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高浩其

季刊

1008-7109

xuebao@nbut.cn

0574-87616041 87616042

315211

宁波市风华路201号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我刊市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国内外发行,组要刊登文史哲法、经济管理、理工研究、工程教育及其他教研论文。目前已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核心期刊(遴选)》等数据库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那些叫津子围、马凯、罗序刚的家伙——津子围小说人物论

    周荣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津子围小说创作进入高峰期,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津子围小说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那些以相同或不同职业、身份、面目频繁出现的同名人物,如知识分子津子围、机关职员马凯、警察罗序刚等,并通过多个作品的积累逐渐形成了面孔清晰、边界分明、具有同质性的人物谱系。以同一名字重复出现的人物,既是特定时代情感的文化表征,又在不断重复中强化着作者的言说姿态,并深深地嵌入在九十年代以降的历史中,在他们的故事和言行中可以管窥到时代精神图谱的轮廓线,以及写作者的生活经验与介入社会的视角。

    人物津子围马凯罗序刚

    从"故事新编"到现实批判——论现代作家杨荫深的创作

    陈莉萍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剖析杨荫深的创作特色,合理评价其创作成就及文学史意义,通过经典重述、对比分析、文本细读等方法,对其文学作品进行了全面梳理。研究结果表明:杨荫深的两大类创作各具特色,其一以来自民间文学和古典文学为主要题材,形成了"故事新编"系列,是新文学与口传文学、旧文学良性互动的结晶;另一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创作,有着自觉的批判精神。杨荫深风格多样的文学创作为新文学的发展作了有益的探索。

    杨荫深故事新编女性形象新文学

    吟诵四明山:近现代报刊刊载四明山文学作品探析

    唐海宏
    1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更好地提升四明山的文化内涵,通过对近现代报刊刊载题咏四明山文学作品体裁、时段分布、作者身份等的统计分析,结合作品的主题思想、审美追求以及价值取向的探究,可以发现,这些作品主题多元、审美追求独特。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感,注重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人类美好品质的赞扬,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它们不仅展示了四明山自然风光和人文精神的独特魅力,也反映了近现代浙东的时代风貌和社会文化现状,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

    近现代报刊题咏四明山文学作品地域文化

    我国刑事复权制度构建的概念、理论及路径

    张锐
    22-2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犯罪附随后果严重的负面效应问题,通过规范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对刑事复权制度理论基础和优势进行研究。首先,对刑事复权制度进行了重新定义,其指在特定条件和法定程序下,针对遭受资格罚的受刑人,恢复其作为普通公民的资格和权利的刑罚消灭制度。其次,根据公平的正义原则、比例原则和刑罚的惩罚预防并行原则,论述了刑事复权制度规范层面的正当性。再次,提出了我国刑事复权制度构建的路径:刑事复权制度符合刑罚制度本土化的需求,应当采取独立章节模式在刑法第四章第七节之后加以规定;刑事复权制度适用于不具有人身危险性和社会危险性的犯罪人,在满足特定的时间条件后,公权机构应颁发复权犯罪记录证明。

    刑事复权前科消灭犯罪附随后果比例原则

    双重名誉法益观下网络侮辱的侮辱性判断进路

    张洪滔
    2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应对网络时代价值观多元化带来的网络侮辱的侮辱性判断困难的问题,以刑法教义学中法益分析方法作为进路探究网络侮辱行为是否构罪。网络侮辱成立侮辱罪的前提是侵犯了现实社会中的人的名誉,侮辱罪的保护法益是包括外在名誉与主观名誉的双重名誉法益。对于网络侮辱的侮辱性判断遵循从外部名誉到主观名誉的双重判断。在双重名誉法益观下,对披露重要隐私而非一般隐私的行为能够成立侮辱罪,对具体群体而非抽象群体进行侮辱行为能够成立侮辱罪。

    网络侮辱侮辱罪法益名誉权

    网上群众路线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经验研究

    王中会闫翔张裕
    3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扩大民主范围、丰富民主内容、增强民主实效、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加全面深入持久发展,通过总结网上群众路线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经验发现:网上群众路线在互联网时代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的同时与全过程人民民主在目标向度、实践向度、动力向度上具有一致性和耦合性,因此网上群众路线不仅能够提升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效能,而且还能够深化参与实践、促进民主协商主客体统一、推动民主决策智能化发展、引导民主监督常态化运行。基于此,提出网上群众路线支撑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的四个策略,即完善数字技术支持系统、推动党群交流服务平台建设、转变广大党员干部工作方法和实现网上网下群众路线联动。

    网上群众路线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效能

    祛魅与重构:劳动观视域下青年"躺平主义"群像特征、缘由探赜及疏解之道

    沙君吴海龙
    4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遏制青年劳动观偏差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助推"躺平青年"变身"奋斗青年",以劳动观为视角勾勒了青年犬儒式"躺平"、仪式型"躺平"、无奈式"躺平"和调侃式"躺平"等不同类型"躺平主义"的群像特征及其内在原因;阐述了劳动目的的物化、劳动动力的弱化和劳动体验的异化是"躺平主义"生成的根源,"躺平主义"展演了当代青年的唯利是求、无欲无求和求之无味现象。疗愈青年"躺平"之"疾",需要主体意识、网络体验、社会运行、劳动教育四个维度协同联动,以期共同安顿青年心灵秩序,重建人生意义,打造青年昂扬挺立之幸福人生。

    躺平主义劳动青年内卷亚文化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劳动教育的逻辑、价值及路径

    庄美金
    49-5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更好推动人工智能赋能高校劳动教育,从目标追求、创新理念和协同效应三个维度分析了人工智能赋能高校劳动教育的逻辑,明确人工智能赋能高校劳动教育的价值为:推动劳动教育内容多元化、教育实践智能化、教育评价精准化。提出人工智能赋能高校劳动教育四个路径,即坚持以劳育人的价值导向、整合劳动教育的教学体系、搭建新劳动教育实践场景和实施劳动教育智能化评价。

    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劳动教育协同效应

    弹幕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

    俞丽丽牛菲
    54-59,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引导大学生养成正确价值观,科学应对弹幕文化消极影响带来的挑战,在理论层面深入剖析弹幕文化生成和发展过程中交互性和即时性、符号化和碎片化、娱乐化和自由化相统一的特征;阐述弹幕文化对大学生价值取向世俗化、价值评价利己化、价值归宿扭曲化等消极影响;从内在保障、合理规制、良性循环三个维度提出应对举措,优化弹幕文化,坚持从改善弹幕视频内容、强化网络空间法律法规、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

    弹幕文化大学生价值观

    基于OBE理念的"文字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王丽
    60-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升"文字学"课程的教学效果,让学生真正学会阅读古文字原材料和书写古文字,基于OBE理念,剖析了当前"文字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从"识记甲骨文、辨识小篆、讲授理论知识"三个环节及以持续改进为目的的"教—创"融合模式等方面对"文字学"课程教学进行设计;同时,围绕OBE理念提出多元化的课程评价考核方式。教学实施效果表明:采用该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

    OBE文字学课程改革"教—创"融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