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内蒙古气象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内蒙古气象
内蒙古气象

乌兰

双月刊

1005-8656

0471-3335338

010051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海拉尔大街49号

内蒙古气象/Journal Meteorology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查看更多>>本刊是1988年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气象科技期刊,作为一个技术刊物,她忠实地贯彻党的宣传工作方针,按照确定的办刊宗旨,在刊载科技论文,促进气象事业现代化建设,为内蒙古经济建设服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受到主管部门和广大读者的认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关于决策气象服务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李巧媛
    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主要采用文献计量学法,对1993-2023年中国知网中关于决策气象服务的学术论文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相关领域的政策及业务工作实践,分析我国决策气象服务相关研究的演变及趋势、现状、问题,提出了发展建议.研究表明:在研究期内,我国决策气象服务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验累积的归纳、典型案例的分析、业务平台开发的技术分享等方面,国家级研究影响很大,各基层气象部门参与广泛.今后,与防灾减灾、应急密切相关的灾害性天气、重大突发事件、重大社会保障的决策气象服务研究将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决策气象服务的后期研究中,强化机制研究、深入科学支撑研究、加快业务平台开发、促进专业学术研究,是推进决策气象服务工作的4个重要方面.

    决策气象服务文献计量趋势分析

    岱海流域一次降雨过程微物理特征分析

    许志丽毕力格郑旭程贺志宇...
    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 2018 年 5 月 10 日岱海流域一次飞机增雨探测资料,对层状云降水微物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水过程受500 hPa高空槽与700 hPa河套气旋影响,是一次典型的春季层状云降水过程.飞机探测降水过程中层状云中下部降水粒子数浓度、云粒子数浓度均较小,且云微物理量的水平分布均表现出明显的不均匀性.云中 62.6%的液态水含量大于0.002 g·m-3,83.2%的过冷水含量大于0.01 g·m-3,过冷水含量主要介于0.01~0.05 g·m-3.

    降雨过程云微物理结构人工增雨

    通辽市两次特大暴雪天气过程决策服务的思考

    齐佳慧陶晨刘佳唐志娟...
    1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0年11月17-19日以及2021年11月6-10日,通辽市连续两年出现特大暴雪天气过程,具有累计雪量大、影响范围广、极端性强、影响严重等特点,为历史排名前两高位的强降雪天气,属特大暴雪天气过程.两次特大暴雪天气过程预报预警准确、信息发布及时、决策服务到位,区市县三级气象部门通力合作.文章通过评估分析特大暴雪过程中预报预警、应急决策、实况统计、信息发布等各环节的工作及成效,总结服务特点,为今后重大气象事件的气象服务保障提供参考和借鉴,提高决策气象服务产品质量和效益.

    特大暴雪极端性决策服务预报预警

    通辽市两次特大暴雪天气过程的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赵梅兰祁雁文张晨
    19-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常规观测资料、ERA5(0.25˚×0.25˚)逐1 小时再分析资料,对通辽市2020 年 11 月 17-19 日特大暴雪天气过程(过程 1)和 2021 年 11 月 6-10 日特大暴雪天气过程(过程 2)卫星云图和水汽图和雷达回波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高空深厚冷涡(低槽)强烈发展和气旋入海后爆发性发展,强劲低空急流近距离输送充沛水汽是两次特大暴雪的有利环流形势.两次特大暴雪过程卫星云图出现斜压叶状云系演变为逗点云系再演变为螺旋云系,有明显的T形结构和暖锋后弯特征.降雪前期是回流降雪,降雪后期是冷输送带降雪.卫星云图各演变阶段较好地对应降雪的开始、加强、减弱等.在高空冷涡(低槽)强烈发展阶段,在冷涡的东南部—东北部—西北部有涡旋云系,对应降雪最强阶段.过程 2 的螺旋云带比过程 1 的螺旋云带更明显,降雪持续时间也较长.两次特大暴雪过程雷达回波呈均匀分布的片状层状云降水回波,回波强度变化和降雪大小有很好对应关系.过程1出现了典型的"零度层亮带",探空图有逆温层和融化层,"零度层亮带"和融化层均较好的指示降水相态.过程 2 回波移动与风场旋转一致,回波动画图呈现出气旋式旋转,回波的发展演变与冷涡强烈发展并旋转东移北上一致.

    特大暴雪水汽云图特征雷达图特征

    呼伦贝尔市年降水量时空分布特征及未来变化趋势

    纪成成常煜
    2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利用呼伦贝尔市16个国家级气象站1970-2021年52 年逐月降水观测资料,采用经验证交函数(EOF)、转动主分量分析(REOF)、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呼伦贝尔市年降水量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呼伦贝尔市年降水量场存在 2 种模态,分为 4 种表现类型:分别为全市降水偏多型;全市降水偏少型;东南部降水偏多、西北部降水偏少型和东南部降水偏少、西北部降水偏多型.利用REOF方法将呼伦贝尔地区年平均降水场分为东、西两个区域(简称A区、B区).A区年降水存在5~8 a的年际变化周期,以及50~55 a的年代际变化周期,在52 年时间尺度下,预测2030年开始降水将处于偏少时期.B区年降水存在 12~13、23~27 a和 46~56 a 3 个年代际变化周期,在 51 年时间尺度下,预测 2029 年开始降水将处于偏少时期.

