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续维国

双月刊

1009-4458

nmndskxb@163.com

0471-4309309

010018

呼和浩特市塞罕区昭乌达路306号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边境牧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大意义、现实困境与实现策略——基于新巴尔虎右旗的考察

    阿梨玛包银峰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对强化牧区群众国家认同、健康公平和实现牧区共同富裕有重大现实意义.目前,边境牧区虽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建设方面成效显著,但由于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基础差、底子薄,仍面临着财政投入可持续性欠佳,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较差,基层卫生机构专业人才结构性失衡等问题.因此,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应该增加投入、吸引人才、重视规划,纾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政负担,鼓励专业医学人才到边境牧区就业,坚持公共卫生防治工作重心下沉.

    边境牧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农业文化遗产对乡村振兴的价值研究——以乌拉特后旗戈壁红驼牧养系统为例

    全小国
    6-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文化遗产是具有活态性、复合性、系统性等特征的文化系统,融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功能于一体,其多元价值能成为乡村振兴的源动力.内蒙古乌拉特后旗戈壁红驼牧养系统对于遗产地乡村振兴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生态、文化和产业等三个方面.乡村生态振兴方面的价值,主要包括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和促进生态圈中的养分循环等.乡村文化振兴方面的价值,主要包括帮助牧民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和推动文化价值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等.乡村产业振兴方面的价值,则是乌拉特后旗在戈壁红驼牧养系统的保护与利用中,探索出了一条农业文化遗产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模式,构建了戈壁红驼牧养系统产业体系,通过戈壁红驼相关产业的融合协同发展,为遗产地的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支撑,而乡村产业振兴和乡村文化振兴的高质量推进还能促进组织振兴、人才振兴等方面的实现,从而整体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农业文化遗产乡村振兴价值研究戈壁红驼牧养系统

    互联网背景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研究——以森林昆虫学课程为例

    王立祥尚素琴刘磊张廷伟...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信息化教育背景下,翻转课堂已成为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热点领域.本文以森林昆虫学课程为例,分析了传统教学模式和互联网背景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缺点,提出了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森林昆虫学课程设计和实施环节:课前线上传授知识、课中线下内化知识、课后线上线下巩固知识.结果表明,丰富课前线上学习资源,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施"讨论-引导-讨论"的课堂教学方法,有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课后采用线下实践与线上作业有机结合,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科研素养.本研究对新农科下林学类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想法.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森林昆虫学

    供热工程课程采用项目牵引式教学方法的实证研究

    常琛
    19-24,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项目牵引式教学方法注重在项目化实践的过程中重新建构知识,是一种强调知识应用和能力培养的教学组织方式.本文基于项目牵引式供热工程课程的教学组织实践.课程在对理论知识点进行整合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基于课程培养目标,结合实际工程问题设计项目,以项目为牵引组织课程教学,并辅以恰当的考核评价方式用于反馈教学效果,帮助持续改进.实践表明,项目牵引式教学方法能够促进课程以知识应用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目标进行建设,通过课程教学能够提升学生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是适用于工程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和行业发展需求的教学模式.

    项目牵引式教学方法供热工程课程项目设计考核评价

    基于雨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及其成效检验研究——以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为例

    贾永芹卢俊平王丽萍
    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的新形势下,许多高校开始采用基于雨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本文以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为例,将内蒙古农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不同年级的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从"教师+学生"双角度出发,综合对比了传统的教学学模式与雨课堂混合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采用雨课堂混合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我分析能力得到增强,实验分析成绩平均提高了 45分,课堂参与率高达百分之百,作业正确率、完成率和平均成绩也分别增长了 19%、21%和19.4%.对于教师而言,综合教学素养得到提升,业绩也得到了同行和学生的认可,年度教学考核成绩提升了 28.6%,将教学重心由重传授转移到了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再以讲授为主,授课占比减少了 45%.

    雨课堂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混合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改革

    西部地区农林高校硕士研究生生源状况分析与对策研究——以内蒙古农业大学为例

    丁悦徐莉林郭文瑞
    30-37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部地区农林高校研究生教育是国家农林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西部地区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与东部地区同类院校相比,办学水平仍有较大差距.整体来说,面临着学科整体实力不强、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不高、研究生教育投入不足等问题,其中硕士研究生生源质量是影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以内蒙古农业大学为样本,分析目前硕士研究生招生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建立激励机制、外部政策支持等对策建议.

    农林院校硕士研究生生源状况

    草学专业"三学四过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和应用

    康文娟师尚礼闫翔
    3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是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的主流,新时代草业的高质量发展亟需草学学科建设和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支撑.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及其"三个界面"理论在草学学科发展中具有统领性作用,基于"三个界面"理论"界"的内涵与"界面"耦合过程在人才培养和创新实践中的作用分析,构建了草学专业人才"三学四过程"的知识体系和道德素质培养体系,阐释了该体系生态生产兼顾、第一性生产和第二性生产兼具的特征,以及专业素质与国家粮食安全和环境安全责任结合的特点,为促进草学学科建设,培养草业创新人才,推进草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草学人才培养知识体系道德素质

    新媒体时代内蒙古农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探析——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为例

    李士珍
    4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特点及新媒体形势下所面临的新挑战,立足于内蒙古农业大学的现实情况,尝试着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主要对新媒体形势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式、运行机制进行创新.这些改革措施增强了学生的认同度和参与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比较好地实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实现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进而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新媒体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话语的建构研究——基于党的十二大至二十大报告

    于宏伟李智勇
    4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话语的建构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初步形成(党的十二大至十四大)、逐步发展(党的十五大至十七大)和全面成熟(党的十八大至二十大).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的历史逻辑,直面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现实逻辑,前行于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指引的理论逻辑,锻造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途的实践逻辑,造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话语的逻辑自洽.党的十二大至二十大的历次政治报告,广泛运用历史经典话语赓续民族文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传承政治理念,平易通俗话语践行群众路线,艺术修辞话语营造情感语境,宣传口号话语点明核心要义,有效地拓宽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话语的建构路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话语中国共产党政治报告新时代

    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现状述评——基于CNKI文献的量化分析

    杨钊赖晓飞
    56-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样本来源,对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通过CiteSpace5.1 R6的可视化分析,从年度发文数量、期刊来源分布、核心作者分布、主要研究机构、文献被引统计等方面回顾当前学界对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的文献产出特征;从关键词的共现、聚类、时序演进等角度全面归纳和剖析学界对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研究热点和方向.在此基础上,对学界就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研究现状进行评析,旨在为全面和深入探讨习近平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提供必要的学理支撑和研究借鉴.

    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量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