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方农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方农机
南方农机

谭冬梅

双月刊

1672-3872

nfnj@vip.163.com

0791-86202556

330046

江西省南昌市省府大院北一路3号6楼

南方农机/Journal South Agricultural Machinery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颇有南方特色的农机化技术刊物,以全面推介南方适用农业机械,大力普及实用农机科技为宗旨,谒诚为广大农村机手、农机生产和销售企业、基层农机工作者、农机科技人员服务。主要读者群为南方15省市各级农机工作者及广大农林机手、拖拉机驾驶员。涵盖面广、发行量大,是贵单位宣传企业形象、扩大知名度、特别是产品迅速占领市场、扩大市场份额的最佳媒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丘陵山区油茶机械化种植研究

    吴佳朋唐琦军张大庆罗泓杰...
    1-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油茶树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油茶树传统种植方式主要依靠人力。近年来得益于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油茶树种植全程机械化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本研究利用可视化文献计量软件CiteSpace开展了油茶树机械化种植现状的调研,从研究者共现、关键词共现和关键词聚类等角度分析了现有文献的研究特点。总结了油茶育苗机械、整地机械、抚育机械、采收机械的现状,指出了我国油茶机械化种植存在的不足和困难,提出了自动化和智能化是未来我国发展油茶机械化种植的重点。本研究为我国丘陵山区油茶种植全程机械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丘陵山区油茶机械化

    精确七位姿水稻钵苗移栽机构的设计与试验

    黄宽
    7-1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满足Z字形宽窄行的特殊农艺要求,探索水稻机械化移栽方法,提高秧苗的光照率、增加秧田的通风率,提高水稻的产量与质量。[方法]文章提出了一种精确七位姿双行星架轮系式水稻钵苗移栽机构的设计方法,通过建立精确七位姿的平面3R机构运动综合模型求解复演运动轨迹,利用插点优化法对非圆齿轮节曲线度进行优化,采用多因素控制法分析空间交错角对其空间轨迹姿态的影响。根据优化得到的参数,开展结构设计、模拟仿真和样机试验。[结果]1)虚拟样机的移栽轨迹呈现出"8"字形的空间轨迹,并且夹苗角度与植苗角度均符合要求。2)加工出物理样机开展轨迹姿态验证试验,实验证明机构实际运动轨迹姿态与仿真、理论结果基本一致。[结论]综合上述结果,可以确定仿真出来的空间轨迹与理论形成的空间轨迹的形状与姿态相吻合,机构实际的运动轨迹姿态与仿真、理论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理论方案与模型结构设计的可行性。

    Z字形宽窄行双行星架轮系水稻钵苗非圆齿轮空间轨迹

    山东省南四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时空变化特征与防控对策

    焦朋朋姜东良徐彭波王盛谕...
    17-24,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掌握山东省南四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时空变化特征,探索农业面源污染风险等级区划及防控对策。[方法]基于山东省南四湖流域2017-2022年的相关统计数据,采用清单分析法、等标污染负荷法与排放强度核算法研究了南四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时空变化特征,运用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对南四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风险进行等级划分,针对不同的农业面源污染来源与不同的风险控制区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对策。[结果]1)南四湖流域2017-2022年的总污染物排放量、污染物等标污染总负荷量及总污染物排放强度整体上呈现降低趋势;总污染物排放量与总污染物排放强度中COD占据主导地位,污染物等标污染总负荷量中TN占据主导地位。2)畜禽养殖成为南四湖流域COD、TN和TP污染物的最大来源,对COD、TN及TP的等标污染负荷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90。54%、65。99%及69。79%。3)农业面源污染排放总量居于前五位的县区对南四湖流域内排放总量的贡献率在37。43%~42。73%,采用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可将南四湖流域内27个县区划分为4个高风险区、14个中风险区、9个低风险区。[结论]面对不同来源的农业面源污染,应当采取源头削减、过程控制及末端治理相结合的防控策略;针对不同的风险控制区,各治理主体应协同发力,实施更为严格的环境监管措施,以期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良好氛围。

    南四湖流域面源污染风险等级防治对策

    江西省农机手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王佳英吴罗发徐谐庆陈立才...
    2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机手作为一线农村实用人才,目前面临"数量短缺、质量不足、持证率低、推广后劲弱"等困境。为加快农机人才队伍建设,文章从多渠道加强农机手培训、多方面发挥主体带动作用、全方位强化农机推广演示、大力度推动农机驾驶有效持证、多层次建立农机人才库、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六个方面提出解决措施,以促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量发展。

    农机手农业机械化困境对策江西

    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果蔬分拣系统设计

    高志远谢宏基张禾妍
    2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传统的果蔬分拣主要依靠人工进行,效率低下,容易出现误判和漏判,影响果蔬的品质和安全,因此提高果蔬分拣的效率和准确性对果蔬生产和流通企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方法]以果蔬分拣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一套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果蔬分拣系统,详细分析了该果蔬分拣系统的设计需求与总体方案,并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对整个果蔬分拣过程进行了建模和仿真。[结果]该系统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可以实现对果蔬分拣过程的实时监控和优化控制,有效提高了果蔬分拣的效率和质量,保证果蔬的品质和安全。[结论]将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于果蔬分拣系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研究可为果蔬分拣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提供参考和借鉴。

