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内蒙古气象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内蒙古气象
内蒙古气象

乌兰

双月刊

1005-8656

0471-3335338

010051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海拉尔大街49号

内蒙古气象/Journal Meteorology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查看更多>>本刊是1988年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气象科技期刊,作为一个技术刊物,她忠实地贯彻党的宣传工作方针,按照确定的办刊宗旨,在刊载科技论文,促进气象事业现代化建设,为内蒙古经济建设服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受到主管部门和广大读者的认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22年内蒙古高温天气统计及可预警情况分析

    马素艳李一平赵梅兰
    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2022年常规观测资料和内蒙古自治区119个国家级气象站逐小时自动观测资料,分析了日最高气温≥35.0 ℃的高温情况以及对应的温压场配置,并统计了各站满足不同级别高温预警信号标准的情况.结果表明:(1)全年有68个国家级气象站出现≥35.0 ℃高温天气共399次,主要分布在呼和浩特市及以西地区,且连续2年集中出现在西部地区;5-9月均有高温天气出现,6月最多;日最高气温大多出现在15-17时,呈单峰型,17时最多;全年共有3次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主要发生在6月,且出现在西部地区;日最高气温>40.0 ℃的天气出现在阿拉善盟的拐子湖和额济纳旗,分别为7次和5次,其中6月15-17日最高气温连续3d在40.0 ℃以上;西部有8个站出现极端高温天气气候事件.(2)高温天气出现时,500 hPa多受高压脊控制,850 hPa处于暖中心或暖温度脊区,地面为热低压控制区.(3)分析还发现,满足区域高温黄色预警信号标准的日期很少,若按站点统计,满足黄色预警信号标准的有23站57次,满足橙色预警信号标准的有27站119次,满足红色预警信号标准的有3站13次.

    时空分布温压场配置高温预警信号标准

    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凉城赛区冬季气温特征分析

    郭浩峰
    9-13,24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凉城赛区障碍追逐赛场存在极端低温和过暖融雪天气,对赛事造成很大影响.文章利用2023年12月至2024年2月气温观测数据及ERA-5再分析资料,对赛场气温特征进行分析,并研究了不同天气分型下气温变化特点.结论如下:(1)海拔高度和太阳辐射差异是造成赛场气温分布差异的重要原因;(2)赛场气温存在日变化特征,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出现在14-15时,气温日较差与地形关系密切,山谷地区日较差明显大于其他地区;(3)在气温上升时,受暖平流影响,山坡上的气象站点夜间以增温为主,海拔越高,增温强度越大,山谷站点则受冷池影响,夜间气温持续下降,因而赛场常在夜间有逆温现象,逆温出现概率为87.2%,在日出前逆温强度最强,日出后逆温逐渐消失;(4)受冷平流影响时气温下降,气温的日变化特征明显减弱.

    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复杂地形气温特征分析逆温夜间增温

    冷涡背景下内蒙古东部地区强对流天气特征分析

    祁蕾王丹斓刘禹佃
    14-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常规观测、再分析资料等对2000-2021年影响内蒙古东部地区的东北冷涡天气过程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冷涡全年均会发生,其中5-6月发生频次最高,持续时间以3~4 d的过程最多,在内蒙古东部的偏北地区更为活跃,中心强度月变化呈单峰型分布,移动路径主要分为东移型、东南移型和南移型.短时强降水发生高频区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市东部和南部、兴安盟中东部、通辽市大部和赤峰市北部地区,7月上旬—8月上旬是各区域短时强降水多发时段,易出现局地性短时强降水.雷暴发生高频区呈现北多南少的特点,6-8月为主要集中期,发生的高值时段为11-20时.雷暴大风发生高频区呈现北少南多的特点,年变化呈上升趋势,5-6月雷暴大风次数明显多于其他月份.冷涡背景下雷暴大风发生主要集中在冷涡的东南和西南象限.

