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陆再英

双月刊

1007-1024

nkjwzzzz@163.com

027-83663644

430030

武汉解放大道1095号(同济医院内)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Internal Intensive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国家科委于1995年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主办,同济医院承办。同年7月创刊(季刊)并正式发行。主编是著名的内科学专家,博士生导师陆再英教授,常务副主编胡昭明教授,编辑部主任是刘文励教授。编委会是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及国内医学院校著名专家教授组成(79位),以及名誉主编邵丙杨教授及12位顾问作学术后盾。本刊是我国第一个以内科各专科以及相关的神经内科,传染科等临床急重症为主要内容的期刊。其宗旨和任务是刊载大内科范围急危重症医学领域的临床诊治经验总结、临床与基础理论、国内外重症监护(ICU)新成和新进展等。有助于各级医院内科、神经内科、传染外科广大临床医师、教学、科研人员提高急危重症的诊治水平。欢迎广大读者和作者订阅和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免疫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左静范玉琛
    193-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定义为在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慢性肝病(包括肝硬化和非肝硬化)基础上,表现为肝功能急性失代偿合并肝脏或肝外器官衰竭的一组具有短期高病死率的临床综合征.该病以短期高病死率和显著的全身炎症反应为特征,其发病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复杂过程,目前机制并不明确,"三重打击"是较为公认的学说,免疫损伤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重点阐述HBV-ACLF患者免疫炎症损伤相关研究进展.

    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全身炎症反应免疫损伤

    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的诊断与治疗策略

    林岩纪坤乾赵玉英
    200-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ELAS)是线粒体病最常见的临床亚型.MELAS的临床表现包括卒中样发作、头痛、癫痫、肌无力等,同时还可伴有多系统受累的表现,从而呈现出高度异质性.诊断需结合详细准确的病史、家族史,以及病理、生化和基因检测的结果.治疗需要多学科综合管理,包括药物治疗和营养运动干预.本文总结了 MELAS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旨在帮助临床医生更全面地理解MELAS,从而做到早期诊断并规范化治疗以改善患者长期预后.

    线粒体脑肌病高乳酸血症卒中样发作诊断治疗

    欢迎订阅2024年《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5页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精神行为异常的研究

    黄晓雪闫露露唐窈张爽...
    206-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是自身免疫性脑炎(AE)的最主要类型,精神行为异常是其常见、有时甚至是首发的临床症状,会造成患者首诊于精神科,极易导致漏诊、误诊和误治.因此,正确认识和识别抗NMDAR脑炎的精神行为异常有助于及早明确诊断、及时给予恰当的治疗、进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本文拟对抗NMDAR脑炎精神行为异常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等进行综述,为提高临床医生对抗NMDAR脑炎精神行为异常的认识和识别能力而提供帮助.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精神行为异常

    免疫治疗相关性甲状腺功能异常与不可切除/晚期肝细胞癌患者预后改善相关

    张悦邢梓轩李婷高旭...
    212-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免疫治疗相关性甲状腺功能异常与不可切除/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预后改善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治疗的不可切除/晚期HCC患者.根据ICIs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免疫相关性甲状腺功能异常分为甲状腺功能正常组(28例)和异常组(17例),比较2组患者的预后和免疫应答情况,主要终点指标为中位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终点指标为疾病控制率(DCR).结果:所有患者的中位OS、PFS分别为10.8个月(95%CI:3.0~18.6)和5.0个月(95%CI:3.0~12.2).正常组中位OS为5.8个月(95%CI:3.7~7.9),异常组中位OS尚未达到(P=0.026).异常组中位PFS长于正常组(8.2个月vs.3.1个月,P=0.011),DCR高于正常组(52.9%vs.21.5%,P=0.03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甲状腺功能异常是达到6个月 OS(HR=0.213,95%CI:0.048~0.944,P=0.042)和 PFS(HR=0.383,95%CI:0.151~0.967,P=0.042)的独立影响因素;甲状腺功能异常(HR=0.403,95%CI:0.185~0.877,P=0.022)、基线无大血管侵犯(MVI)(HR=2.848,95%CI:1.406~5.768,P=0.004)、Child-Pugh A 级(HR=2.404,95%:1.099~5.255,P=0.028)与 12 个月PFS相关.结论:免疫治疗相关性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不可切除/晚期HCC患者预期生存和免疫应答效果更佳.治疗期间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基线无MVI、Child-Pugh A级与患者预后改善相关.