    数字孪生技术果蔬分拣设计系统

    中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研究

    申雨婷时遥遥赵轩李鹤...
    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粮食产业发展的上升趋势找出我国粮食生产目前存在的问题,从不同方面分析影响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因素,从而提升农业经济综合收益。[方法]结合粮食产业链,建立线性回归(最小二乘法)模型对全国及各省区市粮食产量进行预测;在我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大框架下,利用基于成分数据的ESM模型对2017-2022年的中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状况进行评价。[结果]F检验结果表明,显著性P值为0。01(小于0。05),所以存在显著性差异,拒绝回归系数为0的原假设;变量x3、x2、x1的VIF值大于10,说明存在共线性关系;粮食产业增加值占比拥有较大的载荷,第三产业贡献率的标准化载荷系数也高达0。987;调整后的R2为0。998,说明两个指标测度的水平相对较高。[结论]我国在农业发展上尚有不足且第一产业对GDP增量的影响最小,对价值创造和绿色转型两方面指标进行测度,进一步考察各子系统,发现粮食产业虽然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各省份之间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和不平衡的现象,未来还需加强对各地区间粮食及粮食制品流通的安全监督管理,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高质量发展粮食产业线性回归模型ESM模型

    基于人工智能的农业采摘机器人自动化系统设计研究

    郭婷
    3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人口持续增长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背景下,农业生产面临着提高产量和效率的双重压力。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创新途径。基于此,设计了一款基于人工智能的农业采摘机器人自动化系统,通过整合先进的图像处理技术、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以及高效的控制与数据处理策略,实现对农作物的精准识别、定位和采摘。系统框架包括感知层、决策层和执行层,利用深度学习模型和多传感器数据处理优化作业过程。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有效提高采摘效率和减少作物损伤,展现出良好的实用性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农业自动化图像处理

    基于YOLOv5的水果采摘无人机设计

    吕浚浩钟小华鹏雨明
    3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解决当前农业采摘领域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和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等问题,提高农业生产的自动化水平。[方法]开发了一种基于YOLOv5算法的智能自动水果采摘无人机,该无人机系统由机械运动单元、机器视觉单元、控制平台和机械臂控制单元四大部分组成。通过采用机器视觉识别技术,无人机能够自动识别和定位目标农产品,随后通过安装在无人机上的机械臂完成采摘操作。[结果]该无人机能够有效地在果园中飞行,准确识别并自动完成果实的采摘工作。[结论]该智能自动水果采摘无人机显著提高了采摘效率,降低了人力需求和总体成本。本研究的成功为农业自动化技术的进步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对智能化农业设备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YOLOv5机械臂控制机器视觉无人机农业自动化

    红枣干燥技术研究进展

    李鑫马泽跃
    4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枣是一种广受消费者喜爱的食品,但是新鲜的红枣含水量较高,收获后极易受到外界微生物的侵染。同时,红枣自身还会产生生化反应而腐烂变质,货架期非常短,不耐储藏。脱水干燥是红枣的主要加工方式,更是延长红枣货架期的重要途径。文章针对红枣的不同干燥方法进行综述介绍,对其成本高低、干燥原理、干燥速率的快慢以及干制品品质的优劣进行了系统性论述,对比了红枣不同干燥技术的优缺点,并对未来红枣干燥技术进行展望。研究结果表明,红枣干燥技术应朝以下两方面努力:1)在保证红枣干燥品质的基础上,提升红枣的干燥速度和干燥效率;2)有效降低人工干制后的红枣中酸性微生物盐的含量。

    红枣干燥装备技术

    基于滑模变结构的水下航行器姿态控制研究

    熊囿铭韩卜高洁袁萍...
    46-4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滑模变结构控制器来柔化控制信号以消除抖振,使航行器可以长时间且稳定地对水下生态环境进行监测。[方法]从仿生学的角度对传统水下航行器外形进行优化,设计了一款仿鱼型水下航行器,建立模型对其在水下航行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同时运用滑模变结构对航行器的姿态控制器进行设计,并通过MATLAB仿真及水池和户外实验验证其可行性。[结果]采用的滑模控制法具有较强的鲁棒性,能有效抑制抖振,基本满足设计要求,该控制法能让航行器在水中保持稳定,确保水下拍摄图像清晰。[结论]将滑模变结构应用于仿鱼型航行器姿态控制可为后续控制器的优化提供参考,基于水平面非线性模型的航向控制器的控制相较于基于垂直面线性化模型的姿态控制器的控制更为复杂,需进一步研究。

    水下航行器滑模变结构姿态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