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张宁东

双月刊

1009-3621

njyxb@126.com;nnzd@chinajournal.net.cn

0771-3854737

530003

广西省南宁市五里亭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Nanning Polytechnic
查看更多>>本刊的办刊宗旨及特色:坚持党的基本方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创新精神,突出实践性、地方性、民族性。本刊有三个特色栏目:《饮食文化研究》、《服饰文化研究》和《中国-东盟发展研究》。这三个栏目在《人大复印资料》的转载率均为100%,在《中国知网》的下载率逐年提高,由2005年的8.0%提高到2006年的15.3%,已成为大多数海内外学者关注的品牌栏目。本刊从2008年起为双月刊,单月出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广西湿地生态补偿的实践进展与优化策略

    王惠琴黄莉斯
    5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补偿是新时代落实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前广西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广西的湿地生态补偿实践在法律法规建设、湿地生态补偿主体确定、湿地生态补偿标准确定、社会组织与公众参与湿地生态补偿等方面取得一定进展.要进一步优化湿地生态补偿,应从健全湿地生态补偿的法律机制,设立专门负责湿地管理工作的部门,完善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多样化拓宽补偿资金的获取渠道,确定科学且合理的湿地生态补偿标准,推进广西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的试点工作等方面着手.

    生态补偿湿地生态文明广西绿色发展环境保护

    数字乡村政策扩散的内在逻辑及优化路径——基于浙江省德清县的案例分析

    卢智增谭雪婷
    6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乡村建设作为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乡村振兴战略在社会实践上的生动体现.政策扩散是政策科学领域的重要议题,政策行动间相互影响,在时间、空间、路径上形成不同的政策扩散模式.浙江省德清县数字乡村政策扩散具有明显的政策指导特征,呈现出鲜明的政策"试点—推广"特性.基于这些特征,数字乡村政策扩散的优化路径有:乡村数字资源整合利用,政策扩散环境优化,政策评估体系的健全.

    数字乡村政策扩散乡村振兴乡村治理

    从创圈到固圈:数字营销传播视域下超写实数字人AYAYI的营销范式初探

    王楠张静
    70-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营销实践的不断推进,营销渠道扩张至互联网的更多端口.作为技术驱动的产物,虚拟数字人与数字营销的融合已是大势所趋,但目前的研究还不能充分描述和解释其内在逻辑及模式.对头部超写实数字人AYAYI的属性以及相应数字营销实践的分析结果显示,其数字营销范式以创圈、破圈、扩圈、固圈为特征.这对未来发展的启示是,数字人运营应以自身属性相符平台为首发,倾力打造一个有独特记忆点的品牌,并在此基础上完成KOL升级,实现IP塑造.

    数字营销超写实数字人AYAYI营销范式新媒体传播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共同体构建:广西的实践与思考

    黄海珍刘燕
    77-8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推进,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共同体构建逐渐成为满足中国经济转型发展、中国教育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中国—东盟互为发展等时代诉求的重要途径.广西地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地理中心和区域枢纽,推进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共同体建设对广西产业"走出去"、广西职业教育发展以及广西与东盟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基于此,广西通过搭建平台、整合资源、标准输出等途径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共同体的办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合作机制建设滞后、合作水平参差不齐、校企国际化合作程度不高等现实问题,亟须完善机制、强化顶层设计、搭建校企国际化合作桥梁以提高广西在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共同体建设中的参与度.

    "一带一路"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共同体广西职业院校国际合作

    越南沿海地区文化家庭建设与文化认同构建

    陈海丽
    8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家庭建设是越南近年来推行的一项重要的文化工程,主要目标是强化家庭成员的公民责任感,建立现代文明家庭和互助社区.为此,越南政府从物质、精神、制度方面塑造人们的文化认同:一是提高沿海地区物质生活水平,为居民提供稳定生活基础;二是深入挖掘家庭与节日文化资源,促进海洋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三是促进家庭与社区联合,弘扬传统的互助精神;四是加大法律宣传与教育扶持力度,增强公民意识.以上举措凸显越南沿海地区强调文化建设,同时也表明家庭建设对促进越南文化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越南沿海地区文化家庭文化认同中国—东盟"一带一路"

    旅游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成效评估指标体系与模型构建

    陈炜蔡银潇
    90-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旅游职业教育作为旅游特色人才培养、旅游专业技术积累、区域旅游经济建设以及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对推动乡村全方位振兴具有重要作用.乡村振兴的最终实现需要职业教育相关功能的充分发挥,助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内在要求.旅游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要实现提质增效,需科学构建旅游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效果评价体系,并开展多维度的综合效果评估.研究结果显示:旅游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效果评估体系涉及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乡村旅游人才培养、乡村文化传承创新、乡村组织治理能力、乡村生态绿色发展五个维度,其中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所占权重最大,体现了旅游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本质要求.

    职业教育旅游教育乡村振兴教育赋能评估体系

    广西夜间文化和旅游业态发展现状与提升对策研究

    张业祺於涤非
    98-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西夜间文旅产品可分为夜间延伸型产品、夜间专项型产品和综合型产品三大类.其中夜间延伸型产品是以白天消费活动为主的文旅活动向夜晚延伸,如夜间研学旅游、餐饮、购物等,内容较为多元;夜间专项型产品是以夜晚为主、白天为辅的服务行业,如夜间餐饮、演艺活动、夜市等;综合型产品是不限时间段,在白天和夜晚都正常运行,如商业休闲购物、城市夜景观光、休闲康养等.目前广西夜间文旅业态存在部分业态文化内涵不足、夜间旅游品牌效应不强、产品开发处于初级阶段、城乡消费互补性不强、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因此需要依托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和旅游产品、多维度丰富夜间文化和旅游业态、完善配套服务设施优化旅游环境、提高宣传力度等广西夜间文化和旅游业态提升对策.

    夜间文化旅游业态文化和旅游产品夜经济

    传统民族舞蹈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重构和逻辑依循——以广西都安布努瑶铜鼓舞为例

    黄森曼
    104-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布努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主要分布于广西的都安、巴马、东兰、大化等地.布努瑶铜鼓舞是瑶族民众表现生产生活、情感意愿的艺术展演,蕴含着复杂多样的民族交往关系,凸显平等双向的民族交流地位,呈现增进共同性的民族交融效果,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整体表达.布努瑶铜鼓舞存在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这一有机整体"相继延传"的链条上,可以连接族际互动整体中的内外逻辑.就内在逻辑而言,民族交往是源头,民族交流是连接,民族交融是效果,共同表现为"动能—势能—效能"的相互作用关系;就外延逻辑来看,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物质空间中的统一和在精神空间中的深入.新时代,应充分发掘布努瑶铜鼓舞的文化价值,发挥其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重要作用.

    布努瑶铜鼓舞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统文化瑶族

    传承与衍生:广西非遗壮族拼布活态发展研究

    杨芳芳梁艺涵
    113-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壮族拼布是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承载着壮族优秀的文化基因.当前,在壮族拼布传承过程中面临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够、壮族拼布传承人才缺失严重、壮族拼布与市场结合不够紧密、壮族拼布传播影响力不强、传承主体意识不够明确等困境,因此需要加强政府部门监督管理、壮大壮族拼布传承人队伍、拓宽壮族拼布的市场渠道、丰富壮族拼布的宣传手段、激发传承主体内生动力等,以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壮族拼布.

    壮族拼布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传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征稿启事

    封2,前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