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任国胜

双月刊

1674-6090

nfmwk2705@163.com

023-89012705

400016

重庆市渝中区袁家岗友谊路1号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Endocrine Surgery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本刊自2002年试刊,2008年正式更名。设有述评、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临床报道、专家讲座、综述等栏目。主要内容涉及内分泌外科学的基础理论;内分泌外科疾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等。本刊秉承以临床为主,基础为辅的办刊方针,着力于传播内分泌外科的新理论、新进展、新技术,力求打造内分泌外科学术研究与交流的良好平台,成为一本反映内分泌外科研究成果和发展动向的高质量的精品医学专业学术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示踪用盐酸米托蒽醌注射液在经胸前入路腔镜甲状腺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宁小晶汪洪宇傅丽元殷毅...
    377-3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示踪用盐酸米托蒽醌注射液在经胸前入路腔镜甲状腺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北京市隆福医院普通外科(北京协和医院医联体单位)自2022年9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接受经胸前入路腔镜甲状腺癌手术的患者,分为未使用示踪剂组(对照组)和使用示踪用米托蒽醌组(示踪剂组),手术均由同一手术组医生完成.比较两组的基线及术后病理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最终有25例(13例对照组,12例示踪剂组)纳入本研究.示踪剂组和对照组分别平均清扫中央区淋巴结为(7.4±4.6)枚/每侧和(2.4±1.9)枚/每侧,示踪剂组显著多于对照组(P=0.004).两组术后病理中均未见误切的甲状旁腺,未发生喉返神经损伤.两组在一过性低钙血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3),但在一过性甲状旁腺激素减低发生率方面示踪剂组为1例(1/12,8.3%),优于对照组的4例(4/13,30.8%)(P=0.009),甲状旁腺激素下降幅度示踪剂组为(5.4±8.1)μg/mL,优于对照组的(20.0±11.1)μg/mL(P=0.001).在术后总引流液量方面,示踪剂组为(142.9±71.7)mL,多于对照组的(87.7±38.8)mL(P=0.030),但并不影响两组的拔管时间(P=0.610).示踪剂组在术后2周观察时无皮肤穿刺点示踪剂残留.结论 示踪用米托蒽醌在经胸前入路腔镜甲状腺癌手术中的应用安全可靠,能显著提高中央区淋巴结的病理数目,同时能提高甲状旁腺的辨识率,对其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且在术后2周无皮肤穿刺点的染色剂残留,不影响美观.

    甲状腺乳头状癌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示踪用盐酸米托蒽醌注射液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甲状旁腺

    单纯甲状腺全切术及联合R-CHOP治疗PTL病情转归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赵瑾郭晓静马莉郑美婧...
    383-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单纯甲状腺全切术及联合R-CHOP化疗方案治疗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primary thyroid lymphoma,PTL)的病情转归,分析其病情转归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2009年1月至2020年1月山西省肿瘤医院血液科62例PTL患者,年龄(63.51±9.83)岁,男20例,女42例,以Ann Arbor分期及患者意愿为依据,10例接受单纯甲状腺全切术,47例接受甲状腺全切术+R-CHOP,5例接受甲状腺全切术+R-CHOP+放疗治疗,治疗3个月后,收集近期疗效.以随访24个月后患者预后转归情况分组,死亡病例纳入不良组,将生存病例纳入良好组,采用单因素对比分析两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民族、既往史、肿块大小、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能状况(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Performance Status,ECOGPS)评分、Ann Arbor分期、病理类型、B症状、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评分、治疗方法、甲状腺功能、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小板、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血沉、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β2微球蛋白,采用LASSO回归降维筛选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TL病情转归影响因素.结果 62例PTL患者21(33.87%)例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27(43.55%)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9(14.52%)例稳定(stable disease,SD),5(8.06%)例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随访24个月后,10例接受单纯手术治疗患者病死率为90%(9/10),接受手术+R-CHOP治疗患者病死率为19.15%(9/47),将18例死亡纳入预后不良组,44例生存纳入预后良好组.经单因素、LASSO回归筛选及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nn Arbor分期(OR=5.105)、病理类型(OR=3.622)、IPI 评分(OR=2.709)、治疗方法(OR=0.730)、血红蛋白(OR=0.392)、LDH(OR=6.469)为 PTL 病情转归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全切术联合R-CHOP治疗患者预后转归效果优于单独全切术患者,同时患者预后恢复还受Ann Arbor分期、IPI评分等多因素影响,临床可据此完善护理方案,以改善预后.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甲状腺全切术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

