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村金融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村金融研究
农村金融研究

胡新智

月刊

1003-1812

ncjr@abchina.com

010-85107815

100005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69号

农村金融研究/Journal Rural Finance Research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农村金融研究》是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主管,中国农村金融学会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文核心期刊。创刊于1980年,1994年开始与台湾多家金融机构建立期刊交换;1996年被列为“中文核心期刊”第五名;同年八选世界期刊博览中心参展,并成为会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绿色金融研究进展——主题脉络、知识演进与内容述评

    王红玲董浩张金鑫闫正颖...
    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色金融在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政府和学者们关注的热点课题.为客观揭示中国绿色金融研究进展,论文以2000-2023年CSSCI期刊发表的绿色金融相关文献为样本数据,借助CiteSpace软件,利用文献计量和可视化的方法,对该领域主题脉络和研究热点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研究发现:发文量呈现"蓄势-突破-整理-爆发"的变化特征,2021年之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发文作者和机构之间已经形成局部的合作网络关系,但整体联系还不够紧密;关键词在时区上沿着"绿色金融-金融创新-绿色信贷-碳金融-碳市场-绿色债券-融资约束-碳中和"的路径演进;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绿色金融内涵特征、绿色金融理论机制等八个方面.建议未来重点关注绿色金融基础设施、绿色金融工具和产品等方面的研究.

    绿色金融研究前沿CiteSpace文献计量

    绿色信贷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助推"机制与"三重"困境——基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微观视角

    周孟亮王立聪
    1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色发展是乡村产业的必由之路,而乡村产业振兴依托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亟需绿色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振兴乡村产业.绿色信贷作为绿色金融的"主力军",已延伸至"三农"领域的产业升级、转型与拓展.根据"金融创新→行为引导→产业绿色发展"的逻辑思路,绿色信贷能够发挥资源配置功能,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绿色农业、休闲农业和循环农业,继而助推乡村产业"绿色"振兴.其中,绿色信贷通过以下作用机制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向"绿"发展:延伸升级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拓展农业产业功能,拓宽收入渠道;创新发展农业绿色技术,提升生产、交易效率.然而,在信贷业务经营的合规性、安全性、盈利性原则下,绿色信贷业务存在"门槛准入""服务韧性""产品增量"困境,需要政府部门建立健全绿色信贷政策体系,银行机构提升绿色信贷服务水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发展乡村绿色产业,形成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绿色信贷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格局.

    绿色信贷乡村产业振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林业碳汇指数保险的价值实现路径探析——以福建龙岩地区林业碳汇指数保险为例

    杨洋董翀冯兴元
    30-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森林碳汇在实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林业碳汇经济作为乡村振兴和林业产业振兴的重要一环,迫切需要优质高效的绿色金融保险产品和服务.论文在分析相关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提出林业碳汇指数保险具有"保险—碳汇规模—社会经济—气候调节"的价值路径机制,认为林业碳汇指数保险通过定损赔付来保护森林和碳汇规模,有助于林农等经营主体稳定收入,实现碳汇的经济效益.林业碳汇规模稳定有利于促进林业碳汇产业发展,落实"双碳"和乡村振兴等社会目标,从而实现社会效益.在这个过程中,森林经营管理能促进碳库积累,达到调节气候的生态效益.同时采用案例分析法,以福建省龙岩市林业碳汇指数保险创新为案例,对林业碳汇保险实践的内容、成效和不足进行深入剖析.最后,提出完善林业碳汇指数保险价值实现路径的政策建议:一是找准路径的关键堵点,完善保险产品设计和尽快恢复碳市场交易;二是调动各方面生产要素向碳汇保险创新倾斜,激发保险价值实现路径的内生动力;三是保险价值实现路径涉及多个领域和多方市场主体,不仅要维护保险市场和碳市场的有序竞争秩序,还要加强法律体系建设,在宏观上保证碳市场运行规范和质量.

    碳汇指数保险林业碳汇龙岩价值路径

    共同股东网络降低了银行风险承担吗?

    马若微林迎蕾
    4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论文基于2017-2021年中国92家商业银行样本数据,以银行通过前十大股东所形成的共同股东网络为研究视角,考察了共同股东网络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共同股东网络中心度的提升可以降低银行风险承担,即程度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及特征向量中心度越高,越能降低银行风险承担,这一结果在多方面的稳定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依然显著成立.第二,机制分析表明,共同股东网络中心度提升可以通过发挥信息效应、资源效应和声誉效应这三条渠道来降低银行风险承担.第三,异质性分析发现,从市场化水平差异来看,市场化水平越低,网络中心度的提升对于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效应越显著;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差异来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越高,网络中心度的提升对于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效应越显著.因此,为银行降低风险承担提供了社会网络这一全新视角,也为相关部门制定银行体系发展战略提供了一定参考.

    共同股东网络社会网络银行风险承担市场化水平经济政策不确定性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涉农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

    田杰崔迪袁红梅
    5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涉农企业的投融资行为对于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社会信用体系改革试点的政策背景,采用2009-2022年中国A股上市涉农公司数据,从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视角对改革试点的效果进行了评估.研究表明:第一,社会信用体系改革试点有利于抑制涉农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并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第二,社会信用体系改革试点通过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度,从而降低涉农企业的投融资期限错配风险;第三,在资产负债率高、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低、分析师关注度低、年龄较大的国有企业及处于市场化发展程度较低地区的企业中,社会信用体系改革试点对涉农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文章的研究为继续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改革试点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政策方向,也为政府和涉农企业重新审视社会信用体系改革试点的社会价值效应提供了新的视角.

    社会信用体系投融资期限错配农业企业企业信息透明度

    京津冀建成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示范区的路径选择

    李晨张可云
    70-80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2014年正式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在提高整体区域发展水平、增强核心城市竞争能力、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在此基础上,将京津冀打造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是党中央在新时代赋予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新使命、新要求.围绕这一新的功能定位,论文从城市层面、区域层面和战略层面探讨了京津冀区域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并结合中国式现代化与区域发展的内在关系,进一步探讨了当前京津冀地区在支撑具有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等五大特征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上所面临的不足与挑战.由此,论文结合未来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和方向,从增强人口承载能力、稳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文化与经济的深度融合、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以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等五个方面提出京津冀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的思路对策.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示范区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