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京社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京社会科学
南京社会科学

月刊

1001-8263

njshkx@163.com

025-83611547

210018

南京市成贤街43号

南京社会科学/Journal Social Sciences in Nanjing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发表人文和社会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关注当今热点问题的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文经济学的思想叙事与中国践行

    周露平
    1-9,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文经济学激活了我们对中国经济的未来想象:民生进步的经济财富与社会文明的人文精神可以深度融合.古典经济学(包括哲学)有一定的人文精神内容,但这种人文内容是服务于现代资本增殖的合理化论证的,体现为财富增长满足私人利益的资本生产积累.与之相对,人文经济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指导,满足全体人民的利益诉求;同时,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独特的人文价值,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文内涵,推动以人类解放为中心的人文归宿.深度挖掘人文经济学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内容联系,有助于人文经济学以人文形式打开经济世界的理解视域,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引,谱写具有中国人文精神密码的新型经济学科学理论.

    人文经济学思想叙事中国践行资本批判经济哲学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共同富裕的社会公正建构

    亓光刘娇
    10-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公正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核心目标的关键因素.它是推动共同富裕的核心动力,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价值和比较优势.面对当代中国的复杂国情,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推进旨在实现物质与精神文明的双重富裕,这要求我们积极构建一个全面深入的社会公正体系.为了促进社会各层面的均衡发展,一个高质量的社会公正体系应包含制度公正、整体公正、生态公正和国际公正等多个方面.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共同富裕和现代化战略的坚实基础,其不仅是现代化进程的基石,也是实现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全局性、时代性要求的重要体现,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现代化道路上的创新探索与实践.通过这一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能够有效保证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社会公正人民幸福

    王阳明的心态智慧及其当代启示

    李承贵
    20-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心态向度考察、阐发、欣赏王阳明心学是全新的视角.心态向度的考察和研究表明,王阳明不仅对心态的微妙性、复杂性和多样性有着清晰且系统的认知,而且对消极心态的危害性及其原因有深刻的揭示.在此基础上,王阳明创造性地提出了以"致良知"为核心,具体表现为立志、言善、纯理、万物一体等相互关联的化解消极心态的方法体系.王阳明关于心态问题的认识和思考,不仅蕴含了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和心理学思想,是中国哲学史、心理学史上的重要智慧,从而也是建立中国哲学、中国心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源;而且对疏导个人心理障碍、化解社会中诸种消极心态都具有特殊的启示意义和实用价值.

    王阳明心态智慧当代启示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与人工智能的三重审思

    赵泽林
    30-3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关于资本主义机器生产的分析,对于我们科学理解人工智能的本质及其历史影响,回应如何创造更加美好的人工智能时代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从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的论述来看,由一般机器逐渐发展而来的人工智能,本质上依然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历史产物,是一般机器在当代的最新形态.人工智能机器进入资本主义生产体系后同样会对工人生产劳动形成价值反噬,这种异化产生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驱动和主导下的资本增殖逻辑.从这个角度看,已经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比资本主义社会更有可能创造更加美好的人工智能时代.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人工智能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数字经济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研究:效应与机制

    邓若冰吴福象
    37-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驱动力.本文利用2011-2020年我国27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在测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实证考察了数字经济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抑制城市碳排放,在采用工具变量法、双重差分法、替换解释变量及安慰剂检验等进行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是数字经济显著抑制城市碳排放的两条基本路径.异质性分析与面板门槛效应分析表明,数字经济的碳减排效应在中东部地区和非资源禀赋地区更为明显,且数字经济对城市碳排放的作用效果还受到城市规模的影响,表现出单一门槛效应,呈现出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特征.因此,应当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速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与绿色技术创新,加强地区差异化政策精准匹配等.