    C-TIRADS分类结合SWE、SMI对甲状腺恶性结节诊断的价值

    郭继云马锐吴映云何桂端...
    388-3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中国版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Chinese Thyroi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C-TIRADS)分级结合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超微血管成像技术(super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汕头市中心医院超声医学科125例甲状腺结节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5例,女90例;病程(3.45±1.32)年,范围3个月~7年;年龄(55.45±3.31)岁,范围25~70岁;结节最大径(12.13±5.76)mm,范围5.0~42.9 mm.分析患者超声检查结节C-TIRADS分类、SWE、SMI及病理诊断结果,分析C-TIRADS分类、SWE、SMI及联合诊断恶性结节时的诊断效能,使用SPSS 21.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两组比较行独立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结果 本次共检出180个病灶,经病理诊断,良性结节114个,恶性结节66个.C-TIRADS 4B类结节中恶性百分率占比最高,达72.00%(36/50);恶性结节Emix、Emax、Emean分别为(15.98±6.56)kPa、(84.22±24.23)kPa、(63.29±15.89)kPa,显著高于良性结节的(13.56±4.68)kPa、(48.33±14.46)kPa、(37.32±12.63)kPa(t=2.49、8.76、9.07,P<0.05).甲状腺结节SMI分型中IV型恶性占比最高,为78.95%;联合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64%、92.85%、94.64%、42.85%、90.16%,高于单一 C-TIRADS 分类(89.65%、75.00%、89.65%、37.50%、80.55%)、SMI(82.35%、55.56%、89.36%、32.60%、78.33%)、SWE诊断(81.08%、56.00%、90.22%、28.57%、7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SWE、SMI与C-TIRADS分类单独检查诊断效能,三者联合使用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效能更高,可减少或避免侵入性操作的滥用.

    甲状腺结节剪切波弹性成像超微血管成像技术

    PRR11对甲状腺癌细胞脂肪酶H、免疫调节因子及Survivin水平的影响分析

    朱厚圩云海芹
    393-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富含脯氨酸蛋白11(proline-rich protein 11,PRR11)对甲状腺癌细胞脂肪酶H(li-paseH,LIPH)、免疫调节因子及Survivin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10月山东省烟台市烟台山医院甲状腺外科就诊并接受甲状腺癌手术的30例患者,男13例,女17例.根据研究方案将正常甲状腺上皮细胞作为对照组,将SW579甲状腺癌细胞分为空载组、PRR11基因上调组、PRR11基因下调组.取其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使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SW579细胞增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TNF-α、IL-1β、IL-6水平,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中SW579细胞凋亡及CD4+CD25+、CD8+CD28-表达和使用免疫印迹分析检测Survivin蛋白表达,并进行三组比较.结果 甲状腺癌组织中PRR11mRNA表达量为1.54±0.34,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1.02±0.54和正常甲状腺上皮细胞系NTHY-ORI 3-1(1.02±0.65)(P<0.05),其中 SW579 的 PRR 1 1 mRNA 表达量为 2.54±0.87,高于 K1 CELL 的 1.74±0.45 及 IHH-4 CELL细胞的1.86±0.55(P<0.05),故选取SW579作为此次实验细胞.对照组与空载组SW579细胞增殖、凋亡、LIPH、TNF-α、IL-1β、IL-6、CD4+CD25+、CD8+CD28-、Survivin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载组比较,PRR11基因上调组细胞增殖率则升高(P<0.05),SW579细胞凋亡率、CD4+CD25+、CD8+CD28-占比降低(P<0.05);PRR 11 基因下调组SW579细胞增殖率、LIPH(6.45±1.34)、TNF-α(1.85±0.36)、IL-1β(96.47±6.44)、IL-6(1.43±0.86)、Survivin蛋白表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与空载组(P<0.05),SW579细胞凋亡率、CD4+CD25+、CD8+CD28-占比升高且高于对照组与空载组(P<0.05).结论 下调PRR11能降低LIPH表达,调节免疫调节因子及Survivin水平,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及抑制甲状腺癌细胞的增殖、促进癌细胞的凋亡,可作为甲状腺癌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新策略.

