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谢明勇

季刊

1006-0456

NCDG@chinajournal.net.cn

0791-88305803

330047

南昌市南京东路235号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Journal Journal of Nanchang University(Engineering & Techn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南昌大学主办的工科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它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促进科学技术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建设服务为宗旨,本刊于1964年创刊,原名“江西工学学报”。1985年更名为“江西工业大学学报”,1993年改名为《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本刊立足本校,面向社会适当择优选登外稿。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智能超表面的电磁涡旋能量效率最大化

    朱启标肖祥忠魏隆罗斌...
    135-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电磁涡旋通信系统能量效率受限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智能超表面的电磁涡旋通信的传输方案.建立了基于智能超表面的电磁涡旋通信的系统模型,基于该系统模型推导了能量效率的数学表达式.为实现能量效率最大化,采用了一种交替优化算法进行求解,考虑到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的非凸性,问题被分为 2 个子问题,即通过分别优化基站的功率分配和智能超表面的相移系数来实现能量效率最大化.数值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智能超表面可以提高电磁涡旋通信系统的能量效率,并且所采用的优化算法可以有效地实现能量效率最大化.

    智能超表面电磁涡旋能量效率交替优化算法

    一种基于GABP神经网络的RIS辅助近场无线定位方法

    洪升曾俊宏郑朝丹许朋振...
    142-147,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可重构智能表面(RIS)是 6G潜在关键技术,将其部署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可辅助基站对用户进行定位,并提高定位性能.在毫米波频段,由于频率较高,RIS面板的阵列孔径及反射单元个数较大,近场区域范围扩大,用户将大概率处于RIS的近场区域中.为此,考虑RIS辅助的无线通信系统在近场条件下对用户进行定位,将用户定位问题建模为参数估计问题,并利用最大似然估计来实现对用户三维坐标参数的估计.为求解所建立的最大似然估计问题,结合遗传算法与反向传播算法神经网络的优势,提出了一种计算效率更高的GABP 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所提GABP算法比传统的遗传算法计算效率更高.

    可重构智能表面近场定位最大似然估计GABP算法

    OFDM系统物理层关键技术研究与FPGA实现

    李子雄鄢秋荣汪奥杜华...
    148-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在复杂环境下实现高效抗干扰无线通信,基于IEEE802.11a协议设计了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物理层,并利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实现了 3 种OFDM系统设计中涉及到的物理层关键技术,包括基于短训练序列自相关性的分组检测算法、依据短训练序列循环特性的频偏估计算法和长训练序列特性的信道估计算法.在MATLAB上对3 种算法原理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3 种关键技术在算法上的可靠性强,在FPGA上实现的可行性强.对3 种算法进行模块化设计,编写RTL Verilog代码进行FPGA实现,在Modelsim软件上进行仿真调试,并通过Xilinx生产的Zedboard开发板上板验证了其功能及性能表现,设计了处理系统端以太网传输协议,在PC上通过网口调试助手进行数据传输,接收机正确接收到数据,证明该系统能正常进行无线数据传输.

    无线通信正交频分复用分组检测频偏估计信道估计与均衡

    紧凑型全介质宽带宽入射角线-圆极化转换器

    秦锴闫中慧余孝胜文品...
    156-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全介质的宽带宽入射角线-圆极化转换器,其由x和y方向的两块介质材料垂直组合而成.通过对两块介质材料分别进行弯折设计,有效减小了圆极化器的横向和纵向高度,使得圆极化器的结构更加紧凑,同时相互垂直结构也可以提高入射角稳定性.为验证所提方法和结构的可行性,设计了一款工作频段为2.00~3.30 GHz的线极化到圆极化的转换器,其 3dB轴比相对带宽为 52.0%,且在 0°~55°入射角度范围内仍具有较宽的 3dB轴比带宽和极化纯度.

    紧凑型全介质宽带宽入射角圆极化器

    一种时空特征融合的端到端自动驾驶方法设计

    吴武飞李文波柏迪喻军...
    162-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有的端到端自动驾驶模型复杂度高、参数多、计算量大且仅由卷积神经网络组成的网络模型无法处理时间特征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时空特征的端到端自动驾驶模型M-GRU.该模型由改进的MobileNetV2 网络和门控循环单元(GRU)网络组成.其中改进的MobileNetV2 网络是在MobileNetV2 基础上添加注意力模块,其通过加权处理与驾驶决策密切相关的特征信息,进而提升网络对重要特征的关注.M-GRU模型中的 2 个网络模块分别提取图像的空间特征和时间特征,通过行为克隆的方式,实现对自动驾驶行为的预测.在模拟器中对M-GRU模型进行训练和测试,并与NVIDIA提出的PilotNet模型进行对比,结果显示M-GRU的损失函数值比PilotNet低,M-GRU模型控制的小车能在道路上完成直行、转弯、加减速任务,同时完成简单和困难模式下的驾驶任务,具有更好的性能.

