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任国胜

双月刊

1674-6090

nfmwk2705@163.com

023-89012705

400016

重庆市渝中区袁家岗友谊路1号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Endocrine Surgery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本刊自2002年试刊,2008年正式更名。设有述评、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临床报道、专家讲座、综述等栏目。主要内容涉及内分泌外科学的基础理论;内分泌外科疾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等。本刊秉承以临床为主,基础为辅的办刊方针,着力于传播内分泌外科的新理论、新进展、新技术,力求打造内分泌外科学术研究与交流的良好平台,成为一本反映内分泌外科研究成果和发展动向的高质量的精品医学专业学术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乳腺癌手术切除患者放疗前后外周血VEGF、VCAM-1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胡东玉李慧刘海英杨东...
    559-5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手术切除患者放疗前后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前瞻性选择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110例行乳腺癌手术后拟行放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志愿者11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所有受试者外周血VEGF、VCAM-1水平,观察组患者一般资料、肿瘤病理与外周血VEGF、VCAM-1水平的关系,并分析其与疾病预后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外周血VEGF、VCAM-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F=1 288.37、309.32,P<0.05);放疗后,观察组外周血VEGF、VCAM-1水平显著低于放疗前(t=23.45、11.88,P<0.05).放疗前后,观察组外周血VEGF、VCAM-1水平与肿瘤分期、肿瘤分化程度、Ki67增殖指数情况有关(t肿瘤分期=7.05、2.14、4.52、4.76,t肿瘤分化程度=7.12、6.62、2.81、3.15,tKi67增殖指数=7.25、4.60、4.24、2.48,P<0.05).110 例观察组,有效 73 例,无效34例,有效组VEGF、VCAM-1显著低于无效组(t=7.27、9.08,P<0.05).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显示,放疗前后外周血VEGF、VCAM-1水平与肿瘤分期、Ki67增殖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放疗前=0.64、0.54、0.52、0.52,r放疗后=0.32、0.39、0.37、0.24,P<0.05),与肿瘤分化程度呈显著负相关(r放疗前=-0.41、-0.31,r放疗后=-0.68、-0.41,P<0.05).联合评估放疗预后价值AUC 为0.801[95%CI(0.714~0.871)],大于单独 VEGF、VCAM-1 的0.690[95%CI(0.595~0.775)]、0.734[95%CI(0.641~0.814)].结论 外周血VEGF、VCAM-1 水平变化对乳腺癌手术切除患者放疗短期预后存在一定评估价值.

    乳腺癌手术放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动态增强MRI参数联合外周血SIRI预测三阴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价值

    徐伟善张文奇
    564-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参数联合外周血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dex,SIRI)预测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改良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价值.方法 对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绍兴市上虞人民医院和舟山市妇幼保健院行改良根治术的351例TNBC患者进行为期2年随访,按照术后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32例)及未复发组(319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记录患者术前动态增强MRI参数及外周血SIRI水平,分析二者对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临床分期、术前是否接受新辅助化疗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56、7.53,P均<0.05).复发组不规则肿瘤形态占比高于未复发组(x2=9.031,P均<0.05).复发组感兴趣区转运常数Ktrans、反流速率常数Kep及SIRI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x2=15.26、3.89、10.10,P均<0.05),两组血浆容积分数Vp、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为Ⅲ期、术前未接受新辅助化疗、术前不规则肿瘤形态、高Ktrans值、高Kep值及高SIRI水平均为TNB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ROC结果显示,术前Ktrans、术前Kep、SIRI预测TNB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797、0.737、0.741;三者联合预测TNB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AUC为0.797,敏感度为59.4%,特异度为94.36%(均P<0.05).结论 高Ktrans值、高Kep值及高SIRI水平均为TNB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三者联合预测TNB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曲线下面积及敏感度、特异度较高.