    富含脯氨酸蛋白11(PRR11)甲状腺癌脂肪酶H免疫调节因子Survivin

    血清miR-145及MMP-2水平预测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的价值

    谷振芳胡东玉徐保彬李伟...
    399-4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miR-145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metallo proteinase-2,MMP-2)水平预测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pCR)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并进行新辅助化疗的125例TNB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纳入与观察组年龄相匹配的130例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所有研究对象血清miR-145水平进行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测定患者血清MMP-2的水平.新辅助化疗后,根据Miller-Payne(MP)分级标准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估,分为pCR组和非pCR组.结果 TNBC患者血清miR-145水平为1.49±0.27,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的 2.79±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3,P<0.001);TNBC 患者血清 MMP-2 水平为(153.07±38.36)n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84.38±12.6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3,P<0.001).新辅助化疗后非pCR患者的治疗前血清miR-145水平为1.36±0.21,显著低于pCR组的(1.74±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3,P<0.001);新辅助化疗后非pCR患者的治疗前血清MMP-2水平为(169.57±30.45)ng/mL,显著高于pCR组的(121.61±31.79)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4,P<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NBC患者治疗前血清miR-145与MMP-2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47,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血清miR-145、MMP-2水平预测TNBC新辅助化疗后pCR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9%和74.4%、45.1%和99.8%,两者联合预测TNBC新辅助化疗后pCR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1%和88.4%.结论 血清miR-145 及MMP-2水平与TNBC患者新辅助化疗后的疗效有关,且两者联合应用有一定预测价值.

    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病理完全缓解miR-145基质金属蛋白酶-2

    乳腺X线和MRI参数联合外周血RLR水平预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价值

    叶建刚彭俊文李莉
    404-4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X线和MRI参数联合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淋巴细胞比值(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to lymphocyte ratio,RLR)水平预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价值.方法 纳入2021年6月至2023年12月在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改良根治术的104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对每位受试者使用韩国GENORAY MX300乳腺数字化摄影钼靶机进行检查,记录原发肿瘤病灶的X线征象,包括最大直径、乳腺密度、钙化、肿块形态、血管征象和肿瘤边缘.使用飞利浦Achieva磁共振成像仪和专用乳腺检查线圈对肿瘤原发灶进行MRI评估,测量并自动计算出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并记录RLR.结果 术后复发转移者31例,未复发转移者73例.术后复发转移组中腋窝淋巴结转移和Ki67>14%者的比例相较于未复发转移患者显著升高.术后复发转移组中出现钙化、血管增粗、增多、肿块边缘毛刺者的比例相较于未复发转移患者显著升高.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患者的ADC值为0.93±0.12,未复发转移患者的ADC值为1.08±0.15,前者显著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4,P<0.001).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患者的外周血RLR为21.36±2.39,未复发转移患者外周血RLR为19.93±2.14,前者显著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7,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Ki67高表达、血管增多、增粗、肿块边缘毛刺、较小的ADC值、较大的外周血RLR是乳腺癌术后发生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基于上述因素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曲线下面积为0.860(0.798-0.921),灵敏度为80.4%,特异度为81.8%.结论 乳腺X线、MRI参数联合外周血RLR水平预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复发转移有一定价值.

    乳腺癌复发转移乳腺X线表观扩散系数红细胞分布宽度与淋巴细胞比值

    白细胞介素-6/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信号通路关键分子与乳腺癌易感性关系

    陈为军王晓丹都婧李丽...
    409-4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6/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interleukin-6/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IL-6/STAT3)信号通路关键分子与乳腺癌易感性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13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按照1:1比例匹配同年龄的13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IL-6/STAT3信号通路关键分子,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及相加作用分析评估乳腺癌易感的风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析诊断效能.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2.21±0.68 vs.21.30±0.70)、月经初潮年龄(13.50±1.24 vs.14.83±1.42)、IL-6(3.50±1.05 vs.2.41±0.74)、蛋白酪氨酸激酶 1(janus protein kinase 1,JAK1)mRNA(1.23±0.36vs.0.88±0.26)、STAT3 mRNA(1.68±0.50 vs.1.17±0.35)、绝经(30.15%vs.55.88%)、母乳喂养(82.35%vs.92.65%)及体育锻炼(44.12%vs.58.09%)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87、8.23、9.89、9.19、9.75,x2=18.37、6.59、5.31,P<0.05).母乳喂养[比值比(odd ratio,OR):0.550]、IL-6(OR:4.409)、JAK1(OR:5.370)及STAT3(OR:4.386)是乳腺癌易感风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IL-6、JAK1、STAT3mRNA联合诊断乳腺癌效能明显优于单一诊断效能;IL-6、母乳喂养同时暴露者乳腺癌发病率是非暴露者的3.508倍;JAK1、母乳喂养同时暴露者乳腺癌发病率是非暴露者的4.136倍;STAT3、母乳喂养同时暴露者乳腺癌发病率是非暴露者的3.537倍.结论 IL-6/STAT3信号通路关键分子、母乳喂养均是乳腺癌发病易感因素,两者存在相加交互作用,从而增加乳腺癌易感性,对该病鉴别诊治有显著意义.

