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南京农业大学

郑小波

双月刊

1000-2030

nauxb@njau.edu.cn

025-84395214

210095

南京市卫岗1号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综合性、多科性农业科学学术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主要刊登动物遗传育种、生理生化,作物栽培、病虫害防治,园艺科学,食品科学,动物医学与动物科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农业应用化学,农业经济与贸易,土地管理及农业工程等学科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科研简报和文献综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姜酚和百里香酚对白羽肉鸡小肠形态结构和屏障功能的影响

    尹莉丽吴建民陈露赵文轩...
    87-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添加姜酚、百里香酚及其组合对白羽肉鸡小肠形态、免疫功能及肠道屏障的影响.[方法]将200只1日龄AA白羽肉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试验期为42 d.4个处理组如下:对照组(Con组,基础日粮)、姜酚组(Gin组,基础日粮+60 mg·kg-1姜酚)、百里香酚组(Thy组,基础日粮+30 mg·kg-1百里香酚)及姜百组(Gin+ Thy组,基础日粮+30 mg·kg-1姜酚+15 mg·kg-1百里香酚).在试验期第 42 天,采集肉鸡的空肠和回肠制作切片并观察,取空肠和回肠黏膜以测定免疫球蛋白含量、细胞因子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紧密连接和抗氧化相关基因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姜百组肉鸡回肠绒毛高度(VH)有增加的趋势(P=0.063),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值显著提高(P<0.05);姜百组肉鸡空肠和回肠黏膜中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显著提高(P<0.05),空肠黏膜中白介素6(IL-6)和干扰素γ(IFN-γ)含量以及回肠黏膜中IL-6和白介素1β(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5);姜百组肉鸡空肠和回肠黏膜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姜百组肉鸡空肠黏膜中核因子E2 相关因子 2(Nrf2)、血红素加氧酶 1(HO-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4)和回肠黏膜中Nrf2、超氧化物歧化酶 1(SOD1)、GPX4 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空肠和回肠黏膜中的Occludin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日粮添加姜酚和百里香酚组合可以提高肉鸡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并通过改善肠道形态和肠道屏障促进肠道健康.

    姜酚百里香酚肉鸡肠道形态肠道屏障

    基于TMT蛋白组学分析姜黄素对热应激蛋鸡肝脏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杨铭宣刘梦杰王晋虞德兵...
    96-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添加姜黄素对由热应激引起的蛋鸡肝脏抗氧化性能损伤的影响.[方法]以南京盘滁机械化养鸡场提供的 180 只 280 日龄海兰蛋鸡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Con)饲喂基础饲粮,环境温度为(24±2)℃;热应激组(HS)是基于对照组的基础上每天维持热应激6h以上,环境温度为(34±2)℃;姜黄素组(HS+CUR)是在热应激组的基础上,饲喂基础饲粮中添加150 mg·kg-1姜黄素的试验饲粮;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采集蛋鸡肝脏组织样利用TMT(tandem mass tags)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蛋鸡肝脏蛋白质差异表达.[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热应激组与对照组相比肝脏SOD1和GPX1的表达极显著降低(P<0.01),CAT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添加姜黄素可以极显著增加肝脏SOD1和GPX1表达水平(P<0.01),显著增加CAT表达水平(P<0.05).TMT蛋白组学分析共检测到 5 039 个蛋白,其中 4 235个具有定量信息,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参与脂质和葡萄糖代谢、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和炎症反应等生物进程;主要参与的途径有PPAR信号通路、过氧化物酶体、脂质代谢、细胞色素P450、生物合成以及脂肪细胞因子信号通路等.选取 15 个显著表达的蛋白进行基因水平上的验证,结果表明基因水平和蛋白组学分析结果一致.[结论]补充姜黄素可以缓解蛋鸡由热应激引起的肝脏氧化应激以及与脂质代谢相关生物学过程.

