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畜牧与饲料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畜牧与饲料科学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畜牧与饲料科学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刘红葵

月刊

1672-5190

cnmxky@vip.163.com

0471-5294608,5294500,5295703

010031

呼和浩特市昭君路22号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综合实验大楼

畜牧与饲料科学/Journal 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CSTPCD
查看更多>> 《畜牧与饲料科学》是经科技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1973年创刊,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收录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15-1228/S;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5190。本刊为月刊,192页,邮发代号:16-101。 主要栏目:基础科学、实验技术、生物工程、实用技术、奶牛专栏、遗传繁育、资源与环境、饲料科学与动物营养、草业科学、食品科学、畜牧生产、教学园地、兽药科学、动物检疫、经济与管理、疫病防治、临床兽医、工艺设备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加强"大数据+"科技服务,助推绒山羊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为例

    斯钦孟和李胜利孙海洲张春华...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剖析"大数据+"科技服务模式在助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绒山羊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及取得的成效.[方法]根据研究团队承担的"科技兴蒙"项目实施情况,使用实证分析方法,分析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绒山羊产业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内容与运营情况,探讨绒山羊生产技术服务团队发挥的作用,构建绒山羊产业高质量发展科技支撑保障机制,提出延伸发展的对策建议.[结果]依照"一平台、四系统、一中心"的架构建立了鄂尔多斯市绒山羊产业大数据平台,初步构建了绒山羊生产技术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绒山羊产业数字化发展管理体系.以"科技兴蒙"项目为依托,项目牵头单位组织带领该地区民营企业和绒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借助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资源优势,形成"1+4+10+N"的绒山羊生产技术社会化服务模式,服务内容涵盖养殖技术指导与培训、兽医兽药、品种选育推广、人工授精、饲草保障、分部位抓绒及分级包装、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根据大数据平台和社会化服务模式的内在机制,构建了 6 项科技支撑保障机制,提出了推进"放管服"改革、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快数字化牧场建设、促进科技支撑多元化等对策建议.[结论]通过"科技兴蒙"项目的实施,鄂尔多斯市绒山羊产业高质量发展"大数据+"科技服务模式基本形成.下一步应不断完善绒山羊生产技术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绒山羊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管理体系,鼓励和支持大数据平台及技术服务站点建设向基层延伸,促进绒山羊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发展和社会化服务全覆盖,从而持续推进绒山羊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大数据+"科技服务模式绒山羊产业高质量发展鄂尔多斯市

    非洲猪瘟病毒pI215L蛋白结构与功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赵金兵王铁军王莫离石建州...
    1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pI215L蛋白的结构与功能.[方法]从ASFV数据库(The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Database,ASFVdb)下载 29 个不同ASFV毒株的pI215L基因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分析不同毒株pI215L基因的同源性及遗传进化关系,预测pI215L蛋白的理化性质、二级结构、线性表位及三维空间位置.[结果]不同ASFV毒株的pI215L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较高;pI215L蛋白性质不稳定,亲水性较高,二级结构主要含有α-螺旋、延伸链、β-转角、无规卷曲 4 种形式,含有 1 个E2 泛素化结合酶结构域;共有 16 处肽段是潜在的线性表位;使用SWISS-MODEL对pI215L蛋白的三级结构完成同源建模,在PDB数据库中与 6NYO.1(ubiquitin-conjugating enzyme E2 R2 和ubiquitin)的同源性达 46.06%;再使用PyMOL软件对pI215L蛋白进行构象表位预测,准确定位预测的表位三维空间位置在模型中的分布.[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解析pI215L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研制ASFV疫苗和抗ASFV药物提供了参考.

    非洲猪瘟病毒生物信息学pI215L蛋白结构与功能

    Caspase-9蛋白在亚慢性砷染毒大鼠睾丸间质细胞中的表达研究

    秦海霞韩菲戴研平刘改萍...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亚慢性砷染毒对大鼠睾丸间质细胞Caspase-9 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 40 只健康成年清洁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 4 组,分别为对照组以及低、中、高剂量染毒组,每组 10 只.采用自由饮水方式进行染毒,低、中、高剂量染毒组亚砷酸钠的染毒剂量分别为 2.4、12、60 mg/L,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染毒试验持续 14 周.染毒试验结束后,检测大鼠外周血白细胞数量;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TNF-α及IL-1 的浓度;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精子的超微结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睾丸间质细胞Caspase-9 蛋白的表达定位及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染毒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1 浓度及白细胞计数均显著(P<0.05)升高.透射电镜下,对照组精子顶体结构完整,厚度及染色均匀;低剂量染毒组可见精子胞膜肿胀,核染色质较均匀;中剂量染毒组精子顶体与核分离,胞膜肿胀;高剂量染毒组精子尾部中断,轴丝排列紊乱.免疫组化法分析表明,Caspase-9 蛋白主要表达于睾丸间质细胞的细胞质,表达信号呈棕褐色;与对照组相比,各剂量染毒组大鼠睾丸组织内Caspase-9 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P<0.05)升高.[结论]睾丸间质细胞Caspase-9 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可能是亚砷酸钠致雄性大鼠慢性生殖毒性的机制之一.

