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民族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民族学刊
民族学刊

沙马拉毅

双月刊

1674-9391

cn511731@vip.sina.com

028-85524958

610041

四川成都市一环路南四段16号

民族学刊/Journal JOURNAL OF ETHNOLOGYCHSSCD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荟萃学术思想,追踪学术前沿,展示民族学研究成果,突出西南民族研究特色,为繁荣民族科学文化、增强民族团结、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步伐和实现民族地区科学发展服务。 我们注重基础理论的研究和探讨,关注热点难点问题,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鼓励研究现实问题,特别欢迎大型田野调查报告和各类基金课题阶段性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两个结合"深刻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理论创新

    李海林王刚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作为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文化共同体、民族共同体,赋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对21 世纪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发展的原创性贡献,是"两个结合"的典范.一方面,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特别是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分析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交往交流交融史这个"中国具体实际",阐明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科学性和价值性,从根源上讲明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物质性和客观实在性.既有重大的理论创新,也避免陷入三重"困境",即共同体理论唯心史观窠臼困境、"只讲民族之分,不讲民族之融;只讲差异性,不讲共同性"困境和"为少数人服务"困境.另一方面,深刻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赋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的活力和魅力.

    "两个结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

    财政治理: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胡晓东王福林
    10-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将中华民族基本公共服务共同体具化为各族人民积极感知的重要举措和制度安排.而财政治理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础性、支柱性和保障性手段.构建"税收收入共建—转移支付均等共享—财政支出具体共治—基本公共服务预算保障绩效考核"全链条财政治理机制.沿着"财政治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扎实推动共同富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需要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扭转财政过度失衡状态.提升地方政府财权使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相匹配,完善地方政府主体税种建设加强"造血"能力,改革增值税收入纵向和横向共建制度.优化转移支付共享制度和完善转移支付与财政支出共治制度.实施财政收支纵向均等标准化和横向均等标准化,逐步实现中华民族基本公共服务的充分性和均衡性,并在此过程中嵌套各族基层群众全程参与有感表达、制度考核和社会监督,以期达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财政治理之目的.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富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财政治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层实践与未来进路——基于五省(区)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绩效的调查

    单菲菲罗晶
    2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族互嵌式社区是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象化、实践化的关键场域,提升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绩效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价值目标同一性,二者是耦合互构关系.从治理过程和结果两方面设计考察指标,通过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对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内蒙古五省(区)的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绩效进行整体性审视.结果显示,当前民族互嵌式社区基本形成"一核多元"的治理结构,各族居民对社区各项治理内容满意度较高、社区归属感较强,具有一定的社区参与意愿,社区信息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以上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民族互嵌式社区在资源获取、居民有效参与、矛盾纠纷化解等方面仍存在短板.未来可从深化治理理念、调适主体结构、优化治理体系、创新治理方式四个方面不断提升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绩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层实践民族互嵌式社区社区治理绩效

    民族类短视频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

    秦洋洋石磊
    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借助短视频平台,各具特色的传统文化节日、民族风情得以呈现,短视频的"话题"功能在聚合同类型视频内容的同时,也勾连着每一位参与该话题的生产者与消费者.民族地区官方代言人、具有少数民族身份或长期生活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网红博主、以游客身份参观少数民族地区或参与少数民族话题打卡活动的素人等三类创作主体在进行民族类短视频创作时,根据创作内容及平台提示选择或创建了以"民族特色民族文化""少数民族风情""少数民族的魅力"等为代表的话题标签进行精准推送、提升内容热度,呈现了生动多样、富有魅力的多民族类短视频.这些民族类短视屏通过标题描述、话题链接和内容呈现等方式建构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乡村振兴""美好生活""文化共情"等主题,具象化地阐发了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内涵和实践向度.作为大众共创的媒介内容,民族类短视频应回归民族主体性,激发多民族文化能量,助力讲好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

    中华民族共同体短视频话题标签

    舌尖上的"美美与共":饮食类非遗短视频的传播与共同体意识深化

    范小青刘晓洁
    38-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非遗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非遗普及化是必经之路.近年来,新媒体尤其是短视频的蓬勃发展,为非遗普及化提供了新的路径.在众多的非遗短视频中,饮食类非遗短视频格外引人注目.饮食类非遗不仅具有强烈的地方性特点,是人们乡愁的寄托;同时又连接着认同,与中华文化认同、中华民族认同紧密相关.本文以抖音平台上的饮食类非遗短视频为例,采用文本分析和参与式观察的研究方法,研究发现,饮食类非遗作为"地方性"的典型代表,借助短视频对"地方"进行了再现和延伸,又以其与"地方"锁定的、流动的"实在"之物应对着全球化时代的"虚无";同时,饮食类非遗短视频借助于视频元素的通感化,实现了味觉的传达和情感记忆的唤起.从"美食与共"到"美美与共",作为地方的再现和延伸,作为能引发高阶认同的味觉表达形式,短视频上的饮食类非遗展现了联结地方和铸牢认同的强大力量,有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化.