    姜黄素热应激肝脏氧化应激脂质代谢

    不同月龄苏淮育肥猪纤维表观消化率、肠道长度与微生物差异分析

    杜陶然牛清蒲广李开军...
    105-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月龄苏淮育肥猪耐粗饲特征(以纤维表观消化率为评定表型)、肠道发育及肠道微生物的差异,并分析肠道发育及微生物与纤维表观消化率的相关性.[方法]试验选取 82 头出生条件相近的苏淮猪,在相同饲养环境下饲养,分别在7、8月龄时进行屠宰.采集结肠后端内容物样品并测定不同月龄结肠后段各营养成分的表观消化率;测定肠道长度、周长,分析不同月龄苏淮育肥猪肠道营养成分表观消化率和肠道发育差异,并进行消化率与肠道长度、周长的相关性分析.同时,分别在7、8月龄猪中选取高纤维消化率组和低纤维消化率组各 5 头进行盲肠、结肠内容物常见纤维分解菌的丰度分析.[结果]8月龄苏淮猪的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蛋白和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 7 月龄(P<0.05),但8月龄苏淮猪大肠、小肠及整个肠道长度、盲肠、结肠周长与7月龄间无显著差异.盲肠周长与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7月龄和8月龄苏淮猪的盲肠、结肠白化瘤胃球菌和柔嫩梭菌的丰度在高、低纤维消化率组间均无显著差异.7 月龄苏淮猪的结肠柔嫩梭菌丰度在高、低纤维消化组均显著高于盲肠(P<0.05).8月龄苏淮猪结肠柔嫩梭菌丰度在低纤维消化率组显著低于7月龄(P<0.05).[结论]不同月龄苏淮猪耐粗饲特征不同,随月龄的增加,苏淮猪的消化性能逐渐完善,8月龄苏淮猪各营养成分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7月龄,且其纤维消化率与盲肠周长呈显著正相关,但肠道内容物中白化瘤胃球菌和柔嫩梭菌可能不是影响其纤维消化的关键微生物.

    苏淮猪耐粗饲日龄表观消化率肠道发育肠道微生物

    湿法膨化和发酵豆粕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及氨基酸消化率的影响

    张相雷金灵红杨金玉陶生祥...
    113-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试验旨在探究湿法膨化和发酵豆粕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及氨基酸消化率的影响.[方法]选用 21日龄、体重相近,公母各半的288头断奶仔猪,随机分为 4 组,每组 6 个重复,每个重复 12 头.常规组(Con)饲喂常规豆粕,3个试验组分别为湿法膨化1组(WeSM1)、湿法膨化2组(WeSM2)和发酵组(FSM),分别饲喂湿法膨化豆粕和发酵豆粕.在试验的14和49 d,于每个重复中随机选取1只健康状况良好的断奶仔猪采血.在试验的 47~49 d,连续收集 3d的粪便用于养分及氨基酸消化率的测定.[结果]湿法膨化1组和湿法膨化 2 组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和采食量均高于常规组(P>0.05),以湿法膨化1组的效果最优.发酵组料重比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与常规豆粕和发酵豆粕相比,饲喂湿法膨化豆粕可以显著提高断奶仔猪总能、粗灰分的表观消化率(P<0.05);与常规组相比,其他 3 组赖氨酸、精氨酸、丝氨酸和天冬氨酸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以湿法膨化1组效果最好.与常规组相比,湿法膨化 2 组和发酵组仔猪血清游离精氨酸、赖氨酸、酪氨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在试验14 d,与常规组相比,发酵组血清球蛋白含量显著提高,白蛋白与球蛋白之比显著降低(P<0.05),发酵组和湿法膨化2组断奶仔猪血清中IgM含量显著提高(P<0.05),湿法膨化1组和2 组及发酵组仔猪血清中MDA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与湿法膨化1组、湿法膨化2组相比,发酵组试验49d血清中GSH-Px的活性显著提高(P<0.05).[结论]豆粕经湿法膨化和发酵处理能够提高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血清抗氧化和免疫相关指标及游离氨基酸含量,且发酵豆粕在提高血清抗氧化及免疫功能方面优于湿法膨化豆粕,但在提高仔猪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方面不及湿法膨化豆粕.

