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民族艺术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民族艺术研究
民族艺术研究

马云华

双月刊

1003-840X

mzysyj88@163.com

0871-3161975

650021

昆明市南太桥文化科技大楼12层

民族艺术研究/Journal Ethnic Art Studi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立足于云南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从理论上进行一些探讨、研究。面向国内外一切有志与民族文化艺术研究的读者、作者;为云南培养民族文化艺术方面的理论人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时代中国电视剧中现实主义的四种范式

    王一川
    112-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中国电视剧中的现实主义精神出现了四种表达范式:日常型现实主义、理想型现实主义、奇观型现实主义和汇通型现实主义.这展现出当前中国电视剧中现实主义的坚韧度和拓展力.其坚韧度在于其日常型现实主义和理想型现实主义作为主导型范式都在新时代延续下来并呈现出表现力和影响力.其拓展力表现在奇观型现实主义和汇通型现实主义旺盛生长,它们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加速发展和作用显著的现实主义的新兴范式,有望给后世留下有里程碑意义的传世之作.还需注意的是,在这四种范式中,现实主义精神在同中国式心性论传统的交融中产生了新颖的化合效应,这导致中国式心性现实主义范式成熟之作的涌现,进而在其中出现了两种新形态,即在个体心结深描上迈步和塑造具有现代君子式人格风范的典型.

    中国电视剧现实主义范式新形态心性现实主义

    慢电影语境下华语艺术电影的凝滞气质

    宋杰黄家铨
    120-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电影作为一种新颖的电影理论概念或方法,正在被各国艺术电影研究所接受、运用和扩展.在慢电影的语境下,对华语艺术电影,特别是21世纪以来的作品,进行美学和语言表现的深入剖析,并在与西方慢电影的比对中,可以概括性地归纳出华语艺术电影的主要特征:即通过固定的或缓慢移动的摄影长镜头、静观默念的非人格视点、非戏剧长镜头抒情性缝合、非线性的松散时空结构等方式,展现出东方诗意美学的凝滞特质.华语艺术电影虽受欧洲慢电影的影响,但固有的东方时间观及中国传统的生命意识使得其叙事手法、视听语言编码、空间构成等体现出自己的风格化倾向,与中国传统价值观、家庭观及抒情性的文艺观高度契合,深刻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

    慢电影华语电影艺术电影视听语言凝滞气质

    说"扭":中华民族舞蹈原始发生蠡测续说(一)

    于平
    129-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扭",作为秧歌舞蹈中最显著的动态特征及其律动根源,是中华民族舞蹈原始发生值得关注并应当探求的一种文化现象.从陕北秧歌的"扭摆走"到东北秧歌的"稳中浪",从胶州秧歌的"翠花扭三步"到安徽花鼓灯的兰花"三掉腰"等,不同地域的秧歌、花鼓灯舞蹈,由于不同动态的参与,"扭"得异彩纷呈.然而各地秧歌中"扭"的成因却不尽相同:"兰花"舞蹈之"扭"的直接成因是"女子缠足"习俗,东北秧歌的"浪"是高跷舞蹈对"扭"的极大夸饰,冀东地秧歌"拉骨抻筋"呈现出"扭"的复杂形态,山东鼓子秧歌"花子"的舞式之"扭"强化了舞动之"扭".在"视觉格式塔"视域中的秧歌舞蹈"绕菠花""扭场子",是"扭秧歌"的最高境界,在某种意义上可视为没有持举龙形道具的"龙舞".目前的秧歌舞蹈主要存在于北方"旱作文化"之中,走出"水田"去探求"秧歌"与"稷神"的关系,会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秧歌中华民族舞蹈原始发生

    五代十国之五代音乐考

    韩启超
    140-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五代十国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从社会发展史来看,它是唐宋继代变革的中间地带;从音乐发展史来看,它是从隋唐以歌舞为中心的中古伎乐时代到以戏曲为代表的近世俗乐时代的过渡时期.因此,时间虽短暂,但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影响,这一时期的音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随着五代时期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社会的主流群体审美志趣和审美层次发生了重大改变,导致俗乐俚曲盛行,宫廷与民间的音乐发展走向趋同.这也许是五代音乐发展具有典型时代特征的根本原因,也标志着近世俗乐时代的来临.

    五代十国音乐机构乐人社会结构

    内嵌式介入:工匠主体性视域下设计介入传统手工艺的另一种可能

    王明月马知遥
    152-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关键变量,工匠的主体性关乎传统手工艺设计实践中守正和创新的关系调适,深刻影响着设计介入方式的变迁轨迹.内嵌式介入正是为更加释放工匠设计活力而提出的新介入方式.既有介入方式呈现为外源性的介入特征,以设计师为介入载体,依托设计师与工匠的关系调适来促进工匠的设计参与,但其效果因二者间的权力关系而存在不确定性.以工匠为设计介入载体的多维艺术实践表明,内嵌式介入以具有现代设计知识的工匠为驱动中枢,以他们内在的知识交融转化为核心动力,以"单核驱动,多主体协同"为关系网络特征,能够有效规避工匠在设计介入过程中的边缘化风险.这既为协调传统手工艺设计实践中守正与创新的关系提供了自决性方案,更为传统手工艺走向自主创新设计提供了契机.同时,规模有限、关系网络构建不够成熟、内嵌式与OEM及协同设计模式的关系问题仍需要在政策、实践和研究中得到进一步解决,以推动内嵌式介入成为传统手工艺创新设计的成熟方式.

    传统手工艺设计介入工匠内嵌式介入主体性

    作品选

    封2,封3-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