    免疫相关性甲状腺功能异常肝细胞癌预后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3例全外显子组基因测序报道

    沈克锋高强王瑾罗莉...
    219-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的分子致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管理及全外显子组测序(WES)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WES技术对3例HS患者进行基因变异检测,依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指南对变异进行致病性评估.查阅HS相关最新文献,对其分子机制、临床表型和治疗管理进行系统综述.结果: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贫血、黄疸、脾肿大)和主要实验室检测结果(如外周血涂片见球形红细胞明显增多)符合典型 HS 特征,WES 分别检测出 SLC4A1(p.R808H)、SPTB(p.Y1606*)、SPTA1(p.L2380R)基因突变,口腔黏膜脱落细胞Sanger测序验证均证实为胚系杂合突变,依据ACMG指南均归为致病性突变,其中SPTB(p.Y1606*)和SPTA1(p.L2380R)突变属于新发现的致病突变,丰富了相关基因致病突变谱范围.结论:WES技术可发现新的致病基因突变,在HS的分子诊断、治疗管理和遗传咨询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全外显子组测序基因突变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遗传咨询

    流式细胞术检测皮肤组织在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郑凤丽王春艳刘松雅毛霞...
    224-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皮肤组织样本在诊断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PDCN)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多色流式检测皮肤组织与骨髓,并结合组织病理学、骨髓细胞形态学、遗传学、二代测序(NGS)等检测结果对3例已确诊的BPDCN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患者均以皮肤损害为首发症状,FCM检测骨髓仅发现1例患者标本存在BPDCN细胞,而3例患者皮肤组织标本中均发现BPDCN细胞;与皮肤组织病理免疫组化结果诊断一致;病例2患者骨髓细胞学和遗传学检查均未发现BPDCN细胞,病例 1患者骨髓细胞学中发现BPDCN细胞,病例3患者NGS检测到BPDCN相关基因突变.结论:流式细胞免疫分型是BPDCN诊断的实用辅助手段,可以在早期皮肤组织标本中快速精准地诊断BPDCN,同时进行鉴别诊断.

    流式细胞术皮肤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

    小剂量骨髓联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18例临床研究

    彭文唐娜娜王倩肖青...
    229-234,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骨髓联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以小剂量骨髓(中位体积200 mL)联合PBSC移植治疗的18例SAA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其造血重建情况、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感染发生率及生存率等指标.结果:18例患者的中位年龄27(13~52)岁,男11例,女7例;SAA-Ⅱ型15例,SAA-Ⅱ型3例;单倍体相合供者15例,同胞全相合供者3例;预处理:氟达拉滨+环磷酰胺+抗人胸腺球蛋白方案2例,氟达拉滨+环磷酰胺+移植后环磷酰胺方案8例,氟达拉滨+环磷酰胺+抗人胸腺球蛋白+移植后环磷酰胺方案8例;采用环孢素或他克莫司+短疗程甲氨蝶呤联合吗替麦考酚酯预防GVHD.所有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仅1例患者出现继发性移植物功能不良;10例(55.6%)出现总计19例次移植后感染,其中10例次为巨细胞病毒(CMV)或EB病毒(EBV)血症,6例次细菌感染;急性GVHD发生率为16.7%,其中Ⅰ度 1例,Ⅱ度2例;慢性GVHD发生率为16.7%,均为轻度;中位随访26(2~64)个月,移植后2年总生存率为72.2%(95%CI:51.4~93.0).5例患者死亡,4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死于颅内感染.结论:采用小剂量骨髓联合PBSC是SAA患者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有效且可行的移植物选择策略.

    小剂量骨髓外周造血干细胞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颅脑创伤患者早期并发心脏收缩功能不全存在较多影响因素

    钟桂年李观海陈成志梁均强...
    235-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颅脑创伤患者早期并发心脏收缩功能不全相关因素.方法:收集123例单纯性颅脑创伤(iTBI)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心脏收缩功能正常组(100例)及心脏收缩功能不全组(23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并发心脏收缩功能不全的相关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对iTBI患者并发心功能不全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心脏收缩功能正常组比较,心脏收缩功能不全组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更低;而入院时心率、收缩压及血清hs-cTnT水平更高(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心率、GCS评分、血清hs-cTnT是iTBI患者并发心脏收缩功能不全的影响因素(P均<0.05).经ROC曲线分析入院时血清hs-cTnT水平预测iTBI患者并发心脏收缩功能不全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性及约登指数高于入院时心率和GCS评分预测(P均<0.05).结论:iTBI患者早期并发心脏收缩功能不全相关因素包括入院时心率、GCS评分、血清hs-cTnT水平,其中入院时血清hs-cTnT水平预测iTBI患者早期并发心脏收缩功能不全的效能较高.

    颅脑创伤心脏收缩功能不全相关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超声心动图

    医学名词规范使用的注意事项

    23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