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Nanning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nence Edi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民族地区高等教育资源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基于科技投入和产业集聚路径的检验

    纪明吴家榕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科技和人才良性循环的汇聚点,构成了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石.基于2006-2022年民族地区4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新质生产力和高等教育资源指标体系,实证检验二者之间的关系,并探讨科技投入和产业集聚在二者间的调节和门槛效应.研究表明:高等教育资源能够显著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科技投入和产业集聚在高等教育资源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中发挥了重要的调节作用;门槛效应检验结果显示,随着科技投入和产业集聚水平的提高,高等教育资源对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高等教育资源与新质生产力的关系存在空间异质性,高等教育资源在促进当地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能实现区域间的正向溢出效应.

    新质生产力高等教育资源科技投入产业集聚民族地区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研究热点与展望——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王惠琴丁雨晨
    13-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以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备受关注,研究文献数量迅速增长,研究内容聚焦将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社会经济发展财富和国家竞争优势.运用CiteSpace软件对2017-2024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的发文时间分布、发文作者、高频关键词聚类和突现词进行可视化分析,同时结合内容分析法总结近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的热点方向、主要进展和发展趋势.研究发现:近年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相关文献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趋势;对生态产品价值的分类与核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模式、典型案例分析、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等的基础研究渐趋成熟;"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是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关键抓手和主攻方向;制度体系构建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力保障;"生态补偿"和"实现路径"成为学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未来研究的可能趋势包括: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资产证券化的内在联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实证研究,以及关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时政热点.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可视化分析乡村振兴共同富裕

    基于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视角的校企合作改革创新

    汪向欣李舟
    2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持续升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校企合作改革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对校企合作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包括校企合作的理论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涵与特点,以及校企合作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等,并从多个角度提出了校企合作改革创新的策略和路径,包括加强合作双方的沟通与协调、丰富合作形式、完善合作机制及激励机制、不断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完善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加强师资队伍的校企共建.在保障机制上,应重视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机制、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合作机制与制度建设.以此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推动校企双方实现共赢发展.

    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创新机制保障产学研融合

    基于人流活动特征的城市商圈空间结构的大数据分析——以广西南宁市为例

    卢远项丽丽莫焘菘
    3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信息化在人流活动特征、城市规划、交通管理和公共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何合理分析城市商圈的空间结构,已成为城市规划与管理的关键所在.基于人流活动特征数据,采用核密度估计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并通过标准椭圆差分析,计算核心商业中心的边界范围及商业活动热点和冷点区域,对南宁市城市商圈空间结构大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宁市城市商圈空间结构呈现多核心模式的特点,主要集中在城市建成区较为成熟的区域,且沿城市主要交通线路和交通网呈现网格化的空间分布特征.高密度的商业热点区域与南宁市商圈的核心商业区相吻合.南宁市商圈的主要扩展方向倾向于东南方,与城市"整体向东、重点向南"的发展战略相一致.研究结果为南宁市商圈的持续管理提供了科学决策支持,并对南宁市城市建设用地未来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交通网络的未来建设以及南宁市商圈附近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人流活动特征加权核密度估计城市商圈南宁市空间结构

    耕地资源数量变化与城镇化水平演进的协同关系研究——以广西北海市为例

    刘柄麟侯加霜严志强张超...
    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广西北海市为例,基于2013-2022年的数据,运用协调度模型与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深入探究耕地资源数量变化与城镇化水平演进的协同关系.数据源于官方统计资料、遥感影像及土地管理记录,确保了准确可靠.通过协调度模型量化二者和谐程度,相关性分析揭示内在联系.研究表明,北海市近10年耕地面积显著减少,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二者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协调度虽有波动,但总体向好.提出以下建议:1)强化耕地保护意识,加大对基本农田保护力度和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全社会保护基本农田的意识;2)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合理规划城市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产业用地集约化;3)加大土地执法力度,健全执法机制,加强巡查监测,严厉惩处违法用地,维护土地管理秩序;4)推动城镇化与耕地保护协调发展,坚持并重原则,制定科学政策,强化城乡统筹,加强耕地变化监测;5)完善土地市场机制:健全土地出让、转让和租赁制度,促进土地合理流动与高效配置.

    土地利用耕地资源数量城镇化水平协调度协同关系

    供应链韧性研究进展及其测度方法研究

    马小雅徐浩彭俊豪
    48-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方法,以"供应链韧性"为主题,分别从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库中筛选出相关度较高的期刊文献,以"供应链韧性"测度为主题,从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筛选相关度较高的期刊文献.通过分析2010年以来国内外相关研究,探讨供应链韧性的热点问题、核心领域以及测度方法.研究发现:供应链韧性的热点问题主要聚焦供应链韧性的特性、测度方法、评价指标和影响因素,供应链韧性研究的核心领域则在供应链韧性特性研究、供应链韧性的优化设计以及供应链风险管理;供应链韧性测度的研究热点聚焦供应链韧性测度方法、指标体系、影响因素和供应链特性方面;供应链韧性及其测度的研究均呈现明显的时期特征.通过对测度方法的深入研究分析发现:供应链韧性测度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价分析,常用的综合评价法涵盖主观和客观权重法,旨在全面评估供应链的抵抗、恢复和适应能力.最后从供应链韧性理论深化和整合方向、供应链韧性测度指标体系构建和方法创新等方面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探讨,以期对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