    自动驾驶端到端MobileNetV2门控循环单元注意力机制

    多源数据融合的历史建筑数字孪生系统关键技术

    贾东峰张立朔刘燕萍
    170-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孪生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历史建筑活化利用领域有着巨大的潜力.如何根据历史建筑的特点,建立全生命周期数字孪生运维系统是近年的研究热点.通过对数字孪生技术的论述,介绍了面向用户、面向专家、面向管理的历史建筑数字孪生系统构建模式,同时详细列述了数字孪生系统的主体架构和模块功能,介绍了设备层、数据层、平台层、应用层、决策层的关系.并通过融合多源空间数据和在线逻辑数据,构建了显灵堂数字孪生系统,通过项目实例介绍了数字孪生系统的功能组成.

    数字孪生系统历史建筑多源数据融合活化利用

    多客户端云通信远程监护系统设计与实现

    蔡洪和何朝珠刘继忠
    177-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实现对老人、卧床患者的远程实时照护和有效交互,利用云服务器和云通信技术设计出了一种面向老人和卧床患者的多客户端数据共享的护理床监护系统.基于多功能护理床,系统使用多生理参数监测仪采集生理数据,通过云通信将生理数据传输至远程监护平台或接收远程控制指令.用户可以在多种客户端查看患者的多生理参数信息以及实现远程控制护理床姿态.实验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具有可行性.

    多功能护理床监护系统云通信生理参数云服务器

    基于MetaCrypto平台的SM4密码算法实现

    肖超恩许弘可郑玉崝王建新...
    185-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有通用编程语言在实现密码算法时存在编程难度大和可维护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MetaCrypto平台的密码算法实现方式.基于MetaCrypto平台的MCL元语言和映射原理,实现了SM4 密码算法模型和Python语言映射接口,完成了从SM4 密码算法模型到Python语言的代码生成;对映射为Python平台的SM4 算法进行正确性验证和加/解密速率测试,并比较了x86 架构、ARM架构、LoongArch架构下的加/解密速率.实验结果显示MetaCrypto平台输出的SM4 密码算法结果与官方参考文档的测试向量完全相同,验证了其正确性;在实现加/解密速率方面,基于 64 Kbit的数据量在x86 架构CPU下达到了 0.327 Mbit·s-1,在ARM架构CPU下达到了0.254 Mbit·s-1,在LoongArch架构CPU下达到了 0.145 Mbit·s-1,与GMSSL-Python实现库基本一致.

    SM4密码算法MetaCrypto平台Python语言映射接口代码映射

    单相并网储能双向变流器线性时间周期模型的稳定性分析

    聂晓华占美娟刘一丹熊旺...
    193-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线性时不变模型无法描述储能双向变流器多频次谐波间交互耦合现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单相并网储能双向变流器的线性时间周期模型,并进行稳定性分析.基于线性时间周期理论对单相并网储能双向变流器进行建模,得到非线性时间周期模型;围绕周期轨道将该模型线性化,得到储能双向变流器的线性时间周期时域模型;通过傅里叶展开推出了储能双向变流器的线性时间周期频域模型;利用李雅普诺夫第一方法分析比例积分控制器在不同参数下的储能双向变流器小信号模型的稳定性及稳定边界.MATLAB/Simulink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建立的单相并网储能双向变流器的线性时间周期模型具有准确性和稳定性,稳定性边界正确.

    储能双向变流器线性化线性时间周期李雅普诺夫第一方法稳定性分析

    多冗余模式下综合能源系统两阶段优化配置

    杨晓辉梅凌昊张钟炼刘康...
    203-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综合能源系统向复杂化、高耦合度发展的过程中,设备单元运行可靠性降低与高昂的设备运维成本问题难以忽视.针对上述问题,从内部配置结构优化的角度,将系统工程中主、被动冗余思路引入综合能源系统,完成子系统单元的冗余设计.提出了一种针对冗余设备逻辑最优工况匹配的两阶段流程,以实现全系统整年运行优化.从经济、能源和环境 3 方面建立评价指标,基于蜜獾算法对两建筑、四系统进行案例研究.结果表明:所提 3种冗余系统均实现了可靠性与各性能指标的明显提升;主动冗余系统年度总运行成本最低,热备用系统可靠性表现最好,冷备用系统综合性能最佳.

    综合能源系统可靠性冗余设计故障成本优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