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红河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红河学院学报
红河学院学报

彭兵

双月刊

1008-9128

hhuxb123@163.com

0873-3694903

661100

云南省蒙自东郊红河学院

红河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onghe Universit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四个自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路径探讨

    钱燕娜
    5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自信是对文化的一种尊重、理解和实践,它体现了我们对文化的认知和尊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精髓,是我们国家文化的基石,是我们走向繁荣昌盛的动力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它不仅是我们民族自豪感的源泉,也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基石.我们应该积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之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四个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

    模范机关的科学内涵、评价体系和创建路径

    詹红兵周江伟
    5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建"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是新时代机关建设的使命任务.创建模范机关,首先要明确模范机关的科学内涵、评价体系和创建路径等重要问题.模范机关的内涵包括党的政治建设、理论武装、服务人民、基层组织、正风肃纪五方面主要内容.以模范机关的科学内涵为基础,探索符合工作实际,且操作性、可行性强的评价体系;提出科学合理、具有创新性的创建路径.

    模范机关科学内涵评价体系创建路径

    新时期儿童文学的童年书写与童年精神的建构

    李晓琴
    63-6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童年书写是儿童文学的核心,作家通过描绘儿童的现实生活与理想生活,对童年精神进行解释与建构.新时期儿童文学童年书写在儿童精神建构方面的主题与表现方法更加多元丰富:在主体成长方面体现为自我镜像与他者构建,在性别意识与觉醒方面包括性别简单化与灵活化两种处理方式,在校园空间环境下儿童精神既有认同也有焦虑的方面.

    新时期儿童文学童年书写精神建构

    悲悯的情怀,魔幻的手法——陈先发长篇小说《拉魂腔》的精神价值探析

    窦蓓蓓
    6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陈先发在其长篇小说《拉魂腔》中,以三代艺人血脉相承,维系着古老乡村文化的拉魂腔为主线,描绘了淮河边瘫子村整个村落乡民的命运变迁.陈先发以其深沉的笔法、悲天悯人的仁者情怀、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描绘了瘫子村村民凄惨苦楚的命运、乡绅自治体系的消弭与民间戏曲拉魂腔的传承,见证了农民精神渐进的蜕变与精神层面的转型.《拉魂腔》是一部饱含着乡土情怀、地方审美价值和重要精神价值的乡村风情史诗,具有重要的精神思想价值.

    《拉魂腔》陈先发精神价值悲悯魔幻现实主义

    消费主义与失家困局:《圣洁百合》中的伦理问题

    李谷雨
    70-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运用消费主义理论,分析《圣洁百合》中的四代人如何受到消费主义不断深入的影响.消费主义在资本主义精神中有源可溯,又随着工业化和资本主义发展势头渐猛.但它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也侵蚀道德,产生了将个体物化的倾向,导致人们情感淡漠、轻视伦理,传统的家庭关系面临破裂,又无从寻找新的精神家园.个体作出了迎合或抵制消费主义的不同选择,但都不可避免地沦为不同意义上的受害者,陷入现代背景下的失家困局.

    《圣洁百合》消费主义资本主义精神家庭伦理

    "正常"在联大不是一个褒词——论西南联大教师的"怪"

    宋德发
    7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南联大的教师形象怪、言语怪和行为怪."怪"是他们的群体性特征,所以是正常的."怪"也是美好的,因为透露了他们的心灵秘密:一是真性情;二是真才学;三是真风度.对西南联大教师"怪"的记录、描写、欣赏和传颂,至少有两点启示:一是好大学要有"怪人""怪事",理解和包容"怪人""怪事"是大学精神的重要体现;二是"怪"是好老师个人魅力的重要体现,不少好老师正是依靠以"狂狷""真气"为核心的个人魅力,达成启迪和身教的目标.

    西南联大西南联大教师"怪"大学故事大学精神

    典籍与生活中的云南大理菜

    陈思琪
    80-8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位于云南中部偏西的大理依山傍水、气候温和,具有丰富的物产资源,为饮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大理拥有悠久灿烂的文明,唐宋时期先后出现具有繁荣文化的南诏国和大理国两个地方政权;自元代云南建立行省后,大理仍为滇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各族交往频繁,不断充实着当地饮食文化的内容;明清时期,多民族饮食文化继续交融整合且不断推陈出新,奠定了当今大理独特饮食风貌的雏形.历代地方志、文人笔记、本草书目等典籍对大理物产资源均有详细记载.本文主要聚焦于当今日常生活中流行的大理菜,通过对地方志、文人笔记及各类典籍的梳理,以具体菜肴为例,挖掘大理特色菜品发展的历史脉络,进一步透析大理饮食文化的底蕴与传承.

    典籍大理菜饮食文化

    建党百年中共红色文化德汉双语语料库的构建

    何思蓉
    8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对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中共红色文化交流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从语料库的视角出发,将中共红色文化交流百年按阶段进行研究,采集自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与中共红色文化相关的德汉双语语料(即词语、短语、语句、语篇和语段),探讨中共红色文化德汉双语语料库的建设构想,为中共红色文化语料库数字化整理与研究迈上新台阶夯实基础.

    中共红色文化德汉双语语料库建设构想应用

    江西安远客家方言后附缀研究——以"来""个""时"等为例

    叶源辉
    88-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考察江西安远客家方言中的各类后附缀,发现特殊附缀与语音宿主的结合较之普通附缀更为紧密,集中表现为:其声调随前字声调的变化而变化,且变调模式具有高度一致性.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实义词>语法词/普通附缀/特殊附缀>词内成分/零形式"的语法化路径,以期为汉语附缀的发展演变提供一个新视角.

    安远客家方言后附缀特殊附缀普通附缀语法化路径

    乡村振兴视域下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联动逻辑及其制度实践

    许方媛韩峰
    94-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旅游是农村地区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生态旅游空间联动是整合区域特色资源、发挥区域生态优势的重要途径.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联动是生态环境的维护治理需求、人文传播与消费转换需求以及社会关注与外力重塑需求的产物.推动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联动,不仅能够促进资源互补、防止资源重复开发,还能够吸引外部资源力量、以产业的溢出效应促进区域的整体发展.在现代化视域下,乡村生态旅游在物质实体与信息网络的双层基本结构下,以生态、生活、生产、旅游四维空间的交互融合,建立起原始封闭空间的开放与流动以及空间功能场域的混合与扩张的空间联动机制.基于此,为优化乡村生态旅游的空间联动结构,应当在明确利益主体差异化诉求、文化资本融入方向的基础上,从空间开发、运营、延伸等环节调控多元利益主体权利分配、优化生态资源的生产利用、完成文化资本的商品转化和数字化传播渠道的构建等,以期实现生态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生态旅游乡村振兴空间联动高质量发展乡村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