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杨斌

双月刊

2095-3046

xbbjb@mail.jxust.cn

0797-8312222

341000

江西赣州江西理工大学学报编辑部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江西理工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为主包括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本校教师、科研实验人员在工程技术和基础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内容涵盖矿业、测量、环境工程、冶金、材料、机械、信息、自动化、经济管理、文法等领域,同时还设有《硕士论文摘要》专栏。学报力求创新性、学术性、科学性、指导性。可供高校师生、科技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参阅和各级各类图书馆、科技信息单位收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培育青年志气、骨气、底气的基本方法及启示

    党文丽李曦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志气、骨气、底气是深藏于中华民族血脉中生生不息、屹立不倒的精神支撑,也是一个人奋勇前进的重要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正是山河飘摇、生灵涂炭的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在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同时,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探索出了一套科学培育青年志气、骨气、底气的教育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成效,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大批充满理想、不屈不挠、乐观向上的生力军。新时代新征程,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中国青年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责任无比重大,使命无上光荣。因此,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培育青年的方法和经验,对于引领新时代青年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更好地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有着新的启示。

    中国共产党青年基本方法

    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及其时代价值

    陈方芳陈潇雪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起源于马克思主义调查研究思想,植根于中华民族调查研究传统,概括于其长期从政实践锻炼的深刻认识,立足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呼唤,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蕴含地位论、功能论、过程论和方法论等内容,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结构。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调查研究思想的创新发展,形成了崇尚实事求是品格的科学指南,不仅有利于增强中国共产党人的长期执政能力,还能及时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习近平调查研究重要论述时代价值

    郭大力的政治经济学思想研究

    楼俊超姚志才王彪
    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郭大力作为《资本论》第一部中文全译本的译者,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和翻译家。与此同时,作为第一批研究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经济学家,郭大力理论联系实际,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运用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中,深入研究了中国近代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为发展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了有益探索。本文认为,这些珍贵的政治经济学思想首先体现在郭大力对经济思想性质的认识上,他认为经济思想应当以人在生产活动中缔结的社会关系(又称为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其次体现在对生产建设发展的认识上,他指出当时的中国要实现生产发展、经济进步,就必须建立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最后体现在对当时中国的农村建设的认识上,他强调要促进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变进而发展农村生产。

    郭大力政治经济学思想生产建设农村发展

    "双碳"目标下用能权交易制度的反思

    黄锡生范书豪
    2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用能权交易旨在通过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促进节能降耗,优化能源市场,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我国用能权交易正处于试点实践阶段,面临着制度设计分歧、市场活跃度低等问题。在"双碳"目标下,可以从双阶理论视角分阶段明晰用能权的权利属性,突破逻辑固势,重塑用能权交易制度;基于现代分配正义理念,从价值指向、制度安排和政策实践三个层面重建用能权初始分配制度,激发市场活力;以资源社会性理念市场化第三方审核机构,保证其独立性和专业性,并确立严格的履约监管机制;反思用能权交易制度与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之间的协调关系,做好制度衔接,规避重复管理。

    "双碳"目标用能权权利属性制度衔接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协议的复合定性及规范健全

    王莉魏沂慧
    3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磋商协议指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中赔偿权利人和赔偿义务人就生态环境损害修复及赔偿等问题所签订的合同。目前,我国磋商协议的具体内容存在协议双方可自由协商边界不清、履行阶段监督主体不明及协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混乱等问题。上述问题与磋商协议的定性直接相关,现有的民事属性说和行政属性说无法妥当解释磋商协议的本质属性。磋商协议不仅具有私法自治的民法精髓,亦具有保障公共利益救济的公法目的,将其定性为兼具行政属性和民事属性的特殊协议则更为妥帖。基于磋商协议的复合属性,可从划定协议双方可自由协商边界、规范环境公共利益救济可实现性条款、明确履行阶段监督主体及设置违反磋商协议的责任负担条款等方面健全磋商协议内容。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协议环境公共利益协议定性协议内容