    冷涡短时强降水雷暴雷暴大风

    1961-2023年柴达木盆地降水日数时空分布特征

    胡嘉玥袁淑杰苏丽欣袁东升...
    25-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柴达木盆地10个气象观测站点1961-2023年共63年的逐日降水量资料,应用气候倾向率法、Mann-Kendall法、Morlet小波变换和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等气象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柴达木盆地不同等级降水日数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1)柴达木盆地年小雨、中雨、大雨日数的峰值出现在7月,暴雨日数峰值在8月,无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发生.(2)柴达木盆地年小雨日数随时间变化表现出明显减少趋势;年中雨、大雨日数随时间变化表现出明显增加趋势.(3)柴达木盆地年小雨、中雨、大雨日数的突变年份分别为2011、1993、2007年.(4)年小雨日数主要周期为22 a;年中雨日数主要周期为10a;年大雨日数主要周期为20 a.(5)年小雨日数第一模态显示区域整体一致的特征,第二模态显示东西反相位的特征;年中雨日数第一模态显示东西反相位的特征,第二模态显示中东部多、两部少的特征;年大雨日数第一模态显示中东部多、两部少的特征,第二模态显示区域整体一致特征,第三模态显示东西反相位的特征.

    柴达木盆地气候倾向率Morlet小波变换经验正交函数分解

    基于光流法雷达回波外推技术的研究

    潘立阳闫军刘鹏飞
    3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DIS光流法对雷达回波移动方向和影响区域进行预测,并用实测雷达回波产品对其进行跟踪精度的验证.采用该算法进行组合外推是将雷达组合反射率产品回波进行预处理后,计算其运动矢量,再将该运动矢量通过水平和垂直处理得出最终运动矢量,最后利用该矢量场外推出回波预测产品.这种方法的优越性在个例检验中得到了充分验证,能够获得更加准确和可靠的外推结果,为短期临近预警业务提供了更加可靠和及时的参考.

    DIS光流法天气雷达回波外推运动矢量

    一种短时强降水雷达客观识别方法研究

    刘诗韵许晶贾雪婷姬佳琪...
    4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统计分析了 2004-2021年6-8月凉城地区43次短时强降水,367条回波强度廓线数据,通过对雷达回波廓线分析,提取描述回波廓线底层回波强度等6个参量,确定凉城地区出现短时强降水的识别阈值.结果表明:雷达回波强度廓线近地面1 km回波强度分布比较均匀,以中位数为中心,均匀向两端分布,Zmax、ET、TOP、VIL、KILD分布较不均匀,均呈右偏,其中VIL、VILD分布右偏严重,Z、Zmax、VIL、VILD数据分布呈单峰状,ET、TOP数据分布呈双峰状;在雷达回波强度廓线特征量小提琴图形分析基础上,采用25%分位数作为雷达识别短时强降水参数阈值,初选出阈值为:廓线强度最大值>26.1dBz,廓线近地面 1km 回波强度>24.2dBz,ET>5.3 km,TOP>2.0 km,VIL>0.2 kg·m2,VILD>0.06g·m3,阈值总体上低于我国中东部地区;应用2017年6-8月样本进行检验,凉城地区雨强R≥10.0 mm·h-1及4.9 mm·h-1 ≤R<10.0 mm·h-1预报命中率、空报率明显高于一般性降水(1.0 mm·h-1≤R<4.9 mm·h-1),漏报率明显低于一般性降水.短时强降水逐小时TS评分小于0.15,一般性降水逐小时TS评分为0.46.运用此方法对提高凉城地区短时强降水预报命中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短时强降水客观方法识别阈值

    呼伦贝尔地区大豆生长季气候资源时空变化特征

    姜湖园有思赵凯
    49-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豆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在全国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分析气候变化对呼伦贝尔地区大豆种植格局的影响,文章利用线性趋势法、自然断点法、反距离权重插值等方法,对呼伦贝尔地区1992-2022年大豆生长季气候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为发展冷凉地区大豆种植业,指导大豆生产提供一定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992-2022年,大豆各生育期内,平均气温在播种—出苗期呈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02 ℃·(10a)-1,其余4个生育期平均气温均为上升趋势,气温与距大兴安岭的距离呈反比;降水量在分枝—开花期呈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4.42 mm·(10a)-1,其余生育期的降水量均随时间呈逐渐上升趋势,降水分布呈自西向东逐渐增加的趋势;日照时数在开花—鼓粒期呈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7.5 h·(10a)-1,其余生育期的日照时数均随时间的推移呈逐渐下降趋势,日照时数自东向西逐渐增加.

