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续维国

双月刊

1009-3575

nmxuebao1957@263.net

0471-4304787

010018

呼市昭乌达路306号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内蒙古农业大学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为国家教育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优秀科技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侧重体现本校特色,面向全国组稿。主要刊登动物科学、动物医学、草原科学、农学、园艺、林学、植物保护、生态环境、荒漠化防治工程、生物工程、林业工程、食品工程、机电工程、水力与土木建筑工程、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及自然科学领域方面具有创新性、先进性、学术性、应用性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和研究简报。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副结核分枝杆菌MAP0862-1595融合蛋白的表达及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李晓宇马聿田李阳梁雯...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建立基于重组蛋白MAP0862-1595的山羊副结核病诊断方法,本研究筛选副结核分枝杆菌的2个基因MAP0862与MAP1595,通过重叠延伸PCR技术将获得MAP0862-1595融合基因与重组质粒载体pEASY-T1及表达重组质粒载体pET30a连接,通过Western-blot方法验证MAP0862-1595重组蛋白的反应原性,通过以纯化后的重组蛋白MAP0862-1595作为包被抗原和反应条件优化构建间接ELISA法.结果显示:重叠延伸PCR扩增出MAP0862和MAP1595融合基因片段,长度为1 601 bp;成功构建克隆重组质粒pEASY-MAP0862-1595和表达重组质粒pET30a-MAP0862-1595;MAP0862-1595重组蛋白大小约为70 kDa,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Western-blot验证该蛋白能与副结核分枝杆菌阳性血清特异性结合反应.将纯化后MAP0862-1595蛋白以1 μg/孔包被,一抗血清以1∶400稀释,以5%脱脂乳进行封闭,二抗以1∶50 000稀释,成功构建ELISA检测法.ELISA方法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为副结核病的检测及试剂盒的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副结核分枝杆菌MAP0862MAP1595串联表达

    土壤改良剂对甜高粱植物修复镉污染土壤的研究

    李帅王发园曾辉杨明达...
    10-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改良剂下甜高粱对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效应,本文以镉污染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不施改良剂处理(CK)、单施生物炭处理(BC)、单施羟基磷灰石处理(HAP)及配施生物炭+羟基磷灰石复合处理(BC+HAP)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与CK相比,BC、HAP和BC+HAP均增强了甜高粱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调控了矿质营养氮(N)、磷(P)、钾(K)元素的吸收(尤其是磷),提高了土壤pH值.与CK相比,BC、HAP、BC+HAP地上部和根系干重分别增加了 11.33%、35.48%、18.81%和 13.31%、34.47%、29.88%,HAP 的促生效果显著优于 BC.BC、HAP、BC+HAP均增大了甜高粱植株镉含量和吸收量,显著提高了其对土壤中镉的去除能力,BC、HAP、BC+HAP地上部和根系单位质量镉提取量分别增加了 75.51%、59.12%、47.09%和34.93%、56.20%、23.75%.BC、BC+HAP显著提高了甜高粱的镉转移系数,HAP对甜高粱的镉转移系数无显著影响.综上,单一或复合施加生物炭、羟基磷灰石均能强化甜高粱修复镉污染土壤效率,单施生物炭效果最好,具有更大的应用潜力.

    生物炭羟基磷灰石甜高粱污染植物修复

    基于LC-MS/MS技术的4种柳属植物叶片的差异代谢物分析

    杜少波姜迪鄂崇毅谢惠春...
    19-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腹毛柳(Salix delavayana)、坡柳(Salix myrtillacea)、康定柳(Salix paraplesia)和乌柳(Salix cheilophila)叶片代谢物差异,本文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分析4种柳属植物叶片代谢物成分,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PLS-DA)筛选差异代谢物,基于KEGG分析差异代谢物的富集通路.结果发现:在4种柳属植物叶片中共检测到19类2 796个化合物,主要为异戊二烯类、黄酮类、苯及其取代衍生物、羧酸及其衍生物、有机氧和脂质化合物;腹毛柳与坡柳、康定柳、乌柳间,差异代谢物分别有641个、625个、643个,坡柳与康定柳、乌柳,以及康定柳与乌柳间,差异代谢物分别有592个、593个、626个,差异代谢物主要以黄酮类为主;4种柳属植物叶片的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于黄酮和黄酮醇生物合成、类黄酮生物合成、ABC转运蛋白等途径上.研究结果可为这4种柳属植物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并为其他柳属植物间的差异代谢物分析提供了研究新思路.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柳属植物差异代谢物代谢途径