    磁共振全身炎症反应指数乳腺癌三阴性乳腺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及血流定量参数与乳腺癌组织GATA3和CD34表达水平的关系

    门光明来丽娟蒋大卫
    569-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及血流定量参数与乳腺癌组织GATA结合蛋白3(GATA binding protein3,GATA3)和CD34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 采用ResonaR9全数字高端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患者乳腺进行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及血流参数检查,记录最大弹性值(maximum elasticity,Emax)、平均弹性值(mean elasticity,Emean)和最小弹性值(minimum elasticity,Emin)、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GATA3和CD34表达水平.结果 相较于癌旁正常组织,乳腺癌组织中GATA3低表达的比例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7,P=0.002),CD34高表达的比例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7.10,P<0.001).GATA3高表达乳腺癌患者的Emax、Emin、PI、RI显著低于低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4、4.01、5.39、4.10,P<0.05).CD34高表达乳腺癌患者的Emax、Emean、Emin、PI、RI显著高于低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5、4.04、5.49、3.89、5.27,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max、PI、RI是乳腺癌组织 GA-TA3 低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156(1.057~2.136)、1.243(1.031~2.054)、1.217(1.055~1.993),P<0.05];Emax、Emean、PI、RI是乳腺癌组织CD34高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176(1.048~1.934)、1.145(1.047~2.112)、1.213(1.065~2.004)、1.224(1.037~2.069),P<0.05].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血流定量参数评估乳腺癌组织GATA3低表达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7%和81.7%,评估乳腺癌组织CD34高表达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5%和76.6%.结论 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及血流定量参数与乳腺癌组织GATA3和CD34表达水平有关,并有一定评估价值.

    乳腺癌剪切波弹性成像超声血流参数GATA结合蛋白3CD34

    PD-1、VEGFR2抑制剂联合干预结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研究

    艾宽宽杨峰张曜文
    573-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PD-1、VEGFR2抑制剂联合干预结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12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结肠癌肝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接受PD-1抑制剂治疗,观察组接受PD-1抑制剂与VEGFR2抑制剂联合治疗.通过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评估肿瘤血管密度和渗透性.通过蛋白印记分析PD-1和VEGFR2蛋白表达.通过ELISA检测患者干预前后血清炎症因子IFN-γ、TNF-α、IL-12水平.比较两组的肿瘤控制效果、平均总生存期和平均无进展生存期.结果 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血管渗透性和密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周后,观察组血管渗透性和密度较对照组降低(K^trans:0.12±0.01 vs.0.16±0.02;Ve:0.25±0.01 vs.0.33±0.03;P<0.05),对照组血管渗透性和密度干预前后无显著变化.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D-1和VEGFR2蛋白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D-1:2.04±0.20 vs.1.95±0.18;VEGFR2:1.87±0.18 vs.1.95±0.19;P>0.05);干预 6 周后,两组 PD-1 和 VEGFR2 蛋白表达较干预前降低,观察组 PD-1 和 VEGFR2 蛋白表达较对照组降低(PD-1:1.04±0.02 vs.1.30±0.04;VEGFR2:1.12±0.01 vs.1.57±0.16;P<0.05).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IFN-y、TNF-α、IL-12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6周后,两组血清IFN-γ、TNF-α、IL-12水平较干预前都升高,但观察组IFN-γ、TNF-α、IL-12升高水平较对照组更明显(IFN-γ:(38.44±3.28)pg/mLvs.(27.55±2.63)pg/mL;TNF-α:(44.62±2.15)pg/mL vs.(30.57±2.09)pg/mL;IL-12:(33.49±2.51)pg/mL vs.(20.75±1.86)pg/mL;P<0.05).对照组肿瘤部分缓解 8 例,肿瘤稳定期14例,肿瘤有效控制22例,观察组肿瘤部分缓解17例,肿瘤稳定期24例,肿瘤有效控制41例,观察组PR、SD和DCR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总生存期和平均无进展生存期较对照组延长.结论 PD-1和VEGFR2抑制剂联合治疗显著提高了结肠癌肝转移患者的肿瘤控制效果和生存期.通过降低肿瘤血管密度和渗透性、增强免疫应答,减少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这种联合干预为治疗结肠癌肝转移提供了一种更有效的临床策略.