    供应链韧性测度方法评价指标影响因素文献计量知识图谱

    需求不确定情况下供应链供应中断的恢复策略

    贺世红杨敖刘成华
    59-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面临需求不确定和供应中断等突发事件时,优先恢复供应链上关键节点的运行对于供应链快速恢复正常运行至关重要.通过引入多源采购的方式来提升供应链的韧性,即由2个制造商、1个批发商和2个零售商构成需求不确定的三级供应链,将供应链中断程度量化并融入供应链决策中,构建需求不确定情况下供应中断的供应链系统动力学模型,探索供应链上不同节点中断引起的关键因素变化以及不同节点同时发生中断时优先恢复关键节点的策略.研究发现,供应链上无论哪个节点中断,都会对供应链需求满足率和总利润造成负面影响.当批发商和制造商发生相同程度的供应中断时:若供应链的目标是最大化需求满足率,则应优先恢复下游节点企业,尤其是零售商的库存;若供应链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在完全中断的情况下,应优先恢复上游节点企业,特别是批发商的原材料库存;在部分中断的情况下,仍应优先恢复下游节点企业.研究能为供应链管理者提供宝贵的决策支持,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制定更有效的恢复策略,从而提高供应链的整体韧性和应对能力.

    需求不确定供应链韧性供应中断系统动力学下游企业

    碳交易政策对绿色物流效率的影响

    李梅刘鹂园陶徐杰雄胡建平...
    7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分析 2010-2021 年中国 30 个省份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Super-SBM模型、多期双重差分(Difference-in-Difference,DID)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碳交易政策对绿色物流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碳交易政策显著提升了省域绿色物流效率,主要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实现,而绿色技术创新在短期内未显现显著效果,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还产生了负面影响.异质性分析显示,该政策对东部地区和非资源型省份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对中西部及资源型省份效果较弱.继续完善碳交易市场机制、加大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和实施差异化政策,有利于提高实施碳交易政策对省域绿色物流效率的积极影响,推动区域绿色物流效率的提升.该研究为优化碳交易政策和推动绿色物流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碳交易政策绿色物流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市场机制差异化政策

    复配酶作用下多孔玉米淀粉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刘钰馨盘清华吴儒龙
    79-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α-淀粉酶和糖化酶复配作用制备多孔玉米淀粉,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研究,探究不同酶配比和酶处理时间对多孔玉米淀粉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酶改性后的玉米淀粉,其松散密度和振实密度比原淀粉小,松散密度为(0.292±0.013)g/mL,振实密度为(0.463±0.012)g/mL,这表明形成了多孔结构.利用偏光显微镜分析发现,酶改性后的淀粉颗粒和晶体结构被破坏,十字消光现象减弱.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发现,酶改性后的淀粉颗粒表面存在大小不一的微孔.多孔玉米淀粉起始糊化温度和熔融峰温度提高,而熔融焓降低,有序程度和双螺旋结构减少.实验结果显示:当反应时间为8 h,酶配比为1∶3时,制备的多孔淀粉吸油率最高,比原淀粉提高了318.00%;当反应时间为12 h,酶配比为1∶4时,制备的多孔淀粉吸水率最高,比原淀粉提高了202.95%.研究发现,反应时间12 h,酶配比1∶4时制备的多孔淀粉各项性能较好.

    玉米淀粉α-淀粉酶糖化酶吸附性能热行为

    循环排列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构建及性能表征

    王丹宋天宇韦敏
    86-93页
    查看更多>>摘要:荧光蛋白的自催化稳健荧光和无细胞毒性特性,使其成为监测细胞内信号分子的关键工具.然而,循环排列的荧光蛋白(Circularly Permuted Fluorescent Proteins,cpFPs)仍存在着自身强度弱和无法适用于复杂细胞环境内检测等问题,因此,获得更多类型的循环排列荧光蛋白并研究其光学活性和物理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构建一种新型的循环排列荧光蛋白——cpEGFP,并探究不同温度下cpEGFP在Escherichia coli BL21菌株的表达效果,同时比较其与超折叠绿色荧光蛋白(sfGFP)的光学特性,发现cpEGFP的发色团环境已经被改变,且荧光寿命有所延长.另外,尽管cpEGFP具有可观的荧光强度,但其亮度及量子产率比sfGFP都有所降低,后续需要进一步对其性能进行优化.研究结果为循环排列荧光蛋白cpEGFP的性能优化以及在细胞内信号分子检测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对于发展更为高效、特异的荧光探针具有重要意义.

    循环排列绿色荧光蛋白超折叠绿色荧光蛋白诱导表达相对荧光量子产率荧光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