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张吉维

双月刊

1000-5218

ndxbrwsk@imu.edu.cn

0471-4992252

010021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路235号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于1959年创刊,是中国中文综合性核心期刊。以刊发蒙古学、民族学和其他社科类学术论文为主要宗旨的社科类学报。曾获全国首届百强学报称号,首届内蒙古期刊奖,2004年入围教育部“名栏目”工程建设行列。以民族性、地域性为特色,以把握前沿、为学科服务为宗旨的综合类社科学报。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边疆治理重要论述研究综述

    刘银喜王瑞娟李红梅
    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边疆地区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发展意义,其治理水平和能力直接影响到国家整体的稳定与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边疆地区考察调研,从国家战略高度把握发展大势,提出一系列关于边疆治理的重要论述.学术界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边疆治理重要论述作为一个整体和体系,从历史背景、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主要内容、重大贡献及落实路径展开了系统性研究,产生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相关研究仍需拓展研究视角、加强理论构建、提高研究时效性,进一步丰富其理论内涵,从而更加深刻地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边疆治理重要论述的内涵与实质,为边疆治理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撑和行动指南.

    边疆治理重要论述综述

    民族地区人力资本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基于CFPS 2014-2018年非平衡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薛继亮鲍欣欣薄婧
    1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根本要求.在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如何推进共同富裕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年、2016年、2018年三轮连续追访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民族地区人力资本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并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首先,民族地区人力资本能够显著提升共同富裕水平,对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具有正向作用,但尚不能推动社会共享的发展;其次,创业活跃度在人力资本与共同富裕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创业活跃度的增加提升了共同富裕水平;第三,产业结构升级也是民族地区人力资本推进共同富裕建设的重要路径.民族地区人力资本建设的持续推进将通过激发创业活力、优化产业结构,为共同富裕建设注入持久动力.

    民族地区人力资本共同富裕中介效应

    论康有为域外游记对中华民族认同意识自觉之促进作用

    黄肖嘉陈澈
    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康有为在撰于清末的域外游记中流露出明显的民族融合思想.他认为,民族融合是建立现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并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关键途径.而要实现民族融合,文化认同较之血缘同脉而言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这种民族融合思想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华民族认同意识的自觉.

    康有为域外游记中华民族认同

    从族群抒情到国家抒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的纳·赛音朝克图诗歌再研究

    白叶茹
    2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纳·赛音朝克图是当代蒙古族文学奠基人之一,是蒙古族新文学承前启后的代表作家.他的诗歌创作跨越了新旧社会两个时期.在其长达40余年的文学创作生涯中,纳·赛音朝克图的诗歌创作经历过曲折和困惑,但他最终摒弃狭隘,回归到诗歌潮流的大格局中.坚持自觉现实主义,从族群抒情到国家抒情,诗人完成了身份认同和价值追求的质的飞跃.

    族群抒情国家抒情现实主义中华民族共同体

    构建中华民族生态共同体意识的三维向度

    李佳闰余满晖
    3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民族生态共同体意识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逻辑基点,也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理论基础.研究中华民族生态共同体意识相关问题,最根本的在于探究如何构建这一意识.构建这一意识要从主观维度追问"人与自然"视角下中华民族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而理性认识在这一视角下中华民族与自然之间是生命共同体;从客观维度把握中华民族生态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内容及存在样态,使各民族成员认识到这一共同体的客观存在,从而自觉认同与主动归属;此外,还须从主客一体维度处理好中华民族与自然之间的双向实践互动关系.立足新的时代发展条件,研究中华民族生态共同体意识的构建,将有助于我国在现实和理论的相互影响下,寻找适合中国生态发展的实践路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生态基础.

    意识构建人与自然中华民族生态共同体意识

    马克思平等观内涵的再考察

    张全胜
    4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于马克思平等观基本内涵的争论,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学界内部产生三种基本立场.G.A.科恩等学者认为,马克思平等观为分配平等观;艾伦·伍德等学者主张,马克思平等观是权利平等观;戴维·米勒等学者认为,马克思平等观是社会平等观.基于对马克思经典著作的重新考察,马克思平等观应当属于某种广义社会平等观.这种平等观的科学内涵既包括分配平等(经济平等的主要方面),又包括权利平等(政治平等的主要方面),同时也包括人们之间的地位和社会关系的平等(狭义社会平等).

    马克思平等观分配平等权利平等社会平等

    数字技术赋能意识形态风险防控的三维论域

    张治夏
    4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与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在数字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下,数字技术成为党创新执政的"利刃".数字技术赋能意识形态风险防控的意义在于增强新形势下 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风险的抗变能力,推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数字技术赋能意识形态风险防控的逻辑在于数字技术在批量化数据采集、协同化分析处理、可视化动态呈现和精准化研判追索等方面具备的优势与意识形态风险防控的需求内在契合.数字技术有力地增强了意识形态风险应对工作的主动性和主导权,但数字技术在赋能意识形态风险防控的实践中仍存在技术壁垒、技术"负能"、技术伦理等现实问题与挑战,亟须通过强化软硬件技术支持、培育复合型人才队伍、建构全方位防控体系等手段予以逐个击破,进而全面激活数字技术赋能意识形态风险的防控效能.

    数字时代意识形态风险数字技术

    论全球文明倡议——廓清文明迷思的中国方案

    王可亦
    5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促进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对推进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有着重要意义.面对人类发展何去何从的问题,中国提出了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具有明确现实指向,既有力回击了西方中心主义逻辑,又直面当代全球治理困境.全球文明倡议通过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为深化世界文明合作、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贡献了中国智慧、廓清了文明迷思,表达了中国对促进认类社会进步和推进全球治理变革的决心.

    全球文明倡议文明迷思中国方案全球治理

    角色转型视角下新生创业者的健康研究

    高霞薛文伯祝佩烨
    63-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期以来,国内创业研究更多关注创业者"飞得多高",较少关心创业者"飞得多累".利用2010年、2012年、2014年、2016年、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使用熵平衡和双重差分法,研究中国新生创业者角色转型对其健康的影响,探究劳动者由非创业者转变为创业者后个体的健康变化.研究发现:整体来看,创业者角色转型对其心理健康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了其身体健康水平;从创业动机来看,生存型创业者角色转型对其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均无显著影响,机会型创业者角色转型显著降低了其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

    新生创业者角色转型身体健康心理健康

    政务数据共享的生成逻辑与作用机制:概念界定、理论解释与展望

    耿亚东常珍珍
    7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就全球范围而言,政务数据共享是伴随着政府职能分化、公共管理变革及政府信息化逐渐兴起的.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务数据共享过程是共享双方进行的利益博弈,博弈过程受权责规范、领导支持、交易成本、共享理念、数据安全风险等多重因素的交互作用,进而影响着双方的共享偏好与策略选择;制度性集体行动理论认为,组织结构特征、社会关系网络、制度规则及数据属性决定了政务数据共享的交易成本和合作风险的类型,进一步影响着合作成员对净收益的预期;整体性治理理论认为,政府部门间政策、结构、文化及技术的有机协调与整合,是数据有效共享的前提,而信任的建立有助于组织间关系的创建和维护,重塑数据共享中的社会和组织因素.总之,政务数据共享是一项动态的复杂的交互过程,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基于不同维度进一步加强政务数据共享内涵的厘定、政务数据共享动态性和横向比较、政务数据共享推进策略与实施路径及政务数据共享绩效评估方面的研究.

    政务数据共享政务数据数据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