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畜牧与饲料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畜牧与饲料科学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畜牧与饲料科学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刘红葵

月刊

1672-5190

cnmxky@vip.163.com

0471-5294608,5294500,5295703

010031

呼和浩特市昭君路22号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综合实验大楼

畜牧与饲料科学/Journal 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CSTPCD
查看更多>> 《畜牧与饲料科学》是经科技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1973年创刊,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收录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15-1228/S;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5190。本刊为月刊,192页,邮发代号:16-101。 主要栏目:基础科学、实验技术、生物工程、实用技术、奶牛专栏、遗传繁育、资源与环境、饲料科学与动物营养、草业科学、食品科学、畜牧生产、教学园地、兽药科学、动物检疫、经济与管理、疫病防治、临床兽医、工艺设备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响应面法优化乳酸菌产抗真菌物质的培养条件

    代超凡李兰兰旭日花郝加丽...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实验室保存的乳酸菌N22产抗真菌物质的产量,以毕赤酵母为指示菌,产生的抑菌圈大小为评价指标,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乳酸菌产抗真菌物质的培养条件.对MRS培养基碳源、氮源进行优化,考查不同温度、初始pH值和发酵时间对乳酸菌产抗真菌物质的影响,温度、初始pH值和发酵时间是主要影响因素,最后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法分析确定乳酸菌最佳培养条件为34.16℃、初始pH值为5.33、培养35.44h,此时,最大抑菌圈直径为16.34 mm,可取率为97.90%.经验证,最大抑菌圈直径为16.58 mm.该培养条件增加了乳酸菌抗真菌物质的产量.

    乳酸菌抗真菌物质响应面法优化培养条件

    群体感应系统调控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钟华晨贺银凤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主要介绍了细菌生物膜的概念及其形成过程、细菌群体感应(QS)的概念以及革兰阴性菌的AHL-LuxI/LuxR型QS系统、革兰阳性菌的QS系统、LuxS/AI-2介导的种间QS系统、AI-3/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信息系统4种QS系统的调节机制.就QS系统在细菌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对生物膜的调控进行初步阐述,以期为乳酸菌的开发利用和致病菌耐药性的研究提供参考.

    细菌生物膜群体感应乳酸菌致病菌

    梭梭HabHLH74转录因子基因的克隆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王力伟赵沛义王朝房永雨...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从梭梭中克隆了HabHLH74转录因子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HabHLH74蛋白,旨在为梭梭抗逆分子机理提供研究基础.研究结果表明:①利用RT-PCR技术成功扩增了HabHLH74的完整编码区cDNA序列,HabHLH74编码区cDNA序列长度为1 218 bp.根据HabHLH74编码区序列预测出其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②成功构建了HabHLH74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8a(+)-HabHLH74,并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了梭梭HabHLH74蛋白,其分子量为43.6 kDa.③对诱导条件进行单因素试验后获得的最佳诱导表达条件:诱导剂IPTG浓度为0.5 mmol/L,诱导温度为37℃,诱导时间为6h.④对在优化条件下诱导后的菌体进行超声破碎后发现梭梭HabHLH74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降低诱导温度(16℃、25℃诱导)未能得到可溶性表达的梭梭HabHLH74蛋白.

    梭梭HabHLH74转录因子克隆原核表达

    微生物拮抗检测方法的优化及其在秸秆发酵用菌株的应用

    萨初拉陶金山苏少锋吴青海...
    19-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利用复合菌添加剂提高青贮品质和营养价值的研究中,首先需要确定菌株间的拮抗特性,以便获得最佳组合效果.利用传统的1/2组合菌饼法和牛津杯法检测了6种微生物间的拮抗特性.结果 显示,仅产朊假丝酵母菌和黑曲霉菌之间存在弱拮抗现象.在后续全组合液滴法检测中不仅观察到了以上拮抗现象,还检测到了枯草芽孢杆菌与产朊假丝酵母菌,以及绿色木霉菌与黑曲霉菌之间的拮抗现象.通过显微镜观察绿色木霉菌与黑曲霉菌之间的接触区域,进一步证实了拮抗现象的存在.在所用的6种微生物中,乳酸菌与其他受试菌无明显拮抗,能够与其他微生物进行复配.产朊假丝酵母菌与枯草芽孢杆菌和黑曲霉菌存在拮抗,因此,可与乳酸菌和绿色木霉菌进行组合发酵.同样,枯草芽孢杆菌和黑曲霉菌可单独与乳酸菌进行组合使用.综上表明,与传统的1/2组合菌饼法和牛津杯法相比,全组合液滴法具有操作简便、接触充分、不易污染和结果全面等优点.