    呼伦湖丰水期水体面积变化特征及驱动机制研究

    李菲苏德苏日古格
    3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监测湖泊地表水体面积动态,对于掌握水资源分布及变化趋势至关重要.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EE)遥感云计算平台和1986年-2021年的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进行呼伦湖水体面积变化特征及驱动机制分析.结果表明:①MNDWI水体提取算法总体识别精度达到了 98%,在水体信息提取方面性能卓越.②1986年-2021年呼伦湖水体面积呈现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的波动性变化趋势,36 a间面积增加了 89.57 km2,变化幅度为4.09%.其中,东北部与南部水域的面积变化情况最为显著.③水体面积在1986年-1989年、2005年-2021年分别呈下降趋势(UF<0,α=0.01),1990年-2004年呈上升趋势(UF>0,α=0.01),总体上,湖泊面积逐渐恢复.④相对湿度与水体面积显著正相关;植被覆盖度、从事农林牧渔业人数与水体面积显著负相关.

    谷歌地球引擎水体指数呼伦湖水体面积影响因素

    山前农业区HNO3对碳酸盐岩风化的扰动影响——以清水河上游为例

    刘伟张海岛谢银财张恒星...
    40-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酸盐岩是全球最大的碳库,定量评价山前农业区HNO3对碳酸盐岩风化的影响对深入理解全球碳循环具有重要科学意义.2022年7月于清水河山前农业区河段13个监测点进行了样品采集,对常规水化学和稳定同位素指标(δ2H-H2O、δ18O-H2O、δ15N-NO3-和δ18O-NO3-)进行检测,基于MixSIAR模型确定山前农业区河水中NO3-主要来源,利用水文地球化学证据揭示NO3-的关键污染控制过程.在此基础上,利用碳酸盐岩溶解的化学计量关系定量HNO3扰动的碳酸盐岩风化及其对碳汇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清水河山前农业区河段水体呈弱碱性,水化学类型为HCO3-Ca·Mg水,主导离子主要受方解石和白云石溶解控制.河水NO3-污染源贡献率为大气沉降(0.18%±0.06%)<硝态氮肥(0.40%±0.11%)<土壤有机氮(9.30%±4.50%)<铵态氮肥(16.10%±9.00%)<粪便和污水(74.00%±13.00%).含NH4+污染物对河水中NO3-贡献率达99.40%.微生物硝化作用将NH4+转化为HNO3后,生成的中间产物HNO3优先且快速参与到碳酸盐岩风化中.山前农业区HNO3扰动碳酸盐岩风化过程加速了 22.80%±6.80%的Ca2+和Mg2+及18.10%±7.50%的HCO3-的释放.同时,相对碳酸盐岩自然风化,这一扰动过程降低了 22.80%±6.80%的CO2吸收量,并可能导致水质硬化程度加剧及NO3-污染风险增加.

    山前农业区硝酸盐硝酸碳酸盐岩风化碳汇

    基于单细胞转录组数据的植物根毛细胞特异性调控机制研究

    陈书霞徐雯雯乐毅
    50-6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毛组织通过增加根系与土壤的接触面积,促进植物水分与营养的吸收,其顶端生长特性也为研究植物细胞命运决定和极化等基本生物学问题提供理想模型,深入研究根毛的分子机制对理解植物如何适应环境变化具有重要的科学与实践意义.本文对两种模式植物的根毛组织单细胞转录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利用拟时序分析技术构建细胞发育轨迹,并对依赖于轨迹分支的差异基因进行表达分析建模与功能富集,以揭示其独特的分子特征.hdWGCNA(high dimensional weighted cor-relation network analysis)用于构建特定细胞簇的基因共表达网络框架,并进行关键模块鉴定与特征基因筛选.实验分析揭示了细胞状态转变期间根毛细胞类型发育和基因表达变化的动态过程,并有效识别调控根毛细胞发育的关键基因,如拟南芥中的BHLH54、BHLH66与BHLH82基因,参与植物气孔及根毛发育过程以实现精细调控;水稻中的LOC_Os07g43670基因通过介导生长素的传导途径调控下游基因表达.共表达网络分析揭示了根毛发育过程中的核心模块,并进一步验证了关键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提供了在单细胞水平上对根毛细胞复杂发展网络中的决策机制和分子调控网络的理论依据,也为植物细胞命运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路.