    亚慢性砷中毒睾丸间质细胞超微结构Caspase-9蛋白大鼠

    柠檬酸和醋酸对小鼠离体肠平滑肌运动的影响

    周鑫漪范桢岳家田刘馨博...
    2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柠檬酸和醋酸对小鼠离体肠平滑肌运动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为开发具有调控人或动物消化道运动机能障碍的有机酸类产品提供参考.[方法]用生物信号处理系统监测 2 倍浓度递增柠檬酸(0.02~0.64 mmol/L)或醋酸(0.13~2.00 mmol/L)及其一次性有效浓度对小鼠离体肠段收缩幅度、收缩张力及峰值的影响.[结果]柠檬酸和醋酸均剂量依赖性地减小肠平滑肌的收缩幅度和收缩张力(P<0.01),其有效抑制浓度分别为 0.32 mmol/L和 1.00 mmol/L.有效抑制浓度的柠檬酸和醋酸均不影响 25 mmol/L KCl引起的小肠收缩峰值(P>0.05),但柠檬酸处理后显著(P<0.05)缓解M-受体激动剂氯贝胆碱引起的肠收缩幅度减小.[结论]柠檬酸和醋酸对小鼠离体肠平滑肌运动均具有抑制作用,且可能并不影响平滑肌细胞膜的去极化过程,但柠檬酸可能通过部分影响M-受体的作用而对消化道平滑肌具有解痉作用.

    柠檬酸醋酸小鼠平滑肌M-受体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展及向肝癌转变过程中的分子调控机理研究进展

    卞康坤包玉龙王利
    29-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炎症和纤维化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标志.在NAFLD的发展进程及向肝癌的转变过程中有多种信号通路发挥关键作用,调控肝细胞的进一步损伤及恶性转变.Hippo信号通路通过调节脂质代谢、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激活等过程控制NAFLD进程;肝脏中PI3K/AKT信号通路的活化,可以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增强肝脏抗炎能力并抑制肝脏中炎症因子的活性,从而缓解肝细胞损伤;TGF-β信号通路通过进一步促进慢性炎症状态下的肝细胞凋亡、HSC激活等加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AMPK信号通路在糖类及脂肪代谢调节、能量调控及向肝癌的转化过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NF-κB主要在促炎基因表达中起作用,抑制该通路可以减轻脂肪性肝炎和肝纤维化进程.综述NAFLD发展进程及向肝癌转变过程中涉及的主要信号通路的调控机理研究进展,以期尽可能在NAFLD的早期阶段阻止其进一步病变及向肝癌的转变,为临床NAFLD的靶向治疗提供参考.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癌调控机制信号通路

    藜麦秸秆微贮替代全株青贮玉米对西杂育肥牛生产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清指标的影响

    张俊丽摆世林侯鹏霞梁小军...
    41-46,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日粮中藜麦秸秆微贮替代全株玉米青贮对西杂育肥牛生产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体况良好、初始体重 450 kg左右的西杂肉牛 36 头,随机分为 4 组,即对照组、试验 1 组、试验 2 组、试验 3 组,每组 9 头,每头为 1 个重复.对照组饲喂TMR基础日粮,试验 1 组、试验 2 组、试验 3 组在基础日粮中粗饲料的基础上分别用藜麦秸秆微贮替代 10%、30%、50%的全株玉米青贮.预饲期 15 d,正饲期 60 d.记录各组肉牛在试验期间的体重及采食情况,计算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料重比;采集饲料样品及粪样,测定主要营养物质含量,计算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试验结束时,采集血液样本制备血清,测定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指标以及免疫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 1 组肉牛的平均日增重显著(P<0.05)提高,平均料重比显著(P<0.05)降低.试验 1 组、试验 2 组、试验 3 组肉牛的干物质(DM)、粗蛋白(CP)、粗纤维(CF)、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均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试验 1 组肉牛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活性、谷丙转氨酶(ALT)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以及IgG 和IgM 含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血清MDA 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日粮中用藜麦秸秆微贮替代部分全株玉米青贮饲喂西杂育肥牛,可提高日增重,降低料重比,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和免疫能力,建议替代比例以 10%为宜.