    环境污染治理中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协作关系研究

    李康
    4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境司法权与环境行政权开展协作是国家权力在环境污染治理领域的配置方式。比较法视野下,三权分立体制未能明显补足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协作基础,难以像民主集中制一般实现环境污染治理效能最大化的目标。实践中,我国环境司法权为支持环境行政权,采取了突破司法克制、司法中立与司法判断的治理方式,介入了环境行政权的治理领域,替代发挥了部分环境行政权的治理作用。环境司法权需要通过司法裁判来监督环境领域依法行政,可以寻求行政权的专业辅助,但必须尊重行政权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主导地位。在此基础上,厘清环境司法权与环境行政权的协作限度十分必要。环境司法权与环境行政权的协作关系,理应回归司法权与行政权的一般关系框架,突出司法权与行政权的特质。

    国家权力配置环境司法权环境行政权环境污染协作治理

    "逆全球化"还是"去中国化"?——基于美欧日中贸易投资数据的分析

    李英杰潘天际
    5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引力模型对2000-2019年美欧日对外(包含中国和不包含中国)的贸易与投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并利用分析结果对比研究了国际经济形势是"逆全球化"还是"去中国化"。结果表明,美欧日对外包含中国和不包含中国的投资自由指数系数分别为4。083和4。260,以5%为经济意义差异显著性标准判断两者差异不显著;贸易自由指数系数分别为2。054和2。241,两者存在显著差异。表明世界经贸在投资方面主要受"逆全球化"影响,而在贸易方面存在"去中国化"现象,也就是说,"逆全球化"和"去中国化"两种情况同时存在。本文建议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强化国际多边合作。

    逆全球化"去中国化"引力模型

    江西省物流效率时空变迁研究

    刘宇黄玉桂张思宇邓志宏...
    59-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江西省物流业与全国物流业平均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实现物流业由要素驱动向效率驱动转型升级是江西省当前物流业发展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运用DEA模型和Malmquist 指数模型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分析了2012-2021年江西省11个设区市的物流效率时空变化。研究发现:江西物流业呈现"中东强南北弱"的特点;赣东、赣中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的均值都大于1,赣西、赣南、赣北的均值在0。91~0。99之间,物流全要素生产率偏低。总体而言,江西物流业发展水平在逐步向好,主要得益于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和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但也受到了规模因素的制约。为实现江西物流业提质增效,建议通过增加物流研发投入强化技术效率优势,通过构建信息平台优化省内物流资源配置,以及通过融入经济带提升物流规模效率。

    DEA模型Malmquist指数物流效率时空变迁江西省

    基于政策文本分析的新时代高校师德评价研究

    张丽丽章政
    67-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师德评价是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抓手,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校师德评价工作取得了较大进步,但与新时代对高校师德师风的要求相比仍有很大改进空间。基于我国首批36所A类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86份师德建设政策文本的质性研究,本文建立了我国高校师德评价管理与经典评价理论"行为评价—压力认知评价—第四代评价"的二维分析框架。研究表明我国高校师德评价探索实践与经典评价理论在评价思想和内在要求方面相一致,实现了由行为评价到多元多主体共建的管理目标。同时在压力认知理论视角下,主要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仍存在行为反馈的不确定性,有待在理论和实践中进一步改进完善。

    师德评价政策文本分析质性研究经典评价理论

    人机共创场景下的高校教学方法探索——以类ChatGPT为例

    韦韡韦水莲
    75-8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进入智能时代,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发展,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型人工智能为教学创新带来新思路。对此,文章基于人机共创的原则和人机共创高校教学方法的概念及基本要素,尝试在人机共创的场景下,以类ChatGPT与高校教师教学合作为例,初步勾画出共创学习的互动场景,打造新型的智能教学环境并总结出人工智能与高校教学创新应用的新方法。人机共创的智能教学方法能有效促进高校教学创新、提升教学效果,助力实现"师机共育""生机共学""校机共赢"的教育新图景,推动新时代高校教学工作的开展与教学水平的提高。

    人机共创人工智能类ChatGPT高校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