    气候变化呼伦贝尔大豆

    探空气球爆炸后下降阶段数据分析

    塞丫周雪松李隆腾崔益东...
    58-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空气球爆炸后下降阶段数据是指其爆炸后,雷达继续跟踪探空仪进行探空观测直到探空仪落地,所得全部数据资料.2016年起,呼和浩特国家高空气象观测站正式开展了探空气球爆炸后下降阶段观测试验,试验获得大量探空仪下降阶段观测资料,文章所采用数据样本时间为2016年8月-2020年4月,目前观测试验仍在进行中.利用所获得下降阶段观测数据分析了探空仪上升和下降这两个阶段温度随气压的变化、湿度随气压的变化,发现下降段温度随气压的变化与上升段温度随气压的变化相比并没有出现较大的差异.虽然探空仪下降速度约等于5倍上升速度,但对比国产肠膜湿度传感器的误差,即使在下降阶段,碳膜电阻湿度传感器的时间常数也远远小于肠膜湿度传感器的时间常数.从温度随气压变化曲线的拟合性分析看,探空仪上升阶段曲线与下降阶段曲线,两者拟合优度(R2)≥ 0.997.多项式中,仅x的系数不一致,如果完全一致则延伸探空就没有意义,说明大气没有发生变化,失去预报价值;有量的变化,大气在运动,获得了变化量,就有了预报的意义.通过所得试验数据分析,呼和浩特高空站常规探空业务中,探空气球爆炸后探空数据的可用率约为72.1%.

    探空下降阶段可用性分析

    呼和浩特市中心城区雷电灾害防御适宜性分析

    刘正源秦兆军张占平万飞勇...
    6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雷电灾害防御研究是雷电灾害防御工程性和非工程性设施建设及城乡规划、重点项目建设的重要依据,也是全社会防灾减灾的科学指南.文章以内蒙古经济较发达的呼和浩特市中心城区为例,基于呼和浩特市2014-2018年闪电定位资料,根据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的相关要求计算建筑物每年预计雷击次数与建筑高度和地闪密度有密切关系,并针对建筑物高度提出防雷减灾适宜性对策建议.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大部分属于地闪密度中级以下地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5.97%,低密度、较低密度和中密度地区内第三类防雷建筑物中一般性工业建筑物或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高度通过计算得到适宜高度分别为200、143 m和102 m以下;火灾危险场所以及其他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或部、省级办公建筑物的高度分别控制在91、65 m和46 m以下.地闪密度中级以上区域主要为中东部以及西部一些小范围地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4.13%,较高密度和高密度地区内第三类防雷建筑物中一般性工业建筑物或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高度通过计算得到适宜高度分别为83 m和72 m以下;火灾危险场所以及其他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或部、省级办公建筑物的高度分别控制在46 m和33 m以下.研究结果对全区雷电灾害防御研究与预案制定、资源合理利用、重大工程建设、金融投资与保险、应急管理和政府决策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雷电灾害地闪密度适宜性呼和浩特市中心城区

    内蒙古青少年气象科普研学现状分析与建议

    高菲王祯晗
    6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普及与学校教育相融合已成为我国青少年科学普及发展的新态势,内蒙古地区气象科普资源、气象实践教育资源、气候主题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气象科普研学产业,对推动气象科普事业发展,提升青少年气象科学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梳理总结内蒙古地区气象科普研学资源,以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呼和浩特市气象局、包头市气象局开展的科普研学实践探索为例,分析目前内蒙古地区气象科普研学存在的问题,建议充分利用气象科普馆、科普基地、校园气象站等资源,打造独具气象特色的科普研学内容,多举措开展气象研学活动,壮大科普人才队伍,促进气象科普研学和青少年教育的融合发展,以期为全区气象科普研学工作提供借鉴和思路创新.

    气象科普研学青少年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