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刘剑虹

双月刊

1008-0627

xbjkb@nbu.edu.cn

86-0574-87600520

315211

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818号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 Edition)
查看更多>>本刊系我国高校中为数不多的教育科学类专业学术刊物,主要刊登教育学方面的研究文章以及有关专题的综述和评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知识导向到素养立意:生成论视域下的作业评价变革

    刘志军李颖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受预成论哲学的影响,我国中小学作业评价长期陷于知识导向的评价困局,学生发展的全面性、过程性和生活性难以得到充分彰显.区别于传统的预成论哲学,生成论哲学以主张生成性、强调主体间性和注重现实生活性为显著特征,可为突破当下知识导向的作业评价困局提供有益的变革思路和可鉴的变革行动.在生成论视域下,素养立意是当下作业评价变革的主要方向.为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发展,中小学的作业评价需要调整作业评价目的,确立以素养立意的作业评价理念;革新作业评价过程,强调协同共生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改革作业评价方式,注重分层分类的现实情境评价.

    作业评价生成论预成论素养立意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视域中顾明远教育思想研究

    王丽莹王锋
    9-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进伟大事业的中心任务,是积极探索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主线"和"纲".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可以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研究认为,顾明远教育思想蕴含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精神,在理论蕴涵、精神向度、实践路径上,以人民需求为起点,对教育的本质、价值与目的和教育现代化重大理论实践问题进行科学地阐释和反思,探寻中国教育改革的方向引导,为推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顾明远教育思想教育综合改革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异化与回归

    樊凡王兵陈帝伊
    19-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专业学位研究生学术化培养问题的广泛存在,使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生了普遍的异化.为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能回归本位和取得高质量发展,有必要以科学区分专业学位教育与学术学位教育为基本思路,分别从科学对待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的区别、提升师资的匹配度、落实培养目标的定向作用、加强对培养全过程的监督与控制、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教育评价方案、充分发挥专业研究生学位授权与评估的动态调控作用,以及加快设立以具体的专业研究生学位培养项目为中心的学位授予目录类别等方面协同推进.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学术化倾向

    高校职员职称制度研究——基于10所"双一流"高校职员职称政策文本的定性分析

    范竹君
    27-3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的下放,部分"双一流"高校在建立职员职级通道的基础上,实行高教管理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以畅通职员发展通道,激发职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的内在动力.研究以10所"双一流"高校职员职称政策为研究对象,运用Nvivo 12软件进行文本分析,认为高校职员职称制度遵循促进共同发展的目标逻辑、坚守岗位特色的实践逻辑和推进公平治理的机制逻辑,但在政策体系的稳定性、评价导向的科学性、资质设置的合理性、评审程序的公正性等方面存在现实困境.基于研究成果提出了达成职员职称制度共识、回归卓越管理评价导向、提高政策内容的可操作性、完善职员职称评审程序等优化路径,以期破解高校职员队伍建设问题.

    "双一流"高校职员职称制度政策文本

    指向核心素养的乡村小学课堂话语互动分析

    索磊姚珠钦
    36-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课堂话语互动.根据小学课堂师生对话分析框架,采用观察法、访谈法对乡村小学6节新授课课堂话语互动的现状进行考察,运用Braun和Clarke的主题分析框架并辅以Nvivo 11质性研究分析软件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研究发现,乡村小学课堂话语中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的问题包括师生话语机会差距大,学生简单应答比重大,教师反馈以简单话语为主等方面.可以采取扩大学生的话语机会、注重学生回应话语的深度、发挥教师反馈话语的作用等策略改进乡村小学课堂话语互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核心素养课堂话语互动乡村小学

    基于后发优势的乡村教育振兴研究

    王明露
    45-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的振兴系于教育,城强乡弱的教育发展格局蕴藏着乡村教育发展的后发优势.厘清乡村教育的多维优势是释放后发优势的前提条件.城市教育先进经验的外源推力,乡村教育后发自觉的内生动力,社会多元主体凝聚的协同治理合力,教育政策供给的实践张力,形成了乡村教育振兴的经验优势、观念优势、物质优势和政策优势.乡村教育所具备的后发优势是一种潜在的而非现实的优势,具有实现的人为性特征,要将潜在优势转变为现实发展优势,需梳理办学成就,坚定乡村教育独立自主的道路自信;坚持模仿创新,更新办学理念,跨越后发优势陷阱;迁移先进经验,办具有乡土气息的特色学校;抓住政策机遇,主动融入城乡教育共同体.

    后发优势乡村教育乡村振兴

    "双减"政策执行的辩证矛盾分析及解决策略

    楚旋吁婷
    55-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是事物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矛盾观为探讨复杂矛盾提供了方法论."双减"是促进教育公平、营造良好教育生态的重要政策,"双减"政策执行中存在着七对辩证矛盾,通过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政策顶层设计,营造全面发展教育生态;形成学校改进的中国范式,全面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大力完善教育评价体系,加强智慧教育督导;促进校外培训机构转型发展,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等解决对策,以实现"双减"政策的有效执行.

    马克思主义矛盾观"双减"政策执行辩证矛盾

    从儒家经典到课本选文:清末民初读经科向国文科的转化与融入

    张心科
    6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国初年读经被取消后又被反复提倡,但清末的读经科部分转化、融入了国文科并影响了国文科的发展:国文科课程目标中的"德"由读经科转入,教材中部分课文是对读经科中的整本儒家经典的节选,教学中的诵读法也来自读经科.转化的发生及其成功,主要原因是:读经科改变了形式,顺应了现代教育(国文)的变化,教育目的由培养臣民转为培养公民,教育形式由私塾中的单个点拨到学堂中的班级授课,国文教材形态由专书变为选文,考试文体由八股变为古文.

    清末民初读经科国文科

    具身沉浸倾听语文教科书声音景观的实现路径

    杜二敏
    7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移动传播时代,传播方式从视觉至上转向听觉关怀,作为视觉传达的语文教科书越来越注重声音景观设计,体现出"纸上有声"的特点,具有倾听之美.语文教科书的声音景观既表现出本体设计上的声音之美,又呈现出语文教科书承纳的多元化声音的有机融合,生态尺度、多元尺度、人本尺度是其选择遵循的原则.具身沉浸是主体倾听语文教科书声音景观的生命状态,师生对语文教科书的声音体验包括"听而不闻、听而闻声、听而享声"三重境界,热爱语文的心性、适合倾听的声音,开启重听学习范式,成为具身沉浸倾听语文教科书声音景观的实现路径,进而促使语文教科书散发出习焉不察的听觉芬芳.

    语文教科书声音景观全觉体验具身沉浸重听

    美国社会科课程中历史教育问题的百年探究

    周仕德高思超王澎珂
    8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国是全球最早在基础教育领域开设综合型社会科课程国家,其理论和实践产生重要影响.以20世纪20年代以来相关研究论著成果为依据,采用文献分析法,考察美国百年社会科课程中历史教育问题发现,聚焦四大主题:价值(地位)论、历史教学(实施)论、教科书历史(内容)建构论、历史深度认知论,呈现三大特征:融通社会科的素养教育使命、关注社会科中历史教育微观、凸显历史(核心)概念指引教学,对我国综合型社会科课程中历史教育推进具有重要启示:争鸣分歧中达成社会科中历史教育价值共同意识;持续推进中加强社会科中历史教育多维研究;迈向核心素养课程实施中重视核心概念引领历史教学.

    美国社会科课程历史教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