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开管理评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开管理评论
南开管理评论

李维安

双月刊

1008-3448

nkgl@163.com

022-23505995 022-23498167

300071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4号南开大学商学院

南开管理评论/Journal Nankai Business Review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内容平台如何实现商业模式场景化创新——基于资源行动视角的探索性单案例研究

    孙新波苑丽秀何建笃刘剑桥...
    4-1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商业模式的场景化已成为商业模式创新的新范式与新路径,但其过程机制仍待深入探究.本文基于资源行动视角,以抖音为案例研究对象,深入探究数字内容平台商业模式场景化创新的整体过程性实现机制.研究发现:(1)基于复杂情境问题洞察并满足用户多元需求,是数字内容平台进行商业模式场景化创新的起点;(2)采取与复杂情境问题相适配的资源行动,是数字内容平台实现商业模式场景化创新的关键;(3)数字内容平台紧密围绕数字内容,以场景化商业模式属性为支撑,采取适配不同复杂情境问题的资源行动进行商业模式场景化创新,其演化轨迹表现为"创业生存型—市场扩张型—场景协同型".这一发现在促进数字内容平台借助商业模式场景化创新提升竞争优势等方面具有借鉴意义.

    数字内容平台商业模式场景化创新资源行动实现机制案例研究

    基于技术范式转变的后发数字企业能力建构与追赶效应研究

    张志菲罗瑾琏李树文钟竞...
    17-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转型离不开数字化工具,而数字企业作为实现数字化工具生产与服务提供商,其技术追赶对我国数字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研究缺乏对后发数字企业技术追赶的深入探讨.本文选择容智公司这一实现追赶的后发数字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技术范式转变历程的基础上,提出数字能力建构推动技术追赶的过程模型.研究发现:(1)后发数字企业在追赶过程中,面对客户需求表现出被动或主动响应,触发其技术范式经历从模拟化、数字化到智能化的转变,该转变分别通过非认知的自适应行动与认知参与的解构行动实现;(2)技术范式转变为企业数字能力建构提供条件,推动后发数字企业建构数字即兴能力和数字协同能力,并呈现出由一元到二元的能力叠加效应;(3)数字能力的建构推动后发数字企业向技术业界领先与前沿迈进,实现从起跑到跟跑到换道超车.本文解构了后发数字企业技术追赶的过程机制,拓展与延伸了后发企业技术追赶和数字能力的研究边界.

    后发数字企业技术范式转变数字协同能力数字即兴能力技术追赶

    社会互动视角下数字创业机会客观化机理——基于数字创意新企业的多案例研究

    郭润萍裴育尹昊博
    29-39,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机会是探索数字创业活动的核心,社会建构理论认为机会由创业主体的社会互动建构而来,而数字创业机会客观化是机会建构的关键环节,然而现有研究对其机理缺乏深入探讨.立足于理论和现实的需要,本文选取4家数字创意新企业进行探索性案例研究,基于社会互动视角挖掘数字创业机会客观化过程及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创业者与同伴的信息互动和情感互动有助于实现创业想法原型化,进而形成创业者机会信念;数字创业者与团队成员间通过创业激情传染和知识共享,促进创业想法原型产品化以形成团队机会信念;数字创业主体通过与利益相关者的信息互动与资源互动,对最小可行产品进行验证,从而形成集体机会信念;数字创业主体与环境的互动进一步增强集体机会信念,由此完成数字创业机会客观化过程.本研究有助于打开数字创业机会客观化机理的黑箱,弥补数字创业机会建构研究的不足,将社会互动作为关键要素引入数字创业机会研究框架,推动机会信念理论研究的发展.

