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方文物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方文物
南方文物

樊昌生

季刊

1004-6275

nanfangww@126.com

0791-6594676

330008

江西省南昌新洲路2号

南方文物/Journal Relics from South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立足南方,而向东南亚,主要刊登我国南方地区考古调查、发掘报告及文物博物事业研究论文,交流南方及东南亚地区文博工作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天地人神的和谐世界——良渚玉琮的设计思想及功能解析

    李园陆建芳
    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认为良渚玉琮设计分为三组,即竖槽、以角为中心展开的图像和柱形器,且三者均是为了突出琮王中孔作为升天通道的重要功能,琮王上人与鸟的图像印证了中孔通往天门的重要意义;通过分析玉琮"节"的变化,认为良渚文化晚期的玉琮每一节既代表着一个辈分的祖先神,同时也表达天的层级."节"的设计与变化主要在于服务琮的实际使用功能,进一步证实良渚玉琮是基于天地人神的观念、宗族及宗法社会制度所产生;良渚文化吸收并融合凌家滩等多种意识形态逐渐形成强势文化,后向苏北、长江、浙江南部三个方向对外传播,玉琮作为良渚最核心的观念礼器,所蕴含的思想理念在传播中被普遍接纳.良渚文化玉琮作为中华文明起源的标志,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精神符号.

    良渚玉琮设计思想功能文化传播

    从迟缓到突变:陶瓷器生产与消费视野下两周时期的越地社会

    吴桐
    15-2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变异系数所见两周时期越地陶瓷器生产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专业化水平与等级消费选择共同呈现出以春秋晚期为界,越地陶瓷业、经济、社会从迟缓到突变的发展态势,并深刻根植于越地社会发展主题的变迁.正是春秋晚期以来外来影响强烈刺激下越地社会发展主题从"经济"到"政治"的突变,为陶瓷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新的动力,使之突破原本独立、自由发展的经济体系而转向服务于政治需求,并与礼器出现、勾践分封、北上争霸、追溯祖先等措施一道,构成了这一阶段越地社会迅速复杂化、政治化的重要内容.

    陶瓷器越地两周社会发展主题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进展与考古工作者的使命

    白云翔
    2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5 年11月以来的九年间,南昌海昏侯国考古从田野发掘、资料整理、文物保护、研究阐释到活化利用都不断推进,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由此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考古工作者需要有献身精神,需要有考古人的情怀;田野考古工作、发掘资料整理和考古报告编写,是考古工作者的主责、主业;多学科合作研究,是现代考古学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重要途径;考古学认知研究和综合研究,是考古工作者的职责所在;自觉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活化利用,是新时代对考古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

    汉代南昌海昏侯国考古考古学者职责与使命

    西秋良宏教授访谈录

    西秋良宏刘成
    34-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其在东京大学博物馆为期两个月访学项目的重要环节之一,刘成于 2023 年5月1日采访了他的合作导师西秋良宏.这次长谈前半部分涵盖了西秋教授作为考古学家的职业轨迹,以及日本西亚考古学者的过去和现在.访谈的后半部分则涉及新冠病毒、研究经费和学科困境对当代考古学实践的影响.

    日本西亚考古考古学史访谈

    景德镇御窑厂遗址东门外2024年考古发掘简报

    故宫博物院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
    44-6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4 年3月至7月,故宫博物院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御窑厂东门外区域实施考古发掘.本次发掘实际面积160 余平方米,揭示的地层堆积包含元、明、清至民国多个历史时期,揭露的主要遗迹有明、清至民国时期墙体、道路、排水沟、门址等,出土大量元代至民国时期瓷器残片及建筑构件等,为进一步厘清御窑厂遗址格局、功能配置、窑业生产、厂内外交通格局演变等问题,提供了考古实证依据.

    明清御窑遗址东门外遗址考古发掘东围墙

    景德镇御窑厂遗址西门内南侧2024年考古发掘简报

    故宫博物院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
    64-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景德镇御窑遗址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中心的珠山地区.2024 年 4月至 6月,故宫博物院、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对御窑遗址多个遗址开展主动性考古发掘.其中,御窑厂西门内南侧区域位于御窑厂中部偏西,实际发掘面积 80 平方米,发现并清理了较为连续的明代至晚清、民国时期的地层堆积,并清理了窑炉、道路、作坊等遗迹,出土了大量瓷器及窑具等.本次发掘为进一步认识御窑厂的生产布局与生产情况提供了新资料.

    御窑遗址景德镇明清时期

    景德镇观音阁窑址南区2024年考古发掘简报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
    76-8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4 年3月至7月,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对景德镇观音阁窑址选择 6 处地点分区进行了考古发掘.位于窑址南部区域的TG7,经发掘揭露出一批分布集中的明代中晚期制瓷作坊遗迹,以及南宋至元代原生窑业堆积,出土了数量众多、品类丰富的瓷器、窑具等时代特征鲜明的遗物.这一发现首次确认了观音阁窑址南部区域瓷业生产可上溯至南宋时期,为了解观音阁窑址南宋至明代的窑业生产面貌和历史变迁,提供了考古实证资料.

    景德镇观音阁窑址南宋至元代明代中晚期制瓷作坊遗迹

    景德镇观音阁窑址东区2024年考古发掘简报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
    84-9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4 年3月至7月,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对景德镇观音阁窑址选择 6处地点分区进行了考古发掘.位于窑址东部山坡下的东区TG2、TG3两个探沟,揭露了一批明代中晚期的瓷业作坊遗迹.出土遗物丰富,以青花瓷为主,器型有碗、盘、杯等,纹饰多样.这一区域的考古发掘为探究景德镇镇区北部观音阁一带明代中期窑场兴起以及明代中晚期瓷业作坊的使用与废弃过程提供了新的实物证据.

    景德镇观音阁窑址明代中晚期制瓷作坊遗迹

    景德镇观音阁窑址西区2024年考古发掘简报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
    98-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4 年3月至7月,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对景德镇观音阁窑址选择 6 处地点分区进行了考古发掘.TG6、TG8 两个探沟位于窑址西部、昌江东岸的西区,揭露了一批明代晚期的瓷业作坊遗迹.出土遗物丰富,以青花瓷为主,器型有碗、盘、杯等,纹饰多样.这一区域的考古发掘为探究景德镇镇区北部观音阁一带明代晚期至明末清初阶段的制瓷原料加工、作坊布局和产品类别提供了新材料.

    景德镇观音阁窑址明代晚期作坊遗迹

    景德镇东埠明清码头和古街遗址考古发掘简报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
    111-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东埠村是景德镇高岭土由高岭瓷土矿运往镇区的重要节点,为了深化景德镇瓷业文化研究,2024 年 4月至 6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等多家单位对东埠明清码头和古街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揭露道路和房屋遗迹各一处,为研究东埠村落扩张和高岭土转运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东埠道路清代高岭土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