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闵春发

季刊

1673-5420

xbskb@njupt.edu.cn

025-85866914

210023

江苏省南京市亚东新城区文苑路9号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Social Science)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的办刊宗旨是:高举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方针,坚持“双百”方针,理论联系实际,促进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推动本院“两个文明”建设,为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合格人才服务,为经济建设特别是信息产业的发展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发展低空消费新业态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进路

    张新生郑琼洁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和培育低空消费新业态,是顺应市场经济规律、促进低空经济良性循环的必由之路,对促进低空产业链发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满足群众消费需求、推动低空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低空消费在改革驱动下经历了严格管控、初步探索和快速培育三个阶段,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低空消费业态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当前,我国低空消费面临低空生产与低空消费结构失衡、低空消费与低空设施空间错配、低空活动与业态培育效率损失三大困境,需要从政策、资源、技术和文化等四方面共同发力,实现低空消费的跨越式发展,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空消费业态和航空文化.

    低空消费通用航空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

    农耕文明融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逻辑理路、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

    刘启振史献芝
    1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农耕文明融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是书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乡村篇的重要议题.传统农耕文明融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基于三个方面的逻辑: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可以汲取丰厚的农耕文明滋养,传统农耕文明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打下基础,借鉴传统农耕经验以解决现代农业永续发展.传统农耕文明融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价值意蕴主要包括"天人合一"和谐共处的生态理念与"天地人稼"协调统一的生存智慧,节用适度、用养兼顾的永续发展观,因地制宜、农牧结合的农业生产系统,重农务本、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敦亲睦邻、守望相助的乡风民俗等五个方面.调查研究、宣传教育和文化赋能等环节,可以为传统农耕文明融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提供可参考的实践进路.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农耕文明乡村振兴中国式现代化

    "共同富裕"的话语形塑与发展:基于浙江实践的探讨

    李敢赵瑷琳翟青
    2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同富裕是党的坚定立场和追求,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这一目标不仅是执政理念的体现,更是实践的重要内容.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选择部分地区先行示范.浙江的国家级试点政策为全国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探索路径.通过对"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案例的持续性考察,可以为共同富裕话语体系的构建提供微观基础.浙江的实践探索为理解共同富裕话语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有助于深化对共同富裕目标的认识以及保证政策实施的稳步推进.

    共同富裕话语体系高质量发展

    平台权力-法律关系的理论构造与规范控制

    卫成义
    3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平台运营方、双方或多方用户间形成的平台权力-法律关系的非对称性是导致互联网平台上诸多问题发生的根源.平台权力是平台权力-法律关系的决定性要素,其本质是平台基于"看门人"地位、纵向整合能力和信息不对称的优势而获得的社会权力.平台权力的存在,使得平台权力-法律关系在内部构造(平台权力关系)中表现为平台对用户的支配关系;用户条款的存在,使得这种支配关系在外部构造(平台法律关系)中被转化并确认为一种平等的合同关系.应当承认用户条款的社区公约地位,加强以用户条款为核心的、由平台与用户共同参与的平台自治,规范平台权力的行使,对用户条款进行备案审查并制定示范性文本.

    平台权力-法律关系平台权力平台用户条款平台社区平台规制

    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责任认定研究

    张洪涛张瀚
    4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在责任认定上存在特殊性,选择过错责任而非严格责任作为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责任的主要归责原则,有助于实现"预防风险、鼓励创新"的价值目标.对人工智能产品技术支持者的责任认定,可以类推适用产品责任中的现有技术抗辩,即以"现有技术水平"作为认定其是否存在过错的标准,而"现有技术水平"的具体内涵需要结合时间和行业两个维度综合考量.对人工智能产品服务提供者的责任认定,不宜类推适用避风港规则,可以类推适用公共场所、经营场所管理者所承担的安全保障义务,也就是以安全保障义务的有无和履行情况判断其过错.

    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责任侵权责任过错责任

    网络民粹主义话语表达的表征、心理根源及其纠偏

    滕国鹏贾亦真
    50-57,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下,网络民粹主义逐渐演化为一种干扰舆论生态乃至潜移默化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和现实生活的社会思潮.网络民粹主义话语表达更多表现为社会底层大众表达不满情绪、维护自身利益与话语权的一种显性和常态性的话语抗争.网络民粹主义话语表达主要表征为:以泛道德化-道德绑架为主要特点的道德异化,情绪渲染与激进表达下的情感异化,以污名化和标签化为代表的人际交往异化.就其生成的社会心理而言,网络民粹主义话语表达往往与草根网民群体心理相契合.纠偏网络民粹主义话语表达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即话语制衡——一元主导与多元话语协同发展,话语规制——诉求回应与制度约束的"双重保障",以及话语重塑——以理性认知重构社会认同.

    网络民粹主义网络治理话语表达民粹主义

    解蔽与遮蔽:热点事件中"梗"现象的省思

    高明刘皆成魏丽萍
    58-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互联网中伴随热点事件广为流传的"梗"具有解蔽与遮蔽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梗"解蔽着人们对热点事件的感性认知,从"人寓于梗"的具象化存在,到"人追寻梗"的趣缘结构,最终形成"人输出梗"的感性意识形态,充分彰显了公众对于热点事件的感性认知与价值认同;另一方面,过度抢占公众视野的"梗"使人们陷入人云亦云式的共在关系与巴赫金式的狂欢中,遮蔽了公众对热点事件的理性之思,引发理智缺失、盲目跟从的舆论乱象.克服热点事件中"梗"的遮蔽问题,需要发挥"梗"的"技术调节"作用,形塑人们对热点事件的正确认知,这也为新媒体时代处置热点事件舆情提供了新的视域.

    热点事件技术现象学解蔽遮蔽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范式"

    陈宗章
    6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范式",不仅体现为一种理论和实践模式,还体现为一种价值取向和方法论."技术范式"的建构可以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完善其基本理论与方法,提升其实践能力,实现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技术范式"的建构要处理好技术与人、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使得网络信息技术真正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转型."技术范式"的运用能够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革新,提高其技术含量,促进其向精准化、个性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从而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范式空间转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技术范式

    元宇宙生态下跨媒介叙事的身体向度研究

    刘煜
    7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元宇宙生态的逐渐成熟为跨媒介叙事的感知维度研究提供了可能.这表现在:跨媒介叙事不只呼唤意识沉浸,同时还是以唤醒全感知为 目标的身体活动;跨媒介叙事对身体全感官的召唤先后经历了"诠释学情境"和"具身沉浸"两个阶段,后者主要得益于元宇宙技术的成熟;在跨媒介叙事中强调身体感知的重塑,并不意味着对本就存在的意识活动的否定,而是提醒我们要明晰跨媒介叙事的审美意义也与身体的具身感知相关联.

    跨媒介叙事身体感官元宇宙

    文化数字化助力文化强国建设的路径研究

    姚国章
    80-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来源.数字化是支撑文化竞争力的"硬筋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可靠保障.文化数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文化创作数字化、文化产品生产数字化、文化传播数字化、文化展示数字化、文化体验数字化和文化消费数字化等方面有效实施.然而,我国文化数字化发展存在较多掣肘,主要包括政府的角色定位和发展思路不够清晰、文化数字化企业的数量和质量亟待提升、文化数字化专业人才与配套体系匮乏等.为此,须坚持"六有"总体发展思路、发挥政府"五台"独特角色、造就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数字化企业、培育一支高水平的文化数字化专业队伍、加强文化数字化的配套体系建设等,以深入推动我国文化强国建设与发展.

    文化数字化文化强国文化竞争力数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