    拮抗全组合液滴法秸秆发酵微生物菌株

    围产期补饲对放牧蒙古羊母羊泌乳性能及羔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乌日勒格李九月田丰王利...
    2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研究围产期补饲精补料对戈壁地区妊娠期放牧蒙古羊母羊增重、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泌乳性能以及羔羊生长性能的影响.选取20只体况相近、平均体重为(60±5.54)kg的妊娠期蒙古羊母羊,按平均体重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对照组按照传统补饲方法补饲玉米300g/(只·d),试验组补饲精补料300g/(只·d).补饲试验预饲期5d,正饲期60d.测定试验母羊初始体重和补饲试验末体重,计算总增重;补饲试验结束时,采集试验母羊血液样本,测定血液常规指标和血清生化指标;从产后第15天起使用差重法测定母羊泌乳量,持续到产后第85天;测定羔羊的初生重、90日龄重,计算羔羊在90日龄内的日增重.利用统计学方法对对照组和试验组的上述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在补饲试验期间,试验组母羊与对照组母羊的总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母羊的体重减少幅度比对照组母羊低1.71%;试验组母羊的各项血液常规指标和血清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母羊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整个泌乳期试验组母羊的泌乳量都高于对照组母羊,其中,产羔后75 d和85 d,试验组母羊的泌乳量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母羊;与对照组羔羊相比,试验组羔羊的90日龄体重和90日龄内日增重有所提高(P>0.05).综上提示,围产期补饲精补料能够提高放牧蒙古羊母羊的产后泌乳量,并且有助于提升羔羊日增重.

    精补料蒙古羊母羊泌乳量羔羊日增重

    啤酒糟的营养特性及其在畜禽饲料中的应用

    孙智媛常凌范志勇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绍了啤酒糟(BSG)富含蛋白质、酚类化合物和能量较低、纤维含量高的营养特性.归纳出将BSG应用于畜禽生产具有提高繁殖性能、促进肠道微生物种群平衡、降低饲料成本、提高净收益等优势.提出在充分考虑畜禽生产阶段和生产目的的前提下,可将BSG代替一定比例的精饲料添加到日粮中.

    啤酒糟营养特性饲料应用

    微生物制剂处理秸秆日粮对肉牛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的影响

    郑海英李九月薛树媛王晓鹏...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秸秆不同调制技术,提高饲料利用率,选用秸秆专用复合酶制剂和酵母活菌制剂用清水稀释后喷洒在秸秆表面,与日粮其他成分充分混匀后饲喂肉牛,研究对肉牛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的影响.结果 表明:经酵母活菌制剂处理的试验Ⅱ组肉牛平均日增重显著(P<0.05)高于经复合酶制剂处理的试验Ⅰ组和对照组,试验Ⅱ组肉牛每千克体增重的饲料成本比试验Ⅰ组和对照组分别低0.91元和1.83元.试验得出如下结论:酵母活菌制剂处理玉米秸秆对肉牛生长性能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可以提高肉牛养殖效益.

    玉米秸秆微生物制剂肉牛生产性能养殖效益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原理及其在牧草中的应用

    张筱白薇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CRISPR/Cas9系统是一种新型RNA靶向的基因编辑系统.在近几年的研究中,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十分迅猛,因其具有经济、高效、简便的特点而广泛应用于育种、医疗、工业等领域.介绍了2种新型基因编辑技术,阐述了CRISPR/Cas9的结构、功能以及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原理,综述了该技术在牧草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利用CRISPR/Cas9系统研究牧草基因功能及改良牧草性状提供思路.

    CRISPR/Cas9基因编辑牧草应用

    HPLC-MS/MS法研究恩诺沙星在鸡蛋中残留消除规律

    侯轩周炜陈勇张航俊...
    4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检测鸡蛋中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残留的方法.鸡蛋样品经1%乙酸乙腈提取、正己烷除脂,用HPLC-MS/MS进行检测.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在0.5~500 ng/mL浓度时线性关系良好(r≥0.999);恩诺沙星回收率为87.7%~99.1%、环丙沙星的回收率为89.1%~101.4%,检测限为0.5μg/kg,定量限为1.0 μg/kg.应用该方法初步研究了恩诺沙星及其代谢物环丙沙星在鸡蛋中的残留消除规律.结果 表明,给药后鸡蛋中恩诺沙星及其代谢物蓄积迅速,停药8d后痕量恩诺沙星代谢缓慢,25 d后恩诺沙星代谢完全.

    恩诺沙星环丙沙星鸡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乳房炎源生鲜乳中病原微生物的污染现状及防控措施

    王丽芳杨健钟华晨宋洁...
    5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主要介绍了乳房炎患病牛乳中病原微生物污染情况、耐药情况及防控措施.总结出乳房炎患病牛乳中的病原微生物种类较多,主要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克雷伯菌,不同地区乳房炎乳样中的病原微生物不同,产生的耐药性和耐药基因存在差异.旨在为减少因滥用和乱用抗生素导致药物残留和耐药性产生、降低乳房炎患病牛乳中病原微生物的污染以及科学、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乳房炎生鲜乳污染现状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