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畜牧与饲料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畜牧与饲料科学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畜牧与饲料科学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刘红葵

月刊

1672-5190

cnmxky@vip.163.com

0471-5294608,5294500,5295703

010031

呼和浩特市昭君路22号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综合实验大楼

畜牧与饲料科学/Journal 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CSTPCD
查看更多>> 《畜牧与饲料科学》是经科技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1973年创刊,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收录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15-1228/S;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5190。本刊为月刊,192页,邮发代号:16-101。 主要栏目:基础科学、实验技术、生物工程、实用技术、奶牛专栏、遗传繁育、资源与环境、饲料科学与动物营养、草业科学、食品科学、畜牧生产、教学园地、兽药科学、动物检疫、经济与管理、疫病防治、临床兽医、工艺设备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A-Unet的牛体尺测量方法研究

    石炜张显宇杨晶安赵岩...
    76-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基于U-Net改进的A-Unet图像分割与牛体尺测量方法,以实现对牛体体高、体长、体斜长的自动化测量.[方法]首先,在牧场通过摄像头采集牛的侧视图片;其次,利用A-Unet算法进行图像分割,提取牛体边缘轮廓曲线,在牛体轮廓曲线的基础上采用动态网格法寻找牛体尺测量点;最后,根据摄像头已标定的参数和提取到的测量点进行计算,得出牛体尺数据.[结果]通过对深度学习算法图像分割性能的对比分析发现,相比原始的U-Net算法,建立的A-Unet算法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利用该算法对牧场 21 头牛进行体尺指标测定,并与人工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经验证,该方法检测体高、体长、体斜长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 4.16%、4.05%、4.27%.[结论]基于A-Unet的牛体尺测量方法可以有效地替代传统的牛体尺人工测量方式,具有适用性好、稳定性强和检测准确率高等优点,测量误差能够满足牧户对牛体尺测量需求.

    图像分割牛体尺测量A-Unet图像处理

    不同施氮量对饲用燕麦中蛋白质和纤维素的影响

    王静田永雷慕宗杰王永荣...
    85-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氮肥施用水平对饲用燕麦品质的影响,确定饲用燕麦的最适施氮量范围.[方法]选用燕麦草为供试材料,设置 0(N0)、175(N175)、200(N200)、225(N225)、250(N250)、275(N275)、300(N300)kg/hm2 共 7 个氮肥施用梯度,在苗期、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分别追施氮肥用量的 15%、35%、30%、20%.采用大田小区下的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区组设置 3 个重复,分别在拔节期和抽穗期测定 0~10 cm、10~20 cm和 20~3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含量以及饲用燕麦的蛋白质和纤维素含量.[结果]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土壤碱解氮含量升高,并出现积累的现象;与不施氮肥组相比,不同施氮水平下拔节期和抽穗期各土层的土壤碱解氮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饲用燕麦的品质并不会随着可利用的氮素养分含量的增加而一直提高,存在峰值;施氮水平N225 时,饲用燕麦在拔节期和抽穗期的蛋白质含量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 11.55%、16.13%,增幅分别为 38.15%、53.62%.饲用燕麦的分蘖数在施氮水平N175 时达到最大值(分蘖中位数=8);蛋白质和纤维素含量随施氮水平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施氮水平N225、N175 时,蛋白质和纤维素含量分别达到最大值.[结论]在施氮水平N225~N275 的范围内,饲用燕麦的蛋白质和纤维素含量达到协同最适值.

    施氮水平饲用燕麦蛋白质纤维素

    外源油菜素内酯引发对老化燕麦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李尹琳王勃夏方山张杰敏...
    94-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外源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s,BR)引发对老化燕麦(Avena sativa)种子活力的影响.[方法]以人工老化后的燕麦种子为试验材料,经不同浓度(0、0.01、0.10、0.50、1.00、10.00 μmol/L)的BR溶液引发 0(CK)、1、6、12、18、24 h,分析其发芽率、发芽指数、平均发芽时间和幼苗活力指数的变化规律.[结果]不同外源BR浓度、引发时间以及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对老化燕麦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平均发芽时间、幼苗活力指数均存在极显著(P<0.01)影响.BR浓度为 0.01 μmol/L引发 24h时,老化燕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幼苗活力指数均最高,平均发芽时间最短;在BR浓度为 10.00 μmol/L时,1~24 h老化燕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幼苗活力指数均低于其他浓度,而平均发芽时间显著(P<0.05)高于其他浓度.[结论]低浓度外源BR引发能够提高老化燕麦种子活力水平,而高浓度则降低其活力水平.该试验条件下,浓度为 0.01 μmol/L的油菜素内酯引发 24h是缓解燕麦种子老化的最佳处理.