    藜麦秸秆微贮西杂肉牛生产性能血清指标表观消化率

    饲料中常见霉菌毒素污染情况及其对畜禽毒性作用的研究进展

    刘秋瑾尹珺伊张军王岩...
    47-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霉菌毒素是谷物中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常存在于被污染的畜禽饲料及饲料原料中.饲料样品中常见的霉菌毒素包括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DON)和伏马毒素(fumonisin,FUM).霉菌毒素可损害畜禽的免疫系统及生殖功能,接触到霉菌毒素的组织如肾脏、肝脏、肠道,会发生病理变化,影响畜禽健康.介绍了畜禽饲料及饲料原料中常见的霉菌毒素种类及污染现状,综述了霉菌毒素对畜禽毒性作用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以期为减少畜禽生产中霉菌毒素污染造成的危害提供参考.

    饲料霉菌毒素污染情况毒性作用

    畜禽肉质性状相关候选基因的研究进展

    杨航柳序
    5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市场对优质畜禽肉的需求量逐年提升,畜禽肉质性状已成为食品科学和动物育种领域的研究热点.肉质性状受多种信号通路和转录因子的影响,深入了解影响肉质性状的候选基因对改善畜禽肉质和培育优良畜禽品种具有指导意义.对与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含量、肌苷酸(inosinic acid,IMP)含量、嫩度、pH值、肉色等肉质性状密切相关的候选基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畜禽选育改良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肉质候选基因肌内脂肪肌苷酸嫩度

    畜禽业碳排放的时空特征及减排路径——以河南省为例

    孔祥飞张东生
    6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河南省畜禽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及减排路径,为加快该省畜禽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河南省畜禽业碳排放为研究对象,基于全省及各地区(17 个地级市和 1 个省直辖县级市)2011-2020 年的牛、马、驴、骡、猪、羊、家禽的出栏头数或只数、畜禽业产值数据,以各类畜禽的肠胃、排泄物产生的CH4 与N2O为温室气体来源,采用畜禽业碳排放因子法与强度计算公式,分析河南省及各地区畜禽业碳排放总当量及强度的时空特征.[结果]就碳排放总当量而言,河南省畜禽业及其各结构碳排放当量 2011-2020 年整体呈下降趋势;就碳排放总当量的同比增速而言,河南省畜禽业碳排放绝对当量经历了 3 个具有不同波动特征的阶段:小幅度增加阶段、大幅度下降阶段、波动变化阶段;依据畜禽业碳排放绝对当量特征,可将河南省各地区划分为"高-波动""中-波动""中-下降""低-波动""低-下降"5 种类型.就碳排放强度绝对当量而言,河南省畜禽业碳排放强度 2011-2020 年整体呈下降趋势,畜禽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大幅度提高;就碳排放强度同比增速而言,河南省畜禽业碳排放强度经历了波动下降的过程,这一过程分为 2 个阶段:波动性下降阶段、波动性上升阶段;依据畜禽业碳排放强度特征,可将河南省各地区划分为"高-收敛型增长""高-波动""高-扩张型下降""中-波动""中-扩张型下降""中-收敛型下降""低-波动""低-收敛型下降"8 种类型.[结论]河南省畜禽业碳减排在数量与质量两个层面上取得了一定成效;畜禽业碳减排成果具有不稳定性特征;畜禽业碳排放总当量与强度具有地区异质性特征.建议河南省通过以下路径实现畜禽业现代化发展:加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加大畜禽业碳减排科学技术投入与应用力度;优化畜禽管理方式;多政策协同推进温室气体减量化;推进畜禽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河南省畜禽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减排路径

    青海省高寒荒漠5种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影响因素对比研究

    王定晖王新王云英裴薇薇...
    70-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高寒荒漠 5 种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并揭示其调控因素.[方法]以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和共和盆地高寒荒漠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面上调查方法,采集 221 个剖面土壤样品,对土壤有机碳含量进行分析,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揭示土壤有机碳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青海省高寒荒漠5 种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呈现较强异质性.土壤有机碳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栗钙土、盐土、棕钙土、灰棕漠土和风沙土,且栗钙土、盐土有机碳含量显著(P<0.05)高于其他 3 种土壤类型.高寒荒漠土壤pH值异质性较弱,从高到低顺序分别为风沙土、栗钙土、棕钙土、灰棕漠土和盐土.高寒荒漠土壤有机碳含量主要受土壤全氮含量和降水量影响,而pH值主要受年均气温调控.[结论]青海省高寒荒漠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高、异质性较强,主要来源于根系碳源输入.

    高寒荒漠土壤有机碳土壤类型结构方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