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方人口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方人口
南方人口

李若建

双月刊

1004-1613

southpopulation@163.com

020-84036605

510275

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内

南方人口/Journal South China Popula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学术性、知识性、实用性和可读性兼有的综合性人口学刊物。本刊物被列为首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还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04)选用为来源期刊。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需要,扩大学术交流渠道,本刊己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热诚欢迎各界朋友赐稿和订阅。来稿要求立论明确,言之有物,语言精炼,图表清晰。符合论文规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多维邻近性与流动人口家庭迁移的迁入地选择

    黄志基刘博雅易成栋
    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理解流动人口核心家庭迁移模式和迁入地选择机制,对于推进流动人口市民化、实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基于 2017 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运用条件logit模型,从户籍地与迁入地城市相似性的视角出发,分析户籍地与迁入地间多维邻近性对流动人口家庭迁移迁入地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1)城市间工资、产业结构、信息和服务邻近降低了城市被选的概率,而地理和制度邻近则相反.以地理和制度因素为代表的环境阻力对流动人口核心家庭迁移的影响最大;此外,经济势能和社会势能高会提高迁入地被选择的概率.(2)邻近性存在调节效应,有利的制度、较低的信息搜寻成本,以及相似的平均工资、产业结构和公共服务均会抑制地理距离的负面影响.(3)不同迁入地、户籍地和家庭类型具有异质性效应,迁往东部的家庭受服务邻近影响较小,迁往中部地区的家庭受经济势能影响较大,迁往西部和东北地区则受社会势能影响较大;户籍所在区域也会先决性影响其迁入地的选择;不同人力资本水平、户口类型的家庭间迁入地选择策略也不同.

    多维邻近性家庭迁移迁入地选择区域异质性

    住宅房产税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研究——基于纠偏合成控制法的实证检验

    王浩鑫张庆
    1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是破解我国低人口出生率难题的关键所在.本文从住宅房产税的视角出发,以 2011 年沪渝两改革试点为研究对象,应用纠偏合成控制法实证分析了住宅房产税对人口出生率的政策效应,为推进房产税改革与立法工作提供了有益启示.结果表明:上海住宅房产税对人口出生率存在明显的抑制效应,且该效应在时间上表现出持续性;重庆住宅房产税对人口出生率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该效应随时间出现边际递减,最终达到相对稳定的趋势;沪渝两种模式住宅房产税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主要是由实施细则的差异引起的.基于以上结论,建议在推进房产税立法时,应充分考虑地区间的差异性,实施激励人口生育的住宅房产税政策,同时住宅房产税要与其他政策配合使用,以丰富人口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住宅房产税人口出生率纠偏合成控制成本-收益分析

    超大城市工业重型化转型与人口变迁——以广州为例

    何汝勤
    2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21世纪初广州工业重型化转型的视角,解析2005年前后广州常住人口规模不寻常的变化现象,即先持续减少再大幅上升.通过选取并整理 38 个一、二线城市的人口相关面板数据,依次进行潜类别增长模型分析、合成控制法分析,本文发现广州在21世纪初进行的重化工业调整对常住人口,尤其是流动人口、就业人口产生较大影响.在工业重型化调整的阵痛期,新兴与传统制造行业的就业形成取舍,外来人口流动性增强,使得 2000-2005 年间广州常住人口规模逐年减少具有独特性.进入重化工业主导新阶段之后,广州常住人口在 2006 年开始大幅增长,并与就业人口增势保持一致,其中,第三产业中的生产性服务业人员的数量明显增加,劳动者素质水平提高.实现工业重型化转型的广州,不仅扩大了就业人口的规模,而且有效地改善了就业结构,更好地推动城市化进程.

    常住人口就业人口产业人口工业重型化

    就业优先战略背景下城乡低保制度的劳动参与抑制效应研究——来自模糊断点回归的证据

    刘璐婵刘艺
    4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近年来关于"低保养懒汉"的质疑使最低生活保障的就业效应成为热点研究问题.本文借助CLDS2018 年的数据和模糊断点回归模型来判断城乡低保政策对受助者劳动参与形成的激励或抑制作用.研究发现,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城乡困难群体的劳动参与行为,接受社会救助的政策干预会显著降低城乡困难群体的劳动供给水平,尤其是农村地区、家庭照料负担重、34 岁以下、女性、高中及以上学历的子样本对政策的负效应更敏感.基于此,提出在充分考量低保受助群体就业困境的前提下分析劳动参与抑制的动因,并以此为基础明确政策干预关键点,逐步消除劳动参与的掣肘要素,同时强化低保制度与劳动力市场的联动,不断更新就业激活政策体系,并在分层分类救助的基础上探索多类型的就业促进方案,进而培养贫困群体的持续就业能力.

    低保政策劳动供给模糊断点回归福利依赖社会救助

    生育意愿概念辨析

    胡波李灵春
    53-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育意愿概念具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方式.广义的理解认为,生育意愿是一个和生育行为并列的概念体系,狭义的理解认为,生育意愿反映了人们认为的理想的生育状况.本文比较了生育理想、狭义的生育意愿、生育打算、生育预期、生育计划等相似概念之间的异同.研究发现,生育理想和狭义的生育意愿都具有不考虑现实限制的前提.生育打算、生育预期和生育计划都具有考虑现实限制的前提,但生育预期具有主观估计未来生育可能的含义,生育计划意味着身体和心理、经济和工作、生活方式和情感关系等各方面充分的生育准备.在此基础上,本文将Miller的TDIB序列中的"意愿-打算"扩展成一个"意愿-打算-预期-计划"序列,描绘了这些概念之间的递进关系,最后基于江苏省群众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研究调查数据,使用回归分析和优势分析方法检验了这一序列模型的实证效果.

    生育意愿生育打算生育预期生育计划

    隔代照料对再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家庭调查的证据

    刘粲谭莹
    6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全面放开生育政策与中国生育率持续下降的双重背景下,本文使用 2010-2018 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考察了隔代照料对适龄人群再生育意愿的影响.结果显示:隔代照料对适龄人群再生育意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有助于提升"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效果.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克服内生性因素处理后,本文结论依然成立.机制研究表明,隔代照料通过减少育龄夫妇照顾家人与家务活动的时间成本,提高孩子健康水平,从而提高其再生育意愿.进一步研究表明,隔代照料对不同育龄夫妇的再生育意愿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对于"双独生"育龄家庭,隔代照料对其再生育意愿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本文丰富了生育意愿的家庭内部影响因素研究,为提升"全面二孩"政策实施效果,缓解中国生育率下降提供了政策方向.

    隔代照料再生育意愿生育政策机制研究

    《南方人口》启事

    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