    数字创业机会客观化社会互动机会信念数字创意新企业数字技术

    基于技术资源的创新生态系统演化及价值共创过程研究——以科大讯飞为例

    孙元吴梅丽苏芳
    40-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技术发展,基于技术资源的创新生态系统逐渐涌现,但现有研究对基于技术资源的创新生态系统演化的内在机制缺乏讨论.本文通过对科大讯飞构建创新生态系统的过程开展纵向案例研究,发现基于技术资源的创新生态系统演化可以分为技术积累、技术开放及技术赋能三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中表现出不同的技术特征,这些技术特征分别支撑不同的资源编排手段及价值共创模式.在技术积累阶段,企业通过资源结构化,形成整合式价值创造模式;在技术开放阶段,通过资源能力化塑造共享式价值共创模式;在技术赋能阶段,通过资源杠杆化形成赋能模式.本文由此提出基于技术资源的创新生态系统演化及价值共创的理论模型,不仅丰富了创新生态系统及资源编排的理论研究,也为其他基于技术资源的创新生态系统构建提供了实践启示.

    创新生态系统技术资源资源编排价值共创

    隐形冠军企业战略更迭情境下的组织身份变革机理研究——基于微观层次的话语—历史分析框架

    李志刚赵雪杜鑫高俊...
    5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隐形冠军企业的战略更迭正在被学者和实践者高度关注.但此类企业战略更迭过程中的组织身份变革问题尚未得到足够的理论重视,成功的战略更迭离不开适应性的组织身份变革.因此,本文引入组织话语视角,采用话语—历史分析框架(DHA),剖析微观层次的组织话语与组织身份变革、战略更迭情境的关系,旨在构建隐形冠军企业战略更迭情境下,通过组织话语实现组织身份变革的机理模型.研究发现:(1)主导话语策略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化过程,依次构建了强调领导者身份,维护主业创新发展;强调集体身份,推动组织管理变革;强调员工身份,赋能员工裂变创业的话语主题.(2)在不同阶段,组织身份依次经历了松动领导者身份标签、增补集体身份意义和重塑员工身份角色的变革状态.其中,组织话语对组织身份的变革分别起到了保护、支持和激励的作用.(3)隐形冠军企业的组织身份变革依次服务于战略警觉、战略探索和战略转换的战略更迭情境.本研究促进了组织话语与组织情境的深度融合,扩展和丰富了隐形冠军企业战略更迭与组织身份变革的相关理论,同时对隐形冠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启发.

    隐形冠军战略更迭组织身份变革组织话语话语—历史分析框架

    从攻关启动到市场应用:关键核心技术替代式创新过程机制研究

    胡海波毛纯兵陈劲卢海涛...
    64-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键核心技术国产替代会经历从攻关启动到市场应用的创新过程,其中的过程机制需系统解构.然而现有创新理论难以解释关键核心技术国产替代的复杂性特征.本文将关键核心技术国产替代的创新过程理论定义为替代式创新,运用程序化扎根理论方法,以14个关键核心技术国产替代实例为研究样本,探究关键核心技术替代式创新从攻关启动到市场应用的过程机制.研究发现:(1)关键核心技术替代式创新过程分为冷启动、破冰和纵深三个阶段.(2)冷启动阶段,面对内外环境压力的替代情境,企业通过主体适配机制和要素适配机制,实现从上而下的替代就绪;破冰阶段,企业的替代情境变为研发经验失效,企业通过解锁机制,实现从无到有技术替代,推动企业对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纵深阶段,面对创新链松散的替代情境,企业通过正向耦合机制和逆向耦合机制,推动技术转化与应用,最终实现关键核心技术从有到优的产品与市场二维替代.(3)替代式创新存在三种类型,分别为跳跃型替代式创新、连贯型替代式创新和循环型替代式创新.研究结论对关键核心技术国产替代具有理论指导和实践启示价值.