    油菜素内酯种子老化燕麦种子活力种子萌发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短尾羊内脏Se含量检测评价

    张利妹郭军叶乐刘雨佳...
    101-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呼伦贝尔草原短尾羊是 2020 年底农业农村部公布的蒙古绵羊优良品种.本文较为系统地检测评价了呼伦贝尔草原短尾羊内脏Se含量水平.[方法]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草原采集 23只草原短尾羊的心脏、肺脏、肾脏、肝脏、小肠、瘤胃、网胃和皱胃样品共 170 份,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Se含量,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呼伦贝尔草原短尾羊内脏Se含量((X-)±SD,μg/100 g)由高到低依次为肾脏(47.26±19.18)、肺脏(6.30±2.94)、小肠(6.16±2.26)、心脏(5.63±3.82)、肝脏(4.49±2.52)、网胃(2.96±2.03)、瘤胃(2.84±1.40)和皱胃(2.44±1.81).肾脏Se含量是其他内脏Se含量的 7.5~19.4 倍.实质性器官Se含量均值与胃肠道Se含量均值差异极显著(P<0.01).内脏Se含量呈年龄相关性,30 月龄和 18 月龄草原短尾羊内脏Se含量整体高于 6 月龄和 42 月龄.肾脏、肺脏、小肠、心脏、瘤胃和皱胃Se含量在 4 个年龄组间具有显著(P<0.05)差异,其中,肾脏Se含量年龄差异最大,30、18、42 月龄肾脏Se含量比 6 月龄高 2.1~2.5 倍.草原短尾羊内脏Se含量普遍高于肌肉Se含量.[结论]呼伦贝尔草原短尾羊内脏对Se的生物富集效果显著,肾脏为富Se食品,其他内脏也属于富Se或含Se食品.呼伦贝尔市地处我国东北缺Se地区,建议重视草原短尾羊科学补Se或富Se喂养,可使羊肉和内脏更加营养健康.

    内脏Se含量草原短尾羊呼伦贝尔市

    阿胶质量安全分析研究进展

    孔浩田汝芳曹桂云孟兆青...
    109-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阿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作为一种药食同源产品,其滋补和养生功能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关注,市场需求持续增加.由于原料供应不足以及产品质量安全评价方法不健全,导致市场上的阿胶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其关键问题实际为产业链问题,涉及养殖、生产、贮存、运输等各个领域.从阿胶的原料控制以及产品生产、流通等方面综述了阿胶质量安全评价的研究进展,对各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以期为阿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阿胶质量评价质量安全产业链

    驼乳对不同类型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高天杜冬华哈斯苏荣
    116-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肝损伤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其致病因素较多,如药物、饮酒、糖尿病、环境应激等.动物发生肝损伤,其生产性能下降,对畜牧业生产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OS)及其介导的炎症反应是不同类型肝损伤的共同发病机制.驼乳(camel milk,CM)及其乳清蛋白(camel whey protein,CWP)是天然的抗氧化剂,可以通过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而抑制OS的发生,因此,具有潜在的抗肝损伤功效.围绕CM和CWP的抗OS和抗炎症作用,综述了CM及CWP对化学性、酒精性、糖尿病性肝损伤以及热应激引起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更多线索,为推广CM的保健作用提供参考.

    肝损伤驼乳驼乳清蛋白氧化应激炎症反应

    新疆部分地区屠宰场羊源细粒棘球蚴分子鉴定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

    薛文王凌云王云峰张振杰...
    12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部分规模化屠宰场羊的细粒棘球蚴感染情况及其分子遗传特征.[方法]收集屠宰场羊肝脏组织内经肉眼观察鉴定为细粒棘球蚴的包囊样本 96 份,全部提取基因组DNA后,基于细粒棘球绦虫cox1 基因位点和nad1 基因位点进行PCR扩增和测序.通过序列比对数据鉴定其基因型,构建遗传进化树解析其分子遗传特征.[结果]在cox1 基因位点上,有 81 份样本呈PCR扩增阳性(84.37%,81/96),经序列分析鉴定,所有阳性样本均为细粒棘球蚴G1 基因型(n=81),存在 15个单倍型(Hap_1~15);在nad1 基因位点上,有 67 份样本呈PCR扩增阳性 69.79%(67/96),经序列分析鉴定出 2 种基因型,分别为细粒棘球蚴G1 基因型(n=66)和G3 基因型(n=1),存在 19 个单倍型(Hap_1~19).种系发育分析显示,获得的细粒棘球蚴G1 基因型和G3 基因型序列,与国内外已报道的多种宿主源的G1 基因型和G3 基因型序列均处于同一个进化支.[结论]新疆部分地区羊源细粒棘球蚴呈现遗传多样性分布特征,研究结果为该地区羊包虫病的防治提供了基础数据.

    细粒棘球蚴检测基因型单倍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