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方文物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方文物
南方文物

樊昌生

季刊

1004-6275

nanfangww@126.com

0791-6594676

330008

江西省南昌新洲路2号

南方文物/Journal Relics from South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立足南方,而向东南亚,主要刊登我国南方地区考古调查、发掘报告及文物博物事业研究论文,交流南方及东南亚地区文博工作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婺州窑概论

    郑建明郑诚一
    204-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婺州窑是主要分布于浙江西部金华、衢州地区的古代著名窑场,隋唐时期主要隶属于婺州,因此得名.该地区窑业历史非常悠久,先秦时期是原始瓷的重要分布区,东汉时期演变为成熟瓷器,因此可以认为婺州窑始烧于东汉、发展于六朝,兴盛于唐宋元时期,延及明代.窑址所在地形主要是金衢盆地,基本呈东北-西南向而成为沟通浙江东北部与江西、湖南等西部地区的重要通道,面貌相当复杂,各种窑业技术在此交流、激荡、融合,并最终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窑业类型,产品面貌总体上以烧造青瓷器为主,兼烧黑釉瓷器和窑变乳浊釉瓷器,同时在两宋时期还烧造青白釉瓷器.因此婺州窑是浙闽赣三省乃至南北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婺州窑金衢盆地窑业交流

    我国考古遗址博物馆发展现状分析与建议

    张治强刘冰夷
    216-222,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考古遗址博物馆是我国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考古遗址博物馆发展现状进行的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考古遗址博物馆尚存在整体数量偏少、地域分布不均匀、藏品资源分布不均、馆藏空心化严重等问题.在今后的发展中需要加快建设国家级重点专题博物馆,推动科研单位与遗址博物馆共建,同时加强研究阐释,让文物活起来.对现有发展问题进行及时更正与改进,能够推动考古遗址博物馆的持续健康发展,从而促进其在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考古遗址博物馆发展现状相关建议

    新时代文物犯罪治理对策研究

    熊俊李建军曾立生
    223-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物犯罪严重侵害文化传承,是国内外公认的犯罪类型.面对日趋隐蔽和复杂的文物犯罪形势,加强文物犯罪治理势在必行.新时代背景下,推进文物犯罪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文物保护工作的核心内容,构建高水平文物安全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目标.通过横向比较,国外在法律制度、国际合作、科技运用、社会参与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积累了诸多成功经验,这些可以成为我国文物犯罪治理的借鉴.加强我国文物犯罪治理需要采取多元举措,具体包括:强化法律规范供给方面,需要强化涉案人员的刑事责任,严格文物出境,建立文物赔偿制度;构建立体式文物犯罪打防体系方面,需要树立侦查经营理念,拓展人力情报资源,开展跨部门协作,加强科技研发和应用,探索符合域情的打防模式;提升文物保护现代化水平方面,需要进一步明确文物保护区域,提升文物保护的民众参与度,加强文物保护技术研发.

    文物保护文物犯罪犯罪治理高水平文物安全

    基于功能探索的铸铜遗址出土陶范科技考古分析与研究

    杜静楠杨欢
    231-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陶范的核心功能为主线,详细梳理了出土陶范的科技考古现有研究成果并分类总结.研究发现,陶范的科技分析对认识中国古代青铜铸造工艺有两大类功能:陶范研究对于系统认知我国古代范铸工艺提供了详实的物证,并可协助追踪青铜器的原产地;另一方面,陶范的科学分析将有助于我们认知陶范在铸造中的核心功能,包括为铸铜提供合适的型腔和为青铜合金凝固提供合适的热物性参数.在现代材料科学与凝固理论框架下展开的陶范热物性参数研究,将有助于从微观层面深入认识我国古代铸造工艺.

    陶范青铜器铸造热物性参数

    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生物考古研究的工作流程

    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生物考古平台
    245-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考古研究是当今国内外科技考古学界最为重要和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近两年,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组建了以人骨考古、动物考古、植物考古、古DNA研究和同位素分析为主要研究方向的生物考古平台和相应的研究团队,并聚焦于长江下游和新疆地区,在以上5个研究方向上皆发表了一系列研究论文.在研究实践中,研究团队意识到贯穿于整个生物考古研究各研究方向中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工作流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此,平台特地编写了以上5个研究方向的工作流程,为更好推动我国生物考古研究、全面获取考古生物遗存中蕴含的潜在信息奠定基础.

    生物考古人骨考古植物考古动物考古古DNA研究同位素分析

    试论闽浙赣地区早期窑业技术的发展与动因

    黄一哲
    256-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系统梳理闽浙赣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商时期的窑址材料,从窑炉类型、聚落结构、窑炉产品三个层面出发,归纳不同时期窑业技术的特点,进而探讨半倒焰、龙窑等新技术出现的原因和意义.

    龙窑硬陶闽浙赣地区

    江西省安义县出土的春秋青铜器及相关问题探讨

    王意乐王静刘小华
    266-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江西安义县发现一批春秋晚期的青铜器,包括罐、圈足盘、盥盘、器座和尊缶.根据这批青铜器的特点,判断它们出自一位徐国女性贵族墓葬.这批青铜器的发现是春秋晚期吴、楚、徐等政治势力在江西西北部的体现.春秋战国之际越国占领江西全境后,徐人和徐文化逐渐融入越文化当中.

    安义春秋青铜器徐国

    刘贺墓出土"孔子衣镜"新识

    罗浠铭朱顺龙
    276-28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关于海昏侯刘贺墓出土"孔子衣镜"的研究多围绕儒家思想展开.然而,该物件对于探讨汉代社会生死观念的转变,及这一转变在墓葬实践中的表现亦具有重要意义."孔子衣镜"不仅是刘贺用于自我激励的生前用品,更体现着汉代时期墓穴成为死后生活场所的延续,象征着时人对灵魂安宁和福祉的追求.通过对其物质本质、摆放位置和外观细节的分析,可揭示它在辟邪与慰灵方面发挥的作用,并帮助理解汉代人如何在现实困境中寻求心理安慰和精神寄托.

    海昏侯孔子衣镜衣镜赋汉代墓葬铜镜

    社会治理共同体视角下社会力量参与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模式研究

    李志强唐映雪杨丽珊
    284-292页
    查看更多>>摘要:鼓励社会力量更多参与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是革命文物工作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是构建革命文物现代治理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文章基于社会治理共同体理论"主体—规则—行动"框架,阐释了社会力量参与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模式的内在逻辑,并以瑞金市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从扩充主体、改进规则、有效行动等三个方面提出了社会力量参与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模式的优化对策.

    社会力量革命文物瑞金市保护利用社会治理共同体

    江西新四军革命遗址价值分析及其开发利用路径研究

    张玉文熊河水
    293-3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江西新四军革命遗址数量较多,包括谈判改编遗址、军部旧址(群)、各地办事处遗址、监狱、重要人物或重要事件遗址等多种类型,分布在江西的有关地市,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建筑艺术价值、社会价值与旅游价值.本文在对江西新四军革命遗址作充分调查的前提下,探讨这些革命遗址的开发利用的途径和方式,并就部分江西新四军革命遗址成功开发利用的典型案例作出总结并得出一些实践启示.

    江西新四军遗址价值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