    关键核心技术国产替代替代式创新过程机制

    产业链链长如何依托重大工程实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基于网络编配视角

    杨筱恬关月于淼朱方伟...
    75-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是抢占技术制高点、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制约战略领域实现产业链备份的破局点,国家加快打造的现代产业链链长有助于从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国资央企在科技创新上的引领作用等方面破解技术攻关难题.但产业链链长如何依托重大工程实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发挥链长作用尚不明确.本研究探讨了产业链链长如何依托重大工程实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作用路径,以及链长企业在重大工程设计阶段、采购阶段和施工阶段采取的支持式编配、集成式编配和协同式编配,分别实现了基础技术突破、制造技术突破和工艺技术突破,进而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本研究深化了产业链链长、网络编配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相关研究,也为如何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下的链长优势、响应国家科技创新战略与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供了有益借鉴.

    产业链链长链长作用网络编配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工程

    唤醒"沉睡专利":知识重组时滞、重组频率与关键核心技术创新

    聂力兵龚红赖秀萍
    86-97,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突破"卡脖子"技术、走出受制于人的困境亟需大量关键核心技术的支持,然而我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绝大部分专利处于"沉睡"状态,如何唤醒和使用"沉睡"专利将为克服"卡脖子"困境提供重要技术资源支持.本文基于知识重组理论和组织学习理论,以中国芯片制造产业的专利数据为研究样本,就唤醒"沉睡专利"对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知识重组时滞与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呈U型关系,即重组新近活跃或闲置时间较长的沉睡专利,都能显著促进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此外,当知识成熟度较高或被重组使用的频率较高时,会强化重组时滞对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研究对于唤醒"沉睡专利"的探讨为突破"卡脖子"困境、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立自强提供了新的实现路径,也为唤醒"休眠态"科研成果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

    关键核心技术沉睡专利重组时滞重组频率知识成熟度

    和衷而共济:意义建构理论的内涵、知识框架与未来展望

    张强王晨曦卢金钟张璐...
    98-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意义建构理论作为指导企业各层级间达成共识、协调行动的方法论备受学界关注.然而学界对意义建构理论的探索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系统性回顾和逻辑梳理基础上的理论整合.本文对 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意义建构理论相关文献做了整理,给出以下三方面的归纳总结:(1)通过梳理意义建构理论提出背景及内涵,发现现有研究呈现"个体—组织"跨越及"认知主义—建构主义—整合主义"演进的特征;(2)通过归纳和总结意义建构行为的影响因素及过程,厘清由"单向—双向"推进的组织意义给赋互动逻辑,同时探讨意义建构理论在中国企业管理实践中的应用与拓展,构建更为完善的意义建构理论框架;(3)结合中国企业创新管理实践需要,从应用层面阐述未来研究展望,旨在推动意义建构理论在理论与实践中的进一步完善.

    意义建构意义给赋意义生成行动逻辑文献综述

    电商平台跨界社区团购提升竞争力了吗

    李世杰何元
    109-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电商平台纷纷跨界社区团购,此举动引起了反垄断部门的注意.本文在厘清电商平台与社区团购的本质特征差异后,对电商平台跨界进行识别与动因分析,并阐释其跨界过程的机理.通过构建不跨界和跨界两种情境下电商平台的竞争模型,考察电商平台跨界导致的竞争变化和跨界的边界,进而解析平台跨界对福利方面的影响,并运用数值模拟和案例评述方法对所得结论进行验证,从而提出相应的管理启示与政策建议.研究发现:(1)平台跨界会产生跨界效应,跨界平台和非跨界平台的定价水平和利润水平均会受到跨界效应的调节.(2)跨界效应会扩大跨界平台的双边用户规模、缩减非跨界平台的双边用户规模.(3)新增商户群组数可通过影响跨界效应和跨界成本影响跨界平台的利润水平,当跨界效应对跨界平台利润的提升超过跨界成本对跨界平台利润的制约时,跨界策略将提升平台的竞争力.(4)跨界效应扩大将增加消费者剩余、提升社会总福利水平,跨界后的消费者剩余均增加,即跨界对消费者是有利的;但当跨界成本偏高而跨界效应较小时,跨界后的社会总福利反而减少了,即平台跨界行为降低了社会总福利水平.

    双边平台跨界效应福利反垄断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