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东南国防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东南国防医药
东南国防医药

曹文献

双月刊

1672-271X

dngfyy@163.com

025-80868555(地) 0501-868555(军)

210016

南京市明故宫路6号

东南国防医药/Journal Military Medical Journal of Southeast China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主管、南京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主要报道医疗、科研、教学等机构在医药领域内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成果、新经验,密切关注医药科技发展动态,坚持为广大医药卫生工作者服务的宗旨,不断促进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临床试验随机分配的两步法及其参数配置

    熊殷刘雅琦刘曼陈文松...
    113-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提出用两步法再造随机分配流程,并探讨其科学性和可行性,以改进随机分配的整体随机性能,减小试验的潜在偏倚.方法 文章提出的两步法包括两个步骤:随机分层和随机分组.其关键是在传统随机分配方法的分组之前增加一个随机分层过程.该法可通过分析组间均衡性对把握度(power)及总样本量的影响进行参数大小配置.结果 该随机分配及参数配置方法简单易行,增强了整体的随机性能,且只要参数配置不超过 4×4,组间例数不均衡性对总例数和把握度的影响微乎其微.结论 建立了一种简单易行的随机分配两步法,尤其适用于非盲的随机对照试验.

    随机对照试验随机分配随机性能均衡性参数配置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腹内高压与机械通气相关因素分析

    谢文慧叶向红徐瑶路佳慧...
    117-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腹内压对机械通气相关因素和预后的影响,以及腹内高压的因素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1 月-2022 年 7 月东部战区总医院胰腺治疗中心重症监护室行机械通气的SAP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机械通气前3 天监测的最高腹内压与当时血流动力情况、呼吸功能监测参数的相关性.根据第1 天是否发生腹内高压分为2 组,比较年龄、性别、病因、BMI、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急性生理与慢性病评分Ⅱ(APACHEⅡ)、通气方式、呼吸机模式、呼吸末正压(PEEP)对腹内高压的影响.结果 收集 174 例机械通气SAP患者,机械通气前 3 天发生腹内高压占比分别为 59.77%、67.24%、68.39%.将腹内压与机械通气相关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显示,腹内压与气道峰压(Ppeak)、PaCO2呈正相关(r>0,P<0.05),与pH、PaO2/FiO2呈负相关(r<0,P<0.05),腹内压与血流动力学之间无相关性(P>0.05).预测腹内高压的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BMI(OR=1.174,95%CI:1.059~1.302)、PEEP(OR=1.238,95%CI:1.014~1.511)为SAP患者出现腹内高压的独立危险因素.BMI、PEEP每增加 1 个单位,腹内高压的风险就分别增加 17.4%、23.8%,再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作ROC曲线显示,BMI、PEEP预测腹内高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734(95%CI:0.652~0.816)、0.690(95%CI:0.606~0.775),其预测腹内高压发生的临界值分别为 25.865 kg/m2、6.5 cmH2 O.结论 BMI、PEEP是腹内高压的独立危险因素.腹内高压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呼吸功能,同时腹内压也随机械通气PEEP值的增加而升高,选择最佳PEEP对平衡腹腔压与肺容积至关重要.

    重症急性胰腺炎腹内压机械通气

    基于宏基因组二代测序诊断的肺诺卡菌病临床分析

    周丽娟邱玉英曹孟淑张英为...
    12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为临床医师诊治肺诺卡菌病提供参考,并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NGS)对肺诺卡菌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 2017 年 1 月至 2022 年 10 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通过mNGS检测诊断的 13 例肺诺卡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13 例患者中,男 9 例,女 4 例,年龄 35~79 岁,平均(57±10)岁;10 例伴有基础疾病,4 例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咳痰、发热、气喘、咯血、消瘦等.胸部CT表现为结节、肺实变、胸膜增厚、空洞、肿块、胸腔积液、支气管扩张、纵隔及腋窝淋巴结肿大、磨玻璃影.通过经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液行mNGS检测确诊9 例,经支气管镜肺活检组织行mNGS检测确诊 1 例,经皮肺穿刺活检组织行mNGS检测确诊 3 例,标本均未培养出诺卡菌.入院至确诊中位时间为 8 d(3.50~15.00 d).治疗药物以复方磺胺甲噁唑为主,分别联合利奈唑胺、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莫西沙星等抗菌药物.11 例随访病情好转,1 例随访无好转,3 个月后确诊为肺癌,1 例自动出院,未继续治疗.结论 肺诺卡菌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无明显特异性,容易漏诊、误诊.肺诺卡菌感染可能合并其他潜在病因,需密切随访以免漏诊.相较于传统细菌培养法,mNGS对于肺诺卡菌病是一种敏感高效的诊断方法,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诺卡菌肺诺卡菌病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PCT清除率联合前白蛋白评估老年脓毒症患者的预后价值