    乳腺癌病例对照研究IL-6/STAT3信号通路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腹部转移癌

    朱聪徐忆宁郑照正盖保东...
    414-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腹腔转移癌的可行性、疗效及治疗优势.方法 回顾分析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8例腹腔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盆腔转移者中2例Ⅱ级疼痛患者术后疼痛缓解,1例Ⅲ级疼痛患者术后1周疼痛逐渐降至Ⅰ级.1例患侧下肢水肿患者术后1月水肿完全消失.1例输尿管受压患者经输尿管支架植入后腰背部疼痛消失.3例会阴坠胀感患者至术后2月复查坠胀感消失.2例腹壁转移患者术后1天疼痛消失,转移病灶逐渐减小.胰周及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转移病例术后复查肿大淋巴结消失.结论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腹腔转移癌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腹腔放射性粒子转移癌

    ADAR1和AZIN1在胃癌患者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薛原李慧艾宽宽许珍...
    418-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ADAR1和AZIN1在胃癌患者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研究.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和肿瘤科治疗的116例Ⅰ~Ⅲ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切除治疗,并经组织病理学分析确诊.分析患者胃癌组织中ADAR1、AZIN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通过qPCR分析胃癌及癌旁组织中ADAR1和AZIN1 mRNA表达.通过免疫组化分析胃癌及癌旁组织中ADAR1和AZIN1表达.分析ADAR1和AZIN1与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的关系.通过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使用ROC曲线分析ADAR1和AZIN1表达水平在胃癌患者预后中的诊断效能.结果 ADAR1和AZIN1在未分化胃癌组织、有淋巴结转移和较高TNM分期的患者中表达水平较高,表明这两个基因的高表达与胃癌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qPCR分析显示,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ADAR1 mRNA表达分别为1.96±0.18、1.12±0.03,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AZIN1 mRNA表达分别为1.85±0.16、1.04±0.02,胃癌组织较癌旁组织升高(P<0.05).ADAR1和AZIN1阳性患者与更低的3年生存率相关(P<0.05).预后不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发现,胃癌低分化程度、浸润程度加深、淋巴结转移、较高的TNM分期、ADAR1阳性表达及AZIN1阳性表达均显著增加了胃癌不良预后的风险(P<0.05).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AUC值都高于ADAR 1、AZIN 1单独检测(P<0.05).结论 ADAR1和AZIN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特别是在未分化的肿瘤、有淋巴结转移和高TNM分期的患者中.这两个基因的高表达与胃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联合检测显示出更高的诊断效能.ADAR1和AZIN1作为胃癌发展和预后的关键生物标志物,为胃癌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ADAR1AZIN1胃癌癌旁组织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circPIP5K1A、miR-124-3p表达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不孕的关系

    谢瑞萍李新燕杨彩霞范俊梅...
    423-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环状RNA PIP5K1A(circPIP5K1A)、微小RNA-124-3p(miR-124-3p)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osis,EM)患者血清中的表达与病情严重程度及不孕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山西省儿童医院(山西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0例E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妊娠结局分为不孕组(44例)和妊娠组(66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两组血清miR-124-3p、circPIP5K1A水平;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血清 miR-124-3p、circPIP5K1 A 的相关性,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miR-124-3p、circPIP5K1A水平对Ⅲ~Ⅴ期EM患者的诊断价值;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不孕症发生的因素.结果 Ⅰ期EM患者血清miR-124-3p表达水平为1.06±0.21,高于Ⅱ期的0.83±0.19、Ⅲ期的0.65±0.12和Ⅴ期的0.44±0.08,血清miR-124-3p水平随r-AFS分期增加而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29,P<0.05).Ⅰ 期circPIP5K1A表达水平为0.77±0.12,低于 Ⅱ 期的0.90±0.15、Ⅲ期的 1.20±0.20和 Ⅴ期的1.53±0.26,随r-AFS分期增加而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0.45,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EM患者血清中circPIP5K1A与miR-124-3p表达呈负相关(r=-0.424,P<0.05);不孕组患者血清miR-124-3p水平低于妊娠组,不孕组患者血清circPIP5K1A水平高于妊娠组(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miR-124-3p、circPIP5K1 A水平诊断Ⅲ~Ⅴ期EM患者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900、0.887,对应的敏感度分别为88.24%、85.29%,特异度分别为78.95%、88.16%,二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937,敏感度为82.35%,特异度为90.7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iR-124-3p、circPIP5K1A均是影响不孕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 EM患者血清中miR-124-3p表达下降,circPIP5K1A表达上升,二者联合检测对Ⅲ~Ⅴ期EM患者有一定诊断价值,二者与EM不孕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子宫内膜异位症微小RNA-124-3p环状RNAPIP5K1Ar-AFS分期不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