    PD-1VEGFR2抑制剂阻断结肠癌肝转移肿瘤抑制

    肠内营养支持对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生存质量及疗效的影响分析

    赵成胡丽娜喻慧白翠...
    578-5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肠内营养支持对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生存质量及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安庆市石化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合计10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肠外营养组、肠内+肠外营养组各50例.肠外营养组行肠外营养,肠内+肠外营养组在其基础上加用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治疗疗效及治疗前后营养学指标、肠道菌群、生存期、生存质量.结果 肠内+肠外营养组治疗有效率为76.00%,肠外营养组为54.00%,肠内+肠外营养组高于肠外营养组(P<0.05);干预前两组营养指标、菌群失调分级、QLQ-C30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肠内+肠外营养组白蛋白为(38.76±6.02)g/L、总蛋白为(64.09±6.71)g/L、菌群正常和Ⅰ度失调例数为46例、生存期为(17.055±4.33)个月、躯体功能评分为(74.59±7.55)分、情绪功能评分为(78.94±7.96)分、认知功能评分为(88.95±9.03)分、角色功能评分为(85.49±8.61)分、社会功能评分为(81.45±8.27)分,肠外营养组白蛋白为(34.51±5.47)g/L、总蛋白为(58.91±6.55)g/L、菌群正常和Ⅰ度失调例数为33例、生存期为(12.48±3.59)个月、躯体功能评分为(67.21±6.81)分、情绪功能评分为(73.55±7.78)分、认知功能评分为(83.47±8.55)分、角色功能评分为(80.14±8.26)分、社会功能评分为(76.93±7.827)分,肠内+肠外营养组高于肠外营养组(P<0.05).肠内+肠外营养组转铁蛋白为(1.45±0.57)g/L、Ⅱ度菌群失调例数为2例、Ⅲ度菌群失调例数为2例,肠外营养组转铁蛋白为(1.71±0.61)g/L、Ⅱ度菌群失调例数为8例、Ⅲ度菌群失调例数为9例,肠内+肠外营养组低于肠外营养组(P<0.05).结论 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有助于提高转移性结直肠癌治疗效果,提高患者营养状态及生存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肠内营养结直肠癌营养生存质量

    非组蛋白巴豆酰化修饰在细胞生物学功能中的研究进展

    李朝坤梁楠孙辉
    583-5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巴豆酰化是一种蛋白质翻译后酰化修饰,虽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组蛋白,但越来越多研究发现,非组蛋白的巴豆酰化修饰能参与人体重要生物学功能.本文通过调研近年相关文献,对非组蛋白巴豆酰化修饰的内容进行系统阐述.除巴豆酰化分子调控机制,我们重点阐述了非组蛋白巴豆酰化如何参与调控DNA损伤反应、细胞增殖、肌源性分化、组织纤维化等重要细胞生物学功能.本文旨在通过综述近年来非组蛋白巴豆酰化修饰的生物学意义,为将来非组蛋白的巴豆酰化在临床中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巴豆酰化非组蛋白细胞生物学功能

    甲状旁腺疾病超声影像学特征研究进展

    马可欣孔令泉刘丽萍杨雨薇...
    586-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甲状旁腺疾病是因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异常引起全身多系统反应的内分泌疾病.超声检查是目前评估甲状旁腺疾病的一线方法,也是术前定位甲状旁腺病灶的重要工具之一.为提高甲状旁腺疾病的超声诊断率,本文就正常甲状旁腺和甲状旁腺疾病的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和超声弹性成像特征进行综述.

    甲状旁腺疾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超声检查弹性成像技术

    甲状腺癌术后长期严重低钙血症经大剂量补钙症状控制一例报道

    程小春邬斌孔令泉母力元...
    589-5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甲状腺癌是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是其重要治疗手段.部分患者术后出现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和低钙血症,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预后.本文报道了 1例42岁甲状腺癌行甲状腺全切术后低钙血症6年的女性患者,大剂量口服补钙和活性维生素D仍频发低钙血症,长期面部肢体麻木抽搐、癫痫样发作伴意识丧失.入院后密切监测下足量补充钙剂(口服加静脉钙剂等补充)1周后症状明显缓解,出院时已能单纯口服补钙且剂量减少而维持血钙正常水平,自述长期肢体麻木、抽搐、腰痛、肩痛、走路不稳等症状基本消失,未再有癫痫样发作,随访半年血钙控制良好.

    甲状腺癌甲状腺切除术低钙血症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补钙

    维生素D与钙剂联合辅助抗抑郁治疗一例

    石浩程小春孔令泉母力元...
    591-5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抑郁症是青少年中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部分患者用药后效果不佳,部分可能与人体维生素D缺乏及钙剂摄入不足相关.本文报道一例15岁抑郁症患者在常规服用抗抑郁药物及心理干预的情况下,病情仍不稳定,疗效欠佳.经充分补充维生素D及钙剂后患者抑郁症明显好转,随访2个月,病情稳定,未再复发.

    抑郁症抗抑郁药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维生素D钙剂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中英文)》稿约

    后插1-后插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