    植物单细胞拟时序分析共表达网络调控基因

    马铃薯收获机除杂装置试验研究

    蔡延淞于皓河胡鑫李琦颖...
    6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马铃薯除杂效率低,伤薯率高等问题,本文对马铃薯除杂装置进行了室内试验,进行秧蔓与薯石一体化除杂,确定了马铃薯除杂装置的最优工作参数.以除秧辊转速、抖动轮频率和挡秧杆长度为试验因素,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不同因素对除杂率和破皮率的影响.通过响应面试验,探究各因素共同作用对马铃薯除杂率和破皮率的影响.为使秧蔓与薯石一体化除杂率大于90%,马铃薯破皮率小于5%,本文通过期望函数法确定了除杂装置最优工作方案:当除秧辊转速为125.5r/min、抖动轮频率为2.4 Hz、挡秧杆长度为280 mm时,除杂率为91.03%,破皮率为3.14%,符合马铃薯除杂要求.

    马铃薯马铃薯收获机薯杂分离试验研究

    基于ERP的草原公路自动驾驶接管认知特性研究

    高明星岳晶晶李鹏飞马东梅...
    69-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草原公路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接管过程中驾驶员的认知特性,对提升自动驾驶技术的普适性和安全性有重要意义.根据感官参与维度负荷等级评价法,设计4种不同负荷等级的非驾驶相关任务(NDRTs):0级负荷-无NDRTs、1级负荷-听新闻、2级负荷-看视频、3级负荷-玩游戏,并结合草原公路典型风险接管场景(牲畜占道)开展模拟驾驶实验.利用事件相关电位(ERP)分析不同NDRTs下驾驶员的P300与N2b的脑地形图、潜伏期和波幅值变化规律,综合NASA-TLX量表进行接管认知主客观评价.结果表明:①参与认知资源分配和注意力调控的额区和顶区中P300、N2b成分变化最为明显;②P300波幅值和N2b潜伏期均在1级负荷NDRTs下达到最小值,而在3级负荷NDRTs下P300潜伏期和N2b波幅值出现显著下降;③在草原公路自动驾驶过程中,建议驾驶人执行涉及听觉和认知资源的1级负荷NDRTs,尽量避免执行占用多种感官参与维度的3级负荷NDRTs.

    草原公路自动驾驶接管认知非驾驶相关任务(NDRTs)事件相关电位(ERP)

    基于改进长鼻浣熊优化算法的牛奶脂肪光谱特征波段筛选方法研究

    张源朴刘江平
    76-8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需求的增加,近红外光谱(NIR)分析技术因其非侵入性和高效性,在快速检测领域展现出极大潜力.然而,传统特征选择方法在处理高维光谱数据时,常面临计算复杂度高、依赖性强及泛化能力不足等问题,难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长鼻浣熊优化算法(GD-Golden-SCOA),该算法融合了佳点集策略、动态反向学习策略和黄金正弦算法,旨在增强全局搜索能力和参数自适应性,减少人工干预.实验中,对比了 5种预处理方法,并通过全波长建模、传统遗传算法(GA)、无信息变量消除算法(UVE)、原始长鼻浣熊优化算法(COA)与改进后的COA算法进行特征波段筛选.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不仅显著减少了特征波段数量,而且在牛奶脂肪含量预测中提高了模型的精度,训练集和测试集的R2分别达到0.994和0.989,显示出其在牛奶快速无损检测领域的广泛应用潜力.

    近红外光谱分析特征波段筛选长鼻浣熊优化算法佳点集动态反向学习

    基于深度学习的羊面部身份识别研究进展

    王光普宣传忠刘苏慧唐朝辉...
    84-9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羊面部身份识别已得到深入研究,其在养殖场的应用可提高养羊业的智能化与精准化水平.该研究归纳了目前羊只身份识别的传统方法和生物特征方法,分析了利用羊脸生物特征实现羊只身份识别的潜力,通过构建不同的深度学习网络模型实现羊脸身份识别,探讨了识别模型精度和稳定性提高的机理.论述了羊脸身份识别模型的轻量化和迁移学习研究,旨在增强识别模型在便携式设备上的部署能力,梳理了羊脸身份识别技术在羊只表情、品种识别等领域的拓展应用.在此基础上展望了羊面部身份识别技术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规模化的羊脸数据库,设计多视角的羊脸图像采集系统,研发先进的羊脸身份识别模型,解决跨生长周期的羊脸身份识别问题.研究可为规模化养殖场的羊脸身份识别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深度学习身份识别规模化养殖精准畜牧业羊脸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