    断奶仔猪豆粕加工处理生长性能氨基酸消化率

    大约克公猪精液质量与粪便菌群的相关性分析

    锁云鹏李晓彤李延森沈丹...
    123-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液质量公猪粪便的菌群组成、睾酮及内毒素水平,分析粪便菌群丰度与精液质量、睾酮及内毒素的相关性,为通过调控公猪肠道菌群改善精液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依据试验前 3 个月的所有公猪精液质量参数,挑选 33 头日龄(479.33±2.85)和体况相近的大约克公猪,划分为低质量精液(LSQ)组(12 头)和高质量精液(HSQ)组(21 头).采集试验公猪新鲜粪便进行睾酮和内毒素水平检测,并通过 16S核糖体RNA(16S ribosomal RNA,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分析粪便的菌群组成.[结果]HSQ组公猪粪便睾酮水平显著高于LSQ组(P<0.01),内毒素水平无显著差异.HSQ组和LSQ组的公猪粪便菌群存在 3 个差异菌科和 5 个差异菌属.在科水平上,Eubacterium coprostanoligenes group在LSQ组中显著富集(P<0.05),Atopobiaceae和Akkermansiaceae在HSQ组中显著富集(P<0.05);在属水平上,g norank f Eubacterium coprostanoligenes group和Faecalibaculum在LSQ组中显著富集(P<0.05),g norank f Atopobiaceae、Akkermansia和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 6 在HSQ组中显著富集(P<0.05).Eubacterium coprostanoligenes group丰度与精子活力及精子密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与粪便睾酮水平呈负相关(P=0.11);Atopobiaceae丰度与精子活力、精子密度和粪便睾酮水平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Akkermansiaceae丰度与精子活力(P<0.01)及精子密度(P<0.05)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粪便睾酮水平呈正相关(P=0.09).[结论]不同精液质量的公猪粪便睾酮水平和菌群组成存在差异,公猪粪便菌群结构与精液质量、粪便睾酮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研究结果为通过调控肠道菌群来改善公猪精液质量提供新的理论支撑.

    公猪精液质量睾酮内毒素粪便菌群

    日粮精粗比对舍饲育肥牦牛瘤胃菌群结构、挥发性脂肪酸及其转运载体表达量的影响

    徐俊杰王莹丁宁马向花...
    133-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试验以舍饲育肥牦牛为研究对象,探究日粮精粗比对舍饲育肥牦牛瘤胃代谢的影响,期望为青海牦牛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养殖过程中日粮精粗比调控提供参考.[方法]对 15 头试验牛群进行分组,分别饲喂精粗(质量)比为 3∶7(A组)、5∶5(B组)、7∶3(C组)的全混合日粮(total mixed ration,TMR).饲喂90d后于凌晨空腹屠宰,采集瘤胃液和瘤胃上皮组织,通过16S核糖体RNA(16S ribosomal RNA,16S rRNA)高通量测序、气相色谱、RT-qPCR以及Western blot试验方法,探究不同精粗比日粮饲喂下,舍饲育肥牦牛瘤胃细菌菌群结构、瘤胃发酵参数以及瘤胃上皮中挥发性脂肪酸(VFA)转运载体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日粮精粗比显著影响瘤胃细菌菌群结构,随着精料占比升高,在门水平上,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螺旋体门(Spirochaetes)和黏胶球形菌门(Lentisphaerae)相对丰度显著上升(P<0.05),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软壁菌门(Tenericutes)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5);属水平上,随着精料比例提高,理研菌科RC9肠道群(Rikenellaceae RC9 gut group)、克里斯腾森菌科R7群(Christensenellaceae R7 group)、Saccharofermentans、产琥珀酸菌属(Succiniclasticum)和Lachnoclostridium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C组牦牛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和拟杆菌属(Bacteroides)相对丰度显著低于A组(P<0.05),B组和C组牦牛普氏菌属(Prevotella)、假丁酸弧菌(Pseudobutyrivibrio)和密螺旋体属(Treponema)相对丰度显著高于A组(P<0.05).日粮精粗比对瘤胃pH值及VFA产量影响显著,精粗比上升显著下调瘤胃内容物pH值(P<0.05),乙酸浓度、乙酸浓度/丙酸浓度显著降低(P<0.05),丙酸、戊酸和总VFA浓度显著升高(P<0.05),与A、B组相比,C组丁酸和异丁酸浓度显著升高(P<0.05).日粮精粗比对瘤胃上皮VFA转运载体表达量影响显著.随着日粮精料比例升高,腺瘤下调蛋白基因(DRA)、假定阴离子转运载体1基因(PAT1)、单羧酸转运载体1基因(MCT1)和单羧酸转运载体 4 基因(MCT4)在mRNA水平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而阴离子交换蛋白2基因(AE2)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相对表达量则显著下降(P<0.05),上述基因的蛋白表达趋势与mRNA的一致.随着日粮精粗比例升高,牦牛的生产性能,即平均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屠宰率也随之提高,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饲喂高精料日粮可提升牦牛瘤胃中非纤维素降解菌的相对丰度,使大量能量饲料和蛋白饲料快速转化为VFA,为机体供能.激活瘤胃上皮细胞中VFA转运载体,提高其表达量,加快VFA转运入血的速度,以提高脂肪代谢底物,最终达到快速育肥的效果.

