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武夷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武夷学院学报
武夷学院学报

杨江帆

双月刊

1674-2109

0599-5136599

354300

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大道16号

武夷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Nanping Teachers College
查看更多>>本刊始终坚持的办刊宗旨是:推出学术精品、促进学术交流、催生科研成果,扶植学术新人,繁荣科学文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朱熹《半亩方塘》与胡宏《苍天》关系考述——以"丙戌之悟"为线索

    龙吟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半亩方塘》是朱熹受湖湘学派影响并于丙戌年间写下的悟道诗,这一点早已成为学界基本共识.事实上,经对该诗的哲学义理、诗歌表现手法及朱熹交游经历等多维度剖析后发现,其还是以胡宏《苍天》为印证对象的仿写诗.通过对《半亩方塘》与《苍天》关系考述研究,不仅可以更为生动直观地了解到朱熹与湖湘学之间的学术互动,而且还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朱熹哲学思想的演进与转变.

    朱熹胡宏《半亩方塘》《苍天》丙戌之悟

    朱子教育理念的传承创新与高校思政教育实践研究

    高洋龚文华龚璐张品端...
    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朱子丰富的教育思想,尤其德育思想给高校思政教育实践带来诸多启示.高校的思政教育实践中要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发挥大学课堂主渠道的重要作用以及"第二和第三课堂"的协同育人作用,从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人才培养目标、创新教学方法与内容等方面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朱子教育理念高校思政教育实践研究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深厚底蕴、时代特质与实践指向

    鲁君徐祎麒
    1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为"魂脉"和五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为深厚底蕴的社会主义现代文明,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形态.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准确把握好理论自身的时代特质和实践指向,明确以习近平文化思想、"第二个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时代特质和精神指引,坚持在党的领导下落实新时代文化实践、以文化现代化推进现代文明自强、以中华文明"走出去"推进现代文明自信的三重实践指向,不断推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跃上新台阶.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深厚底蕴时代特质实践指向

    康德OIC原则的融合论解读

    朱咏熙方秋明
    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康德提出的OIC道德原则与康德区分两个世界的哲学语境密不可分,OIC原则中"能够"的真正含义是源自本体世界中的实践理性的意志自律能力而非实际行动能力.融合主观意念说与客观效果说的综合式解读,展现了两个世界之间的衔接,也让康德的伦理学更加赋有现实意义.OIC原则是两个世界一起产生的,最终也是与两个世界相适应的,这表明该道德原则在实践中也是可接受的.

    康德OIC原则应当能够

    酒店员工遭受的家庭不文明行为表征及其溢出效应

    吴佳佳殷杰陈秋萍
    27-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来自家庭方面的慢性人际压力源,家庭不文明行为的表现特征及其溢出效应还未得到充分探讨.以五星级酒店员工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访谈,运用扎根理论总结家庭不文明行为的表现特征及其溢出效应.研究发现:酒店员工遭受的家庭不文明行为表征包括经济压力、外部环境压力、职业否定、比较行为、情感压迫、言语挖苦以及家庭隔离等7大类型.这些不文明行为不仅加重了员工的心理压力,而且间接影响了他们在工作中的状态.在此情况下,员工采取了正向应对、负向应对和静守应对等三种应对方式,以面对家庭不文明行为对个人工作的影响.研究结果拓展了家庭不文明行为的研究情境与范畴,厘清了家庭不文明行为溢出效应的内部传导过程,对"家庭—工作"交互研究具有一定推进作用.

    家庭不文明行为表现特征溢出效应扎根理论酒店员工

    基于共词分析的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协同发展探析

    陈溢晨陈墅香黄永煌
    36-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协同发展"是建设美丽和谐乡村、刺激城乡经济以及建构多元化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运用Bicomb、Gephi和SPSS软件,对收录在CNKI数据库中 2018-2022年间的276篇国内关于"乡村振兴"与"文化遗产"相关文献进行共词分析,绘制知识图谱,解析发展脉络.研究结果表明:近五年"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协同发展"研究的活跃值、价值性持续上升,呈现建筑学、历史学、环境学、经济学等多学科融合,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相结合;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乡村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乡村文旅开发与景观文化基因建构、乡村主体能动性与文化感知这三个方面.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协同发展的未来方向主要在非遗数字化传承活化乡村文化遗产资源、因地制宜促进乡村文旅高质量发展、文化自信引导乡村主体能动性.

    乡村振兴文化传承遗产保护共词分析科学计量分析

    传统文章学视角下林纾译本探析——以《撒克逊劫后英雄略》为例

    黄静雯
    4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林纾是我国近代翻译界颇具争议的一位伟大翻译家.一方面由于他不精通西文,却采用中国文言文方式翻译了 180 多部西洋著名的文学作品,成绩斐然而备受关注;另一方面由于他对原著进行大量删减与擅自"改"译、"恶"译而遭受指责.立足我国传统文章学视角,不对林纾翻译功过、得失进行评价,以林纾译作《撒克逊劫后英雄略》为例,从主题、谋篇结构布局以及独特的文言文语言等方面来探讨传统文章学写作技巧对林纾翻译的影响,从而为今后的翻译工作者提供经验借鉴与理论指导.

    传统文章学林纾《撒克逊劫后英雄略》

    皮尔斯现象学视域下爱伦·坡小说中的噪音政治

    谭蓓
    4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爱伦·坡通过噪音描写为其文本构建听觉空间的同时,也构建了一种噪音与权力之间的隐喻,凸显作品中噪音对秩序的消解功能.以皮尔斯现象学的物体存在三性学说为基础,把文学中噪音研究当作一种法则研究,发现爱伦·坡作品中的噪音具有瓦解权力中心的法则,并进一步推出该现象之下呈现出三种权力斗争的样态,包括政治权力、性别权力以及种族斗争,说明噪音如何成为坡小说揭示文本社会政治内涵的独特通道,以此丰富噪音在文学领域的研究,为文学与噪音跨学科研究提供一定借鉴参考.

    爱伦·坡噪音第三性权力斗争政治内涵

    音乐社交对网络人际关系的影响研究——以网易云APP为例

    张克素吴玥棋
    5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网易云音乐受众在该平台评论互动时的个性特征、社交习惯、情感需求以及情感联结等内容进行问卷调查,以情感共鸣、社会认同、社交互动和使用满意度为四个自变量,对网络人际关系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音乐社交对网络人际关系的影响存在匿名制引发社交冲突评论质量下降、为评而评现象严重负面情绪催化、平台项目臃肿使用体验下降等问题.网易云平台要清晰定位去繁从简、提高平台内容审核制度加强个人责任感、引导情绪打造治愈型音乐社区.

    音乐社交网络人际关系网易云音乐

    当代书坛书法创作的现状与策略

    潘池勇
    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书法创作是书法家书写技艺、文化素养和品性修养的综合体现.以书法创作发展的现实问题为导向,结合书法创作的发展趋势开展分析.书法展览是当代书法传播的主流渠道,具有导向作用,为书坛引入了展览竞争机制.展览至上促使书法创作的艺术属性表现为形式至上.书法展览的利益性以及书法传播的高速性萌发了当代书家急功近利、避难趋易的创作心态.书法艺术性的凸现和书法文化性的衰落,表现为艺术趣味的苍白和文化品格的削减.经典意识与时代精神是当代书法创作的核心思想.以文辞内容属性纠正视觉形式属性之偏,强化传统文化精神对书法的内在支撑力.提出解决问题的艺文兼备、与古为新、主题性创作等对策,探索守正创新的书法创作发展路径.对当下的书法创作有积极的启示与促进作用.

    当代书法书法创作表现形式展厅效应评审机制