    傅元冬许飚杨佩周媛媛...
    129-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清除率、前白蛋白在老年脓毒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中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南京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老年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器官功能障碍程度分为单器官功能障碍组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组,根据患者是否院内死亡分为生存组及死亡组,分别比较 2 组患者相关血清指标,探讨相关血清指标与器官功能障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及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上述指标对院内死亡的预测效能.结果 最终纳入 103 例老年脓毒症患者,与单器官功能障碍组比较,多器官功能障碍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C 反应蛋白(CRP)、PCT、白介素-6(IL-6)、血小板计数(PLT)、乳酸(Lac)水平显著升高(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结果提示,并发血流感染(OR=42.79,95%CI:2.158~848.7)、APACHE Ⅱ评分(OR=1.123,95%CI:1.024~1.232)为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PCT、IL-6、Lac、APACHE 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明显高于生存组,PLT、第 3 天PCT清除率(PCTc3)、第 7 天PCT清除率(PCTc7)、前白蛋白明显低于生存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SOFA评分(OR=1.349,95%CI:1.071~1.700)是老年脓毒症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PCTc7(OR=0.535,95%CI:0.320~0.894)、前白蛋白(OR=0.984,95%CI:0.971~0.998)为老年脓毒症患者院内死亡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以PCTc7、前白蛋白和SOFA评分为预测变量,预测院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697(95%CI:0.588~0.805,P=0.001)、0.644(95%CI:0.531~0.757,P=0.015)和 0.748(95%CI:0.646~0.850,P=0.000),而在SOFA评分基础上联合前白蛋白及PCTc7预测院内死亡价值最大(AUC=0.877,95%CI:0.804~0.951,P=0.000).结论 合并血流感染是老年脓毒症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在SOFA评分基础上联合PCTc7、前白蛋白指标可显著提升对老年脓毒症院内死亡风险的预测,可作为临床预后判断的良好指标.

    脓毒症PCT清除率前白蛋白多器官功能障碍预后

    血清miR-181c联合神经损伤标志物对脑出血改良大骨瓣减压术后疗效及认知功能的预测价值

    甄文剑苏建龙孙宇婷郝进敏...
    135-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miR-181c联合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对脑出血改良大骨瓣减压术后疗效及认知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6 年 1 月-2019 年 6 月邢台市第三医院收治的 568 例脑出血接受改良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脑出血患者术后疗效分为无效组 52 例和有效组 516 例,比较各组研究对象血清miR-181c、神经损伤标志物[血清铁蛋白(S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水平.运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并分析其与血清miR-181c、SF以及GFAP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三者水平对术后认知功能的诊断价值.结果 术后血肿量、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血清miR-181c、SF、GFAP 水平呈降低趋势,其中有效组各指标显著低于无效组(P<0.001).术后 1 个月,185 例(32.57%)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平均MMSE评分为(21.35±2.10)分,Pearson相关性结果显示miR-181c、SF、GFAP表达水平均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性(r=-0.641,-0.498,-0.536;P<0.05).miR-181c以 1.23 为诊断截断值时,ROC曲线下面积(AUC)为 0.814(95%CI:0.764~0.865);血清SF以325.36 为诊断截断值时,AUC为 0.681(95%CI:0.616~0.747);血清GFAP以 10.25 为诊断截断值时,AUC为 0.634(95%CI:0.567~0.701);三者联合检测的AUC为 0.886(95%CI:0.761~0.932),显著高于各单项检测(P<0.05).结论 脑出血后认知功能受损患者血清miR-181c、SF以及GFAP水平显著升高,其表达水平与病情转归密切相关,可作为疗效评估的重要指标;且三者联合检查可提高脑出血改良大骨瓣减压术后认知功能诊断效能.

    脑出血改良大骨瓣减压术微小RNAmiR-181c神经损伤标志物认知功能

    基于知识图谱的中医药治疗泌尿系结石近20年临床现况调研

    石兵赵凡崔宏亮王省博...
    141-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知识图谱方法浅析近 20 年来国内中医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研究现状及前沿趋势.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 2001 年 1 月至 2022 年 2 月中医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相关研究文献,利用CiteSpace及VOSviewer软件,采用作者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等方法,对文献的发表年份、作者、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2817 篇.中医药治疗泌尿系结石相关文献年发文量呈波动下降趋势,核心作者已经形成若干较稳定的研究团队,但团队之间合作较少.关键词分析显示研究者在泌尿系结石病因病机、体质证型、药物疗效及作用机制、中西医结合治疗、结石防治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结论 应用知识图谱方法可较直观地展现近 20 年来中医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相关研究概况,其中中西医结合手段治疗泌尿系结石、探索泌尿系结石防治一体化等可能会是该领域今后的研究热点,为泌尿系结石的中医药防治研究提供了参考.