    饮食类非遗短视频味觉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明清以来川滇黔地区饮食文化变迁中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及其特点

    杜莉王胜鹏
    48-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更是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路径.饮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了大量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内容和价值意蕴.川滇黔地区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民族聚居区和饮食文化遗产富集区.明清以来直至当今,该地区汉族和各民族在食材运用、饮食品及其制作技艺、饮食习俗等饮食文化的多个方面进行着交流与交融,并且其途径、方式、结果和作用等方面呈现出三个显著特点,即川滇黔地区民族饮食文化交流交融的途径主要是人口迁移流动和商贸往来,其方式主要是双向交流、相互影响,其结果和作用是促进了川滇黔地区各民族饮食文化的多元与共性并存、推动了区域饮食风味的共同体川菜、滇菜、黔菜的定型与繁荣发展,进而助推了多元一体的中国饮食文化和中国菜系的丰富与兴盛,从饮食文化的角度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作出了独特贡献.

    明清以来川滇黔地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饮食文化

    社会网络视角下党建引领西藏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以扎囊县德吉新村为考察中心

    郑洲罗瑞泽刘礼源
    57-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层党组织是推进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的领导核心,党建引领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则是推进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的根本路径.西藏自治区扎囊县德吉新村党组织以社会网络构建为突破口,遵循"节点激活-边线联结-域面优化"的社会网络再造路径,即以党建引领组织建设激活并统合民族互嵌式社区各关系节点,以党建引领制度建设与党建引领文化建设为民族互嵌式社区各关系节点联结提供外在支撑与内在活力,以党建引领民族团结建设为民族互嵌式社区各关系节点提供结构连带优势与实践场域,催生社会网络深层次的情感共鸣,增强社会网络的内在凝聚力.构建以增进社会有机团结为价值取向、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价值追求、以提升基层社区社会治理效能为价值目标的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共同体,以期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目标提供实践样本.

    党建引领民族互嵌式社区社会网络社区治理共同体

    边境民族地区农村应急韧性治理的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基于广西边境五县12个村庄的案例分析

    张雄
    68-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升农村应急治理成效是贯彻国家"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理念的重要举措,探究边境民族地区农村应急韧性治理中的影响因素有利于农村应急治理长效机制的规范化与体系化建设.文章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构建制度韧性-资本韧性-文化韧性-基础设施韧性的基本分析框架,以广西边境民族地区五县12 个村庄为案例样本,研究影响边境民族地区农村应急韧性治理成效的多因素组态效应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边境民族地区农村应急韧性治理成效受到多重因素组合的共同作用,单一条件变量无法作为结果的必要条件,而资本韧性的高治理成效一致性达到0.88,是边境民族地区农村应急韧性治理成效的充分条件;边境民族地区农村应急韧性治理存在两种典型的有效组态,即"资本-文化型"与"制度-设施型";资本韧性、制度韧性、文化韧性和基础设施韧性分别对韧性治理成效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对未来边境民族地区农村应急韧性治理成效提升具有政策层面的启示意义.

    韧性治理模糊集定性比较边境民族地区农村应急治理组态效应

    民族地区公安领域语言生活和语言服务调查——以贵州省兴义市派出所为个案

    王远新
    79-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层公安干警语言使用和语言服务关乎执法为民的效果.本文以贵州省兴义市派出所为调查点,考察民族地区公安领域语言生活和语言服务的现状.调查表明,少数民族基层公安干警均掌握或基本掌握普通话,均熟练掌握当地汉语方言;不足三成的人掌握或基本掌握少数民族语言,族际通婚家庭后代大多不懂少数民族语言.家庭、社会和工作场域,调查对象主要使用汉语方言,开会发言兼用普通话和汉语方言,书面发言使用普通话的比例高于口头发言.在多语多方言地区,语言使用的统一性和维护语言文化多样性是客观存在的矛盾,推广普通话需要处理好语言使用问题.首先,历史形成的语言使用传统、特定场域和人群的语言使用现状,是建构和谐健康语言生活需要考虑的因素.国家通用语是不同地区和民族有效沟通的重要工具,是增强各民族凝聚力和国家认同感的重要保障;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方言有特定的使用场域和人群,与国家通用语功能互补.其次,应当持续监测不同群体的普通话能力和使用场域、弱势语言和方言的功能变化,以及不同群体的语言态度,针对语言生活的变化,适当调整语言规划,以促进国家通用语、弱势语言和方言使用的和谐健康发展.

    少数民族公安干警语言生活语言服务语言需求

    新时代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工作的推进策略——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为例

    石琳
    89-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明确了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主动与国家发展战略对接、深度融入国家发展格局的中心任务.本文围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建设等目标任务,对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的深度和广度、推广的水平和质量开展全面调查,探讨新时代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进一步拓展深化的推进策略.同时,把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为民族地区语言文字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政策建议.未来,须加强语言文字事业顶层设计,完善普及提升工作管理机制;巩固提升地区推普攻坚水平,助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接续实施推普扶智结对帮扶,聚力语言经济发展语言产业;持续推进语言教育体系建设,拓展优质均衡语言教育成果.从而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服务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国家长治久安大局.

    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语言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