高位转换超限高层建筑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

    毛土明张剑锋
    210-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针对高位转换超限高层建筑进行了分析研究。由于高位转换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复杂性,设计人员面临着巨大挑战。尤其是在遇到罕见地震的情况下,如何最大限度地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成为相关设计人员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基于此,本文结合某建筑工程案例,对高位转换超限高层建筑在罕遇地震情况下的弹塑性时程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为相关设计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超限高层弹塑性地震作用加强层弹塑性时程

    混合铜精矿无损检测的新方法研究

    李鹏飞于晨阳
    213-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混合铜精矿无损检测,本文提出了一种融合多源数据的新方法。该方法采用电磁感应谱、X射线荧光谱、远红外光谱成像、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声波响应谱成像等先进手段来收集多维度数据。然后,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提取特征和进行模式识别,建立混合铜精矿矿物和检测数据的多元映射关系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新方法能够实现混合铜精矿中矿物的种类、含量和化学组成的高精度无损检测,优于单一方法,并且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该方法为绿色智能化的铜矿资源勘探开发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混合铜精矿无损检测数据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