    降水量EOF小波分析

    气候变化下的南丹县农业气候资源分析

    安春兴张恩宁刘芳
    3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分析了1970-2022年南丹县的农业气候资源,重点研究光资源、热量资源和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南丹县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 257.3 h,年日照百分率为28.7%,生长季(4-10月)的日照时数占全年的70.6%,有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和有机物积累.尽管年日照时数呈增加趋势,但南丹县的日照时间仍低于全国和广西的平均水平,光资源较为紧缺.年平均气温为17.3℃,无霜期为317.4 d,稳定通过10℃的活动积温为5 851.7℃·d,均呈显著增加趋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 469.7 mm,空间降水的极端性增加,作物生长期(4-9 月)的降水量占全年的80.3%.夏季和冬季降水量呈增加趋势,而春季和秋季降水量对全年降水量增加没有贡献.提出调整农业结构、发展设施农业、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等应对策略,以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增强农业生态系统的适应能力和抗灾能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农业气候资源光资源热量资源水资源农业结构调整

    基于黄金分割法的商洛市气候舒适度分析

    赵小宁胡晓黎庾平秋
    4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 1991-2023 年商洛市 4 个气象观测站逐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基于黄金分割法的人体舒适度指数和等级划分方法,对商洛气候舒适度时空特征进行分析,为商洛区域气候资源开发和康养旅游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商洛区域北部低山区广义舒适期主要分布于3-6 月及 8-11 月,中西部低山区主要分布于 3-6 月及 9-11 月,东南部川塬地区主要分布于3-5月及9-11月,西北部高海拔山区主要分布于4-10月.影响商洛区域人体舒适度的主要因素是低温,商洛区域冬季不适宜旅游康养;低山和川原地区春、秋季适合观光和康养旅游,高海拔山区夏季具有避暑的独特气候优势,春、夏、秋3季形成优势互补的气候康养旅游模式.

    人体舒适度黄金分割法气候康养

    被动式增温对大兴安岭北部林区大气及土壤温湿环境的影响

    崔昕远高健李顺顺姚慧芳...
    4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土壤和大气及土壤温湿度对于气候变暖的响应,采用开顶式(OTC)模拟增温的方法,设置对照(CK),与增温(OTC)组,于 2023 年在呼伦贝尔根河市大兴安岭国家森林生态站实验区内开展实验,分析模拟增温对兴安落叶松林内大气及各层土壤(5、10、15、20 cm)温湿度的改变.结果表明:(1)与CK相比,OTC内各土层(5、10、15、20 cm)土壤温度年变化依次升高1.97、1.39、0.41、3.94℃,5、10、20 cm土层的土壤湿度年变化依次降低1.33%、2.52%、3.58%.大气温度升高1.14℃;大气湿度降低3.49%.(2)OTC内大气温度及各土层土壤温度各季节均高于CK,土壤与大气温度增幅均为夏季最大,冬季最小,模拟增温处理下20 cm土层在春、冬季节有显著差异;OTC内土壤湿度降幅夏季最大,冬季最小,大气湿度降幅夏季最大,春季最小.(3)大气和土壤月平均温度在不同处理下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OTC内大气温度各月均高于CK;土壤湿度变化呈现4-10月变化幅度大,11月—翌年3月变化幅度小的状态.(4)土壤温度和湿度耦合呈正相关关系,且受土层深度影响.

    气候变暖模拟增温兴安落叶松林土壤温度土壤湿度

    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凉城赛区气温和风速的分布特征

    王驰那庆袁甲坤张晨阳...
    5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分析解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凉城赛区的天气特点,以便为本届冬运会的天气复盘总结提供参考,并为未来的冬运会气象服务提供依据.基于凉城赛区 2023年12月—2024年2月的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赛区气温、风速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赛区白天气温变化主要受太阳辐射影响,地形和海拔等因素通过影响太阳辐射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来间接影响气温,而对夜间气温影响不明显.各站在 08 时及 14 时后气温变化显著,但气温变化幅度并未随海拔高度发生明显改变;(2)赛区的风速变化受太阳辐射、地形和海拔等因素影响.风速呈现出阶段性变化,山顶站点SD和QD的全天风速显著高于其他5个站点.SD站风速在09时开始减小,13时再次增大;而QD站风速全天变化较小.相比之下,位于山坡山谷间的站点白天风速较大,夜间则减小.此外,海拔高度低于1 500 m的站点风速分布较为集中,而其他站点风速分布相对分散.

    气温风速分布特征冬季运动会

    浅析我国政策性牧业天气指数保险的困境及对策

    乌日图牧仁许湘敏谢钱钱黄丽娜...
    60-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变暖导致的极端天气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虽然近年来我国政策性牧业天气指数保险快速发展,但仍面临产品设计、部门协调及目标矛盾差异等困境.文章提出了优化产品设计、提升技术支持、加强政策推广、改善部门协作和强化舆情引导等对策,研究结论可为政策性牧业天气指数保险产品的设计提供建议,同时可为推动政策性牧业天气指数保险市场的高效、有序、平衡发展提供参考.

    政策性牧业天气指数保险气象数据牧区经济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