    舍饲牦牛日粮精粗比瘤胃细菌菌群挥发性性脂肪酸挥发性性脂肪酸转运载体生产性能

    日粮添加蚕豆皮对湖羊空肠屏障相关基因表达、消化酶活性和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刘静王钊于昊夏雨婷...
    142-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添加蚕豆皮对湖羊空肠屏障相关基因表达、消化酶活性和微生物菌群的影响.[方法]30 只 4 月龄体重相近[(27±2.0)kg]的雄性湖羊分为 2 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CON)和添加 30%蚕豆皮日粮(蚕豆皮组,BBS).预饲期 10 d,正式期 50 d.试验结束后采集空肠组织及食糜(n=5),通过RT-qPCR检测黏膜屏障相关基因的表达,生化试剂盒检测消化酶活性,高通量测序分析食糜微生物菌群.[结果]与对照组相比,BBS组空肠黏膜细胞连接基因Claudin-1、Occludin、MUC-2和ZO-1,促炎因子IL-6、IL-10 和TNF-α mRNA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而IL-1β 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5).2 组空肠黏膜 α-淀粉酶、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BBS 组食糜微生物Shannon、Chao1 和Observed otus指数显著降低(P<0.05);门水平上,BBS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厚壁菌门(Firmicutes)、髌骨细菌门(Patescibacteria)相对丰度和F/B值显著降低(P<0.05);属水平上,BBS组克里斯滕森氏菌R7 菌群(Christensenellaceae R-7 group)、未分类厚壁菌属(Firmicutes unclassified)、糖单胞菌属(Candidatus Saccharimonas)、糖酵解菌属(Saccharofermentans)、毛螺科 NK3A20 菌群(Lachnospiraceae NK3A20 group)和聚乙酸菌属(Acetitomaculum)的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5).16S rDNA基因组的PICRUSt 2 功能预测结果显示,空肠微生物差异菌群主要富集在三羧酸循环、脂肪酸β氧化、原儿茶酸降解和L-亮氨酸降解通路.[结论]日粮添加 30%蚕豆皮可降低空肠黏膜炎症因子IL-1β mRNA表达量,改变空肠食糜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和相对丰度,调节肠道发酵环境.研究结果为蚕豆皮在养羊业发展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蚕豆皮湖羊空肠屏障功能消化酶活性微生物菌群

    发酵饲料对育肥湖羊生产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特性及肉品质的影响

    金宏柏杨邓孟云张敏...
    151-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不同比例发酵饲料对育肥湖羊瘤胃发酵特性、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生产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方法]选取6 月龄左右、体重(30.86±4.50)kg健康湖羊 70 只,随机均分 5 组(每组 14 只),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对照组)、2%、4%、6%、8%的发酵饲料(有益菌含量≥1×108 CFU·g-1).预饲期15 d,正试期45 d.正试期第 45 天采集瘤胃液用于瘤胃发酵特性测定;正试期43~45 d,采集饲粮和粪样,测定养分表观消化率;根据正试期采食量、初末重测定生长性能指标;试验结束当天每组随机选择3 只育肥羊屠宰,用于胴体性状及肉品质测定.[结果]添加 6%发酵饲料的湖羊平均日增重(ADG)显著增加(P<0.05),料重比(F/G)、平均日采食量(ADFI)、干物质采食量(DMI)极显著降低(P<0.01);添 8%发酵饲料的湖羊屠宰率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添加2%、4%发酵饲料时,各养分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添加不同比例发酵饲料对育肥羊瘤胃液氨态氮(NH3-N)、菌体蛋白(BCP)、乙酸、丁酸、乙酸丙酸比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以及肉品质无显著影响(P>0.05),但在添加量为6%时,pH值显著降低(P<0.05),丙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结论]在饲粮中添加6%发酵饲料能提高育肥湖羊养分表观消化率及生产性能,对改善瘤胃发酵特性有积极作用.

    发酵饲料育肥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特性肉品质

    不同包被缓释尿素的瘤胃缓释效果的评价

    曹力文冯春燕温世宝郑文金...
    157-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文旨在通过体外批次发酵、瘤胃灌注和持续动态人工瘤胃模拟系统等不同方法评价包被缓释尿素的瘤胃缓释效果.[方法]体外发酵试验:选取 1 种普通尿素和 4 种商业包被缓释尿素,体外培养 24 h,采集不同时间点(0、1、3、6、9、12、24 h)发酵液测定氨氮浓度,将筛选出缓释效果最好的缓释尿素用于进一步的研究.瘤胃灌注试验:12 只体重(平均27.6 kg)相近的安装有瘤胃瘘管的育肥公湖羊,随机平均分为 2 组,分别向瘤胃中灌注剂量为日干物质采食量 0.5%的普通尿素或日采食量 0.55%的缓释尿素(等氮当量),灌注后不同时间点(0、1、3、6、9、12 和 24 h)采集瘤胃液,测定pH值和氨氮浓度.人工瘤胃试验: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 3.5%的豆粕(普通日粮组)、0.5%的普通尿素(普通尿素组)和 0.55%的缓释尿素(缓释尿素组),使用玉米补充普通尿素和缓释尿素组能量的缺乏;试验重复 3 次,每次持续 7d(4d适应期和 3d采样期),采样期每天早上投料前后不同时间点采集发酵液和溢流液,测定发酵参数和微生物蛋白浓度.[结果]体外发酵试验:在发酵开始的9、12 h,缓释尿素A组的氨氮浓度显著低于普通尿素组和其余3 个缓释尿素处理组(P<0.05).体内瘤胃灌注试验:在灌注尿素后 1h,缓释尿素组瘤胃pH值和氨氮浓度显著低于普通尿素组(P<0.05),在灌注尿素后 6h,缓释尿素组的pH值显著高于普通尿素组(P<0.05).人工瘤胃模拟试验:相比于其他 2 组,日粮添加缓释尿素显著提高了发酵液中丙酸和微生物蛋白的浓度(P<0.05);相比于普通日粮组,日粮添加缓释尿素显著降低了发酵液pH值(P<0.05).[结论]不同包被缓释尿素的瘤胃缓释效果存在差异,体外发酵筛选出的缓释尿素A在动物瘤胃灌注条件下同样表现出较好的缓释效果.在人工瘤胃发酵试验中添加缓释尿素A能够改善瘤胃发酵,促进微生物蛋白的合成,但对生长性能和瘤胃菌群的影响仍需动物饲养试验做进一步的验证.

    包被缓释尿素体外发酵瘤胃灌注持续动态人工瘤胃模拟系统发酵参数

    神经营养因子受体Trkb对湖羊垂体细胞增殖及促性腺激素分泌的影响

    陈培勇蔡玉杨花徐辉...
    166-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神经营养因子酪氨酸激酶B受体(Trkb)基因对湖羊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的影响.[方法]利用qPCR方法对Trkb进行组织表达谱分析;构建Trkb过表达载体并转染至湖羊垂体细胞,利用qPCR、Western blot、EdU以及ELISA等技术检测过表达Trkb对垂体细胞增殖及促性腺激素分泌的影响.[结果]Trkb在湖羊心、肝、脾、肺、肾以及下丘脑和垂体等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在垂体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Trkb在湖羊垂体组织不同发育阶段差异表达,其中在 6 月龄垂体组织中高表达(P<0.05),在 5 日龄和 3 月龄表达水平较低.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Trkb基因显著促进了垂体细胞增殖率(P<0.05),增殖标记基因Pcna表达水平与Bcl2/Bax比值均显著提高(P<0.05).此外,过表达Trkb显著提高了促性腺激素相关基因Fshβ和Lhβ的表达水平,促进了垂体细胞促卵泡素(FSH)分泌(P<0.05).[结论]过表达Trkb能够显著促进湖羊垂体细胞增殖,降低细胞凋亡水平从而显著提高促性腺激素的分泌水平.本研究初步验证Trkb基因在湖羊垂体细胞中功能,为深入研究Trkb调控垂体功能的分子机制提供了试验依据.

    湖羊垂体酪氨酸激酶B受体(Trkb)细胞增殖促性腺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