    数字经济碳排放中介效应门槛效应

    迈向数智媒介化社会:平台化生产组织方式的主要矛盾与关系重构

    朱江丽
    49-5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媒介化社会研究偏重文化倾向,对经济基础的研究相对不足.回归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生产话语来看,网力与算力推动人类社会朝着数智媒介化社会迈进,互联网媒介逻辑以平台化生产组织方式的形式深入嵌入到生产力之中,凭借数据资源创造了全面连接且高度集中的社会化大生产,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起飞的重要基础性配置.然而,平台私人资本垄断数据进行无序扩张与劳动剥削,造成了平台化生产组织方式的主要矛盾.尽管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平台化的数据来源困境,为平台化带来加速效应,但新的极化矛盾也随之产生.因此,应以共创共享为核心理念,从"谁来发展、怎么发展、怎么协调"等方面重构平台化生产关系,包括构建混合所有制、引导核心要素有序发展、以及建立以人为本的新秩序等.

    媒介化社会平台化生产组织方式新质生产力生成式人工智能关系重构

    市场转型、分配不公平感与福利态度

    张虎平岳经纶
    59-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典福利理论认为,工业化发展会促进福利制度的扩张.新世纪以来,伴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市场转型的深化,我国社会政策和福利制度也得以持续扩张.然而,居民福利需要的变化如何影响福利制度扩张的微观逻辑并未得到有效检验.本文基于CGSS 2005年和2015年的纵贯数据,尝试回答市场转型塑造我国居民福利态度变迁的逻辑.研究发现,我国居民福利态度与市场转型之间存在着动态变化的关系.在市场转型的早期,生活在市场化水平较高区域的居民对政府主导的福利再分配认同度较低,福利态度较为消极;随着市场化的深入,日趋激烈的竞争激发了居民对社会公平的渴望,在市场化水平高的区域,居民的福利态度更为积极.定量模型的分析检验表明,我国居民福利态度的变化原因在于,随着市场化的推进,居民的分配不公平感也逐渐上升,加剧了居民对国家再分配干预的渴望.为此,政府要充分发挥社会政策的再分配调节作用,加快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进程,畅通社会流动渠道,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福利态度市场转型分配不公平感中国居民

    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引发的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及其应对

    孙诚钰王永贵
    7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勃兴发展,生成式人工智能广泛应用并且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呈现深度交互之势.结合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从"技术利维坦"、技术操纵和技术变革之下传统意识形态管理模式的不稳定性等不同维度审视,生成式人工智能引发的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具体样态表现为管理失控风险、技术渗透风险和价值认同风险,一定程度上给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严峻考验.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引发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的运作机理进行分析,发现在其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价值预设、传播变革和工具利用是引发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的主要原因.为此,应当从强化思想和价值引领、夯实技术支撑、完善法律保障与强化主体理性等方面发力,寻求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影响下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恰切路径,不断夯实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意识形态安全屏障.

    生成式人工智能意识形态风险意识形态安全

    论我国新能源产业法律服务及其发展战略

    韩旗张冠华
    81-90,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法律服务对新能源产业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然而,我国的新能源产业法律服务存在产品供给不足、与产业发展脱节和产业特征不突出的问题,无法充分满足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需要.这些问题是新能源产业自身特点、法律服务门槛、外部机遇和服务主体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促进我国新能源产业法律服务高质量发展,应当为其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提升法律服务的战略定位、发挥政策推动作用、提前布局人才培养,并着力提升产业法律服务的专业性与综合性.

    新能源产业法律服务发展战略

    从"断亲"到"搭子":青年网民的社交转向与情感纠葛

    蒋建国
    91-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断亲"和找"搭子"是社会加速、技术加速和消费加速所引发的亚文化现象,也表明青年网民在亲缘与趣缘关系方面的选择和转变,体现出当代情感史发展的新动向."断亲"是一种空间和情感距离上的"脱嵌",而找"搭子"可视为"断亲"之后的一种情感补充或"再嵌"行为.但是,"断亲"并不意味着传统的亲缘关系可以忽略不计,找"搭子"也并非随心所欲,且难以解决青年网民深度的精神困境.因此,我们不能陷入过度的亲情排斥和浅社交循环,避免盲目攀比"断亲"和找"搭子",进而树立健康的家庭观、亲情观和交往观.

    断亲搭子交往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