    泌尿系结石知识图谱CiteSpaceVOSviewer可视化分析中医药

    ZC3H7B-BCOR融合的高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病理学分析

    张缨刘仕琦朱宇凝曹晓卉...
    147-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ZC3H7B-BCOR融合的高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HGES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改变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研究1例ZC3H7B-BCOR融合的HGESS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分子遗传学改变,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女性,38岁,腹部巨大包块.镜下观察:肿瘤细胞在肌壁间呈舌状浸润生长,形态较为一致,部分呈空泡状,核分裂相活跃.肿瘤中可见黏液样基质、肺水肿样改变和斑块样胶原.免疫组化: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BCOR(+),CD10(-),α-inhibin(-),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患者 RNA 样本检测到 ZC3H7B-BCOR 融合.结论 ZC3H7B-BCOR融合的HGESS是一种临床罕见的高侵袭性肿瘤,由于瘤细胞缺乏特异性病理学特征,常易误诊为其他小圆细胞恶性肿瘤,明确诊断该病有重要的临床病理学意义.对于诊断和鉴别困难的病例,分子遗传性特征是有力的证实和补充.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ZC3H7B-BCOR分子诊断技术

    脑室出血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谢溦王东
    151-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脑室出血行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脑室出血外引流术后继发颅内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对某医院脑室出血后行脑室外引流术的80 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出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组病例共感染 21 例,感染率为 26%.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GCS评分≤8 分、双侧脑室外引流、直接切口处固定引流管、切口脑脊液漏、尿激酶灌注、脑脊液取样是脑室出血外引流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术前GCS评分≤8 分、尿激酶灌注和脑脊液取样是脑室出血外引流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脑室出血外引流术后继发颅内感染受多种因素影响,GCS评分较低的患者需急诊手术,严格无菌操作以及准确把握尿激酶灌注和脑脊液取样指征有助于减少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

    脑室出血脑室外引流颅内感染危险因素

    人工智能技术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临床意义

    何柳邢滔许定虎余玉盛...
    156-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CT血管造影(CTA)人工智能(AI)后处理技术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10 月至 2022 年 10 月因临床疑诊颅内动脉瘤在南京市江宁医院行颅脑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131 例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分别通过数坤CerebralDoc头颈CT智能辅助诊断系统(AI组)与影像人工后处理法(人工组)对2组在工作效率、图像质量以及诊断效能方面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AI组和人工组在平均完成时间[(176.74±17.49)s vs(822.05±103.11)s]、图像质量主观评分[(3.88±0.33)vs(3.64±0.48)]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AI组、人工组对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分别为 92.38%、9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I组与人工组诊断颅内动脉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92.38%vs 91.43%、80.67%vs 88.46%、90.08%vs 90.84%、95.10%vs 96.97%、72.14%vs 71.88%,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AI技术能够获得更佳的后处理图像及显著提高影像医师的工作效率,并在颅内动脉瘤诊断方面具有精准可靠的辅助作用.

    人工智能颅内动脉瘤CTA图像后处理

    姜黄素诱导转铁蛋白纳米载体体系的组装及其抗肿瘤靶向作用

    赵志刚曹燕丽高茗龚光明...
    160-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增加姜黄素(CCM)溶解性及对肿瘤的靶向性.方法 以盐酸为变性剂,构建转铁蛋白(Tf)-CCM纳米粒子(Nanoparticles,NPs-CCM),电镜观察其外貌.对体系载药量、稳定性及其靶向性进行考察.结果 盐酸变性法成功构建了转铁蛋白-姜黄素纳米体系.Tf某些疏水基团充分暴露,引发了粒子的聚集.电镜观察粒子为 150 nm左右的球形粒子,高效液相测定其载药量为 5%,该纳米体系可使姜黄素的溶解度增加超过 1 万倍.CCM比NPs-CCM更容易降解,稳定性弱.NPs-CCM(0.05~1 mg/mL)的溶血效果明显低于游离CCM(P<0.05),当NPs-CCM 与CCM的浓度在 0.0025~0.001 mg/mL之间,两者的溶血性无显著差异.与CCM相比,NPs-CCM靶向性显著提高.结论 NPs-CCM体系对肿瘤细胞具有良好的靶向性,具有潜在的临床运用价值.

    转铁蛋白姜黄素